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蚌埠人的生活印象:這些東西曾關乎著普通百姓家的日常生活

2020-12-13 壹點說

鎖,自古以來都是尋常百姓家的生活必備品,關乎到家家戶戶的財產安全。鹿牌鎖曾是上世紀70——90年代蚌埠人家普遍使用的一種鐵鎖,鑰匙從最開始的鋁質慢慢演變成不鏽鋼材質。看似平常的物件,卻能勾起幾代人的生活記憶。

在煤氣、天然氣未被普遍使用之前,火柴是居家過日子必備火種。燒飯、點燈、點菸,都離不開它。而虎頭火柴,則是蚌埠人上世紀使用最廣泛的火種,沒有之一。

團結牌肥皂,居家清潔必備,在上世紀下半頁被蚌埠人普遍使用。圖中肥皂被蚌埠人親切的稱為「臭肥皂」,和現在的洗衣皂差不多。但在當時,多被百姓用於洗澡。

痱子粉,八九十年代是蚌埠人使用該品的高峰期。每至夏季,天氣炎熱,有嬰幼兒的家庭常備此物。當時在蚌埠最常見的有「朝陽牌」和「紅九」牌兩種痱子粉。

百雀羚和清涼油。百雀羚用於潤膚,清涼油用於驅蚊提神。這種小鐵盒包裝,在上世紀下半頁非常流行。給普通百姓留下了許多「香香爽爽」的美好回憶。

居民購物證,對於計劃經濟時代的蚌埠市內人來說並不陌生,購物必備證件。而且憑票購物,購布有布票,購糧食有糧票,購自行車有自行車拳。

這是一張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自行車拍照,當時自行車的「管理規格」很高,如同現在的汽車一樣。不僅要有拍照,還得有行駛證。

這就是自行車行駛證了,由公安局監製。沒有行駛證,自行車在當時是不允許上路的。

汽車在上世紀90年代前的蚌埠,並不普遍,只有機關單位、工廠或極少數的有錢人家才有。但那時候的蚌埠車牌是安徽02,並不是皖C。當時對於普通百姓而言,能夠擁有它,就是一個夢想。

相關焦點

  • 中國遊客印象裡朝鮮百姓的生活
    到朝鮮旅行,印象最深的是當地普通百姓。朝鮮普通百姓的生活,是這個國家的一個縮影。他們沒有太多的煩惱,因為追求的東西不多,誘惑也不多。在平壤以外的地方,不那麼發達。人們的生活條件有限,但貧富差距不大,所以鄰裡之間沒什麼攀比。
  • 揭秘:日本的真實生活是怎樣的?看日本街頭普通百姓的生活就知道
    揭秘:日本的真實生活是怎樣的?看日本街頭普通百姓的生活就知道我國近幾年的經濟發展勢頭越來越猛,很多國人逐漸地過上了小康生活,他們開始追求生活上的品質,同時也追求精神上的享受,一到節假日就會選擇出門旅遊。
  • 朝鮮歸來:遊客講述朝鮮普通百姓的生活
    作為一名遊客,我只能用普通的口吻來講述我所見到的朝鮮普通百姓生活。,自然景觀好,但缺乏生活的市井氣息。因為太過乾淨整潔,讓人覺得沒有市井氣息。可見在朝鮮並不是所有人收入都很低,也有少數收入高的群體。他們消費能力,並不比我們這些外國遊客低。
  • 朝鮮印象,體驗朝鮮百姓與眾不同的生活
    很多人到朝鮮旅行,會產生這樣的錯覺,平壤和平壤以外的地方,似乎是兩個不同的國度。在朝鮮平壤,三十多層的高樓鱗次櫛比,街頭有新款的豪車,男人西裝革履,拎著公文包匆匆步行。女人踩著高跟鞋,穿著黑絲襪,梳著精緻的妝容。不管從什麼角度來看,平壤百姓的生活都顯得與眾不同。
  • 走進朝鮮:朝鮮農村百姓的日常生活
    朝鮮農村百姓的生活,想必是很多人感興趣的話題。現在不少人到朝鮮旅行,見到朝鮮農民百姓的生活場景,會有一種親切感。因為曾幾何時,我國農村百姓過著類似的生活。那麼,朝鮮農村百姓的日常生活是什麼樣的呢?朝鮮農村百姓,每天最重要的任務是掙工分。在朝鮮農村,只有每天勞動了,才可以獲得工分。
  • 蚌埠往事風雲錄:五六十年代的蚌埠老飯店
    蚌埠往事風雲,五六十年代的蚌埠老飯店你還記得嗎?鳳凰安徽為你盤點那些印記在蚌埠人腦海裡的記憶。1981年同源茂恢復原字號.並進行了修繕、擴建,總面積1100平方米,堂口面積約600平方米.底層門市早晨供應早點,中、晚供應普通飯菜;二樓餐廳較為高檔,可供600人同時進餐.
  • 到朝鮮旅行,感受當地普通百姓生活
    前不久報團去了一趟朝鮮,雖待了短短五天時間,但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到朝鮮旅行只能跟團,沒有開放自由行。所以我們到朝鮮旅行,更像一個觀察者,觀察這裡百姓的生活日常,觀察這裡的一草一木。我們無法融入他們的生活,也無從感知他們的喜怒哀樂。
  • 朝鮮普通百姓的生活,不會到銀行存錢,日子過得緊巴巴
    朝鮮實行計劃經濟,普通百姓工資確實不高。一個月三五百人民幣,對朝鮮人來說就算不錯的收入了。朝鮮人收入不高,家裡沒什麼閒錢,日子雖過得緊巴巴,但生活很悠閒,沒有什麼煩心事。 因為在朝鮮很多東西都是國家包辦,比如工作國家包辦,住房國家包辦,吃的東西都靠分配。朝鮮普通家庭沒什麼存款,他們不會到銀行存錢。就算家裡有點閒錢,他們也習慣把現金放在家裡。
  • 走進朝鮮:在朝鮮農貿市場感受普通百姓真實生活
    第二天乘坐旅遊大巴出去,正值上班高峰期,在路上見到很多人在排隊等公交車,秩序井然。平壤給人的印象是,這裡的車輛很少,紀念碑和紀念塔很多。在朝鮮的幾天時間裡,最讓我激動的莫過於到統一大市場閒逛。這個市場是朝鮮一個農貿市場,也是我在朝鮮見過人氣最旺的地方。
  • @格爾木人 關乎你的生活!6月這些新規實施
    @格爾木人 關乎你的生活!該辦法還專門設置了主要適用於銀行帳戶開戶許可證核發、相關許可證或者資格證書變更記載事項等的簡易程序,將這些許可事項的審批時限壓縮至受理後五日內,有利於提高審批效率,降低辦事成本,減輕申請人負擔。
  • 天水這家農耕民俗博物館 十萬老物件見證生產生活新變化
    時光如果倒流至幾十年前,眼前這數萬件的老物件件件都是過去那個時代家家戶戶司空見慣的生活器物,然而幾十年後,再普通的東西如果分門別類收藏在一起,也就變得不普通起來。那些老器物身上,講述著一個個家的故事,承載著一代人的鄉愁。10月22日,記者在收藏達人王世祥的農耕民俗博物館看到,被歸整到不同展區的老物件從外到裡,依著窯洞狀四通八達的展廳向左右前後延伸。
  • 走進朝鮮:朝鮮百姓的日常生活是什麼樣的?
    那麼,平壤百姓的日常生活是什麼樣的?據我們導遊所言,朝鮮實行的是計劃經濟。所有的生活物質都會發放票證,因為朝鮮百姓的主食是大米,所以米票在這裡最為常見。一般,成人每天可以分到六百克的米票。米票的規格有六百克和兩百克兩種。平壤沿街的商鋪都是國營的,就連路邊的小賣部,冷飲攤,修自行車的,據說都是國營工作人員。所以,在平壤大街上遇到的人,大部分都是公職人員。這裡沒有機關單位,企事業單位的區別。
  • 尋常百姓的生活畫卷——我看電視連續劇《什剎海》
    電視連續劇《什剎海》,是以北京什剎海胡同裡莊為天一家三代人的生活工作與學習為主線,講述一家人現代瑣碎而又充滿煙火氣息的生活日常元朝曾依託這一片水域在東岸確定了都城建設的中軸線,什剎海始成為元、明、清三代城市規劃和水系的核心。歷經數百年的發展,什剎海積澱了上至皇國戚、大夫,下至普通百姓各階層深厚的文化。《什剎海》詳細地詮釋了莊為天一家生活在這般重要地理什剎海的環境中的所思所想所惱所樂,那撲面而來的京城文化,瀰漫的京味讓人耳目一新,又是那麼熟悉。
  • 活在朝鮮:朝鮮百姓的日常生活是什麼樣子的?
    現在我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有錢的人也越來越多。但是很多人的生活壓力似乎越來越多,生活的節奏似乎也越來越快。在朝鮮旅行的時候,我發現這裡百姓的生活雖然不富裕,但是生活節奏很慢,人們的生活壓力也不大。朝鮮百姓的生活方式很簡單,但是並不意味著他們生活很單調。朝鮮百姓也有自己的娛樂方式,比如年輕人喜歡滑旱冰,喜歡唱歌跳舞。老年人喜歡下象棋,喜歡釣魚。朝鮮人每周要上六天班,每天早上八點左右開始上班。大部分朝鮮百姓習慣早睡早起,晚上十點多久睡了。早上五六點就起床了。
  • 這些承載了蚌埠人童年的遊藝項目拆除,懷念……
    這裡承載了很多人的回憶,很多市民來此看上最後一眼,回憶歡樂童年時光。他說,30年前離開蚌埠,就再也沒有來過公園,這裡承載著年輕時的回憶,特別是這個雕塑,基本每個蚌埠小朋友都與它合過影,是真正的「網紅」。現場很多市民對這個雕塑是否拆除十分關注。對此,記者從園林部門了解到,該處雕塑是無數蚌埠人的美好回憶,將予以保留,但雕塑的擺放的位置現在還不確定。
  • 天水圍:百姓生活20年
    新華社記者近日三次走進天水圍,搭輕鐵、進街市,採訪紮根當地20餘年的區議員,入戶訪問當地老住戶,親身感受天水圍的生活質感。  家住天水圍:從「悲情」到「溫情」  人口規模達30萬的天水圍,地處香港新界的西北角,與深圳隔后海灣相望。從港島中環鬧市搭車到天水圍,約需大半小時的車程。
  • 《印象》:「上海味道·美好生活」老上海飲食文物展
    這些外國人來到上海以後,把吃西餐、喝咖啡等飲食習慣都帶到了上海。正宗的西餐包括法式、俄式、英式、德式等等,在上海影響比較大的幾家西餐館,比如紅房子是法式的,天鵝閣是義大利式的,德大是德式的。但是上海人吃的最多的改良西餐,卻是來自俄羅斯。因為上世紀二十年代,有很多的「白俄」來到上海,他們大多數住在淮海路一帶,他們把俄式西餐帶到上海以後,進行了一些改良。
  • 香港普通百姓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絕非你想像的那麼好
    香港作為世界一線城市,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高度繁榮的自由港和國際大都市,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和最具競爭力城市之一,很多人覺得香港居民的社會福利一定非常好,居民生活一定很幸福 ,其實不然,普通百姓的生活還是很艱辛的,有些方面甚至還不如我們朝陽市民幸福。
  • 親歷朝鮮,感受朝鮮普通民眾生活日常
    透過大巴車車窗,我依舊能看到朝鮮百姓的日常生活。平壤是朝鮮最大的城市,算不上繁華,但二三十層的高樓不少。不少高樓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修建,有點像我國曾經火柴盒式的居民樓。遊走平壤街頭,路上的行人也吸引人眼球
  • 看過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就知道,為什麼中國人會老覺得他們很窮!
    作為我國的周邊國家日本,大量的遊客看過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就知道,為什麼中國人會老覺得他們很窮。很窮?日本也算是一個經濟發展較快的國家,怎麼會被這樣定義呢?這其中是有怎麼樣的故事呢?其實這和兩國的文化不同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