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詩茵(右二)與她的畫說團隊部分成員在布展
一場看似普通的兒童畫展正在海滄大摩紙的時代書店進行,牆上的幾十幅稚嫩的作品表達著孩子們的夢想——這個專為邊遠地區兒童、城市務工者子弟、身心障礙兒等舉辦、名為「畫說」的公益畫展,從2015年起,每年暑假在全國多個城市巡迴展出,至今已在北上廣廈等8個城市舉辦過。創辦者是23歲的廈門女生鄭詩茵。
「讓畫幫他們說話,獲得自信」
2014年,鄭詩茵還在香港科技大學上大二時,她聽好友說起福建有個小女孩,家庭貧困卻畫得一手好畫。她萌生了為弱勢孩子辦畫展的想法,「讓畫畫點亮他們的夢想,讓畫幫他們說話,獲得自信,也許他們的人生也會多一個機會。」
2014年底,由10多位大學生組成的「畫說」團隊成立,並在廈門註冊了公益組織「凹凸文化發展中心」。鄭詩茵和小夥伴們迅速聯繫眾多支教組織,請他們提供幫扶學校孩子的畫作。很快世界各地213個NGO(非政府組織)有了響應,第一年就有60多個大學生公益社團、NGO寄來了3000多張幫扶學校的兒童畫作……
畫展還配套有畫作拍賣、衍生產品售賣以及現場互動繪畫等,加上各種渠道眾籌,所有收入都清楚記帳:除小部分用於籌辦畫展,絕大部分捐給提供畫作的學校,拍賣所得90%捐給畫作者。2016年畫說團隊還在京滬配套舉辦繪畫公益夏令營,30多位國內外知名高校的志願者,共同設計了16節形式新穎的互動式美術課堂,服務了73位務工者子弟。這兩年,還有眾多的年輕藝術家參與了畫展的二次創作。提供免費場地的企業也多了起來。
不僅是畫,也是孩子們的夢
「她說自己畫的不是鵝,是天鵝。這個小姑娘不愛說話,覺得自己就像醜小鴨一樣。她一直夢想著變成一隻白天鵝。」這段文字,來自畫作推薦者——上海交通大學密西根學院雲南支教團的義工張楊真。畫的作者是她支教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一所小學的一名女娃。
被關愛、受重視是那個地區女娃們的夢。張楊真看到,在1月份的大冷天,一名四年級女娃,只能睡沒床單沒枕頭的破木板,蓋一床破薄被,外裹一個麻袋,而她父母給同校的哥哥送來的是厚被褥。老師校長都找家長說,但家長就是不管。張楊真還看到,有一對兄妹,妹妹生病了父母不來接,哥哥生病了就馬上來了。「我們去的是海南,這地方四季是夏,孩子們沒見過冬天,他卻畫了冬天的一棵樹,還寫上他在等待發芽那一天。他應該是把自己比作這棵樹,渴望自己的春天吧。」這段文字來自在海南臨高縣支教的香港理工大學心火香傳教育服務組織的義工。據他們介紹,他們帶的班級比較讓老師「頭疼」。孩子們其實有一顆想學習的心,只是老師對他們少了些耐心,所以他們對外界有一點抗拒和防衛。
「畫說」也正將公益畫展進行複製,「辦展三年,我們積累了不少優秀畫作,可以提供給其他公益機構自己聯繫場地展出,今年已有三個組織來申請並成功在北京上海和雲南開了畫展。」鄭詩茵說。
今年9月份,鄭詩茵將赴劍橋大學繼續攻讀社會學碩士,她還會如在香港上學時一樣,關心社會平等,幫助弱勢孩童獲得更多教育資源。據介紹,本次廈門的「畫說」公益展,展期將一直至8月13日。(海峽導報記者 李學清 朱黃 文/圖)
原標題:「讓畫畫點亮他們的夢想」 廈門90後女生為弱勢兒童辦畫展
責任編輯:袁靜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