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胡慶芬面對國際教師和學生,可以用英文流利地溝通。長沙晚報通訊員蔣煉攝
在長沙瑋希國際學校,53歲的胡慶芬是一名生活阿姨,工作內容是打掃衛生、複印資料、維持秩序……來校近四年,胡慶芬通過不輟學習,從零英文基礎到能熟練地與老外交流。如今,學生和老師親切地稱她Ms. Hu。她則謙虛地說:「我只是一個愛學習的農民。」
身兼數職,從清晨六點就開始工作
在學校裡,胡慶芬身兼數職,從清晨六點就要開始一天的工作。國際學校的孩子們在搭乘早班校車時,Ms. Hu會用一口流利的英文提醒他們系好安全帶,頭和手不要伸出窗外。學生安全抵達學校後,她開始打掃學校五樓,之後會為老師複印好上課所需的課件、卡片、教案等;當孩子們去餐廳用餐時,Ms. Hu也會跟上,確保孩子們的用餐秩序;當夜幕降臨,胡慶芬還要照看寄宿在學校裡的孩子們就寢。
黝黑的皮膚、樸素的著裝,胡慶芬不時強調自己曾是一個農民。「讀書時我成績都很好,一直是班上的尖子生。」說起這些,胡慶芬驕傲中帶著一絲惋惜,由於當時農村重男輕女,她喪失了進入大學的機會。在老家湖北松滋,她一個人要種十幾畝地。後來由於女兒來長沙定居,她便也洗腳上岸離開生活了幾十年的農村。
抽空學英語,日常交流無障礙
在長沙瑋希國際學校,國際學生佔到大多數,英語是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常用語種。剛進學校時,胡慶芬只是一名清潔工,後來慢慢地開始接手照顧學生的工作。一開始,除了「Ms. Hu」以外,她啥也聽不懂。
照顧孩子們吃飯時,大家七嘴八舌的Pineapple(菠蘿)、cucumber(黃瓜)、orange(橙子)總讓胡慶芬感到困惑;在給老師準備複印課件和整理學習卡片時,老師的一些特殊要求她也一知半解;在早晚迎送孩子時,還要時刻用英文跟家長匯報校車到位情況……她決心靠自己把英語學好。
「多學點東西,肯定有用,知識又不會爛在肚子裡。」胡慶芬對這點深信不疑。在印教學卡片時,見到陌生的用語,胡慶芬就在廢紙上謄抄下來,工作結束後再記到筆記本上,「有時上廁所也在背誦單詞」。
在打掃辦公室時,一些國際教師也愛跟胡慶芬聊天,拉著她要學中文。胡慶芬就用英文教,單詞語法用得不準確,國際教師也會幫她糾正。
一臺800元的智慧型手機,是胡慶芬迄今為止最高的消費,在女兒幫助下下載的電子詞典,也成為她的英語「指導老師」。現在,胡慶芬的英文已經相當流利,能熟練地和家長、學生溝通,為老師們準備教案。去年胡慶芬回老家參加兒子婚禮,她認真地準備了一段英文致辭,老鄉們全都驚呆了。(通訊員 鄭駿 記者 伍玲)
(責編:羅帥、曾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