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住持首座和尚 揭秘這些「武林高手」的真實身份!

2021-01-10 手機鳳凰網

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在武俠小說及影視劇中,僧人經常被虛構為「武林高手」,尤其少林方丈常被定義為上流高手的身份。對他們的描寫通常是內力深厚、武功出神入化,擁有金剛不壞之身,統領名門正派抵抗魔邪,守護武林江山……

但畢竟虛構≠真實,今天小編帶您認識這些僧人的真實身份~ 

一、方丈

佛教中一般用方丈代表方丈和尚,他們是寺院的最高領導者,同時有老師的職責。

佛教原用以指禪寺的長老或住持所居之處。

如《維摩詰經》載,身為菩薩的維摩詰居士,其臥室一丈見方,但能廣容大眾。禪寺比附此說,故名。至唐代,懷海建立住持制度後,方丈專指住持的居室,並用為一般寺院內主持僧的尊稱。《景德傳燈錄》卷六載懷海所制《禪門規式》:「既為化主,即處於方丈,同淨名(即維摩詰譯名)之室,非私寢之室也。」《西遊記》第四四回:「打掃乾淨方丈,安寢一宿。」以後道教全真派亦採用此名,指道院的主持人和他居住的靜室。

《佛學大辭典》中載:「(堂塔)禪林之正寢,住持之住所也,故稱寺主曰方丈,因其住於此也。古來之說維摩居士之石室,四方有一丈,丈室之名,始基於此。

法苑珠林感通篇曰:『吠舍釐國宮城周五裡,宮正北六裡有寺塔,是說維摩經處。寺東北四裡許有塔,是維摩故宅基,尚多靈神。其舍疊磚,傳云:積石,即是說法現疾處也。於大唐顯慶年中敕使長吏王玄策,因向印度過淨名宅,以笏量基,止有十笏,故號方丈之室也。』

傳燈錄禪門規式曰:『長老既為化主,即處於方丈,同淨名之室,非私寢之室也。』案方丈之名,先唐王玄策已有其說。

王簡棲頭陀寺碑文曰:『宋大明五年始立方丈茅茨。』注,高誘曰:『堵長一丈,高一丈,面環一堵,為方丈。銑曰:宋孝武皇帝時也,言立方丈之室,覆以茅茨之草,以置經家也。』則方丈唯言僧坊之狹小而已,必非由於維摩也。曇鸞之往生論註上曰:『如維摩方丈,苞容有餘,何必國號無貲,乃稱廣大?』」

二、住持

住持,佛教僧職。又稱方丈、住職。原為久住護持佛法之意,是掌管一個寺院的主僧。

《圓覺經》卷上云:「一切如來,光嚴住持。」禪宗興起後寺院主管僧人稱為住持。據說佛教傳入中國後的幾百年間只有師徒之間以佛法相授受,並無住持一職,直到唐代,禪宗興盛,門徒日眾,百丈懷海禪僧始立住持制度,以維持寺院秩序。「百丈以禪宗寖盛,……非崇其位,則師法不嚴,始奉其師為住持,而尊之曰長老」。道教也稱道觀中的負責人為住持。

「住持」之語義為「安住之、維持之」。原意指代佛傳法、續佛慧命之人,後乃被用來指稱各寺院之主持者,或長老。此詞用在寺職稱謂時,又稱寺主或院主。日本佛教界稱之為住職。由於住持之住處稱為「方丈」,故「方丈」一詞亦被引申為住持之意。

相傳住持一職為唐代百丈山懷海所創。《敕修百丈清規》卷二《住持章》云:「佛教入中國四百年而達磨至。又八傳而至百丈。唯以道相授受,或巖居穴處,或寄律寺,未有住持之名。百丈以禪宗寖盛,上而君相王公,下而儒老百氏,皆向風問道,有徒實蕃,非崇其位,則師法不嚴。始奉其師為住持,而尊之曰長老。如天竺之稱舍利弗、須菩提,以齒德俱尊也。」

關於住持的意義,依《禪苑清規》所述,是各處一方續佛慧命;契嵩的《廣原教》謂,藉人持其法,使法永住不泯滅,故云住持。此外,又有住持三寶或如《淨土論》所謂「法王善住持」等義。

住持有三種職務,即說法、安眾、修造等。《禪林寶訓》卷四引用密庵禪師之語云「住持有三莫,事繁莫懼,無事莫尋,是非莫辨。住持人達此三事,則不被外物所惑矣。」禪宗由於住在寺內的徒眾甚多,故各寺均設住持一人,其下另置若干職位。至後世,此住持之稱也通用於其他諸宗。

三、首座

首座,四大班首之一,其地位僅次於方丈和尚,常由叢林中德業兼修者充任。

首座是東、西兩序的首領,其職掌是代住持統領全寺僧眾,即「表率叢林輔翊住持。分座說法,開示後昆。坐禪領眾,謹守條章。齋粥精粗,勉諭執事。僧行失儀,依規示罰。老病亡歿,垂恤送終。凡一眾事。皆得舉行,如衣有領,如網有綱也」。

首座的職責主要可概括為兩方面:

一是輔佐住持,按住持所囑處理大小寺務,處罰維那或知客舉出的犯規僧徒,督責眾執事各盡其職。

二是給眾僧作表率,如自己所住寮舍要做到單帳衣缽掛放整齊,吃食不能挑精厭粗,走路要步履從容,按時休息,早睡早起等。

首座在寺院執事們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所以自宋遼至現代都有由首座出主一寺作住持的事例,又多以寺院住持改充大寺首座的,即所謂「大方尊宿,若住持能以禮致之,亦請充此職」。有的叢林,首座之上還有座元,為眾執事的上首。座元必須由德高望重的佛門耆宿擔任,否則,此執事之位可空缺。

四、和尚

和尚本是一個尊稱,要有一定資格堪為人師的才能夠稱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稱的。

這個稱呼並不限於男子,出家女眾有資格的也可以稱和尚。但是後來習俗上這個字被用為對一般出家人的稱呼,而且一般當作是男眾專用的名詞,這是和原來的字義不合的。

和,為三界統稱,尚,乃至高無上的意思,「和尚」之稱華藏世界只有釋迦能稱得,但後世確把比丘都稱為和尚了,也許是因為釋迦涅槃之後,在世比丘為世間第一福田的緣故吧。

和尚一詞,純由於西域語言的音轉而來,在印度,通稱世俗間的博士為「烏邪」,到了于闐國則稱「和社」或「和」,到了中國則譯成了和尚。所以在印度的外道也有和尚及和尚尼的。

和尚一詞,並非佛教的專有名詞,但在佛教,確有它的根據,佛教的律藏,稱剃度師及傳戒師為鄔波馱耶,「和」一詞,就是根據這個而來,「和尚」一詞,更是漢文的訛誤。

最早見於漢文中的,可能是石勒崇信佛圖澄而號佛圖澄為「大和尚」。但在律中往往不用和尚,而用「和上」以別於流俗的訛誤。因為,依照鄔波馱耶的原意,應當譯為親教師,也唯有受了比丘戒十年以上,並且熟知比丘及比丘尼的二部大律之後,才有資格為人剃度、為人授戒、而被稱為鄔波馱耶。

這既不同於印度俗稱博士的烏邪,更不同於中國誤傳的和尚──老僧是老和尚,小沙彌是小和尚,乃至阿貓阿狗恐怕長不大,也可取名叫和尚。

初出家的,叫做沙彌,生年滿二十歲,受了比丘戒,稱為比丘。

受了比丘戒的五年之內,不得做出家同道之師;五年之後,若已通曉戒律,始可以所學的特長作師,稱為軌範師,梵語叫做阿梨耶,受人依止,教人習誦;到了十年之後,可作親教師;到了二十年之後,稱為上座;到了五十年以上,稱為耆宿長老。

另外,佛教一般稱寺院更恰當,寺廟不完全正確。(來源:佛教文化雜誌/文:崇瑞)

相關焦點

  • 佛學:沙彌、護法、首座、住持與方丈這些不僅是稱謂,還別具佛意
    今天就為大家科普佛學:沙彌、護法、首座、住持與方丈這些不僅是稱謂,還別具佛意:沙彌俗稱「小和尚」,意譯為求寂、息慈、勤策,即止惡行慈,覓求圓寂的意思。在佛教僧團中,指已受十戒,未受具足戒,年齡在7歲以上,未滿20歲時出家的男子。佛教僧團中首位沙彌為羅喉羅。人若想成為沙彌,需受十戒。凡小孩出家,叫作沙彌。
  • 佛學:沙彌、護法、首座、住持與方丈這些不僅是稱謂,還別具佛意
    今天就為大家科普佛學:沙彌、護法、首座、住持與方丈這些不僅是稱謂,還別具佛意:沙彌俗稱「小和尚」,意譯為求寂、息慈、勤策,即止惡行慈,覓求圓寂的意思。在佛教僧團中,指已受十戒,未受具足戒,年齡在7歲以上,未滿20歲時出家的男子。佛教僧團中首位沙彌為羅喉羅。人若想成為沙彌,需受十戒。凡小孩出家,叫作沙彌。
  • 什麼是和尚、法師、阿闍梨、大師、方丈、住持?
    一,和尚。和尚一詞,並不是佛教專用名詞,和尚是梵語音譯,翻譯過來的意思是親教師,親自教導你,給你授業的老師,學生稱他為和尚。和尚不一定是出家人,居士也可以稱和尚,像雪廬大和尚,指的就是李炳南老居士。在一個寺院裡,沒有給你上過課的,只有一個人能稱為和尚,就是住持、方丈,因為整個寺廟的講經教學是他負責的,是他決定的,所以住持、方丈也稱和尚。和尚是出家人中最尊貴的稱呼,不是人人都可以叫和尚。二,法師。通達佛法並且能為人講說的人稱為法師,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稱法師的。
  • 1988年福建一和尚向政府揭秘,說出7年前圓寂住持的真實身份
    同現在為了強身健體不同,很多人在入寺廟修行前,身上發生了這樣那樣的事情,他們的塵緣成為了普羅大眾想了解但是又無法窺探的故事,然而在1988年,福建的一位僧人竟然主動向政府揭露了離世住持的真實身份,這個住持究竟是誰,他身上又有怎樣的故事呢?
  • 什麼是和尚、法師、阿闍梨、大師、方丈、住持?
    一,和尚。和尚一詞,並不是佛教專用名詞,和尚是梵語音譯,翻譯過來的意思是親教師,親自教導你,給你授業的老師,學生稱他為和尚。和尚不一定是出家人,居士也可以稱和尚,像雪廬大和尚,指的就是李炳南老居士。在一個寺院裡,沒有給你上過課的,只有一個人能稱為和尚,就是住持、方丈,因為整個寺廟的講經教學是他負責的,是他決定的,所以住持、方丈也稱和尚。和尚是出家人中最尊貴的稱呼,不是人人都可以叫和尚。二,法師。通達佛法並且能為人講說的人稱為法師,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稱法師的。
  • 嶗山派傳人揭秘天山武林大會:高手的切磋(圖)
    資料圖片    核心提示    最近幾天,在新疆舉行的「天山武林大會」成為諸多媒體和市民關注的焦點。這次大會要舉行比武擂臺賽嗎?參會高手的真實身份是什麼?會不會推選武林盟主?這是市民最為關注的問題。帶著這些疑問,昨天,記者聯繫了親歷此次大會的武林高手之一:嶗山派慈善門第四代傳人陳世富,聽他講述自己在這次武林大會上的所見所聞所感,並回復網友質疑。
  • 浙江省佛協會長普陀山全山方丈戒忍大和尚:他是當代高僧中的高僧
    浙江省佛協會長普陀山全山方丈戒忍大和尚:他是當代高僧中的高僧法相莊嚴的悟道長老曾經擔任天台山國清寺首座、普陀山佛學院副院長、浙江省佛教協會常務理事的悟道大法師,俗姓韓。1921年出生,祖籍浙江省岱山縣岱東鎮。
  • 「住持」和「方丈」,究竟有什麼區別?
    比如對出家師父的稱呼就有很多,和尚、法師、方丈、住持、大師、禪師、長老等等非常多,很多人就有點暈頭轉向,一見到出家人,都不知道怎麼開口了。這些稱呼,都是不是隨便亂稱的,都有它的特定含義。比如「和尚」一詞,大家就很容易誤會,認為只要是剃了光頭的出家人,都可以稱為和尚的。
  • 揭秘:《天龍八部》中玄慈方丈的真實實力,高過遊坦之碾壓慕容復
    《天龍八部》的其中一條脈絡主線就是喬峰身世的揭秘。即:雁門關外一場誤會,一次屠殺,一個嬰兒被留下並被撫養長大,成為丐幫幫主,後被誤會與武林為敵,四處逃亡,後身世大白,為宋遼和平犧牲。說起喬峰的身世,我們就不得不說起一個人——當年的帶頭大哥少林玄慈方丈。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玄慈方丈,以及他的真實實力。
  • 《江湖風雲錄》玄慈方丈怎麼請 玄慈方丈做客任務詳解
    方法一、強行帶走 打敗方丈,方丈陣容如下: 玄慈方丈:64000 武功:光明拳(S)傷害在8500左右 打敗方丈以後,玄慈被你打暈,剛準備走出少林,就遇到了四大首座(7,18)擋路,發生戰鬥,陣容如下: 達摩院首座玄悲:48000
  • 少林舊事—— 「住持」與「方丈」
    根據少林寺官網「歷代住持」一欄的介紹,從北魏到現在,綿延不絕。遠的不說,民國以來的有恆林、妙興、淳樸、貞緒、行正。本文不打算詳細介紹這五位住持的事跡,而是擇其大要,從中也可以看到近代以來的少林寺究竟經歷了哪些變遷。
  • 方丈與住持有什麼區別?
    方丈與住持有什麼區別?(圖片攝影:秦人尚武)方丈:一丈四方之室。又作方丈室、丈室。即禪寺中住持之居室或客殿,亦稱函丈、正堂、堂頭。印度之僧房多以方一丈為制,維摩禪室亦依此制,遂有方一丈之說;轉而指住持之居室。
  • 海燈法師身上謎團重重:少林寺方丈身份,武林絕學,是真是假呢
    然而在1989年海燈法師逝世之後,質疑聲卻鋪天蓋地地襲來,許多人都對於他少林寺方丈的身份以及其所宣揚的「三門絕技」提出了質疑。那麼,海燈法師是否真就像傳言所說的那樣是個不折不扣的騙子?今天我們就對在海燈法師身上的重重謎團進行解密。首先要說到的是,海燈法師少林寺方丈的身份是真的嗎?
  • 寺廟「住持」、「方丈」,誰才是老大?兩者有什麼區別?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關於這些耳熟能詳的佛教經典名言,我們隨口都能說出幾句,但是我們對於佛教文化的了解,到底又知道多少呢?佛教從起源到如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不過關於傳入中國時間說法不一。
  • 「住持」與「方丈」到底誰更大?別再傻傻地分不清了
    方丈與住持有什麼區別?差別大了去了!「住持」與「方丈」到底誰更大?別再傻傻地分不清了。常逛寺廟或是古裝劇的朋友,對於寺廟的人員構成都會有一定的了解,其中的寺廟的當家人被稱為住持,有時也叫方丈,讓人感覺這兩個稱呼似乎可歸為「同一語」。
  • 關於沙門沙彌、行者、比丘、法師、僧人、和尚、住持方丈的定義。
    關於和尚,和尚原是印度的俗語,若用梵文典語則是「鄔波馱那」,意為親教師。原是佛教中對出家人最尊敬的稱呼,常用於對知經典、有道德的比丘或比丘尼的敬稱(一說和尚等同於大師、活佛)。除了敬稱外,後又慢慢演變成了口語中對比丘的俗稱。住持的意思是安住而維持佛法。
  • 浙江省佛協會長普陀山全山方丈戒忍大和尚:他是當代高僧中的高僧
    浙江省佛協會長普陀山全山方丈戒忍大和尚:他是當代高僧中的高僧法相莊嚴的悟道長老曾經擔任天台山國清寺首座、普陀山佛學院副院長、浙江省佛教協會常務理事的悟道大法師,俗姓韓。悟道法師歷任普陀山普濟寺首座、天台山國清寺首座、普陀山佛學院副院長、紹興市佛教協會會長、浙江省佛教協會常務理事、桐鄉市佛教協會會長新昌縣佛教協會名譽會長、岱山縣佛教協會會長。另外,悟道法師還是多家寺院的住持,他擔任了紹興爐峰寺住持、岱山慈雲極樂寺開山住持、桐鄉福嚴寺住持、東陽大智寺住持、黃巖廣化寺住持等職務。
  • 紀念圓瑛老和尚圓寂60周年暨天童歷代住持頂相開光法會舉行
    紀念圓瑛老和尚圓寂60周年暨天童歷代住持頂相開光法會舉行主席臺誠信法師發表講話諸山長老為法會開光主法佛教在線浙江訊 2013年9月16日上午9時,浙江寧波天童禪寺隆重舉行圓瑛老和尚圓寂60周年暨天童歷代住持頂相開光法會。
  • 方丈和住持誰才是一寺之長?原來他們一個是CEO,一個是董事長?
    方丈和住持誰才是一寺之長?原來他們一個是CEO,一個是董事長?小時候看電視劇,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跟小編一樣的疑惑,那就是如果出現了寺廟,而那個看起來是一廟之長的大和尚,有時候被稱為方丈,但有的時候卻被稱為住持,那麼這兩個稱呼之間,到底有什麼差別?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
  • 住持就是寺院的方丈嗎?
    刀掌門導讀:很多時候不管是看電視劇還是看書,當談到佛家寺廟時,我們經常會聽說某某住持或者某某方丈。然而,住持和方丈是一回事嗎?刀掌門今天來給你解讀找個話題,歡迎你的關注!很多人都以為「住持」與「方丈」是一種職位兩種叫法,但事實上兩者真的不是一回事兒。「住持」一詞來自《圓覺經》: 「一切如來,光嚴住持。」意思就是,一切佛都安住在光明莊嚴的境界中,有住持(此處為動詞)佛法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