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彩古城暑期實踐團:大同古城顏色魅力,轉型發展在路上

2020-08-12 用戶9359858331245

7月20日至26日,「晉」彩古城實踐團回憶古都歷史,探索大同新徵程。用腳步丈量大同古城發展新區,前往大同各個景點和創新開發區進行考察學習,深入了解古城顏色魅力,感受大同古城的變化。

圖為團隊出發前合照

一步步走在古城道路上,看著大同的迅猛發展,感受著老城的歷史底蘊,時代與歲月不斷碰撞,留下回音激蕩。

圖為走在創新發展道路上照片

第一彩——華嚴之行,新色之彩

7月20日上午,「晉」彩古城實踐團在華嚴寺門口集合併進行一天的實踐工作安排。首先大家將網上預約好的門票進行換票處理,之後實踐團成員開始了今天古城的探索之旅。

首先一進門看到的是普光明寺,它古老的建築和塑像給人一種肅然起敬的感覺。華嚴寶塔是這裡的鎮寺之塔,它地宮內的中央塔心室還供奉著高僧的舍利。這裡既是莊嚴神聖的佛陀演教說法勝地,又是卓爾不群的遼金佛教藝術之宮。最具有代表性的當屬聞名中外的「合掌露齒菩薩」。她儀態萬千,立於蓮臺之上,體態勻稱,身體略有側倚,性情溫柔,素有「東方維納斯」之稱。她欲笑又止,好像領悟了佛祖講經之意,流露出內心的喜悅,竟忘情的露出了潔白的牙齒,用神秘的微笑和簡單的衣飾打破了千年的沉寂。這種大膽而反叛的藝術創造是我國古代佚名工匠的驚人創作,是遼代雕塑的頂級之作,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圖為華嚴寺景區「合掌露齒菩薩」

圖為華嚴寺地宮舍利

圖為華嚴寺照片

第二彩——黃花基地,黃色之彩

7月22日下午,「晉」彩古城實踐團在黃花基地集合併進行一下午的實踐工作安排。大家隨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腳步首先來到了黃花公園,黃花之海讓整個公園看起來生機盎然,這讓大家在一個炎熱的夏天中眼前一亮,忘掉了夏天的酷暑,看到了農民伯伯在太陽公公的考驗下辛勤採摘,在旁邊的攤位上,當地的人們把自己採摘曬好的黃花進行銷售以保證黃花的暢銷。之後,我們一步步地走向我們的最終目的地黃花生產基地——大同花傾城。「少年強則國強」大家進行生產和種植,而我們作為當代青年大學生,應該為我們的大同之花進行進一步地宣傳,讓黃花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廠裡的黃主任為我們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從加工流程到最後的晾曬方式再到黃花的歷史和經歷。這次的實踐讓我們明白了光鮮亮麗的背後也有很多人辛勤的付出!為了避免在出村時車輛超載的問題,我們積極地向警察叔叔進行求助。作為中國人民警察——我們的依靠和敬仰之人,他們義不容辭地接受了我們的求助,並且親切地和我們聊天了解情況。我們現在的和平社會除了有軍人的作用,警察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圖為黃花基地黃主任為我們進行講解照片。

圖為警察叔叔送實踐團員們回家照片

第三彩——雲岡石窟,古色之彩

7月24日上午,「晉」彩古城實踐團在雲岡石窟門口集合併進行一天的實踐工作安排。在探索的路上,大家繼續追逐習近平總書記的腳步,來到了我國古代雕刻藝術的瑰寶之地——雲岡石窟。首先我們來到了紀念館,這裡面擺放著古時候的各類的拍攝器。聽導遊說:由於這些石雕作品融合了中西的藝術,雲岡石窟被藝術家們比喻為「東方的羅馬石窟」。在大家參觀面對大氣恢弘、栩栩如生的十五窟大佛像時,我想到一句歌詞:精美的石頭會唱歌!是啊,古代的能工巧匠用他們高超的技藝,給冰冷的石頭賦予了精美的外形和傳承千年的靈魂,這著實是石頭另一種唱歌方式!之後我們來到荷塘前,看到裡面的紅鯉魚集結成群,讓大家眼前一亮,心裡感覺這些紅鯉魚回讓我們以後的運氣爆棚!最後,我們來到了雲岡石窟的博物館,這裡的放著一尊利用列印技術列印出來的十五窟大佛雕像,讓我們對現在的科技時代敬佩至深,大家心裡都有了一個信念——回學校後深入鑽研,爭取學習更好的技術將雲岡石窟被風化嚴重的石像拯救回來!

圖為第十五窟大佛前合照

圖為博物館列印佛像照片

第四彩——平型關捷,紅色之彩

7月26日上午,「晉」彩古城實踐團在平型關大捷紀念館門口集合併進行一天的實踐工作安排。「太行蒼翠插秋雯,迭嶺重關自昔聞」。為了追憶和緬懷那段「血雨腥風滿山巒」、「猛士如雲唱大風」的崢嶸歲月,經歷一次既生動又深刻的革命歷史教育,思想受到強烈的洗禮和震撼,我們來到了平型關紀念館進行深入學習。我們通過紀念館中的照片和歷史記載了解到當時平型關戰役的精神和過程. 平型關大捷有力地打擊了日軍的瘋狂氣焰,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從而極大地振奮了全國的民心和士氣,使全國人民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希望所在,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氣吞山河的民族壯歌。平型關這一千年古隘,因此成為中華民族偉大愛國精神的象徵。這樣偉大的精神和先驅讓我們深刻認識到,現在的中國之魂,大同之魂是依靠各位先烈的奮死拼搏和足智多謀。這樣的一課是深入人心的,是難以忘懷的!

圖為平型關紀念館照片

幾天的暑期實踐就這樣結束了。它是多彩的,是難忘的,它讓我們更加明白了我們作為新一代青年大學生的責任和使命,我們必須在校鑽研刻苦,才可能給大同的轉型發轉和祖國的蓬勃發展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相關焦點

  • 重走萬裡茶路採訪團抵達大同:尋訪古城的晉商「足音」
    黃河新聞網大同訊(記者孫劍功)11月19日至21日,「弘揚晉商精神 重走萬裡茶路」採訪團一行17人抵達大同,對古城、九邊老茶倉、得勝堡、古道車轍、懷德橋等大同市境內的萬裡茶道遺址、遺蹟等進行了尋訪。本次活動,主辦方、承辦方立足國家「一帶一路」宏大戰略,旨在探索、發現、整合茶路歷史文化資源,講述晉商故事,傳播山西聲音,推動山西對外經濟文化交流,在有機整合新時代茶路沿線晉商資源,搭建與沿線國家、省份經濟交流合作橋梁,助力晉中乃至山西經濟轉型發展的同時,結合山西三大旅遊板塊戰略,打造「全域旅遊」的新格局,並在國內外打響晉中「晉商故裡、中和福地」的新品牌。
  • 大同古城與瑤光星
    山西自古就是京城護畿,境內正巧也有七座古城,它們是大同古城、朔州古城、忻州古城、晉陽古城、榆次老城、平遙古城和皇城相府。它們與北鬥七星的含義,恰好彼此印證。北鬥七星一、瑤光星瑤光(搖光)星是北鬥第一(七)星,又稱作破軍星,是軍隊中的敢死隊、先鋒隊,衝鋒陷陣,以爭鋒破壞為目的,但自身之危險性亦大,損兵折將,在所不免,且孤軍深入,有接濟不及之慮。
  • 新大同的藍圖——「136」戰略的大同實踐
    二、堅持本土特色與胸懷全局相結合,確立了發展戰略的切入點  本土特色和胸懷全局是「個別」和「一般」的關係。沒有特色的發展是短視和後勁乏力的發展;離開全局的特色必是盲目浮躁沒有根底的發展。城市建設紅利與潛在風險並存的矛盾,古城空心化和新城殘缺化同在的現實,是大同亟需破解的課題。
  • 大同古城保護詠嘆
    2008年大同實施古城保護和修復工程,從東城牆開始,按明代規制原材料、原形制、原工藝、原風貌進行修復。現存城牆是明代大將軍徐達在遼、金、元舊城基礎上於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增築的。城牆高14米,上寬12米,下寬18米,周長7.2公裡,建有主城門四座,東和陽門、南永泰門、西清遠門、北武定門,同時還建有護城河、吊橋、城樓、箭樓、望樓、控軍臺等一系列軍事設施,是我國現存較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築。
  • 夜遊中國第九大古都——大同古城
    大同是山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山西省第二大城市,位於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晉冀蒙三省區交界處、黃土高原東北邊緣,實為全晉之屏障、北方之門戶,且扼晉、冀、內蒙之咽喉要道,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有「北方鎖鑰」之稱。
  • 大同古城,一座承載歷史,呈現現代繁華,讓人難以忘懷的希望之城
    大同城牆騎行,一直以來都受到大家的喜愛,7.4公裡的騎行,讓您一覽城牆的大美風光,許你一場騎行文化之旅!俯瞰大同古城的建築,能強烈感受到,大同古城特有的文化氣韻從四面湧來。正在變化且變得愈加美好的不僅是面前的這座古代名樓,而是整座古城的發展氣象。古城文化的蓬勃復興,一個代表著經濟轉型的文化旅遊古城的誕生與繁榮。
  • 煤都大同大變樣,古城再現古都氣勢
    山西大同,古稱雲中、平城,曾是北魏都城,遼、金陪都。同時,它又是中國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有「中國煤都」之稱。大同市境內含煤面積632平方公裡,累計探明儲量376億噸,為我國現代化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工業糧食」。
  • 大同土拍速報 文瀛湖東和古城兩宗地以1.1197億元成交!
    大同土拍速報 1.1197億元成交大同土拍速報 1.1197億元成交2020年12月04日,經大同市人民政府批准大同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決定以拍賣方式出讓2(幅)地塊的國有土地使用權。2020年12月25日,拍賣會在大同市政務大廳進行。
  • 航拍大同雲岡機場,坐飛機去大同看古城
    大同,古稱雲中、平城,地處山西北部、大同盆地中心,晉冀蒙三省區交界處,扼晉、冀、內蒙之咽喉要道,全晉之屏障,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有"北方鎖鑰"之稱。曾是北魏首都,遼、金陪都,境內古蹟眾多,如雲岡石窟、懸空寺等。
  • 大同古城整體保護修復成果彰顯
    ,以及四牌樓和鐘樓、太平樓、魁星樓的修復工程,並保護修復了古城內眾多傳統民居,極大程度上恢復了古城的歷史文化風貌,復興了古城文脈,讓一度被湮沒的古都文化氣質重新煥發,展現了大同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典雅文化品位和獨特文化魅力。
  • 山西仿古建築扎堆登場,平遙忻州古城躥紅,大同太原榆次古城咋辦
    在山西省文旅廳公布的景區遊客接待量數據中,晉中平遙古城排在第一位,大同雲岡石窟排在第二位,五臺山、皇城相府和王家大院排在第三至第五名。而耗費巨資修建仿古建築的大同城牆,與平遙古城有同質化,雖然引進了國際摩託車巡遊、成龍電影節,但在今年國慶期間卻是遊客寥寥,不過,雲岡石窟接待遊客排在全省第二,撐起了比較旺的人氣,算是給北魏古都大同挽回了面子。而五臺山、皇城相府作為品牌5A景區,憑藉實力也有不俗表現,由於入秋天氣轉涼,五臺山已經失去了它的避暑功能,遊客接待量受到影響。
  • 大同古城,一座有爭議的古城,古色古香再現古都繁華
    山西大同的美不同於尋常,它擁有著北方古城浩氣磅礴之雄風,也蘊含塞上名都之古韻,其悠久的歷史文化和人文情懷,讓每一位遊客都能深刻地感受到這歷經千年的風霜印記,徜徉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大同在歷史上一直是北方中國的中心城市,素有「三代京華,兩朝重鎮」之稱。作為中國九大古都之一,在大同古城的大街小巷中,隨處可見古建築、古墓葬、古遺址等。
  • 大同古城——中華北朝文化之都
    近些年文化旅遊作為大同發展方向,大同古城成為大同的重要文化標誌。那麼到大同古城看什麼能夠看到中國文化?在此做一簡單介紹,表達我個人的旅遊線路。一、春秋—帝君廟帝君廟位於大同城區東南隅帝君廟街北側,是一棟明朝建築。
  • 大同古城大不同——一起玩轉大同古城
    大同古城二板刀削麵館二板刀削麵 飯後騎車前往大同古城兼具遼國皇室宗廟性質,另外遼、金兩代,平城(今大同)都是當時的別都,自然華嚴寺地位顯赫。後來多次戰火,又多次重修。華嚴寺內的華嚴寶塔是繼應縣木塔之後全國第二大純木榫卯結構的方形木塔,通高43米,是新建的,遊客可以登上寶塔,俯瞰寺院布局和大同古城風貌。
  • 忻州古城漫步
    古城漫步作者:張咪古城位於晉北鎖鑰之地忻州,屬晉北一代。重建後的古城中不論是建築風格、地方美食、還是書院廟宇等都體現著晉北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和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在暑期三下鄉實踐中,我走進秀容古城,展開了關於城中體現的晉北民俗風情的實踐調查。古城外圍有城牆環繞,呈現四方形,東西南北各有一城門,其中南北城門之間由一條南北大街相貫通。
  • 福州理工學院暑期社會實踐隊探訪三坊七巷和海壇古城
    8月14日至15日,福州理工學院「奮鬥青年」社情觀察團暑期社會實踐隊在輔導員丁凱的帶領下走訪了福州三坊七巷和平潭海壇古城。 實踐隊走訪三坊七巷志願者 實踐隊學子在三坊七巷合影
  • 山西大同古城
           現存大同城牆為明洪武五年54座望樓中以洪字樓為望樓之最,為其他古城牆中少有。同時還建有96座窩鋪。在距牆約40米處,修有護城河,寬10米,深5米。四門外有甕城,建築面積約為17600平方米。甕城外又築有月城,將甕城圈在其中,闢有城門。這樣,出入大同城須經三道門卡。各門上還建「箭樓」或二層「匾樓」。
  • 大同名聲享譽天下,古城別具特色,美食多種多樣
    大同是位於山西最北的城市,近年來隨著旅遊業的發展,了解大同這個美麗城市的人越來越多, 現在很多大會也在這裡舉行, 大同的古城牆有斑點,但我忘不了, 燈光晚上很冷,但人山人海,石窟很冷,但溫暖了遊客的心,大同的風情展現在人們的眼中, 來到大同,你能體會到這裡的另一種文化, 這裡給你的古城風情是無與倫比的
  • 大同永泰門廣場300架無人機盛裝點綴古城夜空
    山西省區域中心城市,山西省第二大城市,位於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晉冀蒙三省區交界處、黃土高原東北邊緣,實為全晉之屏障、北方之門戶,且扼晉、冀、內蒙之咽喉要道,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有「北方鎖鑰」之稱。
  • 明年暑期「再見」!臺兒莊古城颱風音樂季圓滿閉幕
    今年暑期景區策劃舉辦了以「樂享青春 律動古城」為主題的颱風音樂季,推出了王北車專場、井朧專場、藍光樂隊專場等一系列演出活動,眾多搖滾、民謠歌手齊聚臺兒莊古城,在青磚白牆、槳聲燈影、鳥語花叢間放肆高歌,與遊客共享音樂。在炎熱夏季,音樂、親水相融合,讓遊客盡情清涼一夏,臺兒莊古城也成為暑期出遊熱門網紅打卡地之一。自7月1日至8月31日,臺兒莊古城入園遊客達121.6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