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每天的高溫預警來得越來越早,天氣也越發炎熱起來。伴隨著溫度高漲的,還有上海植物園盆景園內摩拳擦掌積極備戰第十屆全國盆景展的熱情和信心。近日,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發布《關於如期舉辦第十屆中國盆景展覽和全國盆景大師展的通知》,決定第十屆中國盆景展覽於9月如期舉辦。這次國家級的盆景大展,無疑成為了一次考驗上海植物園盆景精細化管理成果的試金石,更成為了盆景園內的青年技師又一個演習練兵的舞臺。
共享未來
非遺傳承盆景藝術
在上海植物園內,盆景可是人人引以為傲、如數家珍的寶貴資產,從前身龍華苗圃誕生起,就與盆景結下了不解之緣。在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以及徐匯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上海植物園積極申報並獲批徐匯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並參加了今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利用短視頻等新媒體形式向更多的年輕人普及推廣這門古老的傳統藝術。
同時,上海植物園利用各種優勢平臺,建立技術人才培養模式,積極組織申報獲批「趙偉上海市技能大師工作室」,組織園內盆景技師申報並先後獲得「上海盆景藝術大師」「中國盆景高級藝術師」「國際盆景大師」「第十屆上海市技術能手」等多項榮譽稱號。通過這些有效舉措,搭建成熟的人才梯隊,努力讓上海植物園的盆景人才成為行業領頭羊。
專人專職
崗位職責劃分明晰
作為國內著名的盆景專類園,海派盆景的發源地,上海植物園盆景園在國內外盆景界的地位舉足輕重,也受到海內外同行的關注。2020年依然有很多國內的盆景愛好者來園交流學習。如何將上海植物園盆景的金字招牌做大做強,在盆景園硬體提升的基礎上,磨礪升級軟體配置,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以落實盆景園精細化管理為契機,園方在管理能級、盆景品質、養護水平、人才培養方面,不斷努力,開拓進取,貫徹工匠之精神,體現精緻之外貌,挖掘文化之內涵。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指導下,盆景園改變了過去「打統帳」的做法,將園區全部的養護工人按照專長和工作內容,分為盆景組、園容水體組兩部分,其中最為專業的盆景組又按照負責養護的盆景類型分為山石、微型、樹木三個小組。
同時,針對園區重要的安全、植保等問題,設立專員,通過巡查和調研的方式及時自查,發現問題儘快整改,解決可能存在的隱患,從而在根本上避免了遊客和作業人員事故的發生。
有計劃地加大作業機械化水平,購置盆景製作養護和園容水體專用機械,提升工作效率。通過形成有條理的系統治理養護,細化分工和養護內容,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來打造盆景與園區景觀,最大程度實現全園的精細化管理。
鼓勵創新
充分發揮主觀能動
新時代的新成績,離不開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和創新作品技法。近年來,上海植物園在海派盆景的內涵上不斷推陳出新,推出「菖廉新說」「治癒系山野草」等文化意象,同時加大對人才和新作品的支持力度,爭取更多海派盆景新鮮面孔的展示機會。
僅以本次上海植物園選送參加全國展的作品為例,除去組委會邀請參展的大師經典作品外,其餘送展作品均未參加過往屆全國展,近年新創製的盆景更是佔了較大比重。創新機制及人才主觀能動性的大幅提高,讓已經誕生38年之久的海派盆景,又迸發出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新時代的上海植物園盆景藝術,將在「共建生態文明,共享綠色未來」的倡導下,秉持初心,不斷前進,真正讓人民喜愛的盆景藝術走入社區,走入家庭,走進千家萬戶。
圖:資料圖
審核: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