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天,「別再找我體」簡直刷爆全國大中小城市的朋友圈。跡象君還沒弄懂什麼狀況,就已經免費把中國各地遊歷了一遍。下面是跡象旅遊為大家準備的馬來西亞介紹,快來看一看吧。後文也許有你喜歡的文章連結。
馬來西亞(Malaysia)位於東南亞,地處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分為東馬和西馬兩部分。西馬北接泰國,南部隔著柔佛海峽,以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連接新加坡,西馬也是馬來西亞人口最密集和最繁榮的地區;東馬南接印度尼西亞。由於馬來西亞的地理位置接近赤道,其氣候屬於亞洲熱帶型雨林氣候。首都位於吉隆坡,聯邦政府所在地則位於布城。西馬的人口密集度比東馬高許多,也是首都和聯邦政府所在地。全國人口超過3000萬。
馬來西亞主要城市有吉隆坡、檳城、馬六甲、新山等。馬來語、英語、中文、粵語都在當地通用。
馬來西亞因位於赤道附近,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無明顯的四季之分,一年之中的溫差變化極小,平均溫度在26-30℃之間、全年雨量充沛,3-6月及10月至次年2月是雨季。內地山區年均氣溫22℃~28℃,沿海平原為25℃~30℃。
吉隆坡(Kuala Lumpur),是馬來西亞的首都,也是馬來西亞政治、經濟、金融、工業、商業和文化中心。
吉隆坡是一座新舊輝映、融合了東方色彩與西方文明的大都市,既有現代都市的時尚氣派,也不乏古色古香迷人風韻,市內典型的穆斯林建築、中國式住宅以及英國殖民時期建築星羅棋布,現代化的高樓大廈與歷史悠久的村莊相互呼應。同時它還有著多元的文化,馬來村、唐人街、印度街並存相依,相處融洽。
新山新山(Johor Bahru),是馬來西亞第二大城市,也是馬來西亞在馬來半島最南端、也是歐亞大陸最南端的城市,與鄰國新加坡隔著柔佛海峽相對,有「大馬南方門戶」之稱。
1公裡長的新柔長堤將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新山市連接起來,類似「深港模式」。自2006年起,新馬兩國政府在此打造「伊斯幹達經濟特區」,投資前景不可限量。
新山有最大型的獨立中學,也有全馬來西亞最大規模的小學。
檳城(Penang),是馬來西亞第三大城市。檳城包括了檳島(檳榔嶼) 和威省共同組成。兩塊土地是由全長13.5公裡的檳威大橋所連接在一起,這座橋也是亞洲最長的橋梁之一。
檳城華人眾多,華語氛圍濃厚。檳城也是馬來西亞最具懷舊氣息的城市。2013年2月,雅虎網站公布世界八大退休後最適合居住城市,檳城排名全球第四,在此次評選中,檳城是唯一入選的亞洲城市。
馬六甲(Melaka),是馬來西亞最古老的城市,建於1403年,曾是滿剌加王國的都城,也是東西方貿易的樞紐和伊斯蘭教的傳播中心。16世紀以來先後被葡萄牙、荷蘭、英國侵佔。二戰後加入馬來西亞。歷史上與中國聯繫密切。鄭和七下西洋,五次駐節馬六甲。傳統產業是農業和商業。近年來政府重視發展旅遊業和工業。城西北郊13公裡的海濱建有深水碼頭。郊區亞沙漢山是馬來西亞橡膠種植業的發源地。馬六甲手工藝也很出名。
位於市區的鄭和廟原名「寶山亭」,於1795年由當地一位華人首領所建,用以紀念鄭和到訪馬六甲。三保山是當年鄭和以及隨行人員駐紮之處。鄭和帶領的隊伍中有部分人在那裡定居,與當地巫族通婚。他們的後裔在當地被稱為「娘惹」,直到今天還保留著華人的傳統習俗和生活禮儀。三保山是馬來西亞最古老的一個園地,佔地43公頃左右,安葬著大約12500位華人先輩。
荷蘭紅屋及教堂坐落於馬六甲河畔,建於1650年,是東南亞最古老的荷蘭式建築物。這裡曾是馬六甲荷蘭總督的住所,後改為市政府,目前是馬六甲博物館。館藏有馬來、葡萄牙、荷蘭、英國的歷史文物,也展出中國傳統和馬來傳統的結婚禮服。
聖保羅山又名「馬六甲升旗山」,因聖方濟教士1548年在此山上建聖保羅教會學校,聖保羅山與聖保羅教堂因此得名。聖方濟教士隨後到中國、日本傳教,1552年病死於中國,次年其遺靈轉運來馬六甲,安葬在聖保羅教堂內。17世紀初,葡萄牙、荷蘭爭奪馬六甲,山上的建築物毀於戰火。登聖保羅山可眺望馬六甲海峽。
怡保( Ipoh ),是霹靂州的首府,位於霹靂州的中部,地處堅打河及其支流巴力河東西兩岸的衝積平原上,距吉隆坡以北205公裡。年平均氣溫28.1°C,年降水量2242毫米。
怡保市區建築整齊,街道寬闊,綠樹成蔭,面積130平方公裡,人口約30萬,居民以廣東和客家人佔多數。郊外石灰巖丘陵聳立於肥沃的衝積平原之上,多峭壁懸崖、洞穴,著名的洞穴有南天洞、東華洞、霹靂洞等。有熱水壺溫泉和廢棄的錫礦場蓄水湖等,是馬來西亞重要的景點之一。
怡保臨近的近打河谷,是世界產錫最豐富的地區,怡保因而有「錫都」之稱,橡膠,花生,柚,榴槤等物產亦相當豐富。近打河將怡保分為新舊街場,舊街場是政府機關及商業所在地,火車站及市政局都在此。新街場為零售商、娛樂場所及飲食等行業的集中地。
↓↓↓ ↓↓↓↓ 喜歡請分享到朋友圈+點讚 ↓↓↓↓
為家庭和朋友出行提供貼身管家服務
馬來西亞指定接待中國旅遊團入境業務旅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