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天后宮與媽祖文化旅遊開發的思考

2020-12-11 方圓視界看歷史

青島的歷史悠久,在青島有很多名勝古蹟,其中,天后宮就是青島一個重要的城市文化資源。天后宮作為青島媽祖文化的主要載體,承載著青島的民俗文化精神,開發天后宮的旅遊資源,能夠充分體現媽祖文化的深刻內涵,有助於提升青島城市文化的含金量,擴大青島的影響力。今天,小編就以個人的視角來分析一下青島天后宮與媽祖文化旅遊開發的思考

史料記載,在明朝的萬曆年間,朝廷就已經開闢了女姑口、金家口和青島口這三個通商口岸,青島當時就已經是南北物資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太清宮志》記載,公元1467年,青島本地的「胡善士」捐地並修建了青島天后宮。1644年,天后宮的住持宿義明向社會各界募捐,用善款對天后宮進行了翻修和擴建。至此,青島天后宮的影響進一步擴大,其媽祖文化的傳承逐漸與福建眉州的媽祖廟齊名。

1726年,雍正皇帝御筆親書了兩塊「神昭海表」的匾額,分別賜予眉州的媽祖廟和青島的天后宮。到了清朝的雍正年間,青島的地方官制定了「春秋致祭」的典制,天后宮逐漸發展成為青島民眾舉行重大集會和活動的場所。

到了近代,青島的天后宮更是歷盡了滄桑。1897年青島成為了德國人的租界之後,德國人想按照德國的城市風格對青島進行重新規劃,由於租界內是不允許中國人隨意進出的,而天后宮又恰好位於租界區內,德國總督就想將天后宮拆除。但是,德國總督的設想遭到了青島居民的強烈反對,迫於壓力,德國人又想出一個「將天后宮整體移走」的設想,德國人想把天后宮移到中國人居住的鮑島區,但是這一計劃還沒有實施,日本人就佔領了青島。

1936年和1937年,青島民眾集資對天后宮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整修,並在原來戲樓的舊址上重建了一座戲樓,天后宮的面積增加了至1100多平方米,殿宇增加至16棟。

上世紀60年代,天后宮遭遇了嚴重的人為破壞,大殿戲樓和配殿都被拆得面目全非。1982年,青島市將天后宮列為「市級保護單位」。1997年,青島天后宮進行大規模的修繕之後,將其作為青島民俗學會的所在地並對外開放。1998年,天后宮又進行了一次修繕和擴建,並從福建湄州的媽祖廟複製過來一塊雍正御賜的匾額。1999年,天后宮的廟會得以恢復,天后宮,在歷經歲月的洗禮之後,成為了青島著名的民俗文化景觀,它集媽祖文化、海洋文化和民俗文化為一身,是青島珍貴的文化遺產。

以上是青島天后宮的簡要歷史,作為青島媽祖文化的一部分,開發和完善天后宮的旅遊資源,對提高青島的城市文化含金量非常重要。小編認為,應該重點做好以下二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應該擴建媽祖文化博物館,並進一步豐富博物館內的實物展品。例如,收集和展示能體現出媽祖文化的文物,和有青島地方特色的民俗工藝品等。同時,還應該進一步規範天后宮的經營管理工作,提高天后宮博物館工作人員的職業素質,維護好天后宮及青島的城市形象。通過媽祖文化博物館,宣傳青島的媽祖文化,促進青島以媽祖文化為載體的文化旅遊事業的發展。

其次,應該深入挖掘開發青島天后宮媽祖文化資源。青島天后宮是北方媽祖文化發展的見證和縮影,是青島媽祖文化的主體資源。青島應理清天后宮歷史發展的脈絡,深入研究青島的媽祖文化,豐富青島媽祖文化的內涵。同時,還可以通過舉辦媽祖文化節和媽祖祭祀大典活動的方式,加強與各地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將媽祖文化辦成全國性甚至世界性的節日,進一步提高人們對青島媽祖文化和青島民俗文化的認識。

總而言之,天后宮作為青島市最悠久的歷史建築之一,凝聚了媽祖文化的精華和青島的人文精神,擴大天后宮影響力是增加青島城市文化底蘊,完善青島城市形象的重要舉措。

關於「青島天后宮與媽祖文化旅遊開發的思考」這個話題,您有什麼不同的看法?歡迎留言評論。歡迎關注【方圓視界看歷史】,每天為您提供新鮮的歷史資訊,讓您足不出戶就能知曉天下事!

(本文章由【方圓視界看歷史】整理編輯,此文章為原創文章,抄襲必究。文章中的插圖全部來自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作者會在第一時間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青島天后宮與媽祖文化旅遊開發的思考
    青島的歷史悠久,在青島有很多名勝古蹟,其中,天后宮就是青島一個重要的城市文化資源。天后宮作為青島媽祖文化的主要載體,承載著青島的民俗文化精神,開發天后宮的旅遊資源,能夠充分體現媽祖文化的深刻內涵,有助於提升青島城市文化的含金量,擴大青島的影響力。
  • 天后宮:存留青島的歷史底片
    2006年,天后宮廟會被批准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正式定名為天后宮「新正民俗文化廟會」。此後趕廟會的人也逐年增加,如今已形成慣例,連年舉辦。而在除夕夜的「撞鐘」也成為天后宮廟會最有特色的迎新年儀式。2011年,天后宮廟會即將迎來第13屆「新正民俗文化廟會」,適時在這個三米多高的古戲樓上,傳統京劇折子戲、魔術、川劇變臉等民俗活動又將輪番上演。
  • 青島媽祖聯誼會赴天津參加媽祖文化園揭牌儀式
    中國國民黨副主席胡志強(左)與青島市媽祖文化聯誼會趙起良會長出席活動國臺辦及天津市部分領導出席中國·天津媽祖文化旅遊活動國民黨副主席胡志強及臺灣聯誼會成員參加活動青島新聞網9月12日訊  第八屆中國·天津媽祖文化旅遊活動於2016年9月9日至11日在天津市南開區、濱海新區舉行。
  • 【媽祖】鹿港天后宮——傳承創新
    歷經400餘年來歷經興衰,多次改建重修,現在的鹿港天后宮已經是一座殿宇宏偉、文化積澱豐厚的媽祖宮廟,而帶領鹿港天后宮維繫舊傳統與創造新價值,則是鹿港天后宮的管理委員會。鹿港天后宮管理委員會至今已歷16屆。
  • 【媽祖】鹿港天后宮——傳承創新
    歷經400餘年來歷經興衰,多次改建重修,現在的鹿港天后宮已經是一座殿宇宏偉、文化積澱豐厚的媽祖宮廟,而帶領鹿港天后宮維繫舊傳統與創造新價值,則是鹿港天后宮的管理委員會。鹿港天后宮管理委員會至今已歷16屆。
  • 青島媽祖聯誼會赴天津參加媽祖文化園揭牌儀式
    中國國民黨副主席胡志強(左)與青島市媽祖文化聯誼會趙起良會長出席活動國臺辦及天津市部分領導出席中國·天津媽祖文化旅遊活動國民黨副主席胡志強及臺灣聯誼會成員參加活動青島新聞網9月12日訊  第八屆中國·天津媽祖文化旅遊活動於2016年9月9日至11日在天津市南開區、濱海新區舉行。
  • 天后宮——青島市區唯一的明代古建築群
    天后,又稱媽祖、天妃、天上聖母、娘媽,據資料顯示,現今世界上約有一億多人信奉天后,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建有天后宮,足見其影響的深遠。相傳媽祖的真名叫林默,小名默娘,故又稱林默娘,民間稱之媽祖,是沿海百姓崇祀的海神。她是宋代福建湄洲嶼的一個奇女子,暫短的生命留下了許多行善濟世,救助海難的動人傳說。歷來備受治國者的褒封,人們逐漸把她奉之為神,頂禮膜拜。
  • 逛廟會 拜媽祖 感受充滿「海洋味」的青島年俗
    2月9日,人們在青島天后宮廟會遊玩,當天是農曆大年初五,來自青島市民俗博物館的民間藝人在廟會上為大家展示極具青島民間特色的技藝,如剪紙、吹糖人、糖畫、烙畫、麵塑等,此外,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初六,每天還會舉行青島民間戲曲柳茂腔藝術展演、民俗服飾—旗袍秀展示、燈謎競猜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
  • 中國規模最大的媽祖廟,濃濃的嶺南文化風格,旅遊散心的好去處
    原創聲明:本文由旅遊之後編輯小旅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天后宮也叫媽祖廟,天后宮的媽祖坐像是廣東省最大的媽祖坐像。天后宮主要是以歷史文化為主題區,打造集天后宮,古戲臺,漁家生活娛樂主題館、濱海酒吧街、各類特色小店,融合天后宮祭拜、民俗風情、休閒購物、餐飲休閒功能於一體的嶺南文化風格仿古街。
  • 海南臨高天后宮與福建泉州天后宮開展媽祖文化交流活動
    近日,海南臨高天后宮從福建省泉州天后宮分靈一尊媽祖。福建泉州天后宮董事長黃澤陽、副董事長黃澤民一行蒞臨海南臨高天后宮,並與臨高天后宮主委、臨高媽祖文化交流協會會長方萍共同將福建泉州天后宮媽祖安座在海南省臨高縣調樓鎮抱才村西宜港。安座典禮結束後,兩座天后宮進行媽祖文化友好交流。
  • 看媽祖祭典、逛創意集市……廣州南沙媽祖文化旅遊節今日開幕
    南都訊 10月30日上午,為期三天的2020年第十二屆廣州南沙「媽祖」文化旅遊節在廣州南沙天后宮正式拉開帷幕。本屆媽祖旅遊節以「弘揚媽祖大愛精神·助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在舉行傳統媽祖祭典活動的同時,還融入了具有南沙特色的「掛燈」儀式來紀念媽祖誕辰。
  • 2020海南(臨高)歡樂旅遊節暨媽祖文化交流會圓滿舉行
    ,海南省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臨高縣媽祖文化交流協會會長、臨高天后宮主委方萍,著名徽學專家、原中山大學、廣東社科院教授、研究員、海南省臨高文化研究會會長葉顯恩,海南省媽祖文化研究會會長邱子彪,越南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執行副會長張勉,海南省臺資企業協會副會長陳奕霖,智利莆田同鄉聯合總會會長邱麗華,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副秘書長兼學術部主任周金琰,澳門天后宮主委陳明確,山東省媽祖文化交流協會會長趙起良,阿根廷興化同鄉聯誼總會副會長
  • 文峰天后宮:兩岸媽祖信仰交流重要紐帶
    文峰天后宮歷史悠久,內藏許多珍貴的文物資料,包括宋代木雕媽祖、清代碑記和手抄媽祖「真經」,以及木版刊印「百枝籤詩」等,這些都是研究媽祖文化的珍貴資料。  文峰天后宮的前身是白湖順濟廟,南宋年間由名相陳俊卿在家鄉白湖獻地建廟,成為朝廷褒封、御祭和官員致祭的唯一場所。南宋時期,媽祖被稱為「白湖妃」,取代北宋時期「寧海神女」的稱呼。
  • 福建泉州天后宮正殿修繕完工 迎首個媽祖進香團
    福建泉州天后宮正殿修繕完工 迎首個媽祖進香團時間: 2012-04-13責任編輯: 白水旅遊_中國網 經過一年多的封閉修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重點涉臺文物保護單位泉州天后宮的正殿,於13日即媽祖誕辰日修繕完工,並迎來修繕後的首個媽祖進香團。
  • 永定客家人的「姑婆宮」--洪坑天后宮
    從林日耕的介紹中,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客居深山的洪坑客家人會信奉「海神」媽祖了。  洪坑天后宮位於洪坑村入口處的金豐溪畔,由洪坑林姓第十七世發佑、活佑兄弟合建於清朝嘉慶年間,當地人稱之為「姑婆宮」。「洪坑天后宮平面為長方形,前向面寬約15米,前後進深約26米,宮前有一草坪,共佔地約650平方米。整座建築為磚木結構,單層,屋頂最高達10米。
  • 文峰天后宮:兩岸媽祖信仰交流重要紐帶
    文峰天后宮歷史悠久,內藏許多珍貴的文物資料,包括宋代木雕媽祖、清代碑記和手抄媽祖「真經」,以及木版刊印「百枝籤詩」等,這些都是研究媽祖文化的珍貴資料。  文峰天后宮的前身是白湖順濟廟,南宋年間由名相陳俊卿在家鄉白湖獻地建廟,成為朝廷褒封、御祭和官員致祭的唯一場所。南宋時期,媽祖被稱為「白湖妃」,取代北宋時期「寧海神女」的稱呼。
  • 兩會聲音|青島市政協委員王顯忠:將媽祖文化概念融入海島文化旅遊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黃煜婷 青島報導  在青島市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上,青島市政協委員、青島市政協專職常委王顯忠建議將媽祖文化概念融入海島文化旅遊
  • 媽祖情緣——訪江西廬山媽祖文化協會會長曹俊平
    、馬尾水旅遊開發中心總經理曹俊平先生接待了我們。1996年,從深圳回鄉的曹俊平看到距家不遠的馬尾水實在太美了,決心在此地發展旅遊事業,於199年3月與主管馬尾水地段的國營廬山茶場籤訂開發馬尾水景區合同,聯合成立了廬山馬尾水生態旅遊有限公司。於當年5月1日起,開始對馬尾水景區正式進行全面開發。探路修路開路,新建修復橋梁,整修水潭。規範修復原有的狀元橋、幹年夫妻銀杏樹、九峰寺、馬尾水瀑布、龍穴等景點,建設景區基礎設施。
  • 天后宮——青島市區唯一的明代古建築群
    天后,又稱媽祖、天妃、天上聖母、娘媽,據資料顯示,現今世界上約有一億多人信奉天后,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建有天后宮,足見其影響的深遠。相傳媽祖的真名叫林默,小名默娘,故又稱林默娘,民間稱之媽祖,是沿海百姓崇祀的海神。她是宋代福建湄洲嶼的一個奇女子,暫短的生命留下了許多行善濟世,救助海難的動人傳說。歷來備受治國者的褒封,人們逐漸把她奉之為神,頂禮膜拜。
  • 青島500年媽祖古廟披「龍裝」 遊客感受廟會魅力
    青島500年媽祖古廟披「龍裝」 遊客感受廟會魅力   中新社青島1月23日電 (修建華 胡耀傑)有著545年歷史的媽祖古廟——青島天后宮在農曆龍年披上「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