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返程班列催熱中亞五國與中國貿易,如今,一列列被比喻為「鋼鐵駝隊」的中歐班列成為中亞國家與中國貿易互通的重要橋梁,越來越多的進出口貿易商選擇利用中歐返程班列將商品送入中國。
去程,把中國貨物運出去,返程,將外國貨物運進來。具體到中亞五國這一塊,可以說是有「攪活一池春水」的劃時代意義。
我們知道,在中歐班列還沒有搭上「一帶一路」倡議的春風之前,中歐班列不叫中歐班列,只是短途加短途各自為陣的區域性物流通道,有貨則開、無貨則停、途中多次再編組,相對散亂無序,無法滿足貨主企業的時效要求。
當「一帶一路」倡議提出,開往歐洲的鐵路貨櫃班列——中歐班列才有了質的飛躍,才成為國際物流通道通盤謀劃,一體通關,直通、定班、定時的班列化運行。定時到發對於貨主企業的國際供應鏈管理是何等重要,已是不言而喻的道理。隨後,越來越多的國家來搭車,越來越多的相關新線路不斷開通。攤開地圖查看一下,就會發現,如今的中歐班列可謂是遍地開花,而且勢頭還會更猛。
遠親不如近鄰。中國同中亞國家是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中國高度重視同中亞各國的友好合作,將其視為外交優先方向。具體到中亞五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這些都算是內陸國,物流一直相對不暢,現在有了開行密集的中歐返程班列,他們就將內陸城市「沿海化」,用陸運的方式,遠比海運空運成本低,且時間短。以烏茲別克斯坦為例,以前是選擇普通火車繞道俄羅斯進入中國,那線路繞遠了成本也高了,現在可以直線往返了,運輸時間大幅縮短,運費成本也相應降低,似乎一下子拉近了中亞的距離,獲得了從未有過的近鄰感覺。
這將是一個多贏的局面。於中亞五國,他們解除和克服了物流方面的障礙因素,貨物賣得出去了,便利地分享到經濟全球化紅利;於中國內陸城市,也終於消弭了不沿海不沿邊的不利條件,終於跟沿海地區一樣,站在了自由貿易和全球產業分工協作的前沿,有望從根本上縮小與沿海地區的差距。
風物長宜放眼量。這幾天,中國領導人正在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進行國事訪問,其間釋放的諸多信號,表明中國與中亞國家還要更加深化合作,進入了「打造利益共同體、謀求共同發展」的新時期。「一帶一路」倡議契合中亞各國的發展需求,分別與哈薩克斯坦「光明之路」、烏茲別克斯坦「福利與繁榮年」、吉爾吉斯斯坦「國家穩定發展戰略」、塔吉克斯坦「能源交通糧食」三大戰略以及土庫曼斯坦「強盛幸福時代」發展戰略實現對接。中國已經成為中亞五國實現產品出口多元化、經濟多樣化的重要經貿夥伴以及多邊關係的重要戰略夥伴。
攪活一池春水才是開始,形成蝴蝶效應、頭羊效應,帶動輻射將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中亞作為歐亞大陸的橋梁,通過對接「中巴經濟走廊」,可以將伊朗及歐洲國家等經濟更緊密地聯繫起來,中國參與中亞經濟建設,對於推動雙邊與中亞歐經貿、政治關係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是建設新型國際關係的重要探索。
文/張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