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國發展史,你知道多少?

2020-12-12 怪我嘍嘍嘍

「望帝春心託杜鵑」,這是李商隱在《錦瑟》中的詩句。詩中詠的那位「望帝」,為濮人,原名杜宇,他率領部族進入古蜀境地,後與魚鳧爭奪王位最終獲勝,他建都郫縣,由於做出的卓越成績被後人謹記,他是繼蠶叢、魚鳧之後,古蜀國歷史上另一位有名的國王。

杜宇執政時期,主張「教民務農」,鼓勵發展農業,開放先進的統治讓古蜀國人丁興旺、作物豐收,很快整個國家實力有了很大發展,隨著人口增多逐漸開拓國家的地域,其疆域也有了一定的擴展——北達漢中,南抵今四川青神縣,西有今蘆山、天全,東至嘉陵江。而岷山和南中等地又是他狩獵的園苑。杜宇的功勞是有目共睹的,他「自以功德高於諸王」因此稱帝,號曰:望帝。據史籍記載,商朝末期,周武王興師伐紂,興盛起來的蜀國也參與了這場戰爭。並且,古蜀國軍隊是伐紂聯軍中最具戰鬥力的隊伍之一,是推翻暴君殷紂王的重要力量。可見杜宇有一定的政績,但史上也有記載說杜宇將自己的王位讓給了一個叫鱉靈的人,此人是何方神聖?為何能讓治國有方的杜宇將王位拱手相讓?

史料中對此事並無詳細記載,只是在民間有一個與此有關的傳說。

杜宇執政時,蜀地水災為患,無人能治理,此時有一位叫鱉靈的楚人,死後屍體隨江而上,至蜀復生,杜宇就請他當宰相,負責治水。透過傳說的表面,我們可以看出鱉靈與水之間關係甚大,他接受下杜宇交付於他的重擔。當時蜀國四面環山,中間是盆地,水流不出去,鱉靈鑿穿巫山,引導水流出去,形成今天的長江。然而,當鱉靈忙著決玉山、洩洪水時,杜宇與鱉靈的妻子之間卻產生了糾扯不清的曖昧,最終兩人私通。鱉靈成功地治理了水患,得到了蜀民的擁戴。史上傳說受到良心譴責的杜宇於是將自己的王位讓給了鱉靈,揖別妻子與姘頭,獨自隱於西山,也許這是將杜宇進行了美化,當時的情形,獲得民心的鱉靈一如蒸蒸日上的紅日,已經註定要替代杜宇的位置。

於是,鱉靈便成了新的古蜀王,號稱開明帝,又叫叢帝。而鱉靈所建立的王朝,又稱為開明王朝。這個時期是古蜀國鼎盛發展的時候,鱉靈治理水患之後,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古蜀國得到又一大的發展,開明王朝的綜合實力大大超過了杜宇王朝。有了穩定的後方經濟保證,從開明二世盧帝起,蜀軍就開始南徵北戰,東攻西討,這一時間古蜀國戰國輝煌,曾「攻秦至雍」。時至戰國時期,蜀國已成為一個幅員遼闊的強大國家,有史料記載,此時蜀國的疆域「其北界已達陝南,漢中地區則全被蜀國佔有;東界已過嘉陵江進入長江,勢力遠達鄂西清江流域」。

到了開明三世保子帝時,蜀國的國境又西推至青衣江流域一帶,蘆山一帶收入了蜀國的版圖;保子帝還大舉向南興兵,攻打青衣族,進而「雄張僚僰」,已將僰國牢牢控制在手中,保子帝還冊封了一個僰侯,以鞏固自己的統治。

在這裡我們看到了一個帝國的版圖不斷擴張,此時蜀國的疆域已經擴大到「東接於巴(重慶),南接于越(貴州中部),北與秦分,西奄峨(峨眉山)嶓(嶓冢山)」,開明王朝甚至還有屬國和分封的侯國,此時的蜀國實力可見一斑,被稱為「西南諸侯之長」也絕非浪得虛名。這個中國西南首屈一指的大國,勢力足以與中原各國相抗衡。

然而,古蜀王朝雖然沃野千裡,物產豐富,盛極一時,但其經濟實力的增長速度卻不適應政治形勢的日益變化。比起同一時期中原的各大諸侯國,蜀國致命的弱點暴露無遺,那就是,中原諸侯國已經進入到封建地主經濟時代,並確立了新的生產關係,新的生產關係適應了時代的發展,讓中原諸侯順利地進行了社會制度的調整,帶來國家生產力日漸發達。比如,商鞅、吳起的變法分別讓秦、楚成為強國,鋒利的鐵器也開始用於鑄造兵器。

而此時相對封閉的古蜀王國雖然版圖大擴,但是落後的生產關係造成了國內的矛盾,蜀人自開明王朝以來,一直奉行奴隸制,以至在封建制萌芽的戰國早期,蜀人仍然沒有根本性改變。雖然已突破落後的奴隸制度,但實行的封建領主制依舊沒有轉變為進步的地主制經濟。這必然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

因此,蜀與秦、楚之間,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兵戎相見」,深層次意義上說是兩種文明與社會制度的對抗,經受了時間驗證和競爭磨礪的中原文明佔據了明顯上風,而古蜀文明在成都平原上停滯不前,已經表現出明顯的弱勢。

此時的中國並未統一,諸侯國之間爭奪土地的戰爭從未消停,古蜀國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當然無法獨善其身。事實上,古蜀國與中原王朝的邦交關係,其實就是一部戰爭史。古蜀人曾經如此不遺餘力地與夏人、商朝人、秦人、楚人、巴人奮戰,其大小戰爭多如牛毛。在一次次戰爭的衝擊下,蜀人沒能笑到最後,最終亡國滅族,更無緣逐鹿中原。曾經盛極一時的輝煌也隨之而去,只是為史書增加了一篇華麗的章節,讓人唏噓。

相關焦點

  • 古蜀國發展史,你知道多少?
    詩中詠的那位「望帝」,為濮人,原名杜宇,他率領部族進入古蜀境地,後與魚鳧爭奪王位最終獲勝,他建都郫縣,由於做出的卓越成績被後人謹記,他是繼蠶叢、魚鳧之後,古蜀國歷史上另一位有名的國王。據史籍記載,商朝末期,周武王興師伐紂,興盛起來的蜀國也參與了這場戰爭。並且,古蜀國軍隊是伐紂聯軍中最具戰鬥力的隊伍之一,是推翻暴君殷紂王的重要力量。可見杜宇有一定的政績,但史上也有記載說杜宇將自己的王位讓給了一個叫鱉靈的人,此人是何方神聖?為何能讓治國有方的杜宇將王位拱手相讓?史料中對此事並無詳細記載,只是在民間有一個與此有關的傳說。
  • 中國最神秘的古國——古蜀國,他的族人在哪裡?
    秦惠王時期,司馬錯是如何滅亡蜀國的,歷史記錄語焉不詳,但可以肯定的是,是因為蜀國的內亂給了秦國機會。而且當時秦國人就說,蜀國很富,秦攻滅蜀國後,蜀國究竟有多少財產,有些什麼財產,歷史也沒有記錄。但是三星堆及金沙遺址,裡面出土的文物都是富可敵國的。這些文物是古蜀國進行祭祀的時候埋掉的,還是在遭受巨大的危機時候埋掉的呢?  古蜀國的人種問題,至今也沒有弄清楚。
  • 課本上沒有的沒落的古蜀王國,你知道多少?
    古蜀國的滅亡,就跟最後一位蜀王的昏庸大有關聯。治水國王鱉靈的苗裔統治古蜀共十二世,直到最後一個姓名不詳的國王,拱手將宗廟葬送於戰國時期最大的猛獸——秦國。此時的秦國,在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後,勢力蒸蒸日上,連年發兵,一直對古蜀國虎視眈眈,只是一直苦於古蜀國勢力雄厚,沒有能夠得到將其吞併的機會。公元前451年,古蜀國就和秦國有過一場大戰。
  • 《山海經》裡隱含了多少古蜀國的文明密碼?
    古蜀國距今大約有4000餘年,在遙遠的歷史上,蠶叢縱目、魚鳧神化仙去、杜宇化鵑、開明復活。相傳,上古時,居住在古青藏高原的古羌族人向東南遷居,進入了岷山地區和成都平原。後人將這些居住在岷山河谷的人稱為蜀山氏。後來,蜀山氏的女子嫁給黃帝為妃,生下兒子蠶叢,蠶叢在四川平原建立了古蜀國,代代相傳,經立了一個又一個的朝代。
  • 古蜀國的玉石碑
    栽桑養蠶已有5000年的悠久歷史,古蜀國絲織品就由新疆「絲綢之路」及雲南「蜀身毒道」運往中亞和歐洲各國。古希臘羅馬人稱中國為「賽裡斯國」(serice),稱絲綢為「西爾克」(xerk)。古蜀國蠶叢以蠶桑興邦,他「衣青衣,勸農桑,創石棺」,以其膽略和超群的智慧,在成都平原發展生產和經濟,鑄就了古蜀國的歷史輝煌。在西周末期,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自亂朝綱。此時的蜀地在蠶叢治理下,經濟勃興,人民安定,國力已強大到足可以和周天子分庭抗禮。
  • 古蜀國——中國最早的"火鍋"
    古蜀國在原始社會便在岷江上遊形成了大居民點的雛形,經過蠶叢和魚鳧兩位聖明君主奠定了國家形態的基礎。最終在戰國,蜀地的巴國,蜀國被秦國吞併。而古蜀文明演化了下去,漸漸完善,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巴蜀文化。如果古蜀國就這樣一直發展下去,憑藉著驍勇的軍隊一定可以成為不亞於山東六國的政權。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七國爭霸的結果誰贏誰輸就不一定了。可是歷史沒有如果,蜀國在走向強大的路上被秦國斬了腰。
  • 探源古蜀國(二):三星金沙文明,古蜀國文明發展的最高峰
    上一篇文章我們說了古蜀國歷史的開篇和發展,以及關於古蜀國迷霧中的文化、文明密碼,今天我們繼續以古蜀國三星堆文明為對象,進一步揭開蓋在古蜀國文明頭上的神秘面紗。而因著古蜀國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將它與周邊隔絕開來,對於中原文明來說,古蜀國一直是神秘不可窺測的,即便是在現代的考古學家眼裡,先進燦爛的古蜀國文明仍然存在許多謎團。
  • 探秘古蜀國的盛衰
    這個神秘的古蜀國究竟存在了多久?如何興起,又如何衰亡?在探究古蜀國之前,先要弄明白古蜀文明的範疇。通常我們所說的三星堆文化是指狹義上的廣漢三星堆文化二、三期,即三星堆博物館內絕大部分文物所處的年代。李白在《蜀道難》中曾描述過古蜀國:"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這裡的"四萬八千歲"是一種誇張用法,古蜀國不可能有這麼長的歷史。
  • 從三星堆看古蜀國再看蠶叢
    後來在屬地建立了蜀國,他成為古蜀國的第一個王。從三星堆出土的物品來看,有很多與蠶叢相貌一致的器物,如人像面具中的縱目式面具,還有髮型和服裝的樣式等。如果說蠶叢有四萬八千歲,這似乎有點玄,如果說他不知來源於何地,這倒是真的,一直以來,古蜀國的歷史就像謎一樣。
  • 三星堆、金沙聯合申遺 古蜀國的歷史知多少
    蠶叢、柏灌、魚鳧、杜宇、開明王……這些傳說中的古蜀國帝王名號怪異, 且只有口頭流傳,缺乏文史資料佐證,其歷史一直是雲遮霧罩,成為困擾人們的難解之謎。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神樹三星堆遺址出土的人面鳥身像 傳說,蜀人的遠祖出自黃帝,古蜀國有五代蜀王。
  • 古蜀國神秘的奇珍異寶
    藏民網 中國第一收藏分享傳播平臺讓世界分享你的收藏sns.cangm.com
  • 古蜀國就有鼎
    大家知道,古蜀文化存在於距今 5000 年到 3000 年,延續時間為 2000 年左右。中華民族有著 5000 年的歷史,不是因為有夏、商、周三代,也不是因為有三皇五帝,而是因為有古蜀文化。三星堆考古發掘沒有鼎的記錄,令人驚詫的是四川民間收藏的古蜀文化玉鼎,卻以玉石的冷峻和堅定,把象徵權力的玉鼎雕琢在古蜀國的記憶裡。四五千年前的古蜀國,如同一個壯實的青年,朝氣蓬蓬,充滿活力,邁入玉器時代的大門。
  • 常識|氣候與文明|古蜀國
    至今我們也不知道,這些文字的具體含義是什麼。與之相同的是,在古蜀國出土的其他帶有文字痕跡的文物上,其文字與商代甲骨文和金文區別甚多。在《第四篇·第四節》中有講到,在東周時代,雖文字不通,但也都相似,六國文字普遍以金文為主流進行適當的變異,交流在士人階層並無大的障礙。但唯獨古蜀國,與中原六國如此不同。
  • 三星堆,掀起古蜀國的神秘面紗
    燕家是本地富戶,燕道誠讀過書也算有些見識,他自然知道自己挖到了「古董」。可能由於玉質不好,燕道誠送了不少給親朋好友,還有些便宜地賣給了古董商。成都的金石鑑賞家龔熙臺也買到了四件燕家的玉器,並將自己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刊物上,這使得「廣漢玉器」很快在古玩界聲名鵲起,不少玉器古董商紛紛追尋它的來源。
  • 盤點古蜀國的傳奇國王
    夏、商之際,魚鳧帶領蜀人再次東遷,從茂汶盆地東南而下,經過成都平原北端進入廣漢平原,這是的古蜀王國已經完成了由原始氏族公社制向奴隸制轉變。魚鳧執政時期,正是商王朝滅亡的時候,因與商朝不合,古蜀國參加了周武王討伐紂王的會盟,在武王伐紂的過程中,古蜀國的軍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杜宇,又成「望帝」。
  • 歷史上消失的民族——蜀人與古蜀國
    春秋中期,蜀人由杜宇氏統治,建立蜀國,都於郫(今郫縣)。春秋後期到戰國,開明氏取代杜宇氏為蜀王,原來定居廣都樊鄉(今雙流),大約在戰國前期遷到成都。疆域北至漢中,南到今青神,西達天全、蘆山,東抵涪水。居川西平原,從事農業。在此時期中,蜀曾不斷與秦、巴作戰。古蜀人先祖為蜀山氏,有觀點認為:蜀山氏與蠶叢氏是從岷江上遊興起的,是古羌人的一個分支。
  • 古蜀國:李白詩中的國度,到底在哪裡?
    至此,古蜀國的建立初具雛形。2.蜀國的發展那麼,李白的詩中魚鳧是誰呢?他是古蜀國發展壯大的推手,是古蜀國的第三代國君。在蠶叢時期,蜀國有兩次滅亡的危機。一次是在夏桀十四年,夏桀派軍攻打蜀山氏,蠶叢用美人計,保存了蜀山氏部落。另一次是蠶叢與其他部落戰爭,蜀山氏部落被打得四處逃散。他們的子孫後代被迫逃到今天的四川西昌一帶生活。
  • 四川古蜀國三星堆文明很可能滅亡於一次大洪水
    三四千年前,這裡孕育過一個璀璨的文明——古蜀國三星堆文明。後人在三星堆遺址內,發現了三種面貌不同但又連續發展的三期考古學文化,其中成就最高的就是二期文化中形成的青銅文化,這些青銅器美輪美奐,製作技巧極高,其風格、樣式與同時期的中原青銅文化截然不同,以至於有媒體稱三星堆遺址是來自"外星人"的文化。
  • 課本上很少提及的古蜀王國,你知道多少?
    「蜀」字最早發現於商代的甲骨文中,關於蜀國的歷史在先秦文獻中一直沒有詳細記載,其後對他有記載的歷史文獻同樣很少,在東晉常璩的《華陽國志·蜀志》中才能找到關於蜀國資料,其中記載的一些歷史和傳說較為神奇。這些富於神話色彩的記載以及匱乏的文獻資料,讓後人只能在殘破的資料邊角中一一還原這個國度,都給古蜀國的存在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
  • 龍寶山,古蜀國的水文觀測站?
    可見,龍寶山與三國,應該是沒有多少關係的。貳傳說二:炳靈廟  當地人一直認為,龍寶山山頂有一座炳靈廟。據說在1960年代,這裡的廟宇都保存得非常完整,裡面供奉的就是炳靈大神。那麼炳靈又是什麼神仙?宋代《太平廣記》引錄唐代《集異記·李納》,稱炳靈公為「泰山三郎」。後唐至宋代,泰山三郎逐漸被加封為炳靈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