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十大汽車消費維權輿情熱點出爐 價格潛規則居首

2020-12-25 央廣網財經

  【導讀】「2017十大汽車消費維權輿情熱點」出爐,價格潛規則、質量糾紛和霸王合同排在前三位,消費者買車要提防陷阱。《天天315》周末會客廳,邀請北京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李斌、中國消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做客直播間,共同探討相關話題話題。

  央廣網北京1月20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天315》報導,汽車作為家庭消費中的大件商品,一直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在過去的一年中,汽車消費領域有哪些投訴熱點?消費者維權難,難在什麼地方?1月16日,消費者網聯合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研究院,公布了「2017年十大汽車消費維權輿情熱點」,為我們揭開了這些問題的答案。

  這份輿情數據結果中,排在前三名的分別為價格潛規則、質量糾紛和霸王合同。其它七個分別為金融套路、售後服務、新能源車痛點、低價騙局、汽車召回、二手車平臺和維權難。

  據中國消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介紹,相較往年,在2017年,售後服務問題有所靠後,但價格問題排前了。主要原因有二:其一,現在賣車的利潤越來越低,汽車企業主要靠售後服務來掙錢,客觀上售後服務的水平有所提升,但在提升的過程當中,成本也會增加,企業盈利部分肯定要從價格上找回,所以價格問題就相對比較突出。其二,以前的統計主要是從消費者投訴的角度進行,主要是統計部門統計,比如買車之後的維修、保養等問題都會被納入售後問題。而此次是通過輿情的數據進行統計,輿情主要是從消費者的訴求和媒體報導的角度所進行。

  結合案例,看一看汽車消費領域都暗藏哪些陷阱,哪些「坑」是消費者買車的時候千萬要當心的?

  第一位:價格潛規則

  2017年4月,消費者李女士在上海錦弘4S店看中一款東風風行F600汽車,總價接近11萬元。她當時支付了3000元定金。兩個月後,李女士到4S店提車時,被告知用信用卡支付,需要額外支付0.6%的手續費。如果不支付手續費,她就沒辦法提車,而且定金也不退。無奈之下,李女士只好交了這筆手續費。

  經濟之聲:這筆手續費消費者應不應該交?

  李斌:「關於pos機的使用,商家和銀聯雙方會籤訂一個協議,按照規定都是由商家支付信用卡刷卡手續費,毋庸置疑,絕對不允許把它轉移到消費者身上。大額交易需要刷卡,為了達成交易的便利,為了方便客戶到商家這兒購車,商家肯定要提供pos機刷卡服務。所以,商家為了贏得這部分客戶,拿到銷售的利潤,其必須要支付手續費。消費者出於無奈付了手續費付,之後可以投訴到中國銀聯,要求其進行查處,這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商家的這種做法沒有任何依據,而且也加重了消費者的負擔。」

  經濟之聲:消費者在汽車價格方面的投訴,還體現在哪些問題上?

  陳音江:「首先是明碼標價不規範,其次是額外加價,再者是打包的強制消費行為。

  經濟之聲:之前有過一個案例,有一款車比較高檔,價格比較貴。經銷商說可以優惠,但條件是必須在他們那裡買保險,還有內飾等。這種行為需不需要規範,有沒有侵犯消費者的一些權益?應該怎麼看這個問題?

  李斌:「其實價格是否優惠,4S店有自主決定權。可以按照原價銷售,也可以讓利做一些優惠,但對於設置的一些前提,比如購買保險、內飾等,如果給了消費者選擇權,讓消費者自行決定是否接受這種優惠,這種行為本身我認為並不是違法。」

  陳音江:「2017年7月實施的《汽車銷售管理辦法》,其中明確規定,汽車和配件的價格,必須要以顯著的告示形式告知消費者,包括服務的價格也要公布價格。在公布的價格之外,不能收取另外任何其他的費用。所以說,任何額外的加價是不被允許的。」

  第二位:質量糾紛

  消費者王先生在北京某現代4S店購買了一臺名圖1.6T自動智能型汽車,剛開5公裡,車輛就出現車身劇烈顫動、動力嚴重缺乏的狀況。他當即到4S店檢查,4S店說是汽油存在質量問題,換了汽油再出現同樣問題,就無條件退換。王先生換了汽油後,問題仍然存在,但4S店卻變卦了,只同意排查檢修,根本不同意之前說好的退換車輛。

  經濟之聲:消費者應該怎麼辦呢?

  李斌:「我們主要看其質量問題出現在什麼部位,汽車有三包規定,如果發動機的主要部件出現質量問題,只要是在開票之日起60天之內,或者行程3000公裡之內,都可以要求免費更換發動機。一般來說,兩次更換發動機才可以達到退車的一種前提條件。當然,案例中經銷商有承諾,但它是不是要履行承諾?這其中涉及到舉證問題,有沒有任何書面文件的確認?銷售人員有沒有權力代表4S店做這樣的意思表示?如果消費者沒有任何書面證據,相關銷售人員又否認說過這樣的承諾,很顯然,要按照三包規定去解決。在三包期之內,不管是免費更換還是免費維修,必須要由經銷商來履行這樣的三包義務。」

  第三位:霸王合同

  廣東消費者鄧先生稱,他2017年元旦在佛山順德一家上汽大眾4S店交了1萬元購車「訂金」,當時約定購買藍色汽車。銷售人員表示,藍色車需要等3個月才能提車。等了3個月後,鄧先生多次催4S店交車,銷售人員每次都以車輛未到為由,建議鄧先生購買同樣配置的黑色或者白色車。後來銷售人員明確表示,4S店無法調貨藍色車,只能選購其他顏色或者退款。鄧先生以為自己當初交的是「定金」,可以雙倍返還。但購車合同明確約定:「如果4S店不能按時交付車輛,全額退還1萬元購車款,雙方均不負額外賠償責任。」

  經濟之聲:對於這個合同裡面的規定怎麼看?

  李斌:「如果是訂金,很顯然這種訂金不具有定金罰資的擔保作用,除非明確約定,如果到時4S店不能夠按期交車,雙方解除合同,4S店應雙倍返還消費者2萬塊訂金,如果有這樣的約定,可以主張雙倍返還。但如果僅僅約定了訂金,沒有其他內容明確,那麼按照法律規定,這部分款項就視為預付款,而且在合同中也約定了他們不承擔任何違約責任,也就意味著,到時候4S店不能交藍色的車,則把1萬塊退給消費者,雙方的買賣合同解除,各自不向對方承擔任何賠償責任。因此作為消費者,在購車的時候,如果想達到雙倍返還的目的,一定要在合同中寫成定金。」

  經濟之聲:另外,很多汽車銷售合同的尾部規定,「銷售方對合同的具體內容有最終解釋權」。這裡面有什麼貓膩?是否會增加消費者維權的難度?

  李斌:「從法律層面來說,這種說明很顯然是沒有任何依據。因為合同的文本出現爭議的時候到底怎麼來解釋,這是一個重要的事實問題,也是一個法律問題。假定這個合同文本是格式條款,是4S店為了重複交易預先擬定的,在籤訂的時候,如果雙方對於某一句話發生了認識不一致的時候,首先按照通常的理解來進行解釋,一般人看到這個條款會怎麼想?這個解釋如果達成了,那就是按照通常解釋,而絕不是說4S店保留最終解釋權。如果按照一般的理解,這句話模稜兩可,得出兩種意思不一樣的解釋,消費者和4S店各執一詞怎麼辦?誰提供的格式條款,那麼這個解釋一定對其不利的,因為你是主動擬訂條款的一方,你肯定充分考慮了自身的利益,因此條款出現語義模糊的情況,就做出對你不利的解釋,而絕不是說你可以掌握所有的解釋權。」

相關焦點

  • 2017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發布 老年保健品排第一
    1月8日,中國消費者協會(以下稱「中消協」)聯合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在2017年開展消費維權輿情監測的基礎上,基於大數據平臺數據與輿情社會影響力測算結果,共同梳理出「2017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
  • 這些問題「上榜」2020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
    中消協今天發布2020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報告。2020年,消費維權輿情呈現出如下特徵:涉疫情消費維權問題凸顯;直播帶貨、在線教育、網路遊戲等「雲上」消費維權較為突出;旅遊等傳統投訴熱點仍是輿論焦點。中消協建議:各方應努力破解消費維權難點痛點,為廣大消費者營造放心舒心的消費環境。
  • 食品投訴量居首 南寧發布2019年十大消費維權熱點
    食品投訴量居首,預付費風險爆發!南寧發布2019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3月11日,南寧市市場監管局12315中心發布2019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提醒消費者避免入坑。消費者對於機動車收費反映的問題,主要是部分停車場未設免費時段、未公示價格、不按政府定價或公示的標準收費、住宅小區停車跨時段累加收費、限時停車帶按次收費無免費時段等。
  • 2020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逐步向好,國內消費市場明顯復甦,線上消費快速增長,線下消費持續改善。回顧2020年,消費維權輿情呈現現出如下特徵:一是涉疫情消費維權問題凸顯;二是網際網路消費熱度高漲,直播帶貨、在線教育、網路遊戲等「雲上」消費維權較為突出;三是新業務、新模式帶來新消費問題,網際網路經濟「強監管」呼聲走高;四是傳統投訴熱點仍是輿論焦點,消費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
  • 2019十大消費維權熱點:奔馳車主哭訴、直播帶貨亂象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奔馳女車主哭訴、直播帶貨亂象等成去年十大消費維權輿論熱點中國消費者協會、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日前發布2019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奔馳車主哭訴維權引起各界反思; AI換臉軟體爆紅卻涉嫌侵權
  • 這些問題「上榜」2020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 _ 中國發展門戶網...
    直播帶貨頻「翻車」,旅遊退訂糾紛多,未成年人網遊充值退款難……這些問題「上榜」2020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中消協1月14日發布2020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報告。2020年,消費維權輿情呈現出如下特徵:涉疫情消費維權問題凸顯;直播帶貨、在線教育、網路遊戲等「雲上」消費維權較為突出;旅遊等傳統投訴熱點仍是輿論焦點。中消協建議:各方應努力破解消費維權難點痛點,為廣大消費者營造放心舒心的消費環境。
  • 3·15 華聲在線發布2017「十大消費熱點事件」等系列榜單
    又是一年一度的國際消費者權益日,華聲在線通過梳理一年以來的消費投訴案例,結合華聲在線輿情監測系統的相關數據,陸續共享單車、加盟、直銷、快遞、電商等行業領域口碑榜,以及2017年度「十大消費熱點領域」、「十大消費潛規則」、「十大消費熱點事件」等系列榜單 。
  • 中消協公布2020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直播帶貨」新問題層出不窮
    今日關注 2021新年伊始,中國消費者協會聯合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基於大數據平臺數據與輿情社會影響力測算結果,共同梳理出「2020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
  • 中消協盤點2020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你被啥坑過?
    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14日電 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網站消息,中消協發布了「2020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中消協認為,2020年消費維權輿情呈現現出如下特徵:一是涉疫情消費維權問題凸顯;二是網際網路消費熱度高漲,直播帶貨、在線教育、網路遊戲等「雲上」消費維權較為突出;三是新業務、新模式帶來新消費問題,網際網路經濟「強監管」呼聲走高;四是傳統投訴熱點仍是輿論焦點,消費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
  • 《2020消費維權輿情狀況分析報告》發布 機票退票、線上消費、文娛...
    中國消費者報報導 12月12日,由中國消費者報社、中國消費網聯合主辦的 「2020中國消費·維權高峰論壇」在京舉辦。會上,結合全國12315平臺和消協組織的投訴數據及網絡輿情,中國消費者報社發布《2020消費維權輿情狀況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今年的消費投訴有哪些新特點?網絡輿情主要關注哪些問題?消費維權方面又有哪些創新舉措?
  • 《2020消費維權輿情狀況分析報告》發布 機票退票、線上消費、文娛...
    中國消費者報報導 12月12日,由中國消費者報社、中國消費網聯合主辦的 「2020中國消費·維權高峰論壇」在京舉辦。會上,結合全國12315平臺和消協組織的投訴數據及網絡輿情,中國消費者報社發布《2020消費維權輿情狀況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今年的消費投訴有哪些新特點?網絡輿情主要關注哪些問題?消費維權方面又有哪些創新舉措?
  • 中消協2020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隨心飛、長租公寓暴雷上榜
    來源:中國網原標題:中消協評選2020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隨心飛、尾款人、長租公寓暴雷上榜 中國網財經1月14日訊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年初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對社會經濟生活產生諸多影響,消費市場也面臨著不少挑戰。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4923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5%。
  • 奔馳女車主哭訴、直播帶貨亂象等成去年十大消費維權輿論熱點
    2020新年伊始,中國消費者協會(以下簡稱「中消協」)聯合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基於大數據平臺數據與輿情社會影響力測算結果,共同梳理出「2019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分別是:奔馳車主哭訴維權引起各界反思;「雙11」被指規則複雜暗藏消費陷阱;AI換臉軟體爆紅卻涉嫌侵權;「直播帶貨」中的消費問題頻現;培訓機構跑路學員退費無門還陷「套路貸」;上海迪士尼禁止外帶食品惹爭議;視頻網站超前點播付費模式引發爭議
  • 「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領跑年度熱點——2019汽車行業熱點事件...
    單從新能源汽車產銷下滑來看,由於國六排放標準在部分地區提前實施,經銷商通過各種手段大力促銷國五車輛,使新能源汽車銷售受到衝擊;補貼大幅退坡更是直接造成新能源汽車銷量下滑。2019汽車輿情年度十大熱點出爐從2019年汽車輿情看,「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成為行業年度最熱事件。
  • 「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出爐!直播帶貨、不合理規則成最大槽點
    為全面了解「雙11」期間消費者意見和建議,切實發揮社會監督作用,聚焦「購物節」消費體驗短板,完善「消費季」糾紛解決機制,中國消費者協會利用網際網路輿情監測系統,對10月20日—11月15日期間相關消費維權情況進行了網絡大數據輿情分析。
  • 中消協發布「618」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
    為進一步了解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消費者「新零售」體驗的真切反饋,聚焦「618」消費短板,有效解決消費糾紛,切實發揮社會監督作用,中國消費者協會利用網際網路輿情監測系統,對6月1日—6月20日期間相關消費維權情況進行了網絡大數據輿情分析。
  • 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618」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
    為進一步了解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消費者「新零售」體驗的真切反饋,聚焦「618」消費短板,有效解決消費糾紛,切實發揮社會監督作用,中國消費者協會利用網際網路輿情監測系統,對6月1日—6月20日期間相關消費維權情況進行了網絡大數據輿情分析。
  • 湖南發布2015消費維權藍皮書 日用百貨消費居投訴榜首
    湖南發布2015消費維權藍皮書 投訴總量同比增長9.18% 日用百貨消費居投訴榜首 記者 朱蓉 實習生 李雯輝 通訊員 許英 3月14日,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發布《2015湖南省消費維權藍皮書》,並通報去年全省工商系統12315機構受理消費者投訴
  • 南京2017年度十大投訴熱點:微信消費投訴成重災區【荔枝關注】
    3月15日,南京市工商局發布2017年度十大投訴熱點,以及十大抽檢案例和消費維權案例。無印良品,愛瑪,華美整形,途牛等多個品牌被點名。無店鋪消費投訴佔比46.35% 漲近三成 2017年,南京市工商局共接到投訴26.27萬件,投訴熱點主要集中在行業服務
  • 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
    為全面了解「雙11」期間消費者意見和建議,切實發揮社會監督作用,聚焦「購物節」消費體驗短板,完善「消費季」糾紛解決機制,中國消費者協會利用網際網路輿情監測系統,對10月20日—11月15日期間相關消費維權情況進行了網絡大數據輿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