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外網
截至3月17日,香港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162例,抗疫工作仍處在關鍵階段,且出現海外輸入病例上升的新情況。面對嚴峻疫情,社會各界紛紛傾力而為,或慷慨解囊,或日夜奮戰,在各自的崗位努力著,以同舟共濟的獅子山精神齊心抗疫。
「作為醫生,理應衝在最前面啊」
為病患發放藥物、抽血化驗、進行靜脈注射、送上餐食……就職於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的「90後」內科醫生劉蘊珩正在負壓隔離病房內有條不紊地工作著。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劉蘊珩主動請纓加入了醫院成立的抗疫小隊。「現在防護裝備的存量非常緊缺,我就申請一個人巡房,能節省一些是一些。」常常通宵值班而滴水不進的劉蘊珩笑言,身處抗疫一線,比想像中更辛苦、壓力更大,「但作為醫生,理應衝在最前面啊!」
每天近距離接觸疑似或確診病患,感染機率大增,為了保護家人,劉蘊珩暫時在外租房子住。香港不少前線醫護也作出同樣選擇,除工作外,都儘量留在短租房或酒店內,避免可能的交叉感染。有護士加入抗疫小隊時,毅然花費數萬港元租下30天的酒店房間,直言「為持久戰『疫』做準備」。
關鍵時刻,退休數年的護士麥女士、陳姑娘和非典時就已參與前線工作的護士導師朱小姐再次「出徵」,自願赴各醫院深切治療部照顧病人;香港政研會組織「香港逆行者」義工隊,逾1600人參與,負責協助醫院管理局的工作;香港私人執業專科醫生協會及「醫護誠信同行」在網上組織私家醫生到公立醫院提供協助,短短兩天就得到200餘名醫護響應……
註冊中醫師蔡文幸已在港執業6年,眼見部分基層人士因難以負擔醫藥費而未能就醫,蔡文幸決定幫有需要的市民義診,並免費贈藥,「希望儘自己的一份力,守護大家健康。」
「從來世界怎麼轉,護理的心不損;同胞做事永不倦,在風波中應變。」一支由東區醫院醫護團隊自創的音樂影片,唱出「『疫』流而上」的決心和勇氣。有前線醫生在發布歌曲的社交平臺留言板寫下感謝字句:「抗疫不分你我,我們並非孤身作戰。」
「奉獻愛心,相信希望就在前方」
疫情嚴峻,口罩、消毒酒精等用品供不應求,價格也水漲船高。而位於荃灣的一家愛心藥房始終以成本價銷售防疫用品,甚至向有需要的街坊免費派發,藥房老闆說:「看到老人家、孕婦或傷殘人士排隊那麼辛苦,實在不忍心,感覺自己應做些事幫助他們。」像他這樣的店主很多。
這些天在香港,20餘名「摩託義工」飛馳於街巷間,為基層市民派發由社福機構提供的物資。「他們一句『多謝』,就已經是我堅持的動力。」有義工說,將香港人凝聚起來,就是一股勇往直前的力量。
在不見硝煙的戰場上,香港社會各界社團、企業及人士積極參與抗疫工作,捐資捐物、傾囊相助。民主建港協進聯盟、香港工會聯合會獲香港義工聯盟捐贈8萬個口罩、在全港多個地區免費派發;香港深圳社團總會捐贈200萬港元和10萬個口罩;香港賽馬會成立緊急援助基金,撥款7300萬港元予非政府組織;太古集團慈善信託基金撥款逾1200萬港元支持本地抗疫工作;渣打銀行香港捐出300萬港元予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港鐵公司捐出10萬個口罩;的士及小巴業界在全港多處設立服務點,為司機派發「抗疫愛心包」;香港藝人古天樂要求自己投資的餐廳為員工放有薪假,更在全球各地搜購130萬個口罩交給社福機構;年僅10歲的本地小鋼琴家宋林錡,把自己多年的演出獎金36萬港元全數捐出,專項幫助亟待支援的獨居長者和特殊兒童……
受疫情影響,香港血庫頻頻告急。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近日以多種途徑發起獻血號召,不少市民積極響應。「香港,加油!」上周日在銅鑼灣捐血站等待近3小時的杜小姐,獻血完成後向工作人員豎起大拇指,她表示在危急時刻為社會做些好事,是香港人充滿愛心的體現。
除了全力抗疫,香港各所高校的醫學團隊也爭分奪秒地行動著,加班加點研製疫苗。香港科技大學近日研發出新型多層次殺菌塗層,可有效對抗新型冠狀病毒;香港大學醫學院亦成功培育病毒株,目前正進行攻毒試驗。
有研究人員坦言,「研製出有效的疫苗或許是一條漫長的路,但只要每天都前進一點點,相信希望就在前方!」
(本報香港3月17日電記者 陳 然)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03月18日 第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