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海拔1400米,山高谷深、植被茂密,具有適宜勐海大葉種茶樹生長的最佳生態環境,且常處於雲霧籠罩之中, 「高山雲霧出好茶」
因而茶葉品質極佳,具有「香氣高,苦味淡,甜味重」的特點。自古至今都是優質普洱茶重要的原料產地,當地許多茶廠如恆春號的勐海古茶廠制茶原料就生產於此。
同時,它是具有1100~1700多年悠久歷史的古老大茶山,也是瀾滄江下遊流域西岸最著名的古茶山。
南糯古茶山現存百年以上的栽培型古茶樹1000公頃,主要包括石頭寨、半坡老寨、丫口寨、向陽寨、多依寨、捌馬寨、大巴拉寨、姑娘寨、水河寨、竹林寨等村寨的古茶園。
古茶園均為林下原生態茶園,代表性植被有水冬瓜樹、紅毛樹、花皮樹等,土壤為紅壤,茶樹總體長勢較強,密度為2535株/公頃,茶樹樹齡在300-800年之間,村民對茶園管理較好。
南糯古茶山傳說始於三國時期諸葛亮南徵時所傳授栽培,直到唐代南詔時期,南糯茶山一直是布朗族的先民( 「濮人」 「樸子」 )在栽培利用茶樹。
1100多年前,布朗族的先民遷離了南糯山,不知去向,而他們遺留的茶樹被隨後從墨江遷來的哈尼族所繼承。
哈尼族到南糯山定居的第一個寨子叫姑娘寨,第一個祖先叫松米窩,根據哈尼族口口相傳的「父子連名」譜系,從松米窩開始,他們在南糯山定居已經有57代了。
千百年來,哈尼族對南糯山的茶樹歷代加以保護、利用,並不斷新植、改造,使南糯山茶葉生產不斷發展。
喜歡朋友們記得點讚關注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