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涇民謠「河多橋多弄堂多,唔呶喔哩藍頭多」,「唔呶喔哩」是地道的楓涇話,意思就是「我的家裡」的意思。楓涇位於上海西南的金山區,屬於典型的吳根越角之地,是一個有著一千五百多年歷史的文明古鎮。它成市與宋朝,建鎮於元朝,明清時期是全國棉紡織業生產貿易中心。作為新開發建設的旅遊景點,它突出的是特色文化休閒遊。
楓涇素有「三步兩座橋,一望十條港」之稱,特有的「橋連廟,廟裡橋」為楓涇增添一寶。楓涇文化底蘊渾厚,近代喲新中國首任郵電部部長朱學範,一代圍棋國手顧水如,國畫大師程十髮,著名漫畫家丁聰等名人輩出於此。古鎮景點豐富多彩,其樂無窮。楓涇土特產豐富,有楓涇丁蹄、豆腐乾、狀元糕,好水出好酒,上海老酒、加飯黃酒風靡上海灘。
楓涇地處上海西南,過去,她地處吳越交匯,素有吳越名鎮之稱;如今,她與滬浙五區縣(金山、松江、青浦、嘉善、平湖)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門戶。
楓涇歷史悠久,1500年前以成集市。從宋朝開始,楓涇一地就南北分治,歷經五個朝代,以鎮中界河為界,南屬嘉興府嘉善縣,北屬松江府華亭縣。一座界河橋,分跨吳越兩地,使得多少年來吳越兩國的文化在此碰撞、交融,形成了這裡獨特的地域文化。
楓涇為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古鎮周圍水網遍布,鎮區內河道縱橫,橋梁眾多,素有「三步兩座橋,一望十條巷」之稱。至今仍保存完好的有和平、生產街、北大街、友好街四處古建築群,總面積達48750平方米,是上海地區現存規模較大保存較完好的水鄉古鎮。楓涇鎮地靈人傑,人才輩出。清代前有狀元3人,進士53人,舉人125人,文化名人235人。著名的有唐朝宰相陸贄;宋朝狀元許克昌;明代御醫陳以誠;清代狀元蔡以臺及官至內閣學士兼禮部寺郎的謝墉,民間詞人沈容城;近現代國畫家俞明,圍棋國手顧水如,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革中央主席朱學範,上海中國畫院院長程十髮;著名漫畫家丁悚、丁聰父子以及早期共產黨人、革命烈士袁世釗、陸龍飛。楓涇又是江南少有的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齊全的古鎮,眾多的祠堂廟宇構成了楓涇鎮除伊斯蘭教之外的四大宗教匯聚齊全的獨特的宗教文化。
楓涇的畫文化是源遠流長的,歷史上有元末明初專攻山水畫家的張觀、清代畫家沈映暉,現代的有國畫大師程十髮、漫畫界泰鬥丁聰以及蜚聲中外的金山農民畫。楓涇既是國畫大師程十髮的家鄉、又是漫畫大師丁聰的故裡,還是金山農民畫的發源地,這些在國內外都具有相當影響的「三畫」集中于楓涇一鎮,是國內罕見的一種地域文化現象。現在,在楓涇古鎮景區內就有程十髮祖居、丁聰漫畫陳列館、金山農民畫世家展示中心等景點。
楓涇的橋文化是渾然天成的,現存有700年歷史的元代致和橋,明代的躋雲橋、瑞虹橋等39座古橋構成了楓涇700年橋之路。清風橋、北豐橋、竹行橋相連構成了頗有江南水鄉特色的楓涇三橋。楓涇南鎮曾有過一個望橋亭,在亭中往前看、往左往右看都有三座橋,我們稱為「一望三座橋,三望九座橋」,水中有橋,橋上觀景,楓涇素有「三步兩座橋,一望十條巷」之稱。
楓涇的食文化是傳統而獨特的,楓涇丁蹄、天香豆腐乾、楓涇狀元糕、金楓黃酒被譽為楓涇四寶,在楓涇遊覽古鎮風貌之餘,就著丁蹄、豆腐乾等當地土產,酌上一杯色澤澄亮的黃酒,慢慢品嘗,可以品嘗楓涇古鎮千年的古韻。
楓涇的人是淳樸的,她們熱愛生活,藍印花布、家具雕刻、灶壁畫、剪紙等民間藝術反映了楓涇老百姓那份對家鄉的感情和熱愛生活的情趣。在古鎮區內就有個展示楓涇民間民俗文化的三百園,院內有「百燈、百藍、百行」三個展示廳,向各位遊客展示了楓涇一系列的民俗文化。古鎮區內現在還有著濃厚當地風情的居民仍舊生活在舊居內,他們會帶著溫和的微笑歡迎每一位來訪的遊客。
此外,楓涇還有一個獨特的景點:上海地區保存最為完整的人民公社舊址,這裡保存了當年楓圍鄉人民公社的所有辦公室、防空洞、以及文革時期的特有的像章、瓷器、票證等文革文物,這些文物都記載著那段轟轟烈烈而又心酸的歷史,讓人覺得歷史的凝重並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楓涇交通便利,滬杭鐵路、滬杭高速公路、320國道都經過楓涇,距上海、杭州、蘇州等地均只有一小時左右的車程。由於她獨特的地理位置,上世紀末本世紀初,楓涇被列為全國500個小城鎮建設試點單位和上海「十五」期間重點建設發展的「一城九鎮」之一。並於今年被評為上海市唯一一個「全國歷史文化名鎮」。
楓涇分為兩大景區,古鎮景區和中國農民畫村景區。古鎮景區包含吳越廣場、金圃宅第、致和橋景區、楓溪長廊、丁蹄作坊、朱學範生平陳列館、三橋廣場、三百園、人民公社舊址、程十髮祖居、丁聰漫畫陳列館等景點。
為了進一步豐富楓涇的夜遊項目,在迎世博二十項工程中的夜間亮燈工程及夜戲工程已順利完工。如今,來楓涇的遊客可以感受到唯美的夜間景觀燈光,在五彩繽紛的燈光下泛舟蕩漾;並可觀賞《穿越·楓涇》夜戲,身臨其境在清朝時期的古鎮老街,感受楓涇深刻的的歷史文化底蘊。
楓涇景點:
丁聰漫畫館
丁聰是我國當代最負盛名的漫畫家之一,他以「小丁」署名的諷刺漫畫.吸引了眾多漫畫迷。陳列館坐落在古鎮北大街421號,主樓是五開間二層的民國時期建築。整個陳列館設1個前言廳、7個展室,分別展出丁聰的諷刺幽默作品、名著插圖作品和人物肖像作品等。
程十髮祖居
程十髮出生于楓涇,是畫壇知名的國畫大師。程十髮早期生活過的和平街151號祖居是一座三埭兩天井後帶花園的宅院,展出了程十髮部分畫作。
三百園
宋代建築三百園是一座三進三落的大宅院.園主叫陳舜俞。大宅院記錄了陳舜俞豐功業績與坎坎坷坷的人生,每幢房子都反映了他仕途的艱辛歷史。現園內展示了三百多件展品.有百燈、百籃、百行等代表物件,故稱「三百園」。
火政會
在廊棚一條街的東首,是民國期間楓涇東區火政會所在地。這是上海地區僅存的較為完整的一處近代消防機構受當時上海租界救火會建築風格的影響,門面牆被改建成了西洋式。大廳裡擺放著幾大件舊時救火設備。
朱學範生平陳列館
朱學範是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戰友,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創始人之一,新中國首任郵電部部長。其故居是一座清末民宅,其父朱壽山及祖上幾代都居住在此。」朱學範紀念館」表達了家鄉人民對他光榮一生的深切懷念和崇高的敬意。
施王廟
施王廟,俗稱施王堂,坐落在北大街409號是楓徑重要的道教勝地,建於明代。分前、中、後三殿.廟前還建有放生池,池上建有拱形石橋,稱王橋。
楓涇三橋
楓涇鎮區內河道縱橫。橋梁眾多.素有「三步兩座橋,一望十條港」之稱。,位於生產街西頭的楓涇三橋景觀由清風橋、竹行橋、北豐橋組成,三連.組成一道難得的風景。
金山農民畫村
金山農民畫村地處民風潭樸的中洪村,村子位于楓涇北首,是金山農民畫的發源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這裡的村民們把民間印染、刺繡、木雕、灶壁畫等民間藝術巧妙運用到繪畫中,以江南農村多姿多彩的生活習俗和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為題材,用樸實的手法,首創了散發著泥土芬芳的金山農民畫。
另外.鎮上還有人民公社舊址、老街長廊、丁蹄作坊、錦繡中華微縮景觀、古戲臺等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