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印度詩聖——泰戈爾

2021-01-12 文濤趣談歷史

1913年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的宗教抒情詩集《吉檀迦利》的英譯本出版了,同年他還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這是亞洲人第次獲得的這一項殊榮,更是印度人的驕傲。泰戈爾的成功,引來了些西方人的不滿,有一家美國報紙說:「為什麼把紫高的榮譽投予一個非白種人」,另一家時報又說:「西方作家因把諾貝爾獎金授予一個印度人而感到沮喪」。面對這股颳起的陰風,泰戈爾坦然如故,依然在他的文學道路上耕耘。

1861年5月7日泰戈爾出生於西孟加拉邦加爾各答市。他的祖父是印度的大富豪,是最早去英國訪問的印度人之一。父親是一位學問淵博的宗教使,他以自己豐富的知識、虔誠的宗教信仰、良好的品德深深影響著子女。泰戈爾就是在這個紮根於印度教哲學思想,並深受西方文化影響和富有文學教養的家庭裡度過了童年。

泰戈爾八歲時開始寫詩,從此和詩伴行著走完人生。十一歲時,他離開學校,跟隨父親到喜馬拉雅山區去旅行。清晨,當東方剛露出魚肚白時,他就起床,隨父上路。一路上泰戈爾被秀麗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不願閉一下眼晴,生怕錯過每一個美麗的景致。在山裡,他看見了高大茂密的森林,看見了林蔭下跌出的一注細細瀑布,流過長滿深綠色苕的巖石。

他甚至想和父親說:「為什麼我們要離開這些地方?為什麼我們不永遠待在那裡?」一天旅行結束後,當暮色降臨時,他和父親坐在屋前觀看天象,在滿天的繁星中,父親常常指給他看夜空中的星座,如同講授一堂天文學課。四個月的旅行很快就結束了,但在泰戈爾的心靈深處留下了對大自然的無限眷念。就這樣,戈爾在家庭的薰陶下漸浙長大了。

1875年2月,在一次印度教使集會上,泰戈爾朗讀了一篇孟加拉語的愛國詩篇《獻給印度教徒廟會》,滿座為之傾倒。這首詩作在《甘露市場報》上發表。隨後他寫了長詩《野花》、《詩人的故事》和頌歌體的詩集《帕努辛赫詩抄》等作品。1878年9月20日,泰戈爾隨哥哥赴英國學法律。他對法律不感興趣,在英國他去倫敦大學學習英國文學。不久又回到印度。

但父親在朋友的勸說下,又送他去英國。這次與他同行的是他的外甥,當船行至馬德拉斯時,外甥執意要回家,泰戈爾只得陪他返航。秦戈爾這時感到很孤獨和痛苦,他埋頭詩歌的創作,先後出版了詩集《暮歌》、《晨歌》、《畫與歌》,戲劇《蟻垤仙人的天才》、《大自然的報復》,以及長篇小說《王后市場》和《聖哲國王》,這些作品富於浪漫主義色彩,表達了作者沉湎於冥想的個人感受。

泰戈爾始終是用孟加拉文寫作的。1891年起他住在西萊達,經營父親的地產,目擊了農村社會和農民們的貧窮生活。他在給一個朋友的信中說:「我不知道更平均地分配財富的社會主義理想能否實現,如若不能,則上天的意志真是冷酷無情,而生物中最不幸的就是人了。」他開始揭露社會上不合理的現象,貴族種姓制度與封建統治。他寫了一首詩《人民的意志》,後來被定為印度國歌。

1905年英國實行分裂孟加拉的政策,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高漲。泰戈爾積板參加運動,並且寫了許多愛國詩歌。1912年5月下旬,泰戈爾帶著自己的抒情詩集《古檀迦利》去英國。到英國後他把這本詩集譯成英文,交給了英國文學家羅森斯坦。當羅森斯坦讀了這些充滿神秘色彩的抒情詩後,驚喜不已,又把它寄給英國大詩人葉芝。葉芝讀了詩集後,立即趕到倫敦與泰戈爾相見。

一天,羅森斯坦在家中設宴,邀請了一些作家來做客。大家聚在一起議論著,這時葉芝請大家靜下來,接著他用動聽的嗓音朗讀起詩來,大家靜靜地聆聽著,詩剛朗讀完,大家都爭著問這是誰的作品,羅森斯坦笑著說:「這是一位印度詩人的詩,他名字叫泰戈爾。」後來羅森斯坦幫助出版了泰戈爾的《吉檀迦利》。詩集在英國受到了普遍的稱讚。當然,也有人懷疑它、反對它。

這時,英國作家、皇家學會成員穆爾,提名泰戈爾為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候選人。1913年,詩人獲得了這一大獎。在這之後,他又寫了大量作品。詩人是十分勤奮的,他的創作延續到生命最後一刻。拳戈爾還是一位愛國的教育家。1901年,他在桑地尼克丹傾辦學,為祖國的獨立培養下一代,後來印度著名的政治家尼赫魯,也把自己的女兒英迪拉,送到桑地尼克丹學校讀書,她就是後來的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

從開始只有五個學生的學校,辦成了一所國際聞名的學校,為此,泰戈爾耗盡了心血。1921年,他又把它擴展成各國文化交流的中心,桑地尼克丹國際大學,其中還有一所中國學院。泰戈爾一生反對殖民主義,同情受壓迫人民。詩人年輕時就曾發表題為《死亡的貿易》的演講,痛斥英國傾銷鴉片,毒害中國人民的罪行。

為增進中印文化交流,他在1924年訪問過中國,和梁啓超、魯迅、徐志摩等人結為好友。他主張各國人民應該團結合作,反對共同的敵人。他曾寫下這樣的詩句:「在我向塵世告別之前,讓我呼籲各國的英雄,去投入同惡魔的戰鬥」,表達了詩人對法西斯的痛恨。1941年8月7日,印度「詩聖」泰戈爾在加爾各答的祖宅裡逝世。

他一生創作宏富,其中有詩集五十多部,中、長篇小說十多部、劇本二十多部,他還創作了大量的歌曲和繪畫,為人類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小編覺得,作為近代史上亞洲唯一的世界級文豪,泰戈爾表現出來的精神,無疑是非常崇高的,他的詩也非常的優美。不過,咱們中國的那些大師們,論文化素養和造詣,其實未必遜色,只不過受限於東西方文化的隔閡,還有缺少一定的機遇,才沒有獲得泰戈爾那樣世界級文豪的地位。小夥伴們,你們認同這個觀點嗎?

相關焦點

  • 史上兩大「詩聖」:中國有杜甫,印度有泰戈爾
    歷來為人們所知曉的大詩人杜甫就是其中一個,「詩聖」這個評價也是後人對其才華的肯定。而除了中國這一位「詩聖」,印度也有一位「詩聖」,那就是近代著名詩人泰戈爾。這一中一外,一古一今,兩大「詩人」,都在各自的時代裡留下了讓後世為之讚嘆的不朽名篇。
  • 悠遊泰戈爾的祖國,世界上最迷人的色彩在印度
    2019年金秋時節,作為中印友誼的一名使者,我應邀走進了文明古國印度。幾天的時間下來,印度獨有的歌舞,豔麗的服飾,迷人的風光,令人味蕾盛放的美食,讓我把過去對印度的成見全部拋到了腦後。千百年來人們對這個國家恆河的讚嘆,幻化成我眼裡和心裡的敬畏,印度讓人難以抗拒她的誘惑,於是我開始解讀這片多姿多彩的土地。
  • 泰戈爾:為什麼被譽為印度的靈魂?幾個關鍵詞認識真正的泰戈爾
    泰戈爾是享譽世界的印度詩人,文化巨匠,他還精通作曲,繪畫,一生留下50多部詩集,12部中長篇小說,百餘篇短篇小說,還有劇本,遊記,書信,散文,以及關於文學,哲學,宗教,政治的演說,他不僅是印度的詩聖,東西方文化橋梁的巨人,更被譽為「印度的靈魂」。泰戈爾為什麼會有這樣高的評價,有人說中國人一直在誤讀泰戈爾,這又是怎麼回事?
  • 從泰戈爾、鳩摩羅什到印度電影——印度總統慕克吉在北大演講
    新華社北京5月26日電(記者伍嶽)正在對華進行國事訪問的印度總統慕克吉26日來到北京大學發表演講。從泰戈爾、鳩摩羅什到印度電影,時隔8年之後再次造訪北大,慕克吉的演講話題更為廣泛,但不變的仍是他對發展印中關係的熱望。  演講開始前,慕克吉特意向校園內的泰戈爾銅像敬獻了花環。
  • 印度詩聖泰戈爾,3死1痴等,悲劇性的曠世愛情
    但今天,這個詩人是我一定要向你們介紹的——他,就是泰戈爾。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年5月7日出生於印度的一個貴族家庭,13歲即開始詩歌創作。1878年赴英國留學,1880年回國專門從事文學活動,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他是中國讀者最喜歡的外國詩人之一,曾三次來華訪問,並與徐志摩,梁啓超,梅蘭芳等藝術大師結下了深厚友誼。
  • 印度在疫情中紀念泰戈爾誕辰
    沒有舞臺表演,沒有大型集會,今年在加爾各答舉行的泰戈爾誕辰紀念活動比往年冷清許多。5月7日和8日,印度在新冠疫情陰霾籠罩下迎來泰戈爾誕辰紀念日這個一年一度的節日。今年是泰戈爾誕辰159周年。公元1861年5月7日,泰戈爾出生於印度西孟加拉邦的加爾各答。作為近代著名作家、詩人、哲學家以及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泰戈爾在印度享有十分尊崇的地位,印度政府將他的生日定為每年的節日。但這個節日在泰戈爾的家鄉跟在其他地方卻常常不在同一天:泰戈爾的生日按照公曆是5月7日,而按照孟加拉曆法今年他的生日慶典則在5月8日。據加爾各答當地政府官員介紹,8日下午4時會舉行向泰戈爾雕像獻花的儀式。
  • 學習三年級課文《花的學校》,就要先了解印度詩人泰戈爾
    之前語文老師讓孩子積累文學知識,背誦泰戈爾的《飛鳥集》,詩的語言優美,富有想像,精選部分更是讀起來通俗易懂,卻又有哲理。如今三年級語文課本就學到了印度詩人泰戈爾《新月集》中的「花的學校」。這篇課文不僅文字優美而且富有童趣。
  • 1941年8月7日,印度詩人泰戈爾去世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年出生於印度加爾各答一個受到良好教育的家庭,家庭屬於商人兼地主,婆羅門種姓。他的父親戴賓德納特泰戈爾是一位地方的印度教宗教領袖。泰戈爾是家中的第14子。泰戈爾自幼顯示出超人的文學天賦,8歲開始寫詩,12歲開始寫劇本,15歲發表了第一首長詩《野花》,17歲發表了敘事詩《詩人的故事》。1878年赴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留學,1880年回國專門從事文學活動。1886年,泰戈爾發表《新月集》,成為印度各級學校必選的文學教材。除詩外泰戈爾還寫了小說、小品文、遊記、話劇和2000多首歌曲。
  • 《戈拉》:在泰戈爾的詩語裡,走進印度的「戰爭與和平」
    《戈拉》的作者是印度著名的文學家泰戈爾,泰戈爾以他的浪漫主義詩歌揚名於世,他一生共寫了50多部詩集,被稱為"詩聖",其中《吉檀迦利》、《飛鳥集》、《新月集》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作品,《吉檀迦利》更是他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然而,在他六十餘年的創作活動中,對當時印度現實生活反映得最深刻和廣泛的 作品還是他的小說。
  • 相知無遠近:徐悲鴻與泰戈爾的忘年交
    ​1938年,徐悲鴻應泰戈爾的邀請到印度交流訪問、舉辦畫展,並於1941年結束印度之旅。在民族命運相似的背景之下,中國畫家與印度文豪擦出藝術的火花,並結為忘年交,並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同時也留下了不少藝術佳作。
  • 泰戈爾的中文名原來叫「竺震旦」?
    一代「詩聖」泰戈爾,也有一個中文名,他的中文名字叫「竺震旦」。
  • 馮唐翻譯泰戈爾詩集 惹怒印度網友
    最近,知名作家馮唐以其「獨特」風格翻譯的泰戈爾詩集《飛鳥集》引發爭議。其實,馮唐的譯作早在今年7月就已出版,當時並沒有引起很大反響。但近期由於在網絡上的傳播,馮唐的譯作遭到了很多批判。此事也引發印度媒體和網友的關注……  先來看看馮唐是怎麼翻譯泰戈爾的詩的。
  • 泰戈爾:印度近代傑出的詩人,生平和創作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介紹下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1941)是印度近代傑出的詩人和小說家。1861年5月7日,泰戈爾誕生在西孟加拉邦加爾各答市的喬拉桑戈。泰戈爾的祖父德瓦爾卡納特·泰戈爾被稱為「印度19世紀第一個有國際頭腦的人」,他是印度啟蒙思想家羅姆·莫汗·羅易可靠的朋友,是羅易從事宗教和社會改革的堅定支持者。泰戈爾的父親戴本德拉納特·泰戈爾也是一位宗教改革家和哲學家。泰戈爾的7個哥哥和5個姐姐中,大哥是哲學家,二哥是法學家,三哥是教育家,五哥是印度著名的愛國志士,姐姐紹羅諾庫瑪麗是第一個用孟加拉語寫長篇小說的女作家。
  • 《泰戈爾詩選》常考知識點梳理及在線閱讀訓練題
    》的作者是印度近代著名作家、詩人、哲學家——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2、泰戈爾少年時代即開始文學創作,在半個多世紀的創作生涯中,他涉足詩歌、小說、戲劇等領域,且均獲得傑出成就。其中,最能體現他的風格特徵的,是他的詩。在印度以及許多國家,泰戈爾同樣被尊稱為「詩聖」。
  • 諾貝爾得主的居所,印度文豪的生平,這裡竟然是泰戈爾的故居
    19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印度仍處在大英帝國的統治之下,在這個對於印度民族來說並不算光彩的時期,印度產生了一位如太陽般耀眼的詩人,照亮了黑暗的印度文學界,他憑藉自己的詩歌奪得了整個亞洲第一枚諾貝爾文學獎,我國著名詩人徐志摩也曾專門去拜會過這位詩人。他就是泰戈爾,被印度捧為國寶的詩人。那麼今天小音就帶大家去泰戈爾這位曾一舉拿下諾貝爾獎的詩人故居去看一看吧。
  • 《生如夏花:泰戈爾經典詩選3》
    3》  書籍信息  書名:生如夏花:泰戈爾經典詩選3  作者:(印)泰戈爾  出版社:江蘇文藝出版社  定價:32.80元  ISBN 978-7-5399-6037-1  內容簡介  泰戈爾的詩歌瀰漫著一種恬淡
  • 泰戈爾詩歌是神(梵)啟之作
    1941年4月,他寫下了最後的遺言——著名的《文明的危機》,對英國在印度的殖民統治進行了控訴,表達他對祖國最後必能擺脫殖民統治、獲得民族獨立的信念。 1941年8月7日,泰戈爾在加爾各答的祖宅逝世。小傳泰戈爾(R.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印度詩人、作家、藝術家、社會活動家。
  • 泰戈爾在中國流傳極廣的一首詩,火了百餘年,很多人年輕時都背過
    或許你不知道拉賓德拉納特是誰,可一說起泰戈爾,相信你會知道他是迄今為止印度最偉大的詩人、文學家,他於1913年憑藉詩集《吉檀迦利》成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第一位亞洲人,從此享譽世界文壇。當然,獲獎並不是泰戈爾在中國爆火的唯一理由,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這位印度詩聖和中國有著深厚的淵源。1924年,時值名聲大噪、披著滿身霞光的泰戈爾曾造訪中國,與梁啓超、蔡元培、徐志摩、林徽因等一眾文壇巨匠進行過深刻交流。
  • 泰戈爾——在繆斯的懷抱中永別
    印度一代詩聖泰戈爾(1861-1941)集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於一身,在長達60多年的創作生涯中,發表了50多部詩集、20餘種劇本、近百篇短篇小說、12部中長篇小說、2千多首歌、2千5百多幅畫,以及大量有關文學、哲學、宗教、教育等著作,還寫了一部自然科學的書。而且,他數十年如一日從事教育和農村的改革,並積極參加國內外一些重大的政治活動。
  • 泰戈爾是印度著名詩人,也是近代中印文化交流的奠基人
    印度詩人泰戈爾泰戈爾一生寫了50部以上的詩集,12部長篇小說,百餘篇短篇小說,28種戲劇,2000餘首歌曲,還有許多政論文章他呼籲印度人民向中國提供各種形式的物質援助。他本人慷慨解囊,為援華基金捐款500盧比。他的正義行動大大激發了印度民眾支援中國人民的熱情。泰戈爾雖未能親眼看見中國人民抗戰的勝利,但歷史發展完全證實了他的預言。周恩來總理1957年參觀印度國際大學時,曾贊泰戈爾是「憎恨黑暗、爭取光明的偉大印度人民的傑出代表,中國人民永遠不能忘記泰戈爾對他們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