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兵團日報電子版
「 這次學習,我學到了好的經驗,開闊了眼界,進一步增強了信心,對今後的發展思路更清晰了。」4 月10 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石河子總場泉水地「 大碗肉」農家樂經營者陳莉娟告訴筆者。
前不久,陳莉娟受石河子總場婦聯委派,去烏魯木齊市參加了兵團婦女創業技能培訓班。
日前,筆者採訪了陳莉娟,聽她講述了風風雨雨創業路上的故事。
艱辛的創業歷程
陳莉娟出生在上世紀60 年代末,父母是支邊青年。受父輩們的影響,陳莉娟個性堅韌頑強,不論做什麼事情,她不幹出點名堂決不罷休,不向任何困難低頭。
上世紀80 年代中期,陳莉娟高中畢業後,自費考上了石河子大學,學習漢語言文學專業。她在團場學校當過代課教師,在企業幹過出納,後因原單位裁員,她下崗失業。當時,陳莉娟和丈夫育有一對雙胞胎孩子,丈夫每月只有200 多元的收入,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
陳莉娟問自己:「 我的出路究竟在哪裡?」等待和徘徊不會帶來好日子,幸福的生活要靠自己的雙手創造。她四處借錢,在獨山子租房開了一家快餐店。正當生意開始紅火之時,房東和她解除了租房合同。無奈,她只好做起了賣盒飯的小生意,勉強維持生計。
在父母的幫助下,陳莉娟和丈夫在泉水地社區七連蓋了兩間平房,開起了飯店。夫妻倆起早貪黑地幹,每月僅有800 元左右的收入。見飯店生意清淡,陳莉娟到烏魯木齊市的飯店打工,學習別人的經驗和做法。
回到團場後,陳莉娟開發了「 大碗肉」系列菜餚。為了讓顧客吃上綠色、無汙染的菜餚,她飼養了200 多隻雞、鴨、鵝,還有兔子,種植了各類蔬菜,專門供飯店使用。陳莉娟注重菜餚的質量,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大碗肉」系列菜餚逐步發展成大碗羊肉、牛肉、雞肉、兔肉等10 多個種類,拓展了市場,贏得了顧客。她還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使自己經營的飯店逐漸走上正軌。漸漸地,泉水地「大碗肉」聲名遠播,成了享譽石河子墾區內外的餐飲品牌。
創建音樂火鍋城
經過20 多年的辛勤努力,陳莉娟的飯店如今生意紅紅火火,年收入達20 萬元左右。
2016 年年初,陳莉娟籌資50 多萬元,請人將自家閒置不用的舊餐廳進行了裝修,購置了音響設備和餐飲設施,建成「辣老漢」音樂火鍋城。
「辣老漢」音樂火鍋城有5 個包間,一次可容納60 多人。「辣老漢」音樂火鍋城的開業,吸引了團場居民。他們來這裡進行家庭或者朋友聚餐,酒足飯飽之餘,還可以放聲高歌一曲。
「辣老漢」音樂火鍋城地處石莫公路旁,距石河子市20 多公裡,開車從此經過的人們,也喜歡到此歇歇腳,一邊吃著熱氣騰騰的火鍋,一邊引吭高歌。
克拉瑪依市顧客何文斌開心地說:「 我們是陳莉娟『 大碗肉』飯店的老顧客了。她新開的『 辣老漢』音樂火鍋城比較適應現代人的飲食消費需求。到『辣老漢』音樂火鍋城休閒娛樂真是一種享受呀。」
創業腳步不停息
只有不斷轉變經營方式,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面對市場,陳莉娟把自己的經營方向作了新的調整:投資7 萬多元,對緊鄰自家後院的水溝進行了改造,開挖了一個魚塘,供遊人垂釣;添置了50 平方米、20 平方米一大一小兩個蒙古包,室內地毯、音響、餐具一應俱全;建起了旅社、棋牌室等,開辦了「大碗肉」農家樂。
「大碗肉」農家樂開業那天,石河子總場工會領導、泉水地社區領導都來了,對陳莉娟開辦「大碗肉」農家樂給予稱讚,說她是發展庭院經濟的典型。
除此之外,團場出臺的各項優惠政策也給了陳莉娟很大的動力,她的幹勁更足了。
談到未來的發展,陳莉娟充滿信心地說:「今後,我打算擴大『大碗肉』農家樂現有規模,提高食品品質,發展綠色、生態餐飲業;還要增加一些休閒、娛樂設施,讓我的『大碗肉』農家樂成為一個可以提供餐飲、休閒、旅遊、度假服務的好去處。」(孫衛東)
(責編:李曉嘯、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