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是沿著四個方向的水系劃分成四片古老街區,稱為東柵、西柵、南柵和北柵。東柵在2001年最早開發改造,接下來是2003年開發的西柵,而南柵和北柵至今沒有正式被開發起來,保留著原始的樣子。南柵是烏鎮最後一塊沒有開發的地方,南柵的老房子、老建築、老街、老橋等還是最初的樣子,攝影愛好者的絕佳去處。古樸的窄巷子裡,都是老房子和木門板的店鋪,生活在這裡的大多還是本地人。
在客棧老闆的推薦下來到了南柵,這個未被開發成景區,仍是當地人居住生活的地方。如果說西柵是精裝修的高檔樣板房,那麼南柵就像是住了很久的小屋,保留著生活的痕跡和氣息,很遺憾到晚上才有空過來。
南柵,烏鎮旅行的意外收穫。西柵有她的雍容華貴,東柵有她的溫婉沉靜,南柵則呈現了未加任何修飾的素顏之姿。
南柵當下屬於開發階段,目前屬於免費階段,離東柵很近。建議早上吃完早點,路邊找輛自行車,在鎮上騎騎車,烏鎮的繁華在柵內,柵外很安靜,有一個古鎮應有的祥和。起到南柵,可以逛逛小店,串串小巷,這裡的東西比較便宜,店家也很熱情。
因為之前到過烏鎮,這次去烏鎮又是國慶高峰期,就不願再進去人擠人。然後一個人在外頭瞎逛,就這麼不小心逛進了南柵。和西柵的商業化管理比起來,南柵更有生活氣息,千年古鎮的房子在年久失修沒有商業化管理維護的狀態下,斑駁的歲月痕跡清晰可見,和修葺完好的西柵比起來,南柵斑駁的牆面,破舊的木板樓梯,讓人更有千年古鎮的歷史延續感。如果不是現代化的生活氣息,你會覺得自己穿越到了古色古香的古代。
烏鎮南柵其實不是景區,只是一條商業街,建築都是80年代後期的,除了名字叫南大街,其他和烏鎮景區沒有任何關係。不推薦前往遊玩。
相比較而言更喜歡南柵,因為它比較淳樸,商業化不嚴重,和東柵相連,越往難走越能感受當地人的生活氣息,寧靜優雅,適合閒逛,逛累了就在街邊找個咖啡店,喝上一下午的咖啡也是一件十分愜意的事,來到南柵,就是要放慢腳步慢慢感受
南柵不能算是嚴格的景區,不收門票的,人也比較少,當地人很多,比較安靜,適合走走逛逛。,裡面有代寄明信片的地方還不錯,適合喝杯咖啡,寫寫明信片,安靜的坐一坐。
本來準備去東柵收費景點玩玩,旅館前臺告訴我們不如入去免費的南柵看看。抱著試試看的想法過去,沒想到著實給了我很大的驚喜。東柵、西柵、南柵離得都不遠,腳力好一點的建議步行,不要被人力三輪車忽悠。南柵雖然目前還未進行整體商業開發,但是沿街住宅基本都改成商鋪了,有些商品價格有水分,買東西時不要急著付錢,多走走看看,反正一條街賣的東西就那幾樣。
在這裡推薦兩個野景點:張家老宅、朱家老宅。這兩個景點收費一元,其中張家老宅更氣派,雕梁畫棟很精美,但是無人居住已經很破舊了;朱家老宅目前還有人住,有生活氣息,但是看過張家老宅後感覺一般性。不過才收一塊錢,還是值得看看的,不知道下次再來會不會被圈起來做收費景點了。
南柵最大的看點是原生態,除此以外還有幾座古橋和老宅可以看看。張家老宅是我們看到的第一座老宅,藏在路邊的一條小巷裡,如果不是主人家在外面用紅漆畫了個箭頭,估計沒有多少人會留意到那塊張同仁宅的牌子。老宅只有一位老伯在守著,向每個入內參觀的遊客收取一元當門票。老伯精力很旺盛,一會跑過來向這個遊客介紹這老宅多麼多麼有特點,一會又跑去另一邊告訴另一個遊客怎麼拍照最好看。人家站在他說的點拍還不行,還非要遊客把相機弄成實時取景,他來給意見,非常熱情。張家老宅恐怕已經沒有人在居住了,顯得比較破敗,二樓封閉起來不讓參觀,窗戶的玻璃也多有殘破,門板上的裝飾畫也大都模糊不清了,只怕再過些日子這老宅也就保存不下去要變危樓了。到明年南柵封閉後不知道會不會把這作為一個景點重新修葺一番,如果真能讓老宅重現舊觀,也不失為一件好事情。
離開張家老宅,我們在南柵隨意閒逛,儘管號稱原生態,但其實臨街的房子基本都建成商鋪了,每當遊人走過不少商家都會出聲招攬生意,要想找原生態就只能往深處的巷子裡鑽才能看到些許了。看到有家朱家老宅,我們又進去看看。門票依然是1元,估計這是市場參考價了吧。朱家老宅裡面還有人住,保養得比張家老宅好多了。從門板上看這家以前也是做染坊的,過去在烏鎮一帶像這樣的家庭作坊式的染坊應該很多吧,不過現在老宅裡已經完全看不出有染坊的痕跡。進屋時主人家還特意提醒我們屋後還有一個小花園,栽種了許多花花草草,各色鮮花開得正燦爛,看來是主人家很引以為傲的小花園呀。南柵不大,一個小時左右能走完一遍,由於從東柵過來南柵坐人力三輪車走了好些時間,給了我們一種錯覺,以為南柵離西柵很遠,問了當地人才知道原來從烏鎮大橋走回西柵也就十來分鐘路程。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
喜歡的話,就多評論,多點讚,多收藏哦~
對了~別忘了關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