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常態化疫情防控下旅遊業健康發展,近日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支持「網際網路+旅遊」發展的措施。對此,專家分析:在疫情發生前,景區智慧化一直在發展,但今年疫情的發生,加速了景區智慧化的建設。不過,當前傳統的旅遊目的地還是側重做好地接、吃住行遊購娛,網際網路思維比較淡薄,行動比較遲緩,「做旅遊目的地關鍵在於接入『網際網路思維』」。
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
支持「網際網路+旅遊」發展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發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1月1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其中,為促進常態化疫情防控下旅遊業健康發展,會議確定了支持「網際網路+旅遊」發展的措施。
一是支持建設智慧旅遊景區,普及電子地圖、語音導覽等服務,打造特色景區數字展覽館等,推動道路、旅遊廁所等數位化建設。二是鼓勵景區加大線上營銷力度,引導雲旅遊等新業態發展,出臺規範發展網際網路+旅遊民宿的措施。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保留線下服務。三是完善包容審慎監管,加強旅遊安全監測和線上投訴處理,打擊坑蒙拐騙。
業界推出景區
智能化服務解決方案
據了解,旅遊的智慧化,主要體現在景區門票在線預訂、預約,語音導覽預訂,景區或旅遊目的地利用VR等打造一些虛擬體驗、夜遊內容等,或利用直播推廣景區等。旅遊智慧化還包括TTAP旅遊科技應用平臺,打造智慧文旅新生態,景區行中服務平臺、智慧景區解決方案等。
對於「網際網路+旅遊」,景域驢媽媽集團副總裁黃俊介紹,在疫情發生前,景區智慧化一直在發展,但今年疫情的發生,加速了景區智慧化的建設。
今年疫情發生後,針對景區智慧化剛需,業界推出的景區智能化服務解決方案,包括無接觸售票、分時人流管控、疫情實時監控、網絡分時預約售票、現場無接觸式掃碼購、景區智能設備管理平臺、電子票健康碼三色顯示、城軌級熱成像體溫監測系統等豐富功能,實現全軌跡動態監測遊客信息、全方位提升景區智慧化水平。
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等方面
「網際網路+旅遊」前景更大
據介紹,從地域分布來看,「網際網路+旅遊」主要以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布局較深。包括目的地的智慧化建設、智慧化監管與服務等,也包括旅遊產品在線預訂、預約等。黃俊認為,中國「網際網路+旅遊」在旅遊產業發展中,相比發達國家整體滲透率還是偏低,大概只有兩成左右;現階段來看,整個市場前景非常大。
「網際網路+旅遊」在推動文旅深度融合、非遺活化、當地特產銷售,極大豐富遊客文化度假內容與形式上,前景更大,此舉不但提升了目的地遊客數量與滿意度,提質增效,更在遊客旅遊過程中,傳播、弘揚了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地域文化等。另外,隨著「電商」思維和購買習慣之後,疫情中各種旅遊機構的「帶貨」,「網際網路+旅遊」正在破解旅遊購物的難題。因通過網際網路平臺產品及描述標準化、價格透明化,有效消除買家的擔憂及強賣問題。
「雲旅遊」可種草
可降低地域限制
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鼓勵景區加大線上營銷力度,引導雲旅遊等新業態發展」。對此,黃俊認為,當前傳統的旅遊目的地還是側重做好地接、吃住行遊購娛,網際網路思維比較淡薄,行動比較遲緩。另外,在智慧化建設方面沒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做旅遊目的地關鍵在於接入『網際網路思維』」。
對此,黃俊認為線上營銷及雲旅遊,可以提前種草遊客,培養潛在受眾,畢竟雲旅遊和實際打卡(沉浸式體驗)是有差別的。雲旅遊可以調節景區淡旺季人流;更可以拓展景區營銷傳播受眾範圍,降低地域限制,增加客流量;同時,也可以培育遊客玩、住等主要需求外,更多領域的消費需求。
採寫:南都記者 肖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