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朋友的故事,忽然讓我想起了自己在春節期間經歷的一件事情。
大概是在大年27快過年的時候,我因為社保一些事情,需要去縣城銀行裡面辦理一下。
我是下午去的,本來就是一件極其簡單的事情,但是足足花了半天時間才把事情搞完。
我們小縣城的銀行管理混亂,甚至連一個叫號的機器都沒有,純粹靠人工站在那裡排隊,中間還有人不斷插隊,不斷有「關係戶」走後門,很多老年人在那裡站得腰酸背痛,唉聲嘆氣。
來辦事情的人,幾乎都是怨聲載道地來,滿腹牢騷地走。
而且重點是這個銀行我4年前就去過一次,那個時候我就花了很多時間,可是沒想到,現在還是這樣。
你想想,我一個臨時過年回來的人,都覺得步履艱難,極不適應,更何況我那個長期在這裡做生意的朋友?
因為這裡效率很低,循規守舊,生活安逸,沒什麼鬥志,而很多時候又講究關係,講究熟人和人情世故,那種如同一潭死水般的生活,一眼就可以望得到頭,讓人窒息。
當資源分配失衡的時候,小地方的官僚、人情與僵化的體制,就決定了一個年輕人的前途。
我對這樣的生活和發生在這裡的事情,真的太有共鳴,太感同身受了。
記得我剛開始運營公眾號的時候,也是在我們縣城做,當時因為事情很多,需要幫手,可是我招聘了差不多一年,竟然沒有找到一個全職的人。
首先是找不到合適的人選,你無法想像體制內和有編制在我們那個小縣城究竟有著怎樣的魔力,但凡是一個有不錯學歷和才能的人,都是打破腦袋往那些地方擠,根本瞧不起我們這種新媒體公司。
我說得過分一點,別人哪怕是幹一份1500元每月的體制內掃地工作,也看不起我們這邊幾千一個月的工作,因為那種工作有面子、穩定、是一個鐵飯碗。
其次就是生態,在我們那裡你根本找不到什麼純寫字樓,大量的地方都是洗腳、按摩、足浴、棋牌室等類似地方,而找不到什麼文化博物館、藝術交流館、藝術廳、音樂廳之類,視野和格局完全打不開。
然後就是所謂的關係,無論大小事情全靠關係,有關係暢通無阻,沒關係寸步難行,這裡就不詳寫了,懂的人自然懂。
還有消費,沒有茶顏悅色,沒有星巴克,沒有麥當勞肯德基,有的只是各種山寨品牌和叫不上名號的,外地的人根本不願意到這裡來。
所以,在老家縣城呆了半年之後,我馬不停蹄地把公司搬到了長沙。
雖然長沙算不上一線大城市,但是真的比我們那裡好了太多太多,我也是在長沙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夥伴,每一個小夥伴都很優秀,我們也一路把公司做得越來越大。
很難想像,如果我一直窩在自己的那個小縣城,根本就不會有今天的這個局面。
曾經有一篇《我賣掉北京500萬的房產,在老家生活的這兩年》文章講述了這樣的一個故事。
2016年的時候,男主人公因為工作上的不如意,嚮往老家,再加上他覺得北京當時的房價已到頂,隨時可能崩盤,於是賣掉了自己在北京價值500萬的房子,回到農村老家。
拿著500萬巨款,他花了30多萬,把家裡的自建房推倒,重蓋了一個三層小洋樓,自己又花了40多萬,在縣城裡面買了一套120平米的大三居。
然後就是裝修買車,還借出去一些給親戚朋友,手裡還剩個300來萬,分別存到銀行或者做了理財。
回到老家那半年的時間,他的日子確實過得像神仙一樣,參加朋友聚會,各種胡吃海塞,還到處旅遊,很瀟灑很快樂。
然而時間一晃大半年過去,他在無意中得知自己在北京賣出的房子已經漲到了870萬,漲了差不多整整400萬。
而且,他發現自己在小地方舒適日子過慣了之後,開始逐漸厭倦起了這樣的生活:
「我似乎融入不了這種天天打麻將、說話跟吵架一樣、一下雨就滿腳泥濘、一進村充滿各種肥料氣息的生活。
比如出去買東西,一不留神就買到山寨貨,例如:「OO糖」、「漂柔洗髮水」、「美地電風扇」,還有「旺好牛奶」。
比如想約朋友出來聚聚,想去咖啡廳坐坐?抱歉,沒有!想去吃個海底撈、綠茶、呷哺呷哺?抱歉,沒有!就連想去吃一次垃圾食品肯德基和麥當勞,這個倒是有,只不過名字是二合一的「麥肯基」。」
而且更令人崩潰的是,他在這裡根本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他一個在北京的高級架構工程師,最後在小縣城只能找到2000塊錢一個月的網管工作,還要兼職修電腦,這簡直讓他崩潰。
他一個在北京生活了10多年的人,開始感到各種不適應,他渾渾噩噩,看不到未來,感覺自己的精神完全垮了。
可是此時與他當時賣掉的那套相同戶型房子的價格,已經漲到了900多萬,而他手裡面的錢只能湊到300多萬。
此時,他最大的夢想就是——努力工作,爭取在退休之前,換回他曾經賣掉的那套116平米的三居室。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在媒體上面,看到各種「逃離北上廣」的新聞,可是那些從北上廣逃離出來回到老家的年輕人,最後怎麼樣了,無人知道。
故鄉是每一個人心中永恆的念想,但也是永遠回不去的地方。
很多年輕人覺得大城市壓力很大,逃離北上廣回到家鄉,能夠陪伴父母,能夠和朋友相聚,而生活壓力又很小,會感到無比的溫暖和愜意,但很快,現實會把人擊醒。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鳴一針見血地說:回到家鄉,由於父母無權無勢,更是死路一條。
就目前各種數據來說,從大城市逃離回小地方的人其實只是很小一部分,而從小地方來到大城市的人,卻是成千上萬的。
東北三省的人口一年減少42.73萬人,每年都是負增長,很多都是從那裡跑到了大城市。
於是有專家建議全面放開人口生育,可是東北人口負增長的問題,根本不是生育的問題,而是人口流失的問題,即使生育再多,也只是加快了向大城市流動的速度。
說白一點,如果有好的經濟、好的營商環境、好的工作,誰願意背井離鄉?
而這些人口的流動,也印證了大量人數的選擇,他們寧願千裡迢迢離開自己的家鄉,也不願意讓自己的視野、格局和人生軌跡受到限制。
當然,我這裡並不是說家鄉就是一無是處,小地方當然有小地方的好處,大城市也有大城市的弊端。
但是如果你是一個有想法、願意折騰、不想安逸,又在小地方和大城市之間糾結的年輕人,那我建議你去大城市闖一闖。
海明威說過一句話:「如果你足夠幸運,年輕時候在巴黎居住過,那麼此後無論你到哪裡,巴黎都將一直跟著你。」
其實你所生活的城市,你居住過的地方,它們都會深深地影響著你,打開你的視野和格局。
巴黎也好,紐約也好,北京也好,上海或深圳也好,每個城市都有它獨特的氣質和格局,他們都在悄無聲息中浸潤你,影響你,改變你。
如果有機會的話,建議你不要貪戀小地方的舒適和安逸,儘量去大城市闖一闖。
它會把各種各樣的活法和價值觀展現給你看,告訴你人生不只有一種可能性。
如果你認同此篇文章的觀點,歡迎給我們點一個「贊」+「在看」吧。
作者簡介:
桌子,身高1.85米,有八塊腹肌的兼職男模。前南方航空公司職員,三觀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新浪微博@桌子的生活觀 ,個人微信公眾號:桌子的生活觀(ID:zzds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