(原標題:地下東京 500米深處建發電站 日本人構想「地下城」(組圖))
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新館的地下書庫
東京的地下排水系統
「深度」計劃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由於東京地價飆升,如何進行地下開發備受關注。各大建築公司爭相發表自己的地下都市構想,有公司甚至計劃在地下200米深的地方修建一個可供數十萬人生活和居住的地下都市。
雖然如今東京的地下空間利用大多局限在40米左右,但日本鹿島建設公司正在地下500米深處修建神流川發電站,這將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發電站,而且由於巖石堅硬,不會影響地面建築。該公司表示,一旦技術成熟,可以開展「地下城」構想——修在東京地下3000米左右的地方。
作為曾經的亞洲經濟中心,東京這座國際化大都市留給人們最深的印象莫過於林立的摩天大樓和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然而,在東京的地底下卻隱藏著另外一個鮮為人知的世界。在這裡除了有軌道交通、地下書庫等已經投入使用的公共設施,在不遠的將來也許還會出現一個全新的夢想城市。
地下書庫
沒多餘空地 往地下修8層
B1、B2、B3、B4……電梯一層一層往下走,終於在地下第8層停了下來。這裡是位於東京永田町的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的新館所在。地面部分只有4層,地下竟然有8層。如果換算成米,竟然有30多米「高」,它是東京最深的地下大樓。
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既是日本的國家圖書館,同時又是國會的圖書館。根據日本的出版物呈繳本制度規定,它是日本唯一一家收存日本國內全部出版物的法定呈繳本圖書館。
新館於1986年建成使用,地下8層其實就是書庫,主要收藏著1600多萬份過去30年裡出版的新聞和雜誌。目前,近九成的書架已經裝滿了資料。因為水是這些紙質資料最大的敵人,所以在建造時,施工方對外牆、天花板等進行了嚴格的防水工事,為了防止發生漏水,這裡甚至連廁所都沒有。
它地處日本政治中樞的永田町,周圍是日本國會議事堂、首相官邸、眾議院議長官邸、參議院議長官邸等重要建築。當初之所以選擇往地下修,最主要的原因是沒有多餘的空地。如果地面部分修建太高,會嚴重影響這一地區的景觀和諧程度。
另一個原因則是因為地層堅固,抗震性強。2011年「3·11」大地震發生時,老館書庫書架最上方6層的180萬冊藏書全部掉落,80位工作人員耗時10天才整理完成。相比之下,新館地下8層書庫的藏書卻沒有掉落一本。由此,新館地下書庫的耐震性構造也引起了廣泛關注。
軌道交通
最深車站距離地面42.3米
位於東京港區的都營地鐵大江戶線六本木車站,從地面往下要經過樓梯和手扶電梯的7次轉換才能最終到達它的站臺。光是樓梯一共就有166個臺階。
大江戶線六本木車站是東京最深的車站。它距離地面的深度為42.3米,如果轉換成大樓的話,大概有10層~14層的高度。這個車站是2000年才建成的,當時為了避開其他線路只能往地下更深的地方挖。除了六本木車站外,這條地鐵的整個隧道都是所有地鐵裡最深的。其中,飯田橋站-春日站這段路程的深度竟然有49米。
在東京,把站臺修在地下的不只是地鐵。連接整個東京圈和成田機場的 EXPRESS線的秋葉原站就在地下33.6米深的地方。JR京葉線的東京站在地下32米深處,總武線東京站也在地下24米的地方。
如果從海拔的角度來看,結果又有很大的變化。海拔最低的車站是半藏門線的住吉站,為-33米。如果從線路整體來看,臨海線大井町站-品川seaside站這一段路的海拔為-43.76米,是海拔最低的一段線路。
熟悉東京地下空間發展狀況的都市地下空間活用研究會主任粕谷太郎表示:「雖然東京地處平原,但實際上起伏很激烈。這些起伏都埋藏在地下,只有通過數字才能反映出來。」
成都商報記者 羅天 綜合參考消息(來源:成都商報」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