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上廣回老家後,我一年丟掉了600萬....」

2021-03-01 皓然成長
我一個在上海的朋友,之前在上海靠做生意和敏銳的商機洞察力,八年時間資產差不多累計到了1000萬。後來因為父母身體不好,再加上自己也覺得在上海壓力很大,各種原因糾纏到一起,讓他下了回老家發展的決心。他回到老家縣城後,發現有一個很大的餐飲品牌在他們老家並沒有開店,於是他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商機,想要把這家店迅速在縣城開起來。前期他花了大量的時間去溝通,還交了大概30萬的加盟費,裝修大概花了400多萬,包括各種隱性開支,前前後後一起差不多花了600多萬。然而就是這麼一個項目,卻在僅僅維持一年後,就倒掉了。我在微信上安慰他說,是不是因為疫情影響,生意不好做?他回覆說不是,而是一開始就決策錯誤,在小地方做生意,太難了。他說,他以為做生意和之前在上海差不多,可是沒有想到和想像中差太遠了。在小地方要想招到既上進又敬業的人員很難,不是說沒有,就是很難招到。很多都是渾渾噩噩,總想著什麼時候下班,做一天混一天,一個業務培訓無數遍,交代無數遍,還是會出漏子。各種卡拿索要,比如他們的餐廚垃圾,因為處理不太到位,然後各種人找他們要錢,更過分的是,那個在他們店外搞環衛的領班,也找他們要錢。還有他們店子外面的電梯,因為質量不太好,經常發生事故,影響客人進店和營業。然後他們打電話給維修人員,可是在小縣城的電梯維修人員,一個個都是吊兒郎當,打電話很久才來,或者乾脆說沒有配件,要等待發貨,常常氣得他吐血。小縣城很多都是人情和關係緊密包裹的,像他們這樣做生意的,要想賺錢,那就主要靠熟人來消費,要靠拉大公司或者事業單位來消費,而這樣的大單早就被「有關係」的人給壟斷了,他初來乍到一沒關係二沒背景,怎麼也搞不贏。在這裡做生意,屁大一個事情也要找關係,他感覺自己處處被限制,被壓抑,最後他600多萬,在僅僅一年的時間內就虧得乾乾淨淨,像丟到水裡面一樣,連一點水花都看不見。他說他這一次受到的教訓真的太慘痛了,他等父母的身體好一點,還會離開老家繼續去大城市發展,不會在小縣城裡面經商或者做任何投資了。以前我們聽過一句話,「投資不過山海關」,其實就是說的這種現象。強龍難壓地頭蛇,很多時候環境會變化,你所擁有的經驗和認知也會變化,就很容易陷入一種困境裡面,怎麼也無法施展出力氣。


我朋友的故事,忽然讓我想起了自己在春節期間經歷的一件事情。

大概是在大年27快過年的時候,我因為社保一些事情,需要去縣城銀行裡面辦理一下。

我是下午去的,本來就是一件極其簡單的事情,但是足足花了半天時間才把事情搞完。

我們小縣城的銀行管理混亂,甚至連一個叫號的機器都沒有,純粹靠人工站在那裡排隊,中間還有人不斷插隊,不斷有「關係戶」走後門,很多老年人在那裡站得腰酸背痛,唉聲嘆氣。

來辦事情的人,幾乎都是怨聲載道地來,滿腹牢騷地走。

而且重點是這個銀行我4年前就去過一次,那個時候我就花了很多時間,可是沒想到,現在還是這樣。

你想想,我一個臨時過年回來的人,都覺得步履艱難,極不適應,更何況我那個長期在這裡做生意的朋友?

因為這裡效率很低,循規守舊,生活安逸,沒什麼鬥志,而很多時候又講究關係,講究熟人和人情世故,那種如同一潭死水般的生活,一眼就可以望得到頭,讓人窒息。

當資源分配失衡的時候,小地方的官僚、人情與僵化的體制,就決定了一個年輕人的前途。

我對這樣的生活和發生在這裡的事情,真的太有共鳴,太感同身受了。

記得我剛開始運營公眾號的時候,也是在我們縣城做,當時因為事情很多,需要幫手,可是我招聘了差不多一年,竟然沒有找到一個全職的人。

首先是找不到合適的人選,你無法想像體制內和有編制在我們那個小縣城究竟有著怎樣的魔力,但凡是一個有不錯學歷和才能的人,都是打破腦袋往那些地方擠,根本瞧不起我們這種新媒體公司。

我說得過分一點,別人哪怕是幹一份1500元每月的體制內掃地工作,也看不起我們這邊幾千一個月的工作,因為那種工作有面子、穩定、是一個鐵飯碗。

其次就是生態,在我們那裡你根本找不到什麼純寫字樓,大量的地方都是洗腳、按摩、足浴、棋牌室等類似地方,而找不到什麼文化博物館、藝術交流館、藝術廳、音樂廳之類,視野和格局完全打不開。

然後就是所謂的關係,無論大小事情全靠關係,有關係暢通無阻,沒關係寸步難行,這裡就不詳寫了,懂的人自然懂。

還有消費,沒有茶顏悅色,沒有星巴克,沒有麥當勞肯德基,有的只是各種山寨品牌和叫不上名號的,外地的人根本不願意到這裡來。

所以,在老家縣城呆了半年之後,我馬不停蹄地把公司搬到了長沙。

雖然長沙算不上一線大城市,但是真的比我們那裡好了太多太多,我也是在長沙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夥伴,每一個小夥伴都很優秀,我們也一路把公司做得越來越大。

很難想像,如果我一直窩在自己的那個小縣城,根本就不會有今天的這個局面。

曾經有一篇《我賣掉北京500萬的房產,在老家生活的這兩年》文章講述了這樣的一個故事。

2016年的時候,男主人公因為工作上的不如意,嚮往老家,再加上他覺得北京當時的房價已到頂,隨時可能崩盤,於是賣掉了自己在北京價值500萬的房子,回到農村老家。

拿著500萬巨款,他花了30多萬,把家裡的自建房推倒,重蓋了一個三層小洋樓,自己又花了40多萬,在縣城裡面買了一套120平米的大三居。

然後就是裝修買車,還借出去一些給親戚朋友,手裡還剩個300來萬,分別存到銀行或者做了理財。

回到老家那半年的時間,他的日子確實過得像神仙一樣,參加朋友聚會,各種胡吃海塞,還到處旅遊,很瀟灑很快樂。

然而時間一晃大半年過去,他在無意中得知自己在北京賣出的房子已經漲到了870萬,漲了差不多整整400萬。

而且,他發現自己在小地方舒適日子過慣了之後,開始逐漸厭倦起了這樣的生活:

「我似乎融入不了這種天天打麻將、說話跟吵架一樣、一下雨就滿腳泥濘、一進村充滿各種肥料氣息的生活。

比如出去買東西,一不留神就買到山寨貨,例如:「OO糖」、「漂柔洗髮水」、「美地電風扇」,還有「旺好牛奶」。

比如想約朋友出來聚聚,想去咖啡廳坐坐?抱歉,沒有!想去吃個海底撈、綠茶、呷哺呷哺?抱歉,沒有!就連想去吃一次垃圾食品肯德基和麥當勞,這個倒是有,只不過名字是二合一的「麥肯基」。」

而且更令人崩潰的是,他在這裡根本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他一個在北京的高級架構工程師,最後在小縣城只能找到2000塊錢一個月的網管工作,還要兼職修電腦,這簡直讓他崩潰。

他一個在北京生活了10多年的人,開始感到各種不適應,他渾渾噩噩,看不到未來,感覺自己的精神完全垮了。

可是此時與他當時賣掉的那套相同戶型房子的價格,已經漲到了900多萬,而他手裡面的錢只能湊到300多萬。

此時,他最大的夢想就是——努力工作,爭取在退休之前,換回他曾經賣掉的那套116平米的三居室。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在媒體上面,看到各種「逃離北上廣」的新聞,可是那些從北上廣逃離出來回到老家的年輕人,最後怎麼樣了,無人知道。

故鄉是每一個人心中永恆的念想,但也是永遠回不去的地方。

很多年輕人覺得大城市壓力很大,逃離北上廣回到家鄉,能夠陪伴父母,能夠和朋友相聚,而生活壓力又很小,會感到無比的溫暖和愜意,但很快,現實會把人擊醒。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鳴一針見血地說:回到家鄉,由於父母無權無勢,更是死路一條。

就目前各種數據來說,從大城市逃離回小地方的人其實只是很小一部分,而從小地方來到大城市的人,卻是成千上萬的。

東北三省的人口一年減少42.73萬人,每年都是負增長,很多都是從那裡跑到了大城市。

於是有專家建議全面放開人口生育,可是東北人口負增長的問題,根本不是生育的問題,而是人口流失的問題,即使生育再多,也只是加快了向大城市流動的速度。

說白一點,如果有好的經濟、好的營商環境、好的工作,誰願意背井離鄉?

而這些人口的流動,也印證了大量人數的選擇,他們寧願千裡迢迢離開自己的家鄉,也不願意讓自己的視野、格局和人生軌跡受到限制。

當然,我這裡並不是說家鄉就是一無是處,小地方當然有小地方的好處,大城市也有大城市的弊端。

但是如果你是一個有想法、願意折騰、不想安逸,又在小地方和大城市之間糾結的年輕人,那我建議你去大城市闖一闖。

海明威說過一句話:「如果你足夠幸運,年輕時候在巴黎居住過,那麼此後無論你到哪裡,巴黎都將一直跟著你。」

其實你所生活的城市,你居住過的地方,它們都會深深地影響著你,打開你的視野和格局。

巴黎也好,紐約也好,北京也好,上海或深圳也好,每個城市都有它獨特的氣質和格局,他們都在悄無聲息中浸潤你,影響你,改變你。

如果有機會的話,建議你不要貪戀小地方的舒適和安逸,儘量去大城市闖一闖。

它會把各種各樣的活法和價值觀展現給你看,告訴你人生不只有一種可能性。

如果你認同此篇文章的觀點,歡迎給我們點一個「贊」+「在看」吧。




作者簡介:

桌子,身高1.85米,有八塊腹肌的兼職男模。前南方航空公司職員,三觀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新浪微博@桌子的生活觀 ,個人微信公眾號:桌子的生活觀(ID:zzdshg)。

相關焦點

  • 畢業後,是去「北上廣深」還是回縣城老家?
    就業的話,是去「北上廣深」還是回縣城老家? 如今是一個「秒變」的時代,對大學生都去一線城市,社會各界也發生了質疑,從當初的「蟻族」到颳起「逃離北上廣」之風,該如何選擇呢?很多莘莘學子都很迷茫,人都有從眾心理,這個時候往往會選擇跟風。
  • 北上廣深生活壓力變大,2020年該回老家發展,還是繼續打拼?
    但是,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目前北上廣深的生活壓力已經越來越大了,大到很多人叫苦不迭。畢竟,一線城市的房價、物價以及生活成本等等,都是老家不能比擬的。於是乎,很多人直呼2020年想要回老家發展,不願意再出來了。那麼,對於年輕人來說,2020年該回老家發展還是繼續待在一線城市呢?
  • 90後現狀:回老家,有家沒工作;在大城市,有工作沒家
    90後現狀:回老家,有家沒工作;在大城市,有工作沒家現在的經濟包括直播經濟、虛擬貨幣、網絡營銷、流量經濟等等,賺錢容易,但是幸福感極低。作為一個90後,現在大多數人都已經快要奔30歲了,有的可能還是上學,比如我,有的可能已經在社會上奮鬥了好多年了。
  • 回老家後,生活變容易了嗎?
    本期小酒館,我們和幾位年輕人聊了聊他們回老家以後的故事。這其中,有人在北京單身多年,回老家考上公務員後成功收穫愛情,也有人不適應老家的複雜人際關係,又二度回京;有人在大城市賺了錢回老家創業成功,也有人「野心配不上實力」,只能回老家過平凡日子;有在國外留學工作的年輕人因疫情被迫留在家鄉,卻因為價值觀不合與家人頻繁產生矛盾,也有拿著北京戶口的郊區年輕人被迫「北漂」,沒有老家可回。
  • 回老家後,生活變容易了嗎?
    編者按: 大家好,我是不辣。不知不覺,2020年悄然走向尾聲。 這一年大家過得都不容易,疫情裁員、職場PUA、蛋殼暴雷,重壓之下,無數滿懷夢想的年輕人也萌生撤退的念頭,憧憬回老家過更體面的正常生活。
  • 你為什麼在北上廣深掙扎,回老家不香嗎?
    #逃離北上廣因此,不管是美國,日本,還是中國,人都是不斷往大城市集中,在紐約,洛杉磯,東京,北上廣深打拼,忍受著高昂的生活成本,目的只有一個,未來。大城市雖然生活成本高,競爭大,但是它更多的是好的一面,大城市的工作機會,醫療,教育,娛樂等設施都是小地方所沒法比的。
  • 河北大學生畢業後毅然回農村種地,遭同學恥笑,一年後奇蹟出現了
    河北大學生畢業後毅然回農村種地,遭同學恥笑,一年後奇蹟出現了種植業現在已經不單單是農民的專屬了,水果種植市場已經得到了不少大學生的青睞。大學畢業之後回家種地,這樣的故事說出去總是讓人難以置信的。但是在河北,就有這樣一位大學生,他在畢業之後毅然決定要回老家種地,被同學恥笑,被村民戳脊梁骨。不曾想,一年後,他卻成為了村裡的功臣。許多大學生在畢業之後總會留在北上廣深,每個月拿著固定的工資。這位不走尋常路的河北大學生卻開闢了一條陽光大道。他種植的水蜜桃一推出市場就遭到瘋搶,大學生阿強已盒裝水蜜桃的形式推出市場,在盒上印上了自家的商標。
  • 千萬別逃出「北上廣」(圖)
    「都兩年多了,怎麼還有人問我這事?」兩年前,曹洪濤逃出北京,在浙江某縣城花了幾十萬元買下一套別墅,這事影響如此之大,在某媒體《逃離北上廣》的專題報導中,整整給他做了一個版的專訪,而且放在最前面。  專訪中,曹洪濤談了很多:大城市的生存困境,外來者的寂寥心態,壓抑感……  專訪發表後,反響強烈,在曹洪濤記憶中,「逃離北上廣」這句口號,就是從這次專題報導真正喊起來的。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一年多後,曹洪濤在上海找了一份工作,那時,他的孩子剛出生,他必須繼續奮鬥。  「兩年了,到底多少人逃離了『北上廣』?」
  • 大城市也沒有多好,但我就是不想回老家
    圖/廣西民族大學老家的工作條件?算了吧,別說之前,現在依然不容樂觀。我最早知道的外地城市就是溫州,因為我小時候,認識的年輕力壯的大人幾乎全都去溫州打工了。我的大姐是超級勵志典型,她從一個初中生出來做紡織女工,自己自學考試拿到了大專文憑,多年努力現在在上海有車有房,做一家快遞公司高管。幾年前她離婚的時候就曾想回老家,但我堅決反對。
  • 大年初一回老家後,心情一下子變了
    大概到九點半,我就躺在被窩裡面了。倚在床頭,端著手機,看了看微信朋友圈,翻了翻「今日頭條」,便早早地呼呼去了。次日醒來尚不到五點。窗外夜色茫茫,耳畔鞭炮聲聲(雖然,政府發了城市建成區禁放煙花爆竹的通告,但仍然擋不住人們對新的一年到來的慶祝和熱情)。起床,穿衣,刷牙,洗臉,把客廳所有的燈都打開。
  • 一年回一次的萊州老家,這些美食讓我割捨不下,每次回家必吃
    在濟南工作的我,幾乎只有在過年長假期間才能回萊州老家一次,作為養育了我近30年的老家,萊州的美食最讓我留戀不舍,老莊羊湯、家庭火鍋、鮁魚宴等等,每次回到家,即使再忙,也要嘗嘗這幾道地道的萊州風味美食。眾所皆知,在濟南,單縣羊湯是人們最常喝的一種羊湯,單縣羊湯顏色純白,香而不膩,懶而不黏,這是它的主要特點,而且單縣羊湯有著200多年的悠久歷史,在羊湯領域是名副其實的老大哥,雖然單縣羊湯享譽全國,但單縣羊湯沒有給我多少味蕾的驚喜,反而喝了近30年的老莊羊湯讓我每年都念念不忘,甚至成了我心中優質羊湯的標準。
  • 是選擇在北上廣,被擠得像沙丁魚,還是選擇在老家當死魚?
    正是在這樣的現實下,面對巨大的生活、工作壓力,越來越多青年高呼著「逃離北上廣」的口號,放棄當初的理想,垂頭喪氣地到家鄉,然而,回到家鄉就能夠過上愜意的生活嗎?接受了小城市的低收入,卻接受不了更高的物價;接受了小城的發展空間不足,卻沒有必要的社會關係;接受了小城市的單閱乏味,卻無法接受教育,醫療醫院的不足。於是,有些人又默默逃回北上廣。
  • 你為什麼在北上廣深掙扎,回老家不香嗎?
    #逃離北上廣因此,不管是美國,日本,還是中國,人都是不斷往大城市集中,在紐約,洛杉磯,東京,北上廣深打拼,忍受著高昂的生活成本,目的只有一個,未來。大城市雖然生活成本高,競爭大,但是它更多的是好的一面,大城市的工作機會,醫療,教育,娛樂等設施都是小地方所沒法比的。
  • 今天我從西安回老家「曲沃」了!
    我的家鄉在曲沃,一個臨汾市的小縣城,以「晉」的歷史文化為主打造整個縣城的旅遊景點,離家最近的就是「降園」了,其次就是「晉園」,全是4A級景區,很大很漂亮,夜晚更美,還有「顧園」,這是離我家最近的三個公園。
  • 在外地學的駕駛證,如果回老家了,在老家能換證嗎?
    那麼,在外地學的駕駛證,如果回老家了,在老家能換證嗎?好吧!我就來回答這個問題,駕駛證是可以異地換證的。下面,我就來告訴大家該如何去異地換證。第一:外地學駕照,戶籍在老家,需要遷回老家①:駕照過了實習期,即要取得駕駛證一年以後才可轉。
  • 再也回不去了,我的老家
    我的童年在老家度過。所以在童年時,我沒有「老家」的概念,因為家只有一個,它雖然很老但也沒有一個新的來跟它表示區別。故而,那時嘴上有時說起老家,不過是受了某些武俠小說的影響,裡面的惡人總會說「我送你回老家」。
  • 回不去的鄉下老家
    我們的話題卻無外老家那些事,老年人的世界裡只有回味,沒有傷感。他們對生死的態度是坦然的,說起老家裡的人或事,不是這個沒了就是那個走了,我總要感慨一番,大爺卻是出奇地平靜。我的親人都埋在了老家的地裡。 大爺說住我們家房子的三嬸走了,還有個小名叫小六子的也走了。他們與我們不是一姓。家族裡與我大爺差不多年紀的已所剩無幾,就連與父親差不多的也沒幾個了,我們既連回老家奔喪也沒有多少機會了。
  • 老家,是回不去的故鄉
    一年的辛勞,換來的是堆得滿滿的穀倉,是攢夠了來年全家衣食住行和學費的收入,是孩子們捧回的獎狀,這些,就是穩穩的幸福。一年一年,那些跟隨在父母身後的孩子,一個個長大成人,或是考上大中專院校,或是外出打工,從此天南地北,老家漸漸只剩下了老人,以及被送回老家讓父母幫著帶的小孩。
  • 致北上廣深:為何他會離開你 他們都被你的房價嚇跑了
    離開北上廣深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房價高,離開北上廣深後,46.7%的年輕人大多會去省會城市或者直轄市。不過離開北上廣深後,又有32.4%的年輕人又回到了一線城市。小馮四年前從北大畢業後,回到了老家省會石家莊某銀行工作。小馮表示,自己也想在北京工作,當時拿到了幾家大公司的offer,還有一個央企的實習機會,如果能留下就能解決戶口問題。但是這一切都說不準,畢竟自己的專業不是很好找工作。考慮很久後,小馮決定回到河北老家省會城市石家莊工作。當時留在北京的同學,也有不少因為戶口和房子的原因,決定離開。
  • 突然回老家 眾親皆老去
    下午沒事兒看新聞,看到「突然回老家,爸媽的反應」。可憐天下父母親,看著視頻裡,父母看到子女突然回家的反應,似乎都是類同的,從開始的難以置信到呆住,到驚喜,喜悅的跑來。說家沒有父母,誰家父母不愛兒。和很多的網友一樣,我也感到深深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