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帶你去一個你曾經去過或者沒去過的地方。
一個旅順口,半部近代史,旅順口隨團一日遊
因為時間關係,我選擇了從大連出發的旅順一日遊。旅順大連,原來就稱「旅大(市)」,是一體的。旅順口在東晉時名「馬石津」,津,即渡口之意,元代時稱「獅子口」。明朝洪武四年(1371),明太祖朱元璋派馬雲、葉旺兩將軍率軍從山東蓬萊乘船跨海在此登陸並收復遼東,因海上旅途一帆風順,遂將獅子口改名旅順口,一直沿用至今。
1880年,清政府在此興辦北洋水師(北洋海軍前身),旅順成為軍事要塞,旅順軍港成為當時世界上著名的五大軍港之一。同時旅順也是溝通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的「黃金水道」。
1894年甲午海戰日本海軍攻佔了旅順口,1896年日軍撤出了遼東半島,1898年又成了沙俄租借地,沙俄投以巨資規劃建設了旅順。1904年日俄戰爭在中國的土地上打了起來,日本戰勝,旅順口歸日本海軍管轄,直到40年後二戰即將結束。二戰末期蘇軍出兵東北,1945年8月佔領了旅順,直至1955年5月才移交歸還中國。固有「一個旅順口,半部近代史」之說。
旅順是中國乃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露天博物館,遍布著老建築,或稱歷史建築,以俄式或歐式居多。有達官貴人的官邸,富豪商人的生意場,前清遺老遺少的私宅,也有醫院、學堂、博物館等等。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這些建築起著不同的作用,也因此承載著歷史。
旅順太陽溝歷史風景區集中了許多老建築。
旅順博物館(原關東都督府博物館)
我們來到了旅順博物館。該建築是俄式建築,原是沙俄未建成完工的「陸軍將校集會所」,後成為(日本)關東都督府滿蒙物產館,1917年開館。經多次更名,1954改稱「旅順博物館」,郭沫若題寫館名。分主館和分館兩幢建築。
旅博不僅是老建築,裡面的展陳也是當年的風格。那些大的木質櫥櫃還是最初時期的,以自然採光為主,有點懷舊的感覺,完全不是現代博物館的模樣。
關東軍司令部舊址
1900年建,1904年之前是俄關東州陸軍炮兵司令部。日俄戰爭被日軍佔領,1905年這裡是日本關東都督府陸軍部,1919年改為關東軍司令部。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就是在這裡策劃的。事變後的第二天關東軍司令部隨即遷往瀋陽。現在是關東軍司令部陳列館,我去的時候沒開。
華俄道勝銀行旅順分行舊址
建於1902年。沙俄侵佔時期為華俄道勝銀行旅順分行,是旅大地區最早的金融機構,近代俄羅斯建築風格。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華俄道勝停止營業。現為旅順錢幣博物館,2019年開館。
旅順勝利塔
該塔是1955蘇聯紅軍撤離旅順之前,為紀念1945年蘇聯紅軍戰勝日本關東軍而建。塔高45米,花崗巖磨光而成,俄羅斯風格。基座為五角形,基柱與塔身底部構成塔廊,中心為五角形的塔身。塔身內部180級臺階,可以攀登到兩屋平臺上。塔尖五角星銅製鍍金,周圍有鍍金的穗飾。
中蘇友誼塔
位於旅博門前,1955年奠基。塔呈圓柱形,由名貴雪花大理石雕砌,高22.2米,造形精緻。雙重月臺,周圍是石雕欄杆,四面階梯。欄杆的石柱頭上雕刻著盛開的牡丹,翱翔的鴿子和朵朵白雲,具有我國民族藝術風格。塔身底層有四塊浮雕,分別雕刻著中國北京的天安門,蘇聯的克裡姆林宮,鞍鋼高爐,友誼農場和旅順港的秀麗風光。基石由周恩來總理題詞:「中蘇友誼塔奠基」。
旅順火車站
始建於1898年,是沙俄侵佔旅順時期修建的南滿鐵路支線的終點站。1903年投入運營,站內有國內最完整的歐式站臺,依然保持了從前的模樣。典型的俄羅斯風格木質建築,候車室正中上方有鐵皮魚鱗瓦塔樓。1905年被日本佔領,1945年被蘇軍接管,1952年回歸中方,現已停運客運。
白玉山、白玉山塔
在太陽溝歷史風景區遠望旅順的白玉山,山上的一座高塔很特別。塔尖為彈頭形狀(也有說是蠟燭形狀,表示長明不熄之意),是日俄戰爭結束後日本人修建的「表忠塔」,表彰在日俄戰爭中為天皇效忠的官兵,紀念他們戰死的「亡靈」。1986年該塔正式定名為白玉山塔。
旅順印象,軍港之夜
1980年,一首《軍港之夜》唱遍了祖國大江南北。隨著新世紀旅遊的發展,這裡有大型的室內場景劇表演《軍港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