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東客運站,廣州入境人員專項服務口岸協調組組長馮飈已十多天沒回家。他要協調各方,把入境廣州的旅客無縫銜接轉送至目的地,不能有一個遺漏。
在深圳寶安機場入境旅客轉送點,深圳市寶安區政府執行專員金偉斌就像一個「大管家」,既要對接海關、邊檢、衛生健康、機場等部門,還要解決旅客分流時的突發情況。
在港珠澳大橋口岸,從香港入境的旅客在這裡返粵,24小時運轉不息。珠海市商務局陸空口岸科科長周俊鋒和同事們已更新了六版工作指引,「指引越細緻,效率才會高。」
1時到24時,這是廣東各機場、口岸入境旅客轉送工作專班的工作時間。這個由各地商務、應急管理、衛生健康、交通運輸等部門抽調人員組成的工作專班,24小時不間斷協調各地市車輛銜接、入境人員登記、分流接送、後勤保障和數據匯總。
從入境旅客落地到安全抵達目的地隔離,一條「無縫銜接」的轉運鏈由此誕生。
9時:廣州白雲國際機場
「讓入境旅客無縫轉送至目的地」
「即將有國際航班抵達白雲機場,請做好人員轉送準備,本次共有42位乘客旅行目的地為廣州。」上午9時,馮飈剛來到白雲機場旅客轉送集散區上班,立刻就收到來自機場海關的消息。他趕緊把消息轉發給廣州各區的聯繫人,進入了緊張的工作狀態。
每隔幾分鐘,他的手機就會響起,微信上還有1000多條未讀信息等待處理。馮飈從事口岸工作已有20多年的時間,從未感受到如此大的壓力。
「要把入境廣州的旅客無縫銜接轉送至旅行目的地,不能有一個遺漏。」馮飈每天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把這個工作協調統籌好。
然而,入境旅客來自不同的國家,要去往不同的目的地,協調起來很難步調統一。如何理順整個流程,照顧到每個旅客的需求,這是他工作的最大挑戰。
入境旅客抵達白雲機場後,根據不同的旅行目的地,一部分要分流到廣州各區,一部分分流到省內其他城市,還有到外省的。旅客來到轉送集散區後,工作人員則會向前詢問其旅行目的地,並貼上目的地的標籤,比如深圳,比如廣州市天河區,然後分區域等候。
隨後,馮飈就要把旅客人數推送至各目的地的聯繫人,協調好車輛,及時將旅客接送到目的地。現場旅客眾多,也有各種突發狀況需要應對。「入境流程和注意事項每天都在變,都是為了讓流程更優化,旅客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到達旅行目的地。」馮飈說。
「截至今日,我們已經安全轉送乘客超過1萬多名。」馮飈說,為了讓每一位旅客都能平安、順利地踏上回家的歸途,付出再多的辛苦也是值得的。
16時:深圳寶安機場
當好「中央廚房」的「大管家」
下午4時,看著一批旅客陸續坐上離開的大巴,深圳市寶安區政府執行專員金偉斌鬆了一口氣。不一會兒,新一批旅客抵達,他又投入到新的工作。
隨著疫情境外輸入風險加大,在深圳寶安機場,旅客辦理入境手續後需要抵達專門的轉送點進行分流。「這個轉送點就像一個『中央廚房』,旅客歸集在這裡,然後再分流出去。我就是這裡的大管家。」金偉斌笑著調侃。作為「大管家」,他什麼都要管,什麼都能管,什麼都得管。
轉送點的孕婦,告知工作人員肚子疼,怎麼辦?金偉斌立馬聯繫救護車,並且派專人跟車去醫院,同時要把病人的信息共享給醫院,配合醫院做好隔離。
有一位老人,做過癌症手術,上洗手間困難,怎麼辦?金偉斌立馬問清楚旅客情況,並且協調機場找到合適的洗手間,並且派專人送過去。
有一個美國青年,對去酒店隔離產生了牴觸情緒,怎麼辦?金偉斌立馬聯繫會英語的工作人員,現場協調做好解釋工作,並安排入住隔離酒店。
「沒有想到會有這麼多突發情況。」金偉斌說,協調工作涉及多部門多機構多方向多地區,要隨機應變。
每天,金偉斌在轉送點分流的旅客近700人。在深圳機場駐點一周,他每天的睡眠時間不足3小時,大部分時間連飯都顧不上吃。
看著轉送點能夠做到「車等人」,金偉斌覺得再苦再累都值得。這意味著,每一個進入轉送點的旅客都能夠以最快的速度送至目的地。「特殊時期,大家想回國可以理解。有些旅客輾轉了四五個國家才回來。希望儘自己的一分力,保證他們的健康,也守護深圳的安全。」
23時:珠海市商務局陸空口岸科
「我們累一點,讓更多人睡個好覺」
「對不起啊,剛剛在協調安置入境旅客……」19日23時多,珠海市商務局陸空口岸科科長周俊鋒的電話終於接通。
周俊鋒是珠海市防控境外重點地區新冠肺炎疫情輸入工作專班的一員,分在統籌組和口岸協調組。自廣東報告首例境外輸入病例以來,連續兩個多星期,他都緊繃著那根弦,每天忙到凌晨一二時,甚至三四時,忙完再踏著夜色回家。
珠海與港澳水陸相通,港珠澳大橋口岸、橫琴口岸等口岸24小時「不打烊」。既要防控境外疫情輸入,又不能中斷對外經貿交流,可謂難上加難。
為此,工作專班下設6個組,建了3個工作群。很快,人員車輛安排信息逐一理順,一個24小時管控網絡串起了各個系統,涵蓋珠海近20個職能部門和8個行政區(功能區)。
針對境外旅客到珠海的幾大渠道,工作組也有應對之法:廣深機場派駐大巴專車,旅客一下飛機就被接回珠海居家或集中安置;從珠海各口岸入境的旅客,先由海關邊檢篩查,再交給口岸現場分類安置;從省外入境再搭乘其他交通工具到珠海的,也有專人在城軌站和機場負責安置轉運。
每天,周俊鋒都要面對大量的諮詢,並及時給出指引。有時是街道辦問防控對象的核酸檢測結果在哪裡拿,有時是境外中國籍旅客諮詢如何返珠。
為適應嚴防境外輸入的新形勢,周俊鋒和同事已經根據實際情況,更新了六版實操指引。「指引越細緻,中間做事的人效率才會高。」
但即便有了工作指引,在各單位高速運作的過程中,新情況仍然不斷地冒出來。
「有時候對方開著車都快到目的地了,才發現有些問題不知如何處理,打電話來問。」周俊鋒說,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查漏補缺。指引越來越細緻,全鏈條的運轉也越來越順暢。這個高效運轉的閉環鏈條,對當前的珠海至關重要。
「一個也不能漏!全程都要交接登記。」在周俊鋒看來,守住幾道門,才能讓珠海更安全。「雖然累一點,但能讓更多人睡個好覺,值得。」
凌晨2時:深圳灣口岸
「不遺漏任何一位旅客」
凌晨2時,深圳灣口岸,身穿防護服的廣州駐市外口岸接收組組長胡軍斌仍在忙碌中。他要負責協調接送從香港入境前往廣州的旅客。最近,廣州每天會派7輛車到深圳,把目的地為廣州的旅客接回家。
根據深圳灣口岸海關提供的名單,胡軍斌和同事將旅客引導到車上,並記錄好每個人的去向。「從廣州來的每輛車,都會配備專班工作人員、醫護人員、翻譯和司機,一輛車4個人,每發一班車,來回都要花十幾個小時。」胡軍斌說。
每天接送旅客,胡軍斌最大的挑戰便是處理旅客的各種問題。「比如從深圳發車10分鐘後,又有一名返穗旅客抵達口岸,這種情況我們一般還是會回去接上,我們不能遺漏一位旅客。但是也會有旅客抱怨,因為一個人影響整輛車的行程。」
「我們也非常理解。畢竟國際航班時間長,因為防控需要經過多次轉送,不可避免地會耽誤下一個行程的安排。」胡軍斌說,大家也意識到防止境外疫情輸入非常重要,「大多數旅客都非常配合我們的工作,我們都覺得很欣慰」
胡軍斌和同事們還要面對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由於轉送專班組的工作人員大都來自廣州市商務局,大家的外語基礎就派上用場了。「像凌晨3點突然要去接人,來不及找翻譯,我們就自己上。但遇到小語種的旅客,我們就用手機作為翻譯工具,儘量跟外國人溝通清楚,不讓一位旅客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