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人的書吧體驗
柏邦妮(女編劇):書吃了那聲音
讀易洞很小的門臉,寫著BOOK FUN。門口有近日讀書會的手寫告示。進去了,小小的,有個穿紅衣服的女孩在刷洗咖啡杯,自始至終,我都沒有看見她的臉。她忙她的,我閒我的。坐下來,看書,有正想買的書,有想看但是買不起的畫冊,有各種珍貴的港版書和臺版書,小眾文藝青年雜誌,也有輕小說,悅目,不費腦筋。音樂很淡,淡到感覺不到。再走進去一層,才發現別有洞天:書架自然隔絕出的小空間,可遮擋,但又不隔絕。有供躺臥舒散閱讀的墨藍沙發;有可供上網的小閣樓,供著一臺寂寞的蘋果電腦;有可供對談的雙人組,一隻水族箱充當屏風,有俏皮金紅小丑魚。
門口有一堆好看的白紙線裝本子賣,不同封面,都叫「走神」。出來了,才發現,它不叫書店,叫書房。真的,有的書店像旅行團,貪婪而熱烈,總是妄圖塞給我太多不加選擇的訊息。可是訊息,不等於眼界。有的書店像教堂,高大而森嚴,叫人不得不膜拜名著的精裝封面和燙金大字和灰塵。但是有時,經典不等於品位。書房不一樣,書房不僅僅是一個寄放書籍的空間,它提供的是一個靈魂的空間,還有一段時間,走神其實專注的時間。它精心,謹慎,有選擇而無痕跡,隨心而生又恰當應分。它親切,熨帖,近人情。它養你的心,養你的氣。
黎寧春(「三月空間」畫廊負責人):我的閱讀地圖
平時我喜歡在家裡讀書。買書我常常去三聯書店,我會花很多時間慢慢翻閱、瀏覽、挑選。國內這樣整體氛圍很好的書店太少了。為了圖快捷和便宜,我也會在卓越網上購書,但是每當想到如果大家都網上買書,我們身邊的書店就會越來越少,所以還是力所能及地去書店購書,即使有些貴。藝術畫冊還是798的書攤比較值,非常好的畫冊在歐洲要花兩三倍的價格,這裡很便宜就可以到手,超值。
適合讀書的書吧我覺得書蟲不錯,但是去那裡主要是休閒聚友、上網聊天,也許大家都喜歡有書同在的氛圍?那裡的客人比較國際化,書目比較雜,一些國外雜誌和各國旅遊類書籍可供參考。東八時區書店前幾年的藝術類書比較多,很多朋友習慣了在書店裡站著閱讀,現在書店縮減了一半的空間給餐廳,應該因為餐飲的利潤遠大過書吧?這裡氛圍還好,只是外間餐廳與咖啡並用,通常很吵。另外,廚房的油煙味縈繞有點掃興。
來源:TimeOut消費導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