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張智 北京報導
鐵路改革即將加速。
12月19日至2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議上指出,要加快經濟體制改革,加快國資國企改革……加快實現從管企業向管資本轉變,改組成立一批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組建一批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積極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推動中國鐵路總公司股份制改造。
一位接近鐵總的人士告訴《華夏時報》,徹底公司化是鐵總明年的重點的任務。
「事實上,鐵路混改正在加速,比如今年7月,由中國鐵路投資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與騰訊公司共同組建的、專門負責動車組Wi-Fi平臺建設的國鐵吉訊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次成功的嘗試。」上述接近鐵總的人士表示。
不過,相較於混改,在京滬高鐵、中鐵特貨IPO前夜下發的股份制改造信號,是否意味著鐵總及旗下資產預備上市,這個問題正在引發關注。
股份制改造
12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官網上,中國鐵路總公司悄悄更名為「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
對鐵路來說,更改的不僅是名字。據了解,此次更名之後,「國鐵集團」將從「全民所有制」改為「公司制」。全民所有制企業的經營目的是「根據國家計劃和市場需求,發展商品生產,創造財富,增加積累,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而公司以營利為目的。
在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看來,鐵總公司制改革的目的是建成公司化的治理結構,組建由董事會、經營層和監事會組成的機構,董事會成為決策機構,將人事任命、薪資安排等原本由總經理負責的事情轉為董事會負責,經營層專門負責公司的市場化經營,為企業的盈虧負責,此外,監事會負責制衡權力,上述做法都有利於鐵總走向市場經濟,以更加市場化的方式靈活地參與競爭。
一個成功案例是,今年6月,鐵總下屬企業動車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股權轉讓招投標工作圓滿完成,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兩企業組成的聯合體中標,以43億元受讓動車網絡科技有限公司49%的股權,這是首次通過產權交易方式引入社會資本發展動車網絡,也是鐵總今年在混改上邁出的實質性一步。
事實上,按照中國鐵路總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陸東福的要求,今年12月,要紮實推進公司制改革和經營管理工作;抓緊做好總公司本級公司制改革相關工作,確保改制工作平穩有序實施。
接下來,「國鐵集團」將進一步完善規章制度建設規劃,指導鐵路局集團公司規範管理;強化全面預算管理,完善預算編制方法,優化考核指標體系,確保預算更加科學合理;加大資產經營開發力度,推動資產資本化股權化證券化取得新突破;繼續做好審計配合工作,抓好問題整改、完善機制等工作。同時,也將加速推進混改,研究各專業優勢公司和科技型企業實施混改方案,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鐵路投資。
下一步,上市?
12月17日,鐵總旗下的中鐵特貨運輸有限責任公司總共20%的股權被掛牌轉讓,並將於2019年啟動股份制改革、申報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這意味著,中鐵總旗下資產混改和上市已經在做實質性籌劃,而中鐵特貨的上市進程相比京滬高鐵更加明確。
在此之前,中國鐵路總公司經營開發部主任毛秉仁在「2018年中國國際鐵路與城市軌道交通大會」期間透露,鐵總已經正在加緊推進京滬高鐵上市工作。有媒體稱,京滬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擬明年A股上市,計劃募資約300億元人民幣,中信建投證券為牽頭主承銷商,中信證券和中金公司為聯合主承銷商。
而此次的「股份制改造」,引得市場爆發新一輪猜想。
據了解,2017年年初,陸東福首次提及將在鐵路系統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股權投資多元化的混改新模式,對具有規模效應、鐵路網絡優勢的資產資源進行重組整合,吸收社會資本入股,建立市場化運營企業。與此同時,他還明確表示要對具備條件的科技和專業市場前景良好的企業逐步改制上市,這向市場傳遞了明顯的鐵路資產證券化的信號。
事實上,去年11月,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發布的《鐵路「十三五」發展規劃》就明確提出,要研究推動東部地區有穩定現金流、資產質量優良的高速鐵路企業資產證券化和優質資產股改上市等相關工作。
有業內人士指出,鐵總可將現有鐵路優質資產分門別類打成不同的資產包,向國內自然人投資者兜售,讓更多投資者分享通過購買高鐵資產證券包帶來的財務紅利。
6月22日,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披露的中鐵總跟蹤評級報告認為,鐵路改革有利於提升鐵路總公司的管理效能和運輸效率,從而推進鐵路運輸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健全激勵約束機制。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年初鐵總與深交所達成戰略協議,稱將在鐵路建設債券發行、資產證券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境外鐵路合作項目融資以及鐵路企業上市輔導、資本運作人才培訓等方面進一步加強合作。
「鐵總短時間內並不會上市,這個問題甚至沒有作為選項正式討論過,不過,未來鐵總將更加貼近市場,這已經可以肯定了。」上述接近鐵總的人士表示。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陳巖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