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45|廣州十三行博物館

2022-01-28 在流浪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成立於2016年,位於清代十三行商館區遺址上(現廣州文化公園)。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是專題性歷史博物館,常設「清代廣州十三行歷史展」和「王恆、馮傑伉儷捐贈文物專室陳列展」,以大量珍貴的文獻史料和海內外遺存的文物,展示十三行的輝煌歷史。

館藏文物主要為王恆、馮傑伉儷無償捐贈,包括廣州彩瓷、通草畫、廣繡、象牙器、外銷扇、五常家具以及銀器、琺瑯器、玻璃畫、水彩畫、油畫、漆器等文物,涵蓋了清代廣州的主要外銷工藝品。清代十三行外銷的茶葉、絲綢、瓷器以及精美工藝品在歐美等地備受青睞,曾在西方掀起一股強勁的「中國風」。

一樓展廳面積2450平方米,「清代廣州十三行歷史展」陳列共分為「開海設關」、「十三行風貌」、「十三行行商」、「十三行貿易」、「中西匯流」、「走向近代」等六個部分,系統地展示了十三行輝煌歷史以及對外貿易、商人群體、歷史事件等。

1757年-1842年,廣州十三行是清政府唯一的對歐洲通商特區。


「三益號」船模

「哥德堡號」貨物

廣彩洋人遠航圖大碗

廣彩青花人物紋五供

宜民市石額拓片

《內閣起居注》關於關於康熙皇帝議準海上貿易的記注

01開海設關

清代廣東水師營官兵駐防圖

十三行商館區沙盤

外洋船碑

琶洲塔,19世紀繪

光彩青花錦地描金庭院人物紋獅鈕蓋對瓶

廣彩珍珠地人物紋獅鈕蓋扁對瓶

廣彩堆塑花卉人物紋獅鈕蓋扁對瓶

銅胎畫琺瑯庭院嬰戲紋花口盤

銅胎畫琺瑯花鳥紋花口盤

外國制角雕扇骨人物畫摺扇

影本六角雪茄架

廣彩人物紋鑲小天使銅座大碗

廣彩山水洋人紋帶蓋溫盤

02十三行風貌

象牙雕柳亭人物紋針線盒

銀鋻刻琺瑯彩松鳥紋蓋罐

象牙雕扇骨彩繪港灣貼象牙面人物紋摺扇

銀鎏金燒藍花卉鏤空摺扇

象牙人物紋西洋棋盤

黑漆描金人物針線盒

陶彩人物鑲銅座鐘

銀鎏金纍絲燒琺瑯紙本貼象牙彩繪火燒十三行圖摺扇


文瀾書院石碑拓片

03十三行行商

絲綢店場景

茶葉店場景

陶瓷店場景

04十三行貿易

廣彩鏤空花紋碟

廣彩山水人物紋瓜菱形執壺

酸枝鏤空雕雜寶龍紋掛壁

廣彩花鳥人物紋燭臺

十三行時期進口商品以毛皮、毛織品、木材、胡椒、西洋參及工藝品等為主。

袋鼠毛皮

骨雕油彩山水人物紋摺扇

螺鈿扇骨油彩人物紋摺扇

05中西匯流

06走向近代

二樓「王恆、馮傑伉儷捐贈文物專室陳列展」展出的是廣州著名文物鑑藏家、企業家王恆先生與夫人馮傑女士無償捐贈的珍藏文物。

這批文物共4700多件(套),其中上百件五常酸枝家具是目前國內少有的專項收藏。

廣繡黑緞花鳥圖酸枝雕竹紋貔貅座插屏

六百多件從清康熙到現代的廣彩瓷器種類齊全,為研究廣彩提供較為全面的實物資料。

廣彩青花花鳥人物紋獅紐蓋瓶

廣彩鏤空堆花六角形對瓶

藍珍珠地庭院人物紋紐蓋對瓶

通草畫收藏題材豐富,包羅萬象,這一失傳多年羊城奇葩,見證了清代廣州的繁榮和活力。

「燦若雲霞——館藏廣繡精品展」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第二展廳展出。


展出館藏品共70多件(套),展示了廣州十三行博物館館藏的廣繡精品,全部由王恆、馮傑伉儷捐贈。其中包括充滿生活氣息的廣繡服飾、門帘、床罩、椅罩、披肩;凸顯生活情調的工藝品,如屏風、外銷扇、扇袋;還有洋溢著民俗文化色彩的壽帳、補子、繡球等等。

 廣繡黃緞地孔雀花鳥山水人物紋插屏

黑漆描金扇骨廣繡花鳥紋摺扇

「協綸字號」酸枝木鑲螺鈿框廣繡花鳥紋掛屏一對

「民國九年七月吉旦上社合勝堂敬送」廣繡花鳥紋掛屏

廣繡花鳥紋繡球一對

廣繡白緞地百鳥紋對襟長氅衣

廣繡花鳥紋五屏屏風


「狀元坊昌泰造」博古花卉人物紋窗簾

廣繡淡黃緞地花鳥紋床罩

「廣綸號」廣繡蝠壽字紋繡件

廣繡花鳥紋酸枝鑲螺鈿框插屏

黑漆描金骨雙面廣繡孔雀圖圓形執扇

黑漆描金扇骨紙本彩繪花鳥紋團扇

黑漆描金人物紋扇骨絹本彩繪花鳥人物故事圖扇面大摺扇

黑漆描金骨紙本彩繪貼象牙人物圖摺扇配黑漆描金人物盒

象牙雕扇柄彩繪庭院貼象牙人面點翠花鳥紋執扇

象牙鏤空十六層象牙球

象牙鏤雕人物紋花瓣形帶蓋提盒

黑漆描金牙雕玩具盒

菩提葉墨彩羅漢畫

清代官服補子

帖繡文官二品錦雞紋補子

2021.12.26

相關焦點

  • 廣州十三行——「眾籌」出來的博物館
    2000多年前,廣州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一站。從1757年至1842年,清代十三行是朝廷特許的對歐美貿易特區,在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重要的歷史印記。如今,在位於清代十三行商館區遺址(現廣州文化公園)上,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拔地而起。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成立於2016年,是專題性歷史博物館,以大量珍貴的文獻史料和海內外遺存的文物,展示十三行的發展史。
  •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大事記:傳奇的一年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成為各大媒體的「打卡」聖地。王恆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大講堂」2017年,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舉辦了主題為「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大講堂」的系列講座。」,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正式選入荔灣區首批關心下一代教育活動基地。
  •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 該館位於清代十三行商管區遺址上,通過展示1700多件(套)館藏文物,呈現誠信務實、敢為人先、開拓進取、兼容並蓄的粵商精神
  • 廣州多了個國家三級博物館:十三行博物館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是一個專題性歷史博物館,位於清代十三行商館區遺址上(現廣州文化公園),佔地306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6090平方米,現館藏文物超4700件(套)。·HONOR·12月21日(本周一),中國博物館協會發布了《關於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的公告》,廣州十三行博物館順利獲評為國家三級博物館。
  •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 該館位於清代十三行商管區遺址上,通過展示1700多件(套)館藏文物,呈現誠信務實、敢為人先、開拓進取、兼容並蓄的粵商精神
  • 十三行博物館:非遺課—廣州琺瑯體驗
    2018.06.24   免費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一層多功能廳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非遺課來了——廣州琺瑯體驗  時間:6月24日上午10:00-11:30  地點:廣州十三行博物館一層多功能廳
  • Vlog打卡廣州 | 十三行博物館「探寶」
    文/圖/視頻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柳卓楠清朝乾隆皇帝之後的近一百年間(1757年-1842年),廣州這片區域迎來了它歷史的「高光時刻」。當時這裡匯集著世界上近百分之二十的財富,堪稱世界「奢侈品中心」,東西方的潮流、時尚、文化都在這裡碰撞。
  • 劉悅倫率隊到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調研
    15日,為推進「把荔灣西關文化街區打造成為世界級歷史文化名片」建議的協商監督,市政協主席劉悅倫率部分市政協委員到廣州十三行博物館進行調研並座談。市政協副主席黃炯烈、秘書長黃潔峰,市政協原副主席冼偉雄參加調研。
  • 2020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藏外銷文物展時間、地點一覽
    中西共融——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藏外銷文物展>展覽介紹: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政府取消海禁,設立粵海關,拉開了廣州十三行輝煌歷史的序幕。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皇帝下旨實行一口通商政策,從1757年至1842年,十三行成為清政府唯一的對歐美通商區域,這裡成為了中西商貿、文化交流的前沿地。  本次展覽,廣州十三行博物館遴選出45件(套)館藏文物亮相,涵蓋廣彩瓷、廣繡、外銷畫、外銷銀器、畫琺瑯、外銷扇、象牙雕、名片盒等。
  •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內趣話古今迎國慶
    免費「鑑寶」、廣彩展覽……免費「鑑寶」活動、新舊廣彩展覽、博物館大講堂之「廣彩瓷器的古與今」……9月30日,系列迎國慶活動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舉行。
  •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內趣話古今迎國慶
    免費「鑑寶」、廣彩展覽……免費「鑑寶」活動、新舊廣彩展覽、博物館大講堂之「廣彩瓷器的古與今」……9月30日,系列迎國慶活動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舉行。
  • 2020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藏外銷文物展時間、地點一覽
    中西共融——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藏外銷文物展  展期:(1684)清政府取消海禁,設立粵海關,拉開了廣州十三行輝煌歷史的序幕。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皇帝下旨實行一口通商政策,從1757年至1842年,十三行成為清政府唯一的對歐美通商區域,這裡成為了中西商貿、文化交流的前沿地。  本次展覽,廣州十三行博物館遴選出45件(套)館藏文物亮相,涵蓋廣彩瓷、廣繡、外銷畫、外銷銀器、畫琺瑯、外銷扇、象牙雕、名片盒等。
  • 廣州荔灣區十三行博物館預計2015年內開放
    十三行博物館的部分藏品(資料圖片)。  由廣東省社科院、廣東海上絲綢之路研究所、清遠市委宣傳部、廣州市十三行文化促進會、十三行博物館籌建辦、廣州大學十三行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復興世界的十三行——海上絲路文化旅遊區起步區啟動暨戰略合作籤約儀式」昨日在花都舉行。
  •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再現曾經的輝煌
    作為千年商都,廣州歷來貿易就發達,特別是在清朝實行一處通關,幾乎達到了頂峰。這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地方~~廣州十三行!現如今十三行仍是活躍的商業街,偶爾還會聽到有人說批發去十三行;對於十三行,我們可以知道的更多,位於文化公園內的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就是個不錯的地兒!
  • 十三行博物館「F4」:我在博物館做講解員 | 十三行傳奇
    不如到廣州十三行博物館來,與這裡的「F4」組合約會吧!這位1993年出生的「九零後」黨員來自湖南,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任職講解員一年多,負責過近200次團體參觀的講解工作。去年年末,他還在2017年廣州旅遊景區「金話筒」大賽上獲評「十大金牌講解員」。
  •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已正式開館.廣州街坊都來這裡了
    ,由廣州市荔灣區委、荔灣區人民政府負責籌建的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正式開館。十三行博物館榮譽館長王恆先生(左一)、十三行商標持有者劉勇先生(右一)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有些啥?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建築面積6100平方米,展出內容涵蓋廣州十三行從開海設關、十三行風貌、十三行商人、十三行貿易、中西匯流到走向近代的發展歷程六個部分,現館藏文物近1600件(套)。
  • 廣州十三行興衰史
    廣州十三行是清政府特許經營對外貿易的專業商行,因為外貿壟斷的關係,大量的財富匯集到廣州十三行,人稱 「金山珠海,天子南庫。」1792年廣州出口貨物圖表(節選)攝於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從上圖可以看到,1792年,僅東印度一家便有約450萬兩白銀的貿易出口總值。
  • 《廣州彩瓷鑑賞》等三部書籍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舉行發行儀式
    5月17日,在第四十四個「國際博物館日」前夕,《清代廣州十三行編年史略》《廣州彩瓷鑑賞》《華林禪寺五百羅漢雕像》等三部聚焦荔灣歷史文化的書籍發行儀式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舉行。新華網發    40餘位知名學者和文化名人以及省市各大博物館館長出席書籍發行儀式及嶺南文化發展研討會,會上專家們就弘揚嶺南歷史文化和挖掘廣州十三行歷史文化展開了研討,並就致力於建立多元和包容的博物館展開研討。    《清代廣州十三行編年史略》以發生在清代與廣州十三行相關的重大歷史事件為內容,向讀者全方位展現了清代廣州十三行發展的興衰脈絡和歷史風貌。
  • 清代廣州田園風情壁紙畫現身廣州十三行博物館
    大洋網訊 納涼婦人,牧羊小童,採貨商人,茶葉小店、小橋流水、樓臺亭榭……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今天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所見這個清代水鄉廣州田園風情場景,是由兩幅紙本水彩山水庭院人物圖拼接而成的壁紙畫,反映了100多年前的廣州市井生活經商場景。
  •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再現曾經的輝煌
    作為千年商都,廣州歷來貿易就發達,特別是在清朝實行一處通關,幾乎達到了頂峰。這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地方~~廣州十三行!現如今十三行仍是活躍的商業街,偶爾還會聽到有人說批發去十三行;對於十三行,我們可以知道的更多,位於文化公園內的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就是個不錯的地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