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某知名旅遊網站
上篇文章中,我提到旅遊業中的Greenwashing(漂綠)主要表現為:1)「與野生動物親密接觸」,2)「義工旅行,幫助當地人」。
今天,我們先來欣賞一下「野生動物觀光業」- 作為旅遊業中的最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如何明目張胆地向我們「漂綠」的。
假如你還對「Greenwashing(漂綠)」這個概念一頭霧水,請移步這裡:
為環保買單的你被「Greenwashing」了麼?
/
聽到這個說法,是不是感到背後一涼?隱隱約約覺得自己曾經踩過這個坑對嗎。
沒關係,我和你一樣。
我把這些坑捋了捋,發現4個大的規律。
與獅子散步,是非洲很多國家的一項旅遊活動。很多商家稱其為「喚起遊客保護意識」的做法。要不是一些良心機構站出來揭開這項活動的真面目(即利用幼獅獲得商業回報),我真的就信了。
©Campaign Against Canned Hunting
☝️☝️☝️
幼獅從小要通過訓練去掉獸性,才可以勝任與人類散步的工作。等它們長到無法再散步的階段,就會被當做人工放養打獵(canned hunting)的對象販賣出去。
類似的例子在大象觀光產業裡更加常見。
©國內某知名旅遊網站
「大象保護營」、「庇護所」、「孤兒院」,聽上去是不是極為靠譜?然而當我仔細研究,頓覺有詐!
因為他們絕大多數都提供了⚠️和大象共浴這個項目。我用最基本的邏輯捋了一下:洗澡時間被人為控制,和一群別的生物共浴,還被他們拿泥巴和中草藥搓來搓去。這聽上去並不是那麼享受。
©國內某知名旅遊網站
☝️☝️☝️
什麼是真正的「動物保護中心」?不接觸,不打擾,不幹預自然作息,把動物的需求放首位。
©國內某知名旅遊網站
這位商家號稱不會強迫、虐待大象,卻在光天化日之下提供」⚠️大象表演「。這讓我有些迷。即使我們可以聽懂大象的語言,難道它會主動告訴人類「我想要跪下來表演」,「我想用實力贏得大家的掌聲」?
☝️☝️☝️
大象之所以願意表演/讓人騎,是因為常年被暴力、疲勞和隔離摧毀了動物意志的表現。
©國內某知名旅遊網站
「體驗式裸騎」,「每次1-2分鐘」...... 原來騎大象的問題出在我騎的時間長短和次數!這樣清奇的思路讓我感到有些懷疑人生。因為這仿佛是在告訴我,我如果總扇一個人耳光,這是不道德的;但如果我偶爾扇一次兩次,就可以被原諒。
☝️☝️☝️
2016年吳哥窟景區一頭大象在40°高溫下馱遊客45分鐘後心臟病發作倒地死亡。
©國內某知名旅遊網站
觀鯨鯊,是近幾年菲律賓Oslob一項非常搶手的活動。「四季都可以看到鯨鯊」這樣的說法讓我感到好奇。為什麼這些鯨鯊會沒日沒夜聚集到同一個地方讓大家圍觀呢?
美國國家地理做的一篇專題解答了我的困惑:當地人在有意識地⚠️人工投餵......
☝️☝️☝️
Oslob的鯨鯊已經開始停止季節性遷徙的生物習慣,且大量的鯨鯊開始聚集在這個地方不願離開。人為投餵這種行為給野生動物帶去的可能是毀滅性打擊。
©國內某知名旅遊網站
「與野生動物自拍」、「零距離接觸」、「充分融入自然」......這些機構在組織類似活動的時候,都事先徵求過考拉和袋鼠們的意見嗎?要不是我讀不懂動物的表情,我還真以為動物們很開心呢。
☝️☝️☝️
僅2014-2017三年時間,Instagram上與野生動物自拍的圖片數量上漲了292%。這其中有40%的自拍對動物造成了直接的身心傷害。
如果非要和動物自拍,正確姿勢是什麼?
©World Animal Protection
/
全世界有560,000隻動物在為野生動物觀光業工作。每年,有1.1億人會為這個行業買單。這些人裡,有80%的人不了解動物生存的真實情況。
想和動物親密接觸,這種樸素且可以被理解的嚮往,正被廣泛地當做商家們「漂綠」的籌碼。
太多不真實、不透明的信息擺在我們眼前,讓旅行向善這件事變得日益複雜。
怎麼辦?別灰心,有對策。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為我們總結了6個踐行野生動物友好型度假可以參考的維度(完整版見文末)。
...................................
」loving animal to death「 - 寵溺動物致死。這樣的事情幾乎每天都在上演。
我們,作為一個有意識的旅行者,都希望做「正確的事」。
然而從「正確的動機」,到「正確的結果」,究竟誰在扮演著關鍵的作用?
是那些為我們提供產品和服務的旅遊供應商?還是我們自己?
/
附 / 《野生動物友好型度假指南》完整版
文 | DANI
圖 | 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