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旗
(最近更新時間:2020年5月)
【國 名】約旦哈希姆王國(The Hashemite Kingdom of Jordan)。
【面 積】8.9萬平方公裡。
【人 口】1062萬(含巴勒斯坦、敘利亞、伊拉克難民),98%的人口為阿拉伯人,還有少量切爾克斯人、土庫曼人和亞美尼亞人。國教為伊斯蘭教,92%的居民屬遜尼派,2%的居民屬於什葉派和德魯茲派。信奉基督教的居民約佔6%,主要屬希臘東正教派。
【官方語言】阿拉伯語,通用英語。
【首 都】安曼(Amman),面積1700平方公裡,人口253萬。
【國家元首】國王阿卜杜拉二世·本·海珊(Abdullah Ⅱ Bin Al-Hussein),1999年2月7日登基。
【重要節日】 國慶日:5月25日。
【貨 幣】約旦第納爾(Dinar),1美元=0.7085約旦第納爾。
【自然地理】位於亞洲西部,阿拉伯半島西北,西與巴勒斯坦、以色列為鄰,北與敘利亞接壤,東北與伊拉克交界,東南和南部與沙烏地阿拉伯相連,西南一角瀕臨紅海的亞喀巴灣是唯一出海口。西部高地屬亞熱帶地中海型氣候,氣候溫和,平均氣溫1月為7℃-14℃,7月為26℃-33℃。東部和東南部為沙漠,佔全國面積78%。
【簡 史】約旦原是巴勒斯坦的一部分。公元7世紀初屬阿拉伯帝國版圖。公元1517年歸屬奧斯曼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淪為英國委任統治地。1921年英國以約旦河為界,把巴勒斯坦一分為二,西部仍稱巴勒斯坦,東部建立外約旦酋長國。1946年3月22日英承認外約旦獨立,5月25日改國名為外約旦哈希姆王國。1948年5月第一次阿以戰爭中,約佔領了約旦河西岸4800平方公裡的土地。1950年4月,外約旦同西岸合併,改稱約旦哈希姆王國。1967年第三次阿以戰爭中,以色列佔領西岸。1988年7月,海珊國王宣布中斷同約旦河西岸地區的「法律和行政聯繫」。1994年10月,約同以色列籤署和平條約。1995年2月9日,約收回被以佔領的約340平方公裡失地。
【政 治】約旦是世襲君主立憲制國家,國王是國家元首、三軍統帥,權力高度集中。議會設參眾兩院,實行多黨制。長期以來,約政局較為穩定,但也存在貧困、失業、巴勒斯坦難民等經濟、社會問題。2011年西亞北非局勢動蕩以來,約推出全國對話、更換內閣、懲治腐敗、修改部分法律、提前舉行議會選舉等一系列舉措。目前局勢總體平穩。2013年3月,約旦首次以國王同議會協商方式推選首相。現任首相歐馬爾·拉扎茲(Omar AL-Razzaz)。
【憲 法】1952年1月1日頒布生效。憲法規定,約旦是一個世襲的阿拉伯君主立憲制國家,立法權屬國王和議會。國王是國家元首,有權審批和頒布法律、任命首相、批准和解散議會,統率軍隊。1960年1月,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授予國王延長眾議院任期的權利。1974年1月、1976年2月和1984年1月,議會3次通過憲法修正案,授予國王無限期推遲選舉、並在內閣認為有必要修改憲法時召開議會特別會議的權利。2011年修憲的主要內容為成立憲法法院,負責監督現行法律和體制是否符合憲法規定,並享有憲法解釋權。
【議 會】稱國民議會,由眾議院和參議院組成。眾議院議員130人,由普選產生,凡年滿19歲的男女公民均可參加選舉。議長每年由議員秘密選舉產生,議員任期4年,均可連任。現任眾議長阿提夫·塔拉瓦納(Atef Tarawneh)。參議院議員全部由國王從年齡40歲以上的知名人士中任命,人數不超過眾議院的一半。本屆參議院共有參議員65名。現任參議長費薩爾·法耶茲(Faisal AL-Fayez)。
【政 府】本屆政府於2018年6月14日成立,現有閣員29名,主要包括首相兼國防大臣歐馬爾·拉扎茲(Omar AL-Razzaz)、外交與僑務大臣埃伊曼·薩法迪(Ayman Safadi)、內政大臣薩拉馬·哈馬德(Salameh Hammad)等。
【行政區劃】全國共分12個省:首都省、伊爾比德省、馬安省、扎爾卡省、拜勒加省、馬夫拉克省、卡拉克省、塔菲拉省、馬德巴省、傑拉什省、亞喀巴省、阿吉隆省。
【司法機構】包括法院和檢察院兩部分。憲法規定法官獨立行使司法權。法官任免由國王依法批准,同時接受高級司法委員會的監督。法院分三類,即:民事法院、宗教法院、特別法院。民事法院負責審理有關民事和刑事案件。宗教法院主要負責婚姻、繼承、收養等事務。特別法院包括國家安全法院、軍事法院、警察法院、重大刑事案法院、海關法院。
【重要人物】阿卜杜拉二世:國王。系約前國王海珊長子。1962年1月30日生於安曼。自幼在英國和美國接受教育,曾在英國牛津大學和美國喬治敦大學深造。20世紀80年代初在英國軍隊中服役,1985年返回約旦進入軍界,曾任裝甲兵營長等職,其間先後赴英國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英國步兵學校、英國指揮與參謀學院及美國裝甲兵學校學習進修軍事。1993年起任約特種部隊司令,1998年晉升為陸軍少將。1999年1月25日被立為王儲。同年2月7日繼位,6月9日加冕。愛好軍體活動,是專業潛水員、飛行員和傘兵;喜愛賽車,曾獲約全國汽車拉力賽冠軍。已婚,王后拉妮亞,巴勒斯坦血統。育有二子二女,長子海珊2009年被立為王儲。
歐馬爾·拉扎茲,1961年生,曾在世界銀行駐非洲、歐洲、中亞、中東等地區機構及總部任職,先後擔任約旦社會保障公司總經理、約旦投資審查委員會副主席、約旦阿卜杜拉二世國王發展基金會理事會主席、教育大臣等職。2018年6月14日被任命為首相。
【經 濟】約旦系發展中國家,經濟基礎薄弱,資源較貧乏,可耕地少,依賴進口。國民經濟主要支柱為僑匯、旅遊和外援。阿卜杜拉二世國王執政後,大力推行經濟改革,改善投資環境,積極尋求外援,扭轉了約經濟長期負增長或零增長的局面。1999年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04–2008年間經濟增長率超過8%。2009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及西亞北非地區局勢動蕩衝擊,約經濟增長速度下滑,約政府加大對經濟調控力度,並在金融、基建、招商引資、爭取外援等方面採取相應措施,取得一定成效。2018年主要經濟數據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GDP):420.1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3956美元。
經濟增長率:1.9%。
貨幣名稱:約旦第納爾。
【資 源】主要有磷酸鹽、鉀鹽、銅、錳、鈾、油頁巖和少量天然氣。磷酸鹽儲量約20億噸。死海海水可提煉鉀鹽,儲量達40億噸。油頁巖儲量700億噸,但商業開採價值低。
【工 業】多屬輕工業和小型加工工業,主要有採礦、煉油、食品加工、製藥、玻璃、紡織、塑料製品、捲菸、皮革、製鞋、造紙等。有磷酸鹽、鉀鹽、煉油、水泥、化肥5個規模較大的工業產業。
【農 業】農業不發達,農業人口11.04萬,約佔勞動力的12%。可耕地面積僅佔國土面積7.8%,已耕地面積約50萬公頃,多集中在約旦河谷,全部私人經營。水資源缺乏是約發展農業的主要障礙。目前建有10個主要水壩,總容量3.27億立方米,其中91%位於乾旱地區。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玉米、蔬菜和橄欖等。農產品不能滿足國內需求,糧食和肉類主要依靠進口。
【旅遊業】約旦三大經濟支柱之一和主要外匯來源之一。主要旅遊景區有安曼、死海、傑拉什、佩特拉、阿傑隆古堡、亞喀巴、月亮谷等。
【交通運輸】公路總長7299公裡,已基本建成溝通全國城鄉的公路網,國際公路網與伊拉克、敘利亞、沙特、以色列等國相通。年運輸量超1000萬噸。註冊車輛141萬輛(2015年底)。
鐵路:截至2017年,全長730公裡,客運量3.13萬人次,貨運量378.95萬噸。
海運:亞喀巴港是約旦唯一港口和進出口貿易集散中心,擁有貨櫃碼頭和散裝碼頭、23個深水泊位、固定航線29條,通往除西非海岸及南美西部海岸的200多個港口,年貨物吞吐量可達2200萬噸。
空運:約旦皇家航空公司擁有各種飛機35架,國際航線50條。主要機場有:安曼阿麗婭王后國際機場、安曼民用機場(馬爾卡機場)、亞喀巴國際機場。2018年,阿麗婭王后國際機場的客運量達842.5萬人次、同比增加6.5%,飛機起降7.69萬架次、同比增長3.8%。
【電信信息業】近年來,約旦大力發展電信和信息產業。1999年,約啟動通訊技術領域發展倡議,該行業投資已達25億美元。約旦2018年電信和信息技術部門的收入達到22億美元,同比增長4.5%。
【財政金融】約旦金融系統比較發達。全國有26家銀行,全部是上市私有銀行。外國銀行可在約設分行,但不得為境外實體融資。
【對外貿易】與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主要進口原油、機械設備、電子電器、鋼材、化學製品、糧食、成衣等,主要進口國為沙特、中國、美國、德國和埃及。主要出口服裝、磷酸鹽、鉀鹽、蔬菜、醫藥製品和化肥等,主要出口國為美國、伊拉克、印度、沙特、敘利亞和阿聯。2018年,約旦對外貿易總額為305.04億美元,其中進口額為202.39億美元,出口額為65.81億美元。
【外國投資】約旦政府致力於改善投資環境,不斷制定和完善投資法規,積極吸引外資,尤其鼓勵外商在約旦工業區投資辦廠。2018年,外國在約投資9.8億美元。
【外國援助】外援是約經濟主要來源之一。海灣戰爭前,約外援主要來自美等西方國家以及海灣阿拉伯國家。在海灣危機中,約採取同情伊拉克的立場,致使主要援助國中斷了對約援助,約經濟形勢惡化。後約逐漸調整對伊政策,改善與美及海灣阿拉伯國家關係,主要援助國恢復了對約援助。約以媾和後,美對約援助大幅增加。2003年由於伊拉克戰爭,國際社會向約提供了高達19億美元的貸、贈款。2012年約獲外援4.6億美元,主要援助方為阿拉伯國家、美國、日本、歐盟及聯合國各機構。2013年5月,世界銀行決定提供1.5億美元幫助約接納敘利亞難民。2014年,世界銀行將對約貸款年度上限從3.5億美元上調至5億美元,並同意向約發放2億美元貸款。同年,約從歐盟獲得1.8億美元貸款。2018年,約旦共接受外援31.4億美元。
【醫療衛生】約旦衛生事業發展很快,醫療水平在中東地區名列前茅。截止2013年,全國共有103家醫院,其中衛生部下屬醫院31家。全國98%的兒童都接種白喉、破傷風、麻疹、結核病等多種疫苗。約對政府職工和軍人及家屬實行免費醫療制度,對企業職工實行醫療保險制度。政府工作人員根據職業不同,每月可領取交通、出差、服裝、住房、家庭人口、物價等各種補貼。約民眾普遍擁有小汽車等。人均壽命73.4歲(2018年)。
【軍 事】1916年建軍,6月10日為建軍節。約旦國王為武裝部隊最高統帥。約軍前身是英國當局協助建立的「阿拉伯軍團」,在1973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中遭以軍重創,戰後在美、英援助下重建。1976年9月,約開始實行義務兵和志願兵相結合的兵役制。服役期為兩年。1982年7月,海珊國王宣布成立人民軍,凡在高中和高校就讀的男女學生,以及16–55歲的男性公民均應參加。1994年約以和約籤署後,約改行志願兵役制。2018年,約正規軍總兵力約9.86萬人,其中陸軍近9萬人、空軍約8000人、海軍約600人。準軍事部隊(包括治安部隊、警察和民兵等)8.5萬人,其中預備役3.5萬人。。
【教 育】約旦公民文化素質較高。國家重視教育事業,實行10年免費義務基礎教育。高中教育為非義務性專業學習,學制兩年。全國共有10所公立大學和19所私立大學,主要有約旦大學、雅爾穆克大學、約旦科技大學、哈希姆大學、穆塔大學、艾勒·貝塔大學、海珊大學、拜勒加應用大學等。另有51所中專院校。
【新聞出版】主要報刊:《憲章報》、《言論報》、《明天報》。主要英文報刊是《約旦時報》、《星報》。2006年7月,約內閣通過《媒體和出版法》,不再允許逮捕或監禁犯有與其職業相關罪行的記者。
佩特拉通訊社:官方通訊社,1969年成立。在貝魯特設有分社,在開羅、大馬士革、波恩、巴黎、哥本哈根、紐約有兼職記者。1995年起向除南非、南美以外的世界各地發送阿、英文消息。
約旦廣播電臺1959年創建,約旦電視臺1968年建立,均系官方機構。1985年9月,合併成立廣播電視總局。
【對外關係】約旦外交活躍,強化與美特殊盟友關係,重視發展與各大國關係,推行睦鄰友好政策,在中東問題等地區事務中發揮著獨特作用。目前已同131個國家建立外交關係。
資料來源:外交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