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春天雨就多了,到了夏天,祁連山上又下起了一場喜雨,從6月29日到7月1日,我再次深入祁連山北麓,到張掖肅南、民樂兩縣南城子、東城子、大泉溝、兒童堤、潮堤、青龍寺、馬蹄寺等進行調查,看到祁連山美景,農民牧民祁連山環境問題整治後的認識和生產生活情況理解。
伴隨著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在太陽光這一「魔筆」的彩色之下,祁連老君山先變成了鮮紅,接著變成了橙色,變成了七色出現,遠遠望去,祁連山下好像鋪著金黃色的地毯。美麗的風景如此,置身之時,一直震撼著心靈,迷戀著!
(高鐵通過祁連花海)正車嗚嗚地通過,牧民享受著綠水青山原的生態,同時,現代高速鐵路的便利性,從早晨出發,祁連山、暮泊蘇杭之間隨時都能感受到。沒有祁連山,就沒有河西走廊的綠洲,受高原寒流影響,祁連山海拔4200米以上,夏季冰雪融化,形成千萬溪流,通過多個峽谷,祁連山流出,水庫、塘堤等調節工程正在進行,灌溉河西走廊千裡沃土,祁連雪峰是河西走廊人民生存的基礎,也是這裡經濟和文化繁榮的基本保證。
河西走廊的三大水系——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都源於祁連山,黑河是我國第二條內陸河,如果直流內蒙古埃丁旗,就會流入東西居延海。河西走廊從東到烏雅嶺,從西到古玉門關有一千多公裡,有兩座黃河橫亙在走廊上,河西走廊是絲綢路中最窄的地方,歷史悠久,曾次於長安和蘇杭,隋朝也成為中國最大的對外貿易中心,今天的河西走廊是連接亞洲和歐洲、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通道。
持續著削減宣傳和斷腕骨的治理,當地幹部們充分認識到祁連山作為河西迴廊的生命源的重要意義,親身感受到「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兩端連接著沙漠祁連山,生態非常脆弱,氣候變化,降水量減少,冰河縮小,沙頻繁發生,人為過度開發利用,綠洲萎縮,水資源不足,成為制約河西走廊發展的主要瓶頸在,痛定思痛,人們已經認識到祁連山生態的重要性,植物蔥蘢,動物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