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2020-12-20 海報新聞

5月24日,在濱州市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濱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王慶霞作了關於濱州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書面報告。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定位是省對市綜合考核「爭二搶一」

報告指出,綜合考慮疫情影響和我市發展現狀,確定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定位為:省對市綜合考核「爭二搶一」、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新增城鎮就業3.5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6%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以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左右;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重大金融風險有效防控;全面完成國家和省下達的節能減排降碳約束性指標和環境質量改善目標。

促進城市品質和「幸福黃河工程」一體化提升,打造黃河三角洲生態文明中心城市

報告指出,今年我市將聚力規劃引領,讓「成勢」的空間更廣闊。一是高質量編制「十四五」規劃。二是高質量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提升城市品質。三是編制實施園區產業發展規劃。四是科學制定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實施規劃,大力推進沿黃溼地生態修復,促進城市品質和「幸福黃河工程」一體化提升,打造黃河三角洲生態文明中心城市。突出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魏橋國科研究院「雙核」引領作用,圍繞高端鋁業、家紡服裝、裝備製造等重點領域,布局建設一批新型研發機構,爭創行業製造業創新中心。積極向上對接溝通,爭取更多重大政策、工程和項目列入國家、省盤子。

年內儲備「四個一批」項目900個以上,總投資不低於7000億元

報告指出,今年我市將聚力重大項目,讓「成勢」的支撐更有力。一是專班主攻重大項目。年內儲備「四個一批」項目900個以上,總投資不低於7000億元。二是全力突破「雙招雙引」。打造「雙招雙引」一號工程,推動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從「規模最大」向「價值最優」轉型升級。壓實「10+5+N」各招商主體責任,年內引進過10億元項目30個,全力衝刺市外到位資金500億元目標。深入推進萬名大學生、千名碩博士進濱州「雙進」工程實施。三是全面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評」改革,推進用地、規劃「多審合一、多證合一」。進一步完善拿地就開工、標準地、標準廠房等模式,年內每個縣市區新改建不少於20萬平方米的標準廠房。

創新線上線下融合消費新模式,啟動「京東廠直優品計劃」

報告指出,今年我市將聚力提質增效,讓「成勢」的步伐更穩健。一是優化提升產業結構。全力突破「十強」產業,打造世界高端鋁業基地、世界級高端化工基地、世界級高端紡織基地、國家級食品產業基地、國家級優質畜牧和水產品基地,促進五大新興產業快速崛起。二是優化提升消費結構。創新線上線下融合消費新模式,啟動「京東廠直優品計劃」;創建省級醫養結合示範先行市,發展醫康養體遊新業態;制定出臺繁榮夜間經濟促消費政策,豐富「夜遊、夜娛、夜食、夜購」等消費業態。打造黃河文化品牌,爭創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市;積極推進5個鄉村旅遊集群片區開發建設,叫響「憶鄉愁,看濱州」品牌,擴大旅遊消費。三是優化提升外貿結構。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高標準推進林水會戰「第二個十年行動」

報告指出,今年我市將聚力重大載體,讓「成勢」的基礎更牢固。一是構建立體大交通。高鐵方面,確保京滬高鐵二通道、濟濱高鐵年內開工建設,加快推進德濱高鐵、環渤海高鐵、濱淄高鐵前期工作,打造「8臺21線」區域綜合交通樞紐。公路方面,加快秦濱、沾臨、濟高等高速公路建設,形成主城區「環城高速」路網。二是拉開城市大框架。抓好重點片區開發。推進黃河溼地修復工程,打造「幸福黃河」工程和城市品質提升工程;高標準做好東北部高鐵片區規劃設計工作,打造集金融、商務、住宅一體的產城融合示範區。改善城區生態環境,新建、續建城市公園、口袋公園40處。三是推進城鄉大融合。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高標準推進林水會戰「第二個十年行動」,完成7類158項重點水利工程、32萬畝高標準農田和10萬畝造林任務。

加快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建設,做優「八大中心」平臺載體

報告指出,今年我市將聚力改革創新,讓「成勢」的動能更充足。一是加快科教融合。搶抓山東省打造「渤海科創中心」重大機遇,按照「一城兩院八校」總體布局,加快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建設,做優「八大中心」平臺載體,確保9月份正式投用,首批10家企業研發機構和26家科技服務機構入駐;加快魏橋國科研究院建設,助推7大研發中心落地運行,年內研發人員達到100人以上。二是推進科技創新。支持高新區建設省級大學科技園,爭創國家級高新區;年內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0家以上。三是深化重點改革。深入推進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科學建立績效管理和考核評價等機制,打造全市經濟發展新標杆。

緊盯「兩不愁三保障」,確保8.4萬脫貧享受政策貧困人口不返貧

報告指出,今年我市將聚力改善民生,讓「成勢」的局面更和諧。一是補齊民生短板。緊盯「兩不愁三保障」,確保8.4萬脫貧享受政策貧困人口不返貧。全面完成黃河灘區遷建工程。壓實河長制、灣長制工作責任。二是強化社會保障。全市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90萬人,爭創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城市;實現居民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全覆蓋。深入實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程,新改擴建中小學8所、幼兒園75所,完成128處城鎮居住區配套幼兒園專項整治任務。三是優化社會治理。年底前基本實現「全科大網格」體系全覆蓋。

相關焦點

  • 2020年山東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看...
    魯網記者注意到,今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到,2020年山東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以上。  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到,2020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以上,城鎮新增就業110萬人,工作中努力實現不低於去年實際完成數,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 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以上(可比口徑增長8%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
  • 2020年1-10月三明市主要經濟指標運行情況
    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峻考驗,全市上下緊緊圍繞「六穩」「六保」工作要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復工復產復市有力有序,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加快,產業發展持續好轉,內外需求持續改善,經濟運行呈現穩步向好態勢。一、工業。
  • 2021年越南主要經濟社會發展指標
    綜合越南政府網和《投資報》11月19、20日報導,2021年是越南實施《2021-2030階段10年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和《2021-2025階段5年經濟發展計劃》的第一年。據預測,新冠肺炎疫情將對2021年全球和越南經濟的多個領域帶來消極影響。
  • 衢州前三季GDP增幅全省第三 經濟增速好於上年
    衢州前三季GDP增幅全省第三 經濟增速好於上年 2013年11月04日 14:19:14   浙江在線11月04日訊11月1日,記者從市統計局獲悉,今年前三季度,衢州經濟增速好於上年。1月-9月,我市地區生產總值(GDP)為717.3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9.2%,增幅列全省第3位。  今年以來,面對複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經濟工作,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振興實體經濟的措施,增投入搭平臺,大力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激發經濟發展活力,全市前三季度經濟運行質量效益繼續提升,發展預期企穩向好。
  • 1-4月雲南國民經濟較快發展 主要經濟指標快速增長
    今年1-4月,雲南經濟繼續承接一季度較快增長的良好發展勢頭,主要經濟指標如:工業、投資、消費、進出口、財政、金融、城鎮居民收入、效益等呈現九個「快速」增長。   一、農業生產形勢良好   大春作物栽種進度比去年同期加快。
  • 臨沂市2018年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公布 GDP增幅列全省第四
    2月1日,記者從臨沂人民政府舉辦的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發布會上了解到,2018年全市實現GDP4717.8億元,比上年增長7.3%,高於全省0.9個百分點,列全省第4位,並呈現「穩、優、新、高、好」五等特點。
  • 阜新經濟8項指標增幅遼寧全省領先
    年初以來,阜新市緊緊圍繞「兩個高於」目標,全力推動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上半年,該市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45億元,增長9.2%;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03.5億元,增長23.9%;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40.1億元,增長11.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622元,增長10.8%;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達到8102元,增長12.6%,基本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目標。
  • 抓項目建設促經濟發展 菏澤要求政府部門做好「店小二」
    會議現場大眾網·海報新聞菏澤5月19日訊(記者 張媛媛 見習記者 梁永琪)5月18日,菏澤市委經濟運行應急保障指揮部第六次會議暨重點項目建設和企業運行問題協調推進會議召開。會議主要貫徹落實省委經濟運行應急保障指揮部第九次會議精神,並針對菏澤目前項目建設、企業發展及疫情防控中存在的困難問題,研究有關政策措施,安排部署下步工作。菏澤市委副書記、市長、市委經濟運行應急保障指揮部指揮長陳平主持會議並講話。會上,針對近期疫情防控工作進行了研究部署。近段時間以來,全市各級各部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 中國經濟預期顯著好於全球平均水平
    今天(14日)下午,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舉辦的「2021年《經濟藍皮書》發布會暨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在北京舉行。
  • 廈門同安多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位居廈門市前茅
    同安區多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位居全市前茅,基礎配套建設不斷提速。文化底蘊深厚的同安,綠色生態成為發展名片,「水清、河暢、岸綠、生態」的景象隨處可見,繪出一幅銀城居民幸福生活的新畫卷。  經濟增幅全市領先  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當前,京東「亞洲一號」廈門同安物流園、廈門抽水蓄能電站、環東海域濱海酒店群等重點項目正在有序推進建設。  項目建設是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
  • 2020年1-10月宣城全市經濟運行情況
    今年以來,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積極成效持續顯現,主要指標回升勢頭明顯,全市經濟運行延續穩定恢復態勢。
  • 溫州城鄉居民收入和增速均超全省平均水平
    製圖/昊霖老百姓口袋鼓不鼓,是衡量發展質量的重要標尺。2月7日,國家統計局溫州調查隊發布數據顯示,2016年溫州全面實施系列「三年行動計劃」,聯動推進經濟、城市、社會三大轉型,城鄉居民收入實現平穩增長,收入和增速均超全省平均水平。
  • 2019年福建省經濟運行穩中有進 地區生產總值躍上4萬億元臺階
    另外,根據國家統計局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後對各省2018年GDP初步核算數的修訂結果,2018年福建省GDP總量為38687.77億元,比初步核算數增加了2883.73億元,2019年福建省GDP增長7.6%,高於全國1.5個百分點。福建省統計局局長張國旺表示,2019年福建省經濟運行穩中有進,高質量發展支撐有力。
  • 關於如東縣2020年上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
    列入年初計劃的30個主要預期指標,進出口總額、註冊外資到帳、PM2.5平均濃度等10個指標達到目標或超序時完成,新興產業產值佔比1個指標基本達到目標,研發經費支出佔GDP比重、新增高技術企業等12個指標預計年底前可完成年度計劃,受疫情影響,地區生產總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固定資產投入、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等7個指標與年初計劃目標還有一些差距,但地區生產總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 2019年我國高爐煉鐵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評述與分析
    摘 要 本文簡要介紹了我國高爐煉鐵2019年的基本情況,論述了2019年我國高爐煉鐵主要操作的特點。並對其進行了評述和分析,本文最後提出了對我國2020年高爐煉鐵生產技術發展的幾點期望。關鍵詞高爐煉鐵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高品質球團礦 生產發展1 2019年我國高爐煉鐵的基本情況已經過去的2019年,我國高爐煉鐵事業在黨的十九大方針指引下,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取得了巨大成績。
  • 2018年贛州GDP增幅連續三年保持全省第一
    1月24日,記者從贛州市統計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獲悉,2018年贛州市經濟運行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11個主要經濟指標多數完成或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 全省投資力度加大 主要經濟指標呈現明顯回升態勢
    以太焦高鐵建設為代表,全省上下掀起項目建設的高潮。一季度重點工程完成投資296.3億元,完成率13.4%,高出去年同期3個百分點;各級各部門大幅提升網上辦理率,紮實開展前期手續辦理月活動,前期項目向建設項目轉化率已達15.4%,好於往年同期。以項目建設為牽引,一季度,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增速高於全國18.6個百分點。
  • 解讀2020年1-11月全省經濟運行情況
    11月份,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堅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全省工業、投資、消費繼續回升,外貿保持較快增長,財政收入進一步改善,金融、物價運行平穩
  •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中)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中) 2020-12-12 19: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關於麗水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20年國民...
    計劃報告17項全省出數排名指標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空氣品質優良率等13項指標增幅居全省前3位。  三次產業協同發展。農業生產平穩增長,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01.08億元,同比增長2.9%,增幅排名全省第2。工業經濟快速增長,規上工業增加值289.64億元,同比增長11.9%,增幅排名全省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