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名校模擬高考作文預測題:唯有誠信,行穩致遠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言無常信,行無常貞,惟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荀子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孟子
以上材料觸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據此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文題解析】
一、審題立意分析
這是一則名言組合型材料作文題,我們需要在分析各句含意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組合。而理解名言的大意是觸發聯想和思考的前提,是準確立意的關鍵。
三則名言均與「信用」有關。第一則材料大意為:人如果失去了信用和不講信用,不知道他還可以做什麼。第二則材料大意為:做人沒有經常的信用,做事沒有經常的道德,只要利益在的地方,沒有不竭盡全力的,如果是這樣,就可以說是小人了。第三則材料大意為:通達的人,說話不一定要句句守信用。行動了不一定非要有結果,只要符合道義。
第一則強調人要講信用,沒有信用就無以立足。第二則強調,沒有信用和道德,只貪求利益就是小人。第三則強調「義」,不必完全守信,一方面要誠實守信,另一方面要根據實際情況,以「義」為原則通權達變,義才是根本的原則,言行只是手段。據此,我們可以根據三則名言各自側重的角度,分別立意。也可以綜合三則名言辯證綜合立意。
二.立意:
根據材料單則立意:(1)堅守誠信,立身做人。(2)信用是人生名片。(3)講信用、守道德。
綜合三則材料綜合立意:(1)辯證看待誠信。(2)以「義」為本,堅守誠信。(3)「信」與「不信」,以「義」為準。
【佳作賞析】:唯有誠信,行穩致遠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熒。誠信是至暗時刻的一盞燈,指引前進的方向。
浩渺無行極,揚帆但信風。誠信是舟行海上的順風,讓人生的航船行得更遠!
「如同性格的惟一基礎那樣,深邃的真誠也是才能的惟一基礎。」愛默生如是說。孔子感嘆:「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他們都把誠信作為為人的根本,絕不能失去的原則。曾子殺豬的故事讓我們明白誠信是親子之間的必需品;尾生抱柱的故事讓我們知道誠信是愛情的起點;一諾千金的季布讓我們懂得誠信是與朋友交的最佳方式,如果說丟失錢財悔一時,那麼丟失誠信則悔一生,所以唯有誠信,可得行穩致遠。
長帆當破水,鷗鳥會凌雲。誠信更是國之根本,大國風範的所在!
誠信既是一種個人品格,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誠信更是一種國家責任,一言九鼎,一諾千金。古有晉文公在戰場上兌現退避三舍的諾言,得以成為春秋五霸;今有國家帶領全民奔小康,異地搬遷、脫貧致富、駐村第一書記等年度熱詞,是國家用行動實現承諾的表現,面對百姓建立信譽,才能形成政府公信力!誠信是國家贏得人心向背的基石,恰如王安石當年曾感嘆:「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可見,唯有誠信,可得行穩致遠。
《論語》裡說:「民無信不立。」也就是說沒有信用,就沒有立足之地;沒有誠信,就沒有立世之本。為商,為人,為國,唯有誠信,可得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