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爾齊斯河畔涼風徐徐,夜市熙熙攘攘的遊客吃完美食賞完美景後,走進了布爾津的喀納斯盛典劇院,劇院裡即將上演夢幻華麗的大型民族歌舞音畫《喀納斯盛典》。這部剛剛入選2018年度自治區特色旅遊品牌中的知名旅遊文化演藝劇目,從7月改版重演以來到現在,已經吸引了約1.7萬名遊客觀看。
《喀納斯盛典》演出豐富多彩,十分吸睛。圖/演出方
「這次來新疆旅行,我帶著孩子和家人來到了久負盛名的喀納斯,白天欣賞完了美景,晚上逛逛夜市,品嘗美食,再去看看反映當地民俗風情的歌舞劇,這次旅行太圓滿了。」來自上海的遊客孫先生陶醉於新疆美景的同時,《喀納斯盛典》也帶給了他驚喜。
「為了給遊客提供更好的視覺享受,我們多次對《喀納斯盛典》進行了改版,今年的新版演出增加了一些圖瓦人的傳說和音樂元素,口碑很好。」演出製作公司市場部經理劉先生說,「旅遊+文藝」的完美融合,讓文化軟實力產生了硬效益。
各類文化演藝讓遊客更加深入地了解新疆。圖 /演出方
和《喀納斯盛典》一同入選2018年度自治區特色旅遊品牌知名旅遊文化演藝的還有新疆大劇院的《千回西域》、烏魯木齊國際大巴扎《絲路印象》、和靜縣《東歸 · 印象》及《吐魯番盛典》、《絲路秀》,它們向全國乃至世界遊客展現一個充滿活力、凝聚激情的新疆。
傳統秀演:打造視覺味覺雙享受
在新疆看演出,歌舞表演只能是之一了,旅遊文化演藝的舞臺形式已經越來越豐富。
一走進二道橋美食歌舞大劇院,就能感受到一種熱鬧的氛圍:寬敞的觀眾席間,一張張整齊排列的桌子上擺放著葡萄乾、巴旦木、饊子等令人垂涎的小吃。落座後,抓飯、烤肉、薄皮包子接連上桌。接下來,就是在品味美食的同時觀賞大型民族歌舞劇《印象 · 二道橋》。
在《二道橋子》歡快的歌聲中,12名舞蹈演員身著民族特色服飾、跳著歡快的麥西熱甫,每晚,劇院的舞臺前都站滿了人,「新疆歌舞很歡快,有感染力,新疆美女們也很青春靚麗,民族樂器展示也特別有意思。」廈門遊客李女士說,新疆人的熱情讓她不由自主地來到舞臺前和演員們一起跳舞。
「每天晚上7點半遊客會在這裡就餐,8點演員們準時開始表演,演出時長在1個小時左右。這兩個月每天遊客都在一兩百人以上,最高時能達到500人以上。」二道橋美食歌舞大劇院藝術團藝術指導阿米娜 · 克裡木介紹,這部2013年創作首演的《印象 · 二道橋》今年迎來了新變化,「歌舞劇增加了嗩吶獨奏等新的元素,演出還增加了蒙古族舞蹈《一杯美酒》、頂碗舞等更豐富的表演。」
秀演升級:技術高大上形式更多樣
月夜下玉女踏水而歌,採集出崑崙聖山上神奇美妙的靈石;姿態矯健的西域駿馬馳騁舞臺,奮蹄揚鬃;翼展2米的西域金雕盤旋在觀眾席上空;凌空飛舞的飛天神女緩緩飄來……每晚在烏魯木齊上演的《絲路秀》總是能引來觀眾的驚嘆,這部作品被文化部確定為國家絲綢之路重點文化產業項目。液壓升降座位、上升式中心舞臺、旋轉全息投影,讓數百名觀眾沉浸在美輪美奐的演出中。
新疆旅遊文化演藝內容豐富,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藝術享受。圖 /演出方
《絲路秀》講述了年輕商人巴吐爾隨著往來貿易的駝隊踏上了絲綢之路,其間遇到了諸多神奇的人和事,在歷經考驗之後,與相愛的人重逢。
演出漸漸接近尾聲,當《打饢舞》的演員從舞臺上的饢坑裡拿出真正的饢現場分發給觀眾品嘗時,觀眾開始歡呼、鼓掌和品嘗演員手中的饢,而這些互動場景都是《絲路秀》在不斷改版升級中帶給觀眾的福利。
《千回西域》冰舞表演。圖 /演出方
驚險的雜技、剛勁的武術、柔美的冰舞、有趣的馬戲……新疆大劇院《千回西域》中,來自中國、俄羅斯、喬治亞和烏克蘭等國的300多名演員帶來的一場視覺盛宴讓觀眾連連稱讚。「今年來看演出的遊客太多了,從7月15日至今,每場演出都在1500人以上。」新疆大劇院工作人員介紹,自2015年公演以來,《千回西域》演出780場,接待遊客82萬人次,被贊為「到新疆必看的歌舞秀」。
熱情的新疆演員還會來到舞臺前邀請遊客共舞。圖 /演出方
「很民族,也很時尚,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燈光、舞蹈、特效都堪稱美妙絕倫。」黑龍江遊客賈女士說,新疆是著名的歌舞之鄉,各民族傳統文化絢麗多彩,果然不虛此行。
演出福利:藉助旅遊發展多途徑增收
在距離烏魯木齊約480公裡外的巴音布魯克草原,大型實景劇《東歸 · 印象》成為遊客的「夜間亮點」。在巴音布魯克鎮土爾扈特民俗文化村,每年的6-10月,《東歸 · 印象》都會準時到來,60名來自新疆和靜縣東歸烏蘭牧騎隊的專業演員奉獻了祖輩的東歸歷史故事,演出時使用的上百隻馬、羊、犛牛都是當地200多名群眾演員從自家趕來的牲畜。一年下來他們要演200餘場,每人都能獲得上萬元的收入,「現在牧民可以藉助旅遊發展多種途徑增收了。」演出隊隊長加娃說。
《東歸 · 印象》室外演出恢弘壯觀,仿佛東歸歷史近在眼前。圖 /演出方
《東歸 · 印象》講述衛拉特蒙古土爾扈特部17萬人在首領渥巴錫汗的帶領下衝破沙俄的重重追堵,回歸祖國的壯舉,最終他們定居在今天的新疆巴州、塔城、博州等地。
為打造持續性的精品,《東歸 · 印象》劇組定製了符合東歸歷史的服飾、盔甲、馬刀、箭支等,後來還加入了很多地方特色的腔調和舞蹈,在草原流傳的老歌《土爾扈特故鄉》,現在的表演中演員改用非物質文化遺產呼麥演繹它,讓遊客能深刻感受,也使整部劇更加生動。
今年舉辦的新疆和靜縣東歸那達慕大會,4天吸引了30餘萬遊客,在十餘項活動中,《東歸 · 印象》成為和靜重要的文化旅遊品牌。
《東歸 · 印象》以講故事的形式吸引遊客,給他們帶來不一樣的藝術享受。圖 /演出方
知名旅遊文化演藝是新疆特色旅遊品牌的形象代表,也是旅遊業核心競爭力的集中體現部分,「在進一步優化現有的知名旅遊文化演藝之外,還需要積極拓展新的演藝內容」,自治區旅遊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要把麥西熱甫、十二木卡姆、阿肯彈唱、花兒、新疆曲子、蒙古長調等更多的民間文化藝術和非遺項目也打造成為知名旅遊文化演藝,助力文化和旅遊的融合發展,把新疆打造成國際著名的絲路文化旅遊勝地,為國內外遊客提供更多精神享受的旅遊文化產品。
文 |新疆經濟報新媒體中心記者劉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