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3 19: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歡迎關注《中國青年》雜誌官方微信
@文/夏宗文
2020年1月初,學校正式開學,我飛回曼谷這座城市,繼續第二學期的留學生活。相比第一次來到這裡,我已經輕車熟路,最忙碌的時候永遠都是開學後和考試前,我們也不例外。
1月末,國內開始爆發疫情。當時刷著微博,我只把它當成一種普通的流行病,身邊的同學已經開始買口罩,還勸我說:「你也趕緊準備一下吧,泰國本身就是旅遊城市,國內的遊客也蠻多的,戴上口罩也可以為其他人的健康著想。」
可第二天,我去「全家」買口罩的時候,貨架上面的口罩早就銷售一空,連附近的藥店,都沒有口罩銷售。
學校集體出行,已經有人開始戴口罩
萬幸我身邊朋友比較多,拿了幾個口罩給我。
2月中旬,我的朋友圈和微信群開始有人倒賣口罩,因為泰國市面上已經少見口罩。國內此時正是疫情大爆發時期,我和家人的聯繫變多了,從前一周一次的通話,變成兩天一次。
3月初,學校開始準備上網課。通知裡說因為新冠肺炎的傳染性很大,已經有人在學校被感染,學校要求我們在家自行隔離14天。說實話,這個消息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晴天霹靂,萬幸,在家隔離時,我們並沒有出現什麼症狀。
我們開始網上學習,老師也開始學習怎樣成為一名主播。
空空的校園
4月初,國內疫情已經好轉,國外的情況不容樂觀。我媽與我的通話,從兩天一次變為一天一次,每次都囑咐:「注意安全,注意防護,不要出去逗留時間太長。」甚至有次她叮囑我:「能不跟別人說話就不說,有什麼重要的事情,就打字。」
雖然有點想笑,但我知道,這是媽媽在遠方對我的保護與惦念,一時有點心酸。
我原本是一個不太想家的人,可能一年不回家、一個月不跟家裡通電話都是可以的。但是近來疫情緊張,讓我始終惦記著家。有次我媽問我:「你一個人在那裡待著,急不急?難不難受?想不想家?」電話這頭的我,心裡頓時覺得空蕩蕩的。
是的,我真的想家,也想要回家,但我還是回答:「不想,不急,每天做做事情,時間也就過去了。」他們在遠方惦記著我,我什麼都做不了,總不能讓他們更加擔心。
母愛與父愛也不一樣,每次我媽給我打電話的時候,我爸總是在旁邊待著不出聲,直到有次我準備掛電話的時候,我才聽到他的聲音:「注意安全。」
如今,從曼谷回國內的航班一周只有一趟,我又擔心萬一在航班上被感染,對自己、家人和國家都是麻煩,所以乾脆等到泰國這邊情況好點再回家。我也學著燒飯給自己吃。
以前跟家裡人打電話、聊生活,現在和媽媽打電話、聊燒菜,不變的永遠是溫情。
獨自一人,敬夕陽一杯
我知道,1月到4月是比較艱難的時期,往後兩個月可能會更加艱難。還好,身邊的中國小夥伴比較多,我們也非常團結。相比從前,我們之間的關係更進一步。國內的小夥伴也會時不時給我發來問候,跟我說加油。國內一起生活過四年的室友,也每天找我一起打遊戲,或者一起聊聊天。
停下腳步之後,我終於留意到了很多從前可能忽視了的感情。
泰國政府從一開始的漫不經心,到後來逐步重視、不斷採取措施來防控疫情,可能沒有國內那麼嚴格,但至少採取了宵禁等措施,而最近感染人數也確實下降了。這讓我們留學生也看見了希望,希望有一天可以早日回國,與親人相聚。
生活還是要繼續。只有樂觀地面對生活,加強自身的鍛鍊,才能有更大的機率保持健康,保全自己。這就是現在最好的、也是唯一的辦法。
加油,中國!加油,泰國!望一切安好,早日渡過難關。
監製:皮鈞
終審:藺玉紅
審校:陳敏 劉曉
原標題:《留學生活|我在泰國,我選擇不回國》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