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藝術傳播者——記廣西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副院長許曉明

2020-12-20 廣西新聞網

2019年01月15日 07:05 來源: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 作者:王春楠 李明鮮 編輯:吳海泉

民族藝術傳播者

——記廣西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副院長許曉明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 記者 王春楠  通訊員 李明鮮

走進許曉明的辦公室,讓人不禁被滿屋的書籍所吸引。作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民族藝術》的主編、廣西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副院長,許曉明常說,在求學和為人方面,她要做一輩子的學生。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把階梯必須依靠在大地上。」作為民族民間文化研究者和傳播者,許曉明每年都要花上大量時間,深入偏遠的少數民族聚居區進行調查。

有一次,她背著15公斤的背包走了十幾小時的山路,深入田林縣的偏遠山村進行調研,一路艱辛,直至調研結束,她才發現一個腳趾甲不知何時被石頭撞傷脫落。對此,她泰然處之。

有付出才有收穫。近年來,許曉明多次承擔中國-東協文化論壇、「壯族三月三」研討會等重大文化活動的組織策劃和實施工作,她還曾負責原國家文化部節日誌「壯族三月三」課題,參與多個國家社科基金課題,出版《壯族歌圩》《布洛陀史詩》等一批合作專著,發表多篇民族文化藝術研究論文。

2014年9月,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許曉明出任《民族藝術》主編。為了穩定稿源,她常常給作者寫郵件溝通,直到深夜。《民族藝術》每年投稿量3000多篇,每期用稿約20篇30多萬字。許曉明和編輯一起通讀來稿,並在選稿後與作者商量修改。近兩年,順應國家文化發展戰略,《民族藝術》開闢了《中華文化走出去》《工匠與工匠精神》《藝術與鄉村建設》等新欄目,在學界獲得較高評價。

作為一名雙核心期刊和國家社科基金資助的期刊主編,許曉明難免會遇到一些誘惑,但她保持清正廉潔,堅持學術獨立,嚴格按學術標準用稿,拒絕人情稿、關係稿。有一次,一名投稿作者從微信上發了6000元錢的紅包給她,她不僅沒有收取,還及時報告上級黨組。在她的帶動、影響下,《民族藝術》編輯部人人自律,這份刊物也被業內人士讚譽為「學術界的一股清流」。

相關焦點

  • 《廣西與東南亞民族建築藝術創新人才培養》愛與希望之宮項目研討
    (鋒範訊/編輯:盧宇微、校審:譚莎)近日,國家藝術基金人才培養資助項目《廣西與東南亞民族建築藝術創新人才培養》南寧市美麗南方項目——愛與希望之宮設計方案研討會,於2020年6月17日下午三點於廣西環境設計行業協會會議室進行。
  • 西南民族大學2019年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穿越千年歷史的儺魂...
    國家藝術基金監督組專家、西安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教授石村,陝西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博物館學會理事、西安美術學院教授劉奇偉,陝西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西安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陝西書學院書法家魏良,中國雕塑學會理事、陝西省雕塑院國家一級美術師馬輝先生,陝西農民畫協會主席雷新宏等專家受邀參加,西安交通大學檔案館、博物館館長趙大良,西南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館長、校旅遊與歷史文化學院副院長王建華
  • 貴州凱裡「國際通用航空暨百節民族文化藝術小鎮」規劃課題在國家...
    2018年9月25日下午,貴州東方神鷹通用航空有限責任公司和國家信息中心共同開展的「貴州省凱裡三棵樹國際通用航空暨百節民族文化藝術小鎮」項目規劃正式啟動。國家信息中心戰略規劃研究院、中國城鎮化促進會、貴州省民族文化學會、貴州省現代物流信息化產業聯合會等有關負責人和媒體出席該啟動儀式。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戰略規劃研究院副院長張宇賢表示,該項目規劃符合國家戰略導向、符合貴州發展定位,有利於挖掘黔東南州的民族文化優勢,自然資源優勢,將集中力量認真編制好規劃。
  • 中國民族織錦藝術精品高校特展驚豔亮相北航藝術館
    國家文物局原副局長馬自樹、國家民委文化宣傳司副司長鍾廷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副書記李軍鋒、中國民族博物館副館長張志文等嘉賓出席了開幕式。開幕式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院長、文化與藝術傳播研究院執行院長蔡勁松教授主持。
  • 遵義醉美民族文化研究院 遵義青少年成長檔案館書畫名家進校園
    為創新鄉村少年宮辦宮思路,提高少年宮辦宮水平,探究創建「墨香校園」,11月15日,習水四小與遵義市青少年成長檔案館、遵義醉美文化研究院共同開展了「書畫名家進校園」活動。   我國著名經濟學家、精神文化研究專家、書畫家、博士生導師、中國民族文化經濟研究院院士、遵義醉美民族旅遊文化研究院顧問景亭湖;遵義市青少年成長檔案館負責人、遵義醉美民族旅遊文化研究院院長任宗文;齊白石第四代南派山水畫傳承人、遵義美術家協會會員夏子月;遵義市政協書畫院副院長錢明恥等走進校園,傳播文化。
  • 「壯美廣西 服飾風華」——民族服飾設計作品欣賞(十一)
    首屆壯美廣西民族服飾設計徵集與展演活動已經完成複評工作,目前設計師正在抓緊時間製作成衣。
  • 向世界展示中國民族文化藝術藝墨中國國際文化藝術之旅走進韓國
    2019年1月17日至23日「大型文化藝術類傳承電視欄目《藝墨中國》2019中國社會藝術發展高峰論壇暨向世界展示中國民族文化藝墨中國國際文化藝術之旅走進韓國中國校長韓國考察團」走進韓國首爾開啟2019年《藝墨中國》欄目向世界展示中國民族文化藝術的第一站——走進韓國,增進中韓兩國社會藝術教育的深入交流
  • 廣西首個民族音樂博物館開館 設「東南亞音樂文化」單元
    林濤 攝   中新網南寧10月19日電(林濤)廣西首個民族音樂博物館19日在南寧正式開館。該館設立於廣西藝術學院南湖校區,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立項建設項目,旨在弘揚廣西民族音樂文化、探尋中國南方少數民族與東南亞民族音樂文化的共源性、推動中國與東南亞國家音樂文化深度交流。
  • 2020年崇左市花山民族文化藝術傳承創作中心事業單位招聘面試公告
    【導讀】廣西華圖 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崇左人才網發布:2020年崇左市花山民族文化藝術傳承創作中心事業單位招聘面試公告,更多關於廣西事業單位招聘,崇左事業單位招聘,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的內容請關注廣西事業單位考試網,以及廣西華圖微信公眾號(gxhuatu)和2020廣西事業單位考試:788544395),獲取更多招考信息和備考資料
  • ...東協高校原創音樂大賽全國總決賽在廣西藝術學院相思湖校區圓滿...
    比賽開始前,由廣西藝術學院國際教育學院鍾春妮副院長代表大賽組委會致辭,她指出「中國—東協高校原創音樂大賽」 是展現新時代青年的藝術才華、增進青年音樂人國際交流的平臺,大賽以文化助力「一帶一路」戰略的建設,幫助更多有才華的青年實現音樂製作的夢想,孵化與傳播優質音樂。
  • 俄羅斯民族舞蹈藝術的種類概述
    俄羅斯民族舞蹈藝術的種類概述□解冰冰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藝術與傳播學院摘 要:俄羅斯作為一個具有鮮明少數民族特色和豐富文化藝術氣息的國家,在其民族藝術中,舞蹈藝術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從舞蹈藝術的發源來講,其是在俄羅斯民族勞動人民的生產生活中衍生出來的一種藝術形式。在不同的場景和環境下,民族舞蹈藝術的形式和種類也不同,且不同的舞蹈形式和內容也反映和體現著俄羅斯舞蹈藝術的豐富性和藝術性。本文從舞蹈的具體種類入手進行研究,探討了不同種類俄羅斯民族舞蹈的特點和具體的產生場景。
  • 文化藝術論壇在天津啟動儀式
    7月21日訊 近日,由文化藝術論壇舉辦的第二屆藝術論壇在天津啟動儀式開幕。中國周易傳統文化研究院 常務副院長張恆瑞,國學文化講師佟興明, 蘭州市西固區武術運動協會主席葉建淵先生,國學大師楊春雨院士等參加天津市第二屆文化藝術講座論壇,擔任評委嘉賓。現場500人參加活動。
  • 畫家邊巴:汲取民族傳統文化 創造獨有的藝術語言
    邊巴說:「還有其他藝術表現形式我也非常感興趣,比如浮雕、剪紙,還會編織各種動物樣式的小手工藝品。我可以用更多藝術語言表達對家鄉、對生活的熱愛。」 圖為邊巴作品《遠古的景象》 圖片由邊巴提供  汲取民族文化精髓融入當代藝術  邊巴認為,美術作品可以展示家鄉的山水田園、文化特色,可以讓更多人了解西藏、熱愛西藏,這也是作為美術工作者的責任
  • 廣西大千堂文化藝術名家書畫作品品鑑會在南寧舉行
    由廣西大千堂文化藝術有限公司主辦的廣西大千堂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成立儀式暨名家書畫作品品鑑會,於2020年9月26日在南寧市鵬岱藝術中心隆重舉辦。在儀式活動中,原廣西區政府副主席張文學、原廣西區政協副主席潘鴻權、廣西大千堂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賈珂為廣西大千堂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揭牌,前來參加活動的來賓對廣西大千堂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成立表示熱烈祝賀。
  • 中國民族文化藝術之涼山火把節
    哈哈,說到中國各民族的文化藝術。我想很多人都迫不及待的想插上一句說各民族的文化,拿我那個地方來說吧,我出生在四川涼山一個僻靜的地方,我們那裡可以說是讓你去了就不想回去的世外桃源。怎麼說呢,四川涼山雖然不是中國最繁華的地區。
  • 楊震:以客戶為中心,共創共贏 攜手成為文化與藝術的傳播者
    此後,他先後出任金螳螂建築裝飾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金螳螂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聯席總裁和蘇州金螳螂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如今還兼任中國民營文化產業商會副會長、蘇州市裝修裝飾行業協會會長、民建蘇州市委委員以及南京藝術學院的客座教授。從一名設計師成長為一個公司的「大當家」,見證了建築設計行業20多年發展的楊震認為,對文化企業來說,長效發展需要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人才梯隊。
  • 首屆「賀綠汀藝術周」在邵陽學院開幕
    >開幕式及主題發言由邵陽學院黨委委員、副校長向文江主持12月5日上午,由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邵陽市人民政府、上海音樂學院賀綠汀中國音樂高等研究院、邵陽學院聯合主辦的首屆「賀綠汀藝術周」在邵陽學院星光劇院開幕。
  • 影像藝術方式保護下的雲南民族民間工藝
    > 《雲南少數民族民間工藝:峨山彝族刺繡》在當今全球文化多元發展互滲融通的格局下,國家抑或民族文化中區域差異所體現出的「在地性」特徵,是地區文化和傳統得以發揚和可持續的內在動力。網際網路的發展增強了不同社會群體間更為活躍的交流,並帶動和激發跨越不同文化場域的合作和創造活動。諸多的文化越界行為與少數民族民間工藝內在偏重傳承和延續的特性產生了雙向置換的關係。
  • 黑龍江流域世居民族文化藝術「飛入尋常百姓家」
    9月27日下午,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黑龍江流域世居民族文化藝術數字傳播平臺建設》成果發布暨研討會在哈爾濱舉行。數字傳播平臺主要通過新媒體形式,展現黑龍江流域世居民族傳統文化的內涵、藝術形態和表現元素,對充分開發利用黑龍江流域世居民族文化藝術優勢、建設具有北方地域特徵的當代文化藝術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據了解,這是國內首次將黑龍江流域世居民族文化作為一個整體的區域對象,進行數位化傳播、交流、展示的建設。
  • 西南民族大學民族研究院名譽院長、教授根秋登子談唐卡繪畫
    2010年11月16日下午,北京西藏唐卡藝術珍品展—當代唐卡畫師群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宮開幕。西藏文聯副主席扎西達瓦、《中國西藏》雜誌社副主編金志國、北京吉祥喜旋文化藝術有限公司負責人梁靜等嘉賓出席了開幕式。在展覽現場,藝術中國專訪了西南民族大學民族研究院名譽院長、教授根秋登子。本次展覽唐卡珍品約70幅左右,主要作品來源於首屆西藏藝術唐卡博覽會的一、二、三級畫師作品。繪畫風格以拉薩勉唐派為主,同時還邀請了昌都、日喀則、青海等地其他畫派優秀畫師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