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於:個人微信公眾號「天佑投資永道」(WJBwjb_168)
第二站去的峨眉山,峨眉山世界自然、文化雙遺產。
峨眉山有自然有文化,山嶽風光與歷史文化交匯一起,更值得期待。因為從小在山區長大,對大山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情結,時時都有登山的衝動。對這世界雙遺產,四大佛教聖地,普賢菩薩道場,「高出五嶽秀天下」的文化名山早就心馳神往。
眉山市離樂山市不遠,大約一個小時路程,一個縣級小市,主要是靠峨眉山旅遊這個支柱產業。我們到達峨眉山市快天黑了,吃過晚飯,就觀看了當地組織的大型舞臺劇是叫「山水峨眉」還是「功夫峨眉」我都記不清了,可見這種演出可有可無。
自從老謀子搞了個「印象劉三姐」,後來這種類型的劇就成星火燎原之勢。什麼「印象西湖」「印象三亞」「大美湘西」、「山水武夷」,還有皖南新安江「徽風皖韻」我都看過,比較類似,一樣的華麗、空洞、誇張和煽情。
第二天一大早就上山,先到遊客換乘中心,換成旅遊中心的大巴觀光車,想著已經坐上觀光車了,真正的峨眉山也不遠了,那知坐上車一圈一圈在大山裡轉悠,在層層疊疊的山路上盤旋,盡然走了一個半小時,我真是醉了。
上廬山,偉大領袖毛主席說的「躍上蔥蘢四百旋」;登天門山,七十二大拐彎都沒有暈,感覺很是驚險刺激;也難怪峨眉山海拔比這兩座山都高,海拔是3099米。
越到大山深處越頭暈腦脹,我以為是高原反映,小導遊說不會的,可能是暈車;我想我從不暈車,後來下山又出同樣反應,才知道可能是真的暈了。車上還有幾位遊客和我一樣,可能是司機開的又快,彎道又多的原因。
乘車到雷洞坪,然後步行到接引殿,乘坐索道上金頂。我們選擇的是最簡單的登山方式,可以說是快餐式的旅遊。
山下明明是晴天,可開始上索道就是毛毛細雨,下索道到金頂的路上一路大霧+陰雨綿綿,唉!真是天公不作美。
聽小導遊說一年有一大半的時間峨眉山頂就是這樣,能遇到好天氣那就是緣分,能見看清佛像,見到雲海那就是上上緣,如見到佛光那就上輩子修來的福報了。
看來我的佛緣不夠,雖然是大霧細雨,又是工作日,但山上遊客、香客還不少。山路兩邊的樹已經被染成紅色,印象中高山的季節應該比山下要遲點,為此才有「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勝開」。為什麼山下的植被還是鬱鬱蔥蔥,而山上已經層林盡染呢?想想也是,山上的溫度低,夏季短,春天來的遲,冬季來的早。
聽說峨眉山的野猴子很多,百聞不如一見,從索道下來走向金頂的山路上都有猴子出沒,三三兩兩,時而跳躍,是時而搶遊人的食物,從不慌張,一付悠然自得的樣子。
話說「廋猴、廋猴」,可這裡的猴子個個珠圓玉潤,看來這新世紀,百年未有之太變局時代,什麼樣固有的思維都可能會被顛覆。
大約走了半小時,終於到達傳說中的金頂。金頂是一個大的平臺,前方是「十方普賢菩薩」像由大象和菩薩構成,通體金色,和上面的金殿是峨眉山的標誌性建築。
「十方普賢菩薩」像後面是華藏寺,寺的上面是金殿。
金頂凝聚著峨眉山的最高境界,這個地方既代表佛的圓滿光明,又匯集人間對光明和幸福的嚮往一。
金頂上大霧瀰漫,加上祈福敬香的煙霧冉冉,金殿和十方普賢菩薩若隱若現。
看著萬千香客,我在想:有幾個是真正信佛懂佛,心裡向佛之人呢?
大部分都是臨時抱佛腳。燒了幾柱香,口裡念到著:要菩薩保佑他家人平安,保佑他生意興隆、官運亨通,保佑他孩子金榜題名;總之,是要菩薩滿足他們的私慾。大部分還是在不順時候來拜、來求或是旅遊時順道來拜,而平常順風順水時早就把佛祖放到一邊,有幾個是真心的為了芸芸眾生,為了天地良心而拜呢?
燒幾柱香,捐幾個功德,就要菩薩保佑你這、保佑你那,這和花錢求人辦事有什麼區別呢?
佛在心中,自己才是心中最大的佛。如果自己無法調節平衡,無法豁達,做事無行為規範,沒有敬畏之心,對不起天地良心,燒香拜佛又有何用?所謂厚德載物,道行天下。
我雖不是佛教徒,但對佛常懷敬畏、崇敬之心。既來之佛教聖地,菩薩道場,雖不在求官求財,但心中保持尊敬、莊重、清淨、謙虛心態,希望在佛光的籠罩下,體悟自我,靜化心靈,一併領略這山川精華,品味這厚重文化。
我看到的金頂
陽光明媚時的金頂
從整個金頂往四周看整個峨眉山都被大霧籠,天氣沒有一點轉晴的痕像,峨眉像一位披著神秘面紗的少女,難見真容。
華藏寺上面是金殿。金殿是華藏寺的其中一殿,所處位置最高。全殿由金、銅合金澆鑄而成,金碧輝煌,非常壯觀。與金佛、日出、雲海、佛光 並列為峨嵋金頂五大勝景。
明代朱元璋第二十一子朱模篤信佛教,賞賜黃金3000兩在峨眉山最高處建這「大峨山金殿」,因金殿的瓦、柱、門、欞等皆銅質滲金,陽光照耀之下,金光燦爛,故俗稱金頂。金頂整個建築群金碧輝煌,而莊嚴肅穆的十方普賢,則以恢弘的氣勢令人驚嘆,洗滌著每位虔誠者的心靈。
金殿後方就是萬丈深淵,沿途全程有鋼欄石柱做的護欄,每隔數米便有警示牌,寫有「珍愛生命,請勿翻越」。向右是通向氣象站,向左是一段是通向金嘴和捨身崖,都是觀看雲海日出的好地方。
金頂捨身崖因地勢突出,下方峭壁毫無遮攔,直達700多米下的崖底,是金頂輕生事件多發區,據說每年都有數十名遊客躍身崖下。因為在這裡最容易看到奇異的佛光,相傳,從捨身崖跳下可以得道成仙,捨身成佛。故捨身崖圍牆被稱之為「佛系圍牆」。
原來美麗到了極致,竟成為一種危險的誘惑,讓人產生想飛的渴想。或許,傳說中的成仙之人就是受了雲海的誘惑,在這裡舍卻肉體凡胎,成為美麗的殉道者。
現在捨身崖、金剛嘴又修建了玻璃牆約1.8米高,有20多米長。圍欄也好玻璃牆也吧很難擋不住輕生者。人要輕生,總有原因,我們不懂輕生者,他生無了趣,死意已定;也許崖下的雲海,遠處的山峰,讓人想去擁抱;也許是那驚異佛光招喚,讓人想在天空翱翔,給今生畫上一個句號。願每位逝者都有一個好的歸宿,希冀來生有一個新的開始?
山中的寺廟眾多,充滿了佛陀的氣息。因為時間和身體原因,計劃的參觀幾個寺廟也沒有成行。
坐索道下山,又轉乘景區中巴,司機開的極快。山道彎彎,雲山霧裡,頭暈腦脹,頭痛欲裂,半路上居然出現嘔吐。想著也許對佛的虔誠不足,才有這次痛苦的經歷,願每一份經歷都不多餘,或許是上天給我另一種修行的機會!
到了停車場,下了汽車,天突然放晴,頭也不痛了,望著身後峨眉,依然仙氣飄飄,真容難見。
不知什麼時候再來,能揭開你神秘的面紗,一睹芳容!
蜀中多仙山,峨眉邈難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