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海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在上海世博中心隆重開幕。記者鮑筱蘭攝影
中國經濟導報訊 記者繆曉琴上海報導 農業雖然在上海產業發展中所佔比重很小,但民以食為天,且關係到2500萬人口的健康幸福,所以也是每年兩會各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之一。1月26日,上海市政協委員、光明食品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是明芳,在上海兩會現場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光明食品將繼續當好上海主副食品供應的底板和主力軍,努力引領上海農業的產業升級,為全力打響上海的「四大品牌」做出貢獻。
「做食品就是做良心,對百姓負責任是首要考慮的問題,食品企業要考慮自己肩負的社會責任,沒有質量社會效益就是負值也就沒有盈利。」明芳表示,「口感是一柄雙刃劍,脫離營養和原汁原味也等於剝奪了消費者對食品文化的體驗。」光明食品集團旗下有光明、冠生園、梅林、大白兔、正廣和、海獅等二十多個老百姓熟知的老品牌,在網紅不斷湧現的當下,堅守價值需要勇氣和智慧。「我不反對產品形象的創新,高品質也應該用多種形式表現出來,創新需要引導消費者,在理性的基礎上為附加值買單。」是明芳表示,現在很多火鍋店特別註明自己使用的是梅林午餐肉,也是因為消費者對光明長期堅持「求真務實」的一種信賴。
「我國雖然地大物博,但也人口眾多。步入新時代,我國的自然資源和生態資源已經不能滿足人民對消費升級的渴求。國外的優質品牌經過市場的凝練,光明有能力也有責任把它們請進來豐富人們的餐桌。」是明芳介紹,他希望把光明海外企業的品牌與光明的老品牌一起,更好地達到產品融合、模式融合、市場融合,實現海外品牌的本土化。
在剛結束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光明食品展區面積逾5000平方米,達成近20億元意向訂單。通過此次籤約,光明食品集團與海內外企業發揮各自優勢,通過業務對接與資源共享,進一步推進全球食品產業的交流與合作。如上海益民食品一廠(集團)有限公司銷售分公司通過銷售渠道運營平臺,將有著百年歷史的Filippo Berio橄欖油引入中國市場,帶給中國消費者綠色、健康的飲食概念和高品質生活;上海良友集團在加拿大、阿根廷等產地建立大豆原料供應基地,為企業多渠道、多品種、多結構、高品質、高效化的國際採購運作機制提供保障;西郊國際充分凸顯了採銷對接、聯通國際的集散樞紐功能,將進一步發揮採供雙方在貨品資源方面的渠道優勢,為中國市場提供新鮮、優質、價廉的進口水果;水產集團積極推進實施「產業外擴、產品回國」的戰略,加強與海內外合作夥伴的溝通、協作,整合優質海產品資源,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
「2021年崇明花博會對光明食品集團是一次難得的機遇,光明將深耕種源農業科技優勢,打造鄉村振興的光明模式。」是明芳透露,光明集團在準備花博會期間將吸引國內外優秀花卉企業參與高端花卉的研發,給年輕的園藝設計師提供工作和展示舞臺,做大上海的高端花卉產業。「上海的農業不能再去拼產量,而應專注於質量。荷蘭的農業人口不足世界0.02%、耕地不到世界0.07%,卻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出口的農產品佔了全世界的9%。靠的就是高科技的育種和栽培技術。上海要在種源農業上起到示範和帶頭作用,引領中國的農業生產和消費升級。」眾所周知,花卉是荷蘭的支柱性產業。荷蘭是全球中樹苗、盆栽植物、球根、跟材以及鮮切花的最大出口國,花卉出口佔國際花卉市場的40%~50%。據了解,光明集團已經在農業技術發達的以色列建立了農業技術研究中心,並將在崇明島設立對口的生態農業產業實踐與培訓基地,到時將為上海的「四大品牌」增添又一張閃亮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