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位老人騎車環島讓生命有光彩

2020-12-25 網易財經
  《不老騎士》導演華天灝
  《不老騎士》劇照

17位平均81歲的老人,用「摩託車環島」的方式來實現人生當中最不可思議的夢想,總路程長達1178公裡。他們其中有2位曾罹患癌症、4位需要戴助聽器、5位有高血壓、8位有心臟疾病、每一位都有關節退化的毛病。

早報記者 黃小河

在首屆復旦大學生電影季-CNEX-AOC【機不可失】紀錄片展映片單上,多部影片出自臺灣導演之手,有濃重的「臺灣味道」。

作為電影季開幕影片,臺灣紀錄片《不老騎士》4月8日在復旦大學新聞學院蔡冠森報告廳放映,這部顛覆了人們對老人夕陽晚景印象的紀錄片,現場笑聲不斷。

「拍這部片子以前,我從來沒有和爺爺奶奶說過超過5分鐘的話,通過一年多的拍攝剪輯,在這些老人身上我體會最深的就是人情味兒。」 放映結束後,上臺與觀眾交流的導演華天灝說。

對年輕人和老年人的不同,華天灝深有體會。他舉例說,年輕人過生日,在臉書上收到200多條「生日快樂」,「這和問你 吃飯了嗎 一樣,沒什麼特別。」老人們雖然不太會使用現代設備,但他們寄出張手寫賀卡,也會在過年的時候寄春聯,這是讓華天灝感觸最深的地方。

給臺灣政治

傳達了美好寄託

《不老騎士》記錄的是發生在2007年11月13日的一件轟動臺灣的事情。

在臺灣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的推動下,17位平均81歲的老人,用「摩託車環島」的方式來實現人生當中最不可思議的夢想。他們從臺中出發,一路往南行經臺南、高雄、屏東、臺東、花蓮、宜蘭、臺北,再回到臺中,總路程長達1178公裡。

17位老人當中,2位曾罹患癌症、4位需要戴助聽器、5位有高血壓、8位有心臟疾病、每一位都有關節退化的毛病。弘道基金會的工作人員在即將結束環島時說,「如果嚴格篩選,你們當中有三分之二的人都是不合格的,但你們就是這麼普通的老人,完成了這樣一件並不普通的事情」。

一路上,慢性疾病、身體機能衰退,還有道路上的砂石車、塌方路段,時刻威脅著他們的生命,有位老人甚至騎著騎著睡著了,摔倒在路邊,也沒敢告訴自己的妻子。老人們遭遇身體上和環境上的諸多不適,大家仍笑逐顏開。

一天,他們來到海邊,一位老人像孩子般興奮大叫:「站在大海邊的感覺很好!海浪撲過來,就像雨點打在身上。」旁邊一位老人馬上說:「那不是海浪,就是下雨了!」所有人哈哈大笑。

片子中有很多爺爺生動而有趣的對話,他們中有本省人,也有外省人,有的曾經是日治時期的警察,有的是國民黨老兵,「以前我們在戰場上是死敵,現在我們兄弟一笑泯恩仇。」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廣播電視系呂新雨教授認為,導演在影片中給臺灣的政治傳達了一個美好寄託,外省人和本省人的和解、不同政治身份的和解,當然這也是難得的孫子輩的年輕導演和爺爺們的一次對話。片子裡刻畫了很

生動的老人群像,除了導演的視角,另外一個視角就是片中一個做義工的女孩,她不斷對老人精神和身體狀態進行評議,她不是影片的主角,但是她給了我們一個視角,讓我們從年輕人的角度來看待這些老人。

「騎士團」精神感動觀者

個頭高大的導演華天灝,拍該片時只有26歲,他自嘲「實在是太高,所以老人視線都會朝上,很不好看。」

華天灝1981年生於臺北,畢業於世新大學廣電系,2002年起,著手從事紀錄片、宣傳片、廣告等各種類型的影像製作。他說在拍《不老騎士》前自己是紀錄片的「門外漢」。「團隊裡所有人都不知道怎麼拍紀錄片,當時還買了部好萊塢電影現學拍攝手法。」

但就是這樣幾個「臭皮匠」擊敗了其他競爭的7個團隊,接手記錄「不老騎士機車環島」的任務。這部片子的起初預算只有人民幣4萬元,他們一個人頂三個人用,連給他們開車的都是來幫忙的18歲大學學妹。

「當時光汽油錢就花了2萬多元,到最後財務基本爆棚。」說到當時的情況,華天灝大笑起來,「但是如果你一開始就想到錢、想到進院線,你是不會拍好的,所以我覺得院線可能不是紀錄片的最好選擇,電視才是。」

最終這部紀錄片因溫暖又充滿正能量的情節感動了觀眾,也讓本片獲得臺灣新聞局電影短片輔導金100萬臺幣的支持與肯定,更在進院線後,贏得了千萬票房。

「我很幸運,片中的這些老人和我們以往見到的老人很不同,他們的個性很突出,很開朗風趣,讓你很容易記住他們。」華天灝說。

幾位老人裡最有趣的就是81歲的譚德玉,一聽口音就知道是個退伍大陸兵,家住板橋,娶了個客家女人,因為環島活動,不能帶小孫子乘捷運去臺北,中途打了個長途電話問:「乖孫,你想我了沒有?」打完電話之後又因太興奮血壓馬上升到了175,可是「老頑童」依然調侃別人,「你老婆有沒有說很想你呀?」人家回答:「我老婆要是見我說這麼肉麻的話,一個耳光就扇過來。」譚德玉馬上把手伸過去,「握手!我們是同病相憐!」

就是這樣一個開朗的爺爺,在提到自己從二十幾歲就沒有看到過的大陸的父母兄弟姊妹,老淚縱橫,「等我回去看時,都是墳啦!」

87歲的賴清炎是騎士團的團長。從日本保甲到各會會長,賴清炎是一位責任心很強的老人。華天灝認為,雖然賴清炎是唯一一位因病沒有走完全程的老人,但他的勇敢和執著正是該片最想要表達的核心精神——「榮耀」。

出發前的4個禮拜,賴清炎就胃出血,還因胃痛無法打止痛針。在人前他裝著沒事,可是一個人的時候卻看上去很吃力。終於他因血紅素太低,被送進醫院留院觀察,可他的心仍牽掛著他的團員。

兩天後當他再次歸隊,很多義工都哭了,他們很佩服他堅強的意志力,一直在苦撐的他肩周炎病發,終於又因血紅素低,第二次進入了醫院,團員們這回改變了行程,集體來醫院看望團長,賴清炎像個孩子一樣的哭了,他覺得對不起大家,「帶領的人不在前面衝鋒陷陣自己先倒下了」,「沒有做到盡隊長的責任」,團員們圍在他的床邊,為他祈禱,所有的人都覺得團長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人。

74歲張陳映美是騎士團中唯一的女騎士,張陳映美年輕時是北一女的高材生,長相甜美,講話聲音爽朗,她嫁給了同在騎士團的丈夫張牧師。

「我平時騎摩託車就是兩條路,一個去買菜,一個去教會。我從來沒想過我會騎這麼遠,我想……應該可以做的吧,那就走!去!」奶奶臉上總掛著笑容,她和老公是騎士團中的一對模範夫妻。「就好像走在人生的道路上,也會有高有低,有時候會遇到風吹雨打,但是你還是一直會走下去。」

84歲的何清桐非常愛自己的老婆,21年前老婆因腦溢血過世,他在摩託車前放了老婆的一張照片,每到一地,人家送他的花都會獻給老婆,「我老婆很愛花,那時候我就種了很多花,她過世了我就把花都種在了墓地上。在年輕的時候,我經常帶她環島,一年一次,風雨不誤。有一次,她突然問我,阿桐呀阿桐,你還能載著我騎多久啊,我笑著說,我80歲沒有死,我一定會一直載著你,哪知過了兩三年,她就懶得呼吸了。」

在出發前,何清桐默默地在墓地前擲出硬幣,他得到了老婆的同意和祝福,夫妻倆依舊心有靈犀,從此便有了帶著妻子照片上路的環島旅行。現在何清桐兒孫成群,每年春節發紅包也要發120多份。但平時他從不對兒女說他對老伴的思念之情,直到電影上映,兒女們才知曉父親對母親有這麼深遠的愛。在每一次出發前,阿桐伯總是會說,「坐好,老婆,你要幫我看路哦……」

蘇花公路是全程最難走的一段,貨車遊覽車特別多,對面打來強光經常照得人眼都睜不開。83歲的劉樹發,打過仗,開過飛機,當過幾十年教官,環島遊被撞傷過,「受傷是應該的,不怕死的精神還在!」劉樹發被撞傷時還在安慰隨行醫生,「那時候子彈穿過我的肋下,就差幾釐米,差一點就死了,我也不怕死,日本的沒人敢開的飛機,我也敢開!」在他的眼裡沒有辦不到的事情,只有不夠積極努力。

影片中有一個片段令觀眾五味雜陳。「不老騎士團」一路到達了彰化欣和護理之家(臺灣養老院),護理之家的老人每個人都垂垂老態。當問到住在這裡多長時間的時候,一位86歲癱在床上的老人說,「住了多長時間我都不記得了,住得呆掉了…」不老騎士和義工詢問這些護理院老人有什麼願望時,他們說,沒什麼願望,也不想找什麼人,即使有,也完不成了。一位坐在輪椅上的老人激動地舉起大拇指朝向騎士團的老人,騎士團爺爺將自己的綬帶掛在輪椅老人的身上時,輪椅老人難以控制,激動地哭了。

「要做自己的時候,

社會不給他做了」

紀錄片完整記錄了17位老人騎摩託的環臺創舉,他們第一次走進平生從未進過的遊戲廳、第一次放飛孔明燈,集體唱著「忘記了已經辛苦了一輩子,只想要看到明天的日頭赤炎炎……」華天灝希望藉此鼓勵不管任何年齡都有做夢、圓夢的權利和能力。「就像 不老騎士團 在片中所說的——你們能做的,我們也能做,只不過我們慢一點兒。」

放映後,華天灝說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他曾經問過賴秀升爺爺這輩子做過最瘋狂的事情是什麼?賴秀升說:「除了84歲還湊熱鬧騎車環島之外,高中的時候,我曾經扮成女生誘抓日本兵賺零用錢。」

2013年,因為紀錄片《不老騎士》在美國放映,隨後「不老騎士團」受邀赴美從舊金山騎摩託車到洛杉磯。當導演6年後重新遇到這些爺爺們,爺爺中已經走了5位,其中就有勇敢的團長賴清炎,健在的爺爺們很珍惜這次機會,因為他們都認為這有可能是他們人生中最後一次騎上摩託車。

「二十幾歲你要結婚找工作,三十幾歲你可能要生小孩,照顧家庭,其實人窮極一生忙碌,可能都是在為別人而做,但年紀大了,老人在可能不太需要承擔這些壓力的時候,就可以開始做自己了,可是真正他要開始做自己的時候,這個社會不給他做了,呆在家裡就好了,不要出來,不要跌倒,甚至許多老人,他會越來越懷疑自己真的什麼都做不了了。」弘道老人基金會執行長林依瑩說,「老人其實最害怕的一件事就是無聊,當初想要辦這個活動,就是活躍老化(讓老年人重新有活力),老人要有事做,生命才會有光彩,所以我們就找了一群80歲以上的老人,一起來環臺,我們相信這是終點,對於他們來說,是起點。」

本文來源:東方早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17位老人騎車環島讓生命有光彩(組圖)
    他們其中有2位曾罹患癌症、4位需要戴助聽器、5位有高血壓、8位有心臟疾病、每一位都有關節退化的毛病。  在臺灣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的推動下,17位平均81歲的老人,用「摩託車環島」的方式來實現人生當中最不可思議的夢想。他們從臺中出發,一路往南行經臺南、高雄、屏東、臺東、花蓮、宜蘭、臺北,再回到臺中,總路程長達1178公裡。  17位老人當中,2位曾罹患癌症、4位需要戴助聽器、5位有高血壓、8位有心臟疾病、每一位都有關節退化的毛病。
  • 17位均齡81歲的老人騎車環遊臺灣:你80歲時還有沒有做夢的勇氣?
    看似瀟灑的一句話出自17位均齡81歲的老人,他們是真的老了,其中2位曾罹患癌症、4位需要戴助聽器、5位有高血壓、8位有心臟疾病、每一位都有關節退化的毛病。準備了半年後,他們從臺中出發,一路往南行經臺南、高雄、屏東、臺東、花蓮、宜蘭、臺北,再回到臺中,總路程長達1178公裡。
  • 24位南京老人16天騎遊臺灣 騎車享受寶島美景
    中新網南京11月3日電(盧輝)經過16天的環島騎行,南京的24位銀髮老人結束臺灣的旅程,11月3日大部分隊員已經返回南京。一位隊員說,16天行程裡幾乎遊覽了全臺灣著名景點,過程雖辛苦但記憶永難忘。  這24位南京老人都已經年過花甲,平均年齡已經超過65歲。
  • 17個80歲老人摩託環島騎行13天:他們創造了不老傳說
    在中國臺灣,有一群80歲的老人決定「發起夢想」。17位騎士,年紀最大的89歲,最小的71歲,2位罹患癌症,4位需要戴助聽器,5位有高血壓,8位有心臟病,每一位都有關節退化的毛病。6個月準備,摩託環島騎行13天,1139公裡,從臺南到臺北,從黑夜到白天。只是為了一個簡單的理由——瘋狂追夢!這17位「不老少年」,究竟如何改寫了生命的議題?
  • 臺灣寶島騎車看——單車環島紀行
    朱老將近70歲,騎車經驗豐富,是我們單車環島的最資深隊員。 離開新竹市區後,往西南方向,順著海濱公路,到「17公裡自行車道」終點附近的南港賞鳥區休息。 午餐後,繼續臺17南下,過了二仁溪就進入高雄市的茄萣了,繼續前行,在興達港的情人碼頭小憩,謝謝捷安特特別準備的冰涼義豐阿琦冬瓜茶。臺17的西濱公路在茄萣段,會有好幾公裡緊靠著臺灣海峽,騎車時可同時欣賞海景。
  • 臺灣機車環島全攻略 環島達人「17度C的黑夜」的Q&A
    但是環島要怎麼環,欣臺灣邀請到已經環島6次的部落客「17度C的黑夜」來分享如何用機車環島,怎麼環?環哪裡?中南部的背包客,不妨到臺北秘境軍艦巖走走,夕陽夜色都美的不可思議。(17度C提供)「還記得第一次跟主管說我要去環島,被當作神經病。」
  • 好片推薦丨80歲環島騎行1139公裡!人會老,夢想不會
    17位老人的生命歷程各不相同,他們之中,有兩位曾經罹患癌症,四位需要佩戴助聽器,五位患有高血壓,八位患有心臟病,每一位都有關節炎。醫生不同意,家人更是反對,但老人們很堅決的說:「年輕的時候,我就很想騎車繞著臺灣轉一圈,這麼大歲數,還有機會圓這個夢,機會來了,不能錯過。」而《不老騎士》並不是讓人從頭哭到尾的悲情片,相反它十分陽光。
  • 臺灣17位8旬老人騎機車完成環臺行程
    臺灣一群平均年齡81歲的老人,相約騎機車環臺,他們有人是帶著老伴的遺像啟程,有的在路途中幾次進出醫院,但最後都堅持了下來,因此大家稱他們為「不老騎士」。來看看臺灣TVBS電視臺紀錄的八旬老人環臺行程。  不老騎士:「24年以前就是有那個打算,要去環島了,不能再等了。」  不老騎士:真的不能再等了,因為再不付諸行動,平均81歲的17位不老騎士,就怕遺憾終生。
  • 中學生騎車時撞倒老人,老人被其送醫救治,疑似腦出血
    路口如虎口,馬路不是遊樂場,所以千萬不能在馬路上隨意嬉戲,筆者每次走在路上都能看見有些學生在騎車嬉鬧,他們騎得很快,把路人都給嚇得夠嗆,有的車見了也趕緊減速避讓,因為一旦把他們撞倒了那後果是很嚴重的,最近在廣西來賓市就發生了一起因兩名初中生因在路上騎車嬉戲而撞倒了一名老人的事故。
  • 老人騎車環遊世界遇車禍離世騎車環遊要注意什麼
    最近,中國一老人騎車環遊世界遇車禍離世的消息在網上引發熱議。不少人看完紛紛表示非常惋惜。據悉,這個老人就是那個蹬著三輪車環遊世界宣傳奧運精神的老人。他環球騎行17餘萬公裡,騎著三輪車到北京、倫敦、裡約觀看過三屆奧運會的徐州大爺陳冠明。只可惜在18日晚,陳冠明老人在阿根廷遭遇車禍,不幸離世。
  • 17個80歲老人踏上「不要命」的旅程,看完不好意思說自己老了
    在中國臺灣,有一群80歲的老人決定「發起夢想」。17位騎士,年紀最大的89歲,最小的71歲,2位罹患癌症,4位需要戴助聽器,5位有高血壓,8位有心臟病,每一位都有關節退化的毛病。6個月準備,摩託環島騎行13天,1139公裡,從臺南到臺北,從黑夜到白天。只是為了一個簡單的理由——瘋狂追夢!這17位「不老少年」,究竟如何改寫了生命的議題?
  • 騎車老人腿部被卡公交車底 消防隊員迅速救援
    圖說:嘉定消防救援被卡老人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夏韻) 今天凌晨開始,申城出現降雨天氣,小雨一直持續到上午,雨天路滑,很容易發生交通事故。今晨6時29分左右,嘉定區勝辛路嘉安公路路口發生一起公交車與電瓶車相撞事故,騎車人倒地,腿部被卡。事故發生後,嘉定消防城南消防站迅速到場,最終將老人成功救出。嘉定區消防救援支隊城南消防救援站趕到現場時,天空仍飄著小雨,地面溼滑。一名騎電瓶車的老人躺倒在公交車車頭下,腿部被卡,整個人無法動彈。
  • 姑娘,我們去臺灣騎車環島去!
    該文章其實就是把每日騎行所發的朋友圈整理出來,算是記錄,攻略談不上。這次是將2014年2月春節期間,騎自行車環島的經歷寫出來,以供有意人參考。登頂玉山的帖子,已經在上次有推送。橫渡日月潭,本打算今年八月底去參加,想到工作太忙走不開,就放棄了,如明年有駐臺機會再去。
  • 仲夏騎車環島遊 不擁擠的清淨海島
    近期,《康德納斯旅行者》為您精心挑選了九大適合夏季度假的海島,讓您光著小腳丫漫步沙灘、騎車環島,充分體驗大自然的魅力。那麼,就讓我們一起開啟仲夏環島遊吧美國緬因州 孟西根島 :夏季逃避現代文明的好去處
  • 騎車老人掉進4米多深坑 幸「盔」保護到位,無生命危險
    最終老太被救了上來,所幸沒有生命危險。這是昨天記者從鎮江新區交警部門了解到的一件突發事件。據民警介紹,老人沒有受到重傷的原因主要是老人所戴的一隻頭盔幫了大忙。據了解,前天中午12時許,一李姓老太騎電動三輪車到新區大港看望老伴。當她騎行至新區臨江西路時,發現前方道路上多了不少減速帶,旁邊還有不少柵欄。老太繼續騎車闖過減速帶、穿過柵欄。
  • 騎車川藏行、臺灣環島遊……大學生涯也可以這樣過
    原標題:騎車川藏行、臺灣環島遊……大學生涯也可以這樣過  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前幾天舉行了一場讀書交流會,交流會現場,大四學生婁瑞琰的發言引起了全場關注。   婁瑞琰來自會計專業,他沒有談論自己的讀書心得,而是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四年來的大學生活:單車川藏之行、臺灣環島之旅、參加杭馬運動、舉辦草根音樂會、考三級心理諮詢師……   如此豐富多彩的經歷,讓大家都驚呆了。
  • 「我的國慶Vlog」這個國慶假期,來一場騎車環島吧
    溫州網訊 來自網友「小王叔叔」的Vlog:這個國慶假期,騎車環島,意外發現網紅粉黛亂子草的身影,在七都環島堤壩上,舞動的粉黛亂子草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來源:溫州新聞網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
  • 北京昌平區西關環島麵包車撞飛六名路人
    本報訊 (實習記者宋瑋) 昨天下午4時許,昌平區西關環島西關路,一輛麵包車躲避不及突然左轉彎的貨櫃運輸車,導致車體失控,尾部「甩飛」了正在路邊等車的五名女子,並把一名騎車男子「拱」到了電線桿上。據了解,肇事車輛尾部先撞傷了站在護欄前邊的三位等車人,緊接著又連帶撞「飛」了護欄和欄後的兩名等車乘客,一名女子向後仰倒又撞上了路過的騎車男子,「這時候車還是沒停,男子一下子卡在了車和電線桿之間,然後又摔了下來。」目擊者稱,5分鐘後,120趕到,把受傷的六位路人送往昌平區醫院救治。
  • 《臺灣單車環島筆記》 - 臨安新聞網-讀書時代
    「環島過程也許會痛,你可能會疼痛一分鐘,一個小時,甚至一天,但如果你放棄了,疼痛會一直在心裡。」    臺灣真情,環島筆記。他以單車為筆,汗水為墨,徜徉於城市的街巷肌理,飽嘗當地夜市的美味小吃,經過夢幻金色的鄉野縱谷,翻過巍峨壯闊的中央山脈,穿越黝黑狹窄的危險隧道,行過鑲嵌在海邊懸崖間的死亡公路,親見碧海藍天的壯麗之景,並在環島沿途領受到數不盡的善意幫助,感動於這片土地最真誠濃鬱的人情味。「這本書不僅寫了臺灣的風土人情,也寫了臺灣為什麼會成為臺灣。他騎車丈量的不僅是地理的距離,也是文明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