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上午,新京報記者搜索發現,淘寶多家店鋪提供定製「假高校錄取通知書」服務,價格在240元到320元之間,學校公章「現刻現蓋」,一周左右即可發貨。
全文3684字,閱讀約需7分鐘
新京報記者 馬明仁 實習生 王為 實習生 王健 編輯 左燕燕 校對 李世輝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廣東考生偽造清華錄取通知書一事引發關注。
8月20日上午,新京報記者搜索發現,淘寶多家店鋪提供定製「假高校錄取通知書」服務,價格在240元到320元之間,學校公章「現刻現蓋」,一周左右即可發貨。
針對此事,昨日17時許,「阿里安全」通過其官方微博回應稱,已處罰涉事商家,相關信息已反映至行政執法機關。
目前,淘寶中此類商品已下架。有商家表示,受此事影響,他們現在只能通過微信、支付寶等方式和客戶進行交易。
▲商家提供的錄取通知書樣圖。
━━━━━
240元可定製假高校錄取通知書
「全國大學通知書來樣定製」、「萬所高校的真實模板」,8月20日11時許,新京報記者通過淘寶搜索「錄取通知書」一詞後,發現多家商鋪提供提供大專、本科以及碩士錄取通知書的定製服務。
新京報記者聯繫不同店鋪客服人員,發現此類商家均要求添加微信或QQ好友聯繫,確定所購假錄取通知書的詳細信息後,再回到淘寶商家頁面下單。
其中一位商家提到,店鋪提供單獨定製與套裝兩類商品,單獨定製一張錄取通知書需240元,套裝則要320元,其中包括通知書、入學登記表、家庭調查表、貧困資助申請表、信封、家長信、EMS空白手寫快遞面單等十個物件。
對方提供的錄取通知書的套裝樣品圖顯示,商家製作的錄取通知書上印有學生學號、考生編號、專業學院、條形碼等信息,入學登記表和錄取通知書上均蓋有學校印章。
新京報記者以買家身份諮詢定製的具體內容。上述商家表示,只需提供姓名、學校、院系、專業、報到時間以及發證時間,就能定製一張錄取通知書,4-6日出圖,客戶滿意後再製作實物,學校印章全部手工蓋印,7-8日便可發貨。
▲商家提供的錄取通知書樣圖。
━━━━━
阿里安全回應稱已處罰涉事賣家
一位商家提到,8月份是客戶購買假錄取通知書的旺季,目前還剩幾十個訂單有待製作,新京報記者發現,上述店鋪月銷量顯示為5500件。
至於錄取通知書能否以假亂真,通過學校政審。上述商家表示,客戶多是出於惡搞心態購買商品,「不可能真的拿著假通知書上學,多數學生都是買來騙騙父母。」
另一店鋪商家則提到,假錄取通知書上的章都是「現刻現蓋」,刻章的範圍不限,「客戶需要哪個學校(的章),就能刻哪個學校。」
除了假錄取通知書的定製服務,上述商家還表示,店鋪可以製售假高校畢業證和學位證書,證書上的印章依舊是根據客戶需求「現刻現蓋」。就學位證書上校長籤名如何偽造的問題,該商家表示,雖然籤名無法完全復刻,但工作人員可以通過網絡找素材、摳圖來偽造。
針對此事,20日17時許,「阿里安全」通過其官方微博回應稱,「假的終將'見光死'。目前涉事商家已處罰,相關信息已反映至行政執法機關。針對此類情況,歡迎大家舉報,阿里安全保證,見一起,處罰一起,絕不姑息。」
昨日下午,新京報記者檢索多個電商平臺發現,有關「錄取通知書」的商品被陸續下架。昨日19時許,記者再次以「錄取通知書」為關鍵詞在淘寶檢索,顯示無內容。
有商家坦言,自廣東省高考生曹某偽造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一事曝光後,他們的生意受到了影響,淘寶將他們的商品全數下架,他們現在只能通過微信、QQ等方式和客戶交易。
━━━━━
律師:偽造事業單位印章涉嫌違法
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常莎認為,一般情況下,錄取通知書並不屬於國家公文,但由於錄取通知書需要加蓋作為事業單位的學校的印章,所以單論其偽造印章的行為,涉嫌《刑法》第二百八十條規定的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
根據上述規定內容,偽造事業單位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並處罰金。
常莎說,除可能承擔刑事責任外,偽造印章可能面臨治安方面的處罰。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二條規定,對於偽造事業單位印章的處罰,按照情節輕重處五日到十五日拘留,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罰款。
在新京報記者諮詢淘寶相關賣家時,有商家主動告知「這個不是正規的,不具備有效性,這是印刷的仿製品,用來好玩的」。
對於「主動告知」此類提示能否作為其免責理由,常莎稱,根據製售假證的相關罪名、責任的構成要件判斷,此類提示並不能為其脫罪或減輕責任,只能說明該賣家對自己製售假證的行為有認知。
涉及到淘寶等平臺的監管責任,常莎指出,第三方交易平臺經營者應當對平臺上的經營者及其商品等建立檢查監控制度,發現有違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規、規章行為的,應當向平臺經營者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報告,並及時採取措施制止,必要時可以停止對其提供第三方交易平臺服務。
━━━━━
觀點
「偽造清華錄取」鬧劇:孩子可原諒,假證別放過
湛江高考生偽造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事件,成了這兩天的熱門話題。這事的戲劇性確實很強:孩子的實際成績(235分)跟自製分數截圖中的成績(702分,省內第52名)判若霄壤,本就引人發噱;父母信以為真,計劃大擺酒席,村中拉橫幅放鞭炮慶祝,村民還與該學生合影,雖然跟「範進中舉」有別,但慶賀的景象跟後面因放鞭炮慶祝導致荒誕劇被戳破的「反轉」,也成了民眾的談資。而「花3000多元買假證」,證書將「高等學歷教育」寫為「高度學歷教育」、「報到時間」寫為「報導時間」等情節,則增添了更多話題性。孩子的錯不必諱認,卻也不必苛責從「全村的希望」變成了「全家的希望落空」,這則鬧劇讓很多人覺得匪夷所思,費解之外,有很多訕笑的聲音。在這事上,購買偽造錄取通知書當然不對,騙家人跟同鄉最終耗費公共資源,這些問題不容諱認,沒必要拿「他還是個孩子啊」去強行辯白,把錯的說成對的。但要說這事有多惡劣,有多坑害社會,我也不以為然。不知道這學生買偽造的錄取通知書是何動機,是滿足虛榮感,還是在討好取悅父母,抑或是出於望子成龍壓力進而拿假成績來騙人,又或許多種動機兼而有之;也不知道他如果早知如此,是否還會這麼做,但我依舊認為,這在惡作劇範疇——跟誠實當然沾不上邊,說害人也算不上。就結果導向看,這名學生在此事上表現得確實有些幼稚。他當然需要被教育和引導,至少教會他誠實很有必要。但要說將火力對準他,甚至對其群嘲、人肉,那就有些過了。教育心理學者沈雅琴就指出,這個孩子的認知是與其年齡不相符,屬於偏單純和幼稚,大眾不宜站在一個制高點去指責,否則會讓孩子產生心理壓力,壓力太大時可能會做出比較極端的行為。並建議,應該更多地給這個孩子心理上的關注。根據最新消息,事發後孩子離開出走,但現在已找到,他表示已經意識到自己做錯事,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很愧疚。在此背景下,也宜對其心理問題多些關注。事實上,雖然當地已介入調查,但當地政府也說,這件事在及時處理,未造成太大負面影響的情況下,不妨寬容與善待,避免網友的過激言論影響該考生的心理狀態,作出過激行為。這就頗顯人性化。在網上,還有人將矛頭對準了孩子父母,認為他們對孩子的學力和成績簡直一無所知:「一個只考了235分的考生,其學力水平與清華錄取成績之間有著巨大差距,遠遠超出了「超水平發揮」的可能性,哪怕家長對孩子略有關心和了解,都會對清華錄取通知書的真偽下一個基本判斷。但很顯然,這位考生的父母沒有做到。」「與其說是父母好騙,不如說是他們對自己的孩子太過陌生。」這不能說沒道理,作為父母,對孩子的確該多些關心,但在評判家長表現時,我們也要置於現實語境中去審視,如家長以漁業為生,每日早出晚歸,如他們的受教育水平和文化程度等。鑑於這些,網上那些「害得老父殺豬宰羊,花了幾萬元擺酒招待親朋好友。他父親後來得知真相後當場氣昏,後來送醫院搶救,醒來後檢查血壓220,大罵:呸,考得還沒我血壓高」等不實傳言,縱是調侃,也宜來得更克制,這對於當事人及其父母來說並不公平。別放過鬧劇牽出的假證黑色產業鏈從目前的後果看,這孩子的「惡作劇」確實鬧大了,作為這幕鬧劇的導演,他的確有責,但從善意出發,對其不妨多些包容。但由此事牽出的假證製售鏈條,顯然不能被放過——雖然假證製售者在此事中扮演的只是「遞刀者」,但對其露頭就打,並強化日常治理力度,很有必要。澎湃新聞就報導,網上有多名賣家聲稱製售假高校錄取通知書,可以定製並有學校印章。而且這類假貨還提供各種套裝,除了錄取通知書之外,還可以偽造入學須知、入學登記表、家庭調查表、貧困資助申請表、家長信乃至郵政空白手寫快遞單等,可以說是一個完整的「造假產業」。這些年來,有的地方假證滿天飛,時常有人假冒聯合國官員、假冒部隊軍官招搖撞騙,那些製售假證團夥都脫離不了干係。而不少冒名頂替上學、頂替就業事件中,也都閃著假證製售鏈條的影子。說到底,假證問題由來已久,也常進入專項治理的射程,但從當年的電線桿小廣告到現在的網絡運營,假證仍然屢禁不絕。雖然該事件中假證跟騙家長是兩碼事,當一碼歸一碼,可既然「製售假證」這一碼已觸碰法律紅線,該依法打擊就得依法打擊,不能輕縱。就這起鬧劇而言,涉事學生有錯,但尚可原諒;假證黑產則可能涉「罪」,不可縱容。
文/葉克飛(專欄作者)編輯 胡博陽 校對 盧茜
值班編輯 吾彥祖 花木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