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田子坊真會變成城隍廟嗎?
日前有專家指出,設計之初打「文化牌」的田子坊,如今卻因過度商業化讓其失去了老石庫門的文化韻味。田子坊真會變成城隍廟嗎?本報「街訪」就此走上街頭了解市民和遊客們的看法。
石庫門民宿可嘗試
經過多年的發展,田子坊在國內外遊客中已經有很高的人氣,成為來上海的必逛景點之一。
「這裡的建築很有文化和傳統,還有蠻多東西可以慢慢看,比如雪花膏等這些在童年才有的東西。」臺灣遊客江女士說。遊客黃女士同樣被傳統建築所吸引,「相比城隍廟,田子坊的文化氣息更濃一些,而且還能看到保存較好的上海石庫門。」
田子坊與其他景點的最大不同,在於仍有不少市民居住其中。長期以來,原住民對開展民宿的呼聲很高。一些專家學者就此呼籲,有關部門應積極嘗試,讓田子坊率先吃到螃蟹。
對於是否會入住石庫門,採訪中大多數遊客都表示「會考慮」。澳大利亞遊客泰瑞表示,不會介意住在景點內太吵,因為這是一個有意思的體驗。
不能只賣「義烏貨」
一些年輕遊客則是更多地衝著藏身在石庫門內的「文藝範」和「雜淘」來的。田子坊的體驗令日本遊客詩織小姐印象深刻和興奮,「很好玩的地方,特別有意思,裡面看得很開心!」
不過也有遊客表示,逛完一圈後發現很難找到有上海特色的商品。「商鋪的裝修風格,感覺和鼓浪嶼有些類似,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商品確實沒有。」廈門遊客餘先生說。遊客馮女士認為,田子坊裡賣的商品不能只是義烏小商品。
堅持最初「文化牌」
「田子坊設計之初的創意產業不復存在,過度的商業化讓其失去了老石庫門的文化韻味,田子坊到了不得不『變』的關鍵時期。」在我國第十個「文化遺產日」,市政協文史委,市規土局、房管局、文物局,上海石庫門文化研究中心等專家學者聚焦田子坊的「升級之困」。
同樣面對人聲鼎沸的田子坊,區別於遊客們的看熱鬧,一些市民表達了與專家相似的觀點。
市民陳先生表示,對田子坊的整體印象還蠻好,相比城隍廟和新天地,這裡本土居民的氣息更濃,因此經常會推薦外國朋友來遊玩參觀。「田子坊應該要把『文化牌』堅持下去,這樣才能將上海文化傳遞給世界各地。同時由於石庫門區域狹窄的局限性,過度商業化帶來的巨大客流,也會埋下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