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絕對值得去電影院的電影。」
5月18日,韓寒這個給《賽德克·巴萊》的評價雖然很簡單,卻絕對給力,他還進一步盛讚說:「它還是近期最好的華語電影。」難得如此贊一部華語電影,預料韓寒的快人摯語會是對《巴萊》所面臨的內地低迷票房一個絕佳的宣傳,或將使這句佳片在內地掀起一陣該有的熱潮。
韓寒18日發此文,該博文透過博客一日內就已被閱讀逾16萬次,微博中也被轉發3.5萬次,網路上形成一股「賽德克旋風」。 而《賽德克.巴萊》官方微博也對韓寒回應說:「非常感謝韓寒的推薦,也感謝所有支持影片的朋友們!在這裡希望更多朋友進入影院,踏上彩虹橋,分享賽德克的驕傲,血性與感動!
「當然,從海角七號到《賽德克.巴萊》,魏德聖還未得勝,從優秀到經典,他離他的野心還差一些。大陸版本的《賽德克.巴萊》從臺版的4個多小時縮成了兩個多小時,導致有些地方觀眾還沒入戲演員就高潮了,看著突兀,剪輯版的素材選擇也有些問題。但它還是近期最好的華語電影。這部電影的製作過程跌宕起伏悲喜交加,導演把海角七號賺的錢和家當全都押上了,周杰倫,郭臺銘,徐若瑄等一眾朋友到最後也在替這部電影籌錢。我相信,把向周杰倫借錢的過程拍一個電影,說不定票房更高。但這都無妨《賽德克.巴萊》成為一部好片子。」
之後,韓寒還特別提到中國電影節需要更多加油。「香港有了經典的《桃姐》,遺憾我在它下線前一天才看到,沒能來得及介紹。臺灣現在有了《賽德克.巴萊》,今年的大陸電影得趕緊了。《飛越老人院》不錯,《殺生》《黃金大劫案》也不差,但都不夠。」可見,中國電影節亟需更多思考到底電影需要拍些什麼、到底如何為電影注入真正的靈魂力量。
說到電影的名字,韓寒還表示,《賽德克.巴萊》的名字很難記,所以對他而言,他的另外一個名字《彩虹橋》可能更順口。而對此,魏德聖20日在與11位資深媒體人、影評人、影院經理等業內人士在線微聊探討總結《賽德克·巴萊》內地行的得與失時表示,「我只是這兩天在重新思考這個問題,我原本一直覺得這個電影改了名字就不是《賽德克·巴萊》,但從內地市場上的挫折讓我有一些反省,我也在想,也許改個辨識度更高的名字,但保留『賽德克·巴萊』為副標題會更好吧,也許吧。 」
《賽德克·巴萊》取材於臺灣原住民賽德克族反抗日軍侵略的故事。該片名是這個民族的語言,意為「真正的人」。「賽德克可以輸去身體,但一定要贏得靈魂。」這是莫那魯道鼓舞族人的慷慨陳詞。 在前期舉行的內地試映會上,濃縮後的內地版得到了觀影者的一致好評,紛紛表示這是中國人自己的「阿凡達」和「300勇士」。
去年11月,《賽》片獲頒第48屆金馬獎最大獎最佳劇情片、最佳男配角、最佳音效、最佳原創電影音樂及觀眾票選最佳影片五個獎項時,基督徒導演魏德聖上臺領獎第一句話說:「先感謝我的上帝」該片主演林慶臺同為基督徒,有人說:「整個短片以他(林慶臺)的禱告開始,甚至於貫穿整個章節,是很真誠和感人的禱告。」
該電影曾在臺灣創造8.8億新臺幣票房奇蹟,但5月10日內地公映首周即遭遇排片銳減和票房低迷的打擊。可是由於其影片的深度與精彩,卻因此罕見地激發了媒體和業內人士對該片自發性的呼籲和宣傳,包括萬達院線在內的許多影院也在近幾天開始響應加場,可以說,《巴萊》在內地雖然開始遇冷,但逐漸引發「滾雪球效應」。
而對於魏德聖導演來說,拍此片是他的夢想之一,因此即使欠下巨債也在所不惜,而他也特別希望內地票房至少能幫自己把債還清,目前還差一億元新臺幣,算上分帳比例,《賽德克·巴萊》還需要在大陸拿到7000萬元人民幣的票房。 但面對剛開始遇冷的票房,魏導的壓力也相當巨大。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好東西觀眾會買帳的,相信韓寒這次的博文加上「滾雪球效應」,對他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對《巴萊》贏得內地票房也是是一個新的強心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