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10月13日報導 亞運會時,遊客將會看到用2.5億元花卉布置出的「繽紛花城」。市林業和園林局局長王國如透露,亞運會時,將在重要道路、廣場、公園、交通樞紐、城市開放空間、商業購物中心等布置花卉,實現「一線花帶、十裡花堤、百道花廊、處處花景」。
藍天白雲下的廣州歌劇院
整治後蘿崗墩頭湧風光旖旎
陽光明媚的沙面島上,孩子正在玩耍
同時,機場高速將改造成「廣州第一森林大道」。
一線花帶十裡花堤 百道花廊處處花景
東風路上,盤福立交橋,簕杜鵑正在盛放
廣州出入口景觀改造工程以種植喬木為主,配以觀花喬灌木,同時在重要節點種植魅力異木棉、細葉榕、秋楓、香樟等大樹2000餘株,凸顯了生態化和嶺南特色。據悉,目前已完成了廣深高速黃村立交、廣從公路石湖收費站、環城高速滘口立交等22個出入口綠化改造工程。
橋梁綠化方面,全市已完成了市區154座橋梁的綠化整飾,綠化總長度達120公裡,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綠色長廊。與此同時,在全市實施天橋花期調控,爭取亞運期間各橋梁綠化處於盛花期,美化沿線道路、橋梁景觀。
王國如透露,亞運賽時,將以「一線花帶、十裡花堤、百道花廊、處處花景」為亞運會賽時花卉布置目標,通過花卉品種的布置規劃,保障亞運賽時重要道路、廣場、公園等的花卉布置效果。此項投入將達到2.5億元。
六條綠道串起廣州 道道相連全城皆綠
番禺區市橋街綠意盎然
珠江邊的自行車道上,有市民在悠然騎行
美麗的東濠湧是廣州治水的縮影
中大北門廣場,一位市民正在練習打陀螺
在綠道建設方面,廣州今年要完成526公裡的區域綠道建設任務,串聯沿線51個鎮街,70餘個城市景觀節點,覆蓋全市12個區、縣級市。
到目前為止,廣州已經建成6條總長1060公裡綠道,建成99個驛站。這6條綠道串聯起了全市70餘個城市景觀節點、51個鎮街,覆蓋了12個區和縣級市,為廣大市民參與生態旅遊提供了很好的平臺。
昨日,記者來到增城荔江公園江畔的一段綠道。公園專門在江畔建設了木橋,記者走在木橋上,一邊是荔枝古樹鬱鬱蔥蔥,一邊是清澈的增江河安靜地流淌。水中的魚兒不時探出頭來,激起片片漣漪,清風送爽,惹人陶醉。在橋頭綠道,遊客在清幽芳香的烏欖樹叢中騎著自行車慢慢遊覽,樂趣無窮。
增城綠道只是廣州綠道的一個縮影。按照《珠江三角洲區域綠道規劃綱要》,廣州市結合「山、水、城、田、海」的自然格局和各區(縣級市)生態環境和人文資源等實際情況,充分利用森林、田園、水體等原有生態資源,強化生態性,編制突出廣州特色的規劃方案,提出建設流溪河、芙蓉嶂、增江、天麓湖、蓮花山、濱海等6條綠道網,串聯70餘個城市景觀節點、51個鎮街,覆蓋了全市12個區和縣級市。
細心的市民會發現,不同地段的綠道特色各有不同。像在增城市增派公路和增江河一段近80公裡長的綠道,依託大塊綠地、水體,連接道路和田野鄉村所構建的生態走廊,透出了濃濃的鄉村郊野味道;但在廣州大道一段綠道,則是煩囂都市中的清靜綠洲,這裡依託道路兩側的綠地構建形成供市民休閒活動的通道,為都市人營造了一個綠色港灣。
廣州的綠道目前大致可分為生態型綠道、郊野型綠道、都市型綠道。「無論綠道屬於哪種類型,都會發揮休憩、交通和環境三大重要功能。」市林業和園林局有關負責人說。
另外,廣州綠道建設做到道道相連,串起全城,讓市民隨時隨地徜徉在綠色中。
公園換新裝 靜待四方客
二沙島體育公園,打太極拳的市民成為一景
「老西關」羅伯對新建的免費公園了如指掌:「在亞運會召開前,廣州將新建成琶洲塔公園、廣州發展公園、赤崗塔公園、燕嶺公園、花果山公園等5個開放性免費公園,廣州公園總數達到了史無前例的222個!」
免費公園增多市民叫「爽」
羅伯對2009年7月1日公園免費開放當天遊客爭相到公園遊逛的情景記憶猶新,他說「市民盼了多長時間的公園免費終於實現了,別提多高興!」現在,免費公園還在不斷增多,更是讓羅伯等一眾市民叫「爽」!
10年前,羅伯還沒有退休,進入公園需要掏錢買門票,「雖然門票價格不高,但一家人去逛公園,門票花費還是覺得有點貴,而且想多去幾個公園也未必『捨得』。」
2009年7月1日,包括越秀公園、流花湖公園、文化公園在內的32個公園免費開放,羅伯當天就去逛了個夠:「當天我和老伴與兒子、兒媳婦、孫子一起連逛了越秀公園、流花湖公園,最後只是時間關係沒有去成文化公園。」
1.39億元給老牌公園換靚裝
羅伯說,公園是公共資源,就該為所有市民提供免費服務,「公園免費開放體現了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體現了一個城市開放包容的精神面貌。」
免費公園不斷擴建增多,但現有的「老牌」公園也沒有淡出人們的視線,它們將會進行新一輪的裝扮,煥發新容靚裝。
據悉,亞運會召開前,廣州市將投入1.39億元改造資金,對白雲山風景區、廣州動物園、越秀公園、流花湖公園、文化公園、珠江公園等十大市屬公園進行升級改造。升級改造包括公園的廁所、避雨廊、視頻監控設施、防雷設施、路燈系統、園凳等硬體設施。
市民體驗
開放公園變化大 靚到街坊認不出
昨日下午,秋風微拂,市民羅小華走進二沙島廣州發展公園,卻感受到了一番夏日風情——大樹菠蘿、菩提榕等高大喬木和紅榕球、雞蛋花等低矮灌木,配以蜘蛛蘭、紫雲英等時花地被,露出大片綠地草坪,形成高低起伏、錯落有致的植物天際線,豐富的植物層次令人目不暇接。
羅小華說,之前發展公園所處的中央綠地只是種植大量黃槐、夾竹桃、簕杜鵑等喬灌木進行綠化,植物種類較少、色彩搭配不足、植物缺乏層次、景觀效果單一。
「現在中央綠地改造為開放式公園,變化之大就連我們這些住在附近的老街坊都不認得了。」羅小華住在大沙頭一帶,由於交通方便,他平常晚飯後或者雙休日白天都愛到二沙島漫步。
據介紹,市林業和園林部門自去年底以來對二沙島綠地進行全面升級改造,以開放式公園的模式進行建設,通過「堆土放坡」營造微地形,抽疏原有綠地中同規格的樹木,同時大量使用本土植物,凸顯了嶺南園林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