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錫太湖廣場西北側的永和路上,一塊用圍擋攔著的空地橫亙在凱賓斯基酒店和君來洲際酒店之間,圍擋的外牆上「南豐集團」的字眼赫然可見。但或許用不了多久,這個已經停擺數年的「南豐匯」項目就將換上綠地的嶄新LOGO。
10月18日,在港上市的至卓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其透過綠領控股有限公司與賣方南豐集團旗下的Nan Fung Investment China Holdings Limited訂立買賣協議,以6.2億元的代價收購麗廣有限公司。
麗廣的資產為無錫太湖廣場的一宗商業用地,該地塊正是在4年前就已經奠基但至今尚未成形的「南豐匯」項目。綠領控股並非至卓國際全資擁有,該合資公司中僅有25%的權益為至卓國際持有,而其餘75%則歸屬於江蘇省建築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江蘇省建的控股股東正是上海地產企業綠地。在今年2月籤署股權轉讓及增資協議後,綠地合計持有江蘇省建55%的股權。就「南豐匯」項目的獲取,綠地集團有關人士向觀點地產新媒體指出:」由於項目剛拿,品牌等事宜還沒定。作為我們的控股子公司,綠地品牌有利於項目運作,那總歸是好事。「
受制於地塊的拆遷,南豐匯長期處於停滯狀態,而它最近一次曝光要追溯至2012年12月的奠基開工儀式。在這之後,項目就陷入了將近四年的「空白期」。
不過,即便今次綠地接手,無錫商業紅海的現狀還是極為考驗操盤方,畢竟與之僅隔著一個廣場距離的就有九龍倉IFS、茂業中心以及世貿中心三個「巨無霸」。
無錫南豐匯停擺四年
對外界而言,南豐集團是如何獲得該項目的至今仍是一個謎團,因為在既有公開信息中並未涉及到項目的由來,而這份神秘性可以支撐起的一個合理推測是協議拿地。
南豐匯的首次亮相已經是2012年12月12日,彼時南豐集團舉辦了「南豐匯」城市綜合體項目的開工奠基儀式,而這一天隔街而對的九龍倉IFS正好封頂。
相關負責人在儀式上介紹,南豐匯計劃總投資逾30億元,建築高度將達到300餘米,總建築面積30萬平米,涵蓋甲級寫字樓、酒店式公寓和體驗式購物中心三種物業形態。
不過,在向外界描繪完項目的「藍圖」後,南豐匯就開始淡出視線。2014年雖然有項目傳出開業的消息,但外界至今所能看到的仍然只是一片雜草叢生的土地。
「項目遲遲沒有出來,一方面是地上有部分建築沒有拆除;另外南豐本身也不是特別急,因為資金實力雄厚,對開發節奏沒有什麼要求,所以運作比較慢;而且無錫本身的商業和辦公市場也不是特別好。」蘇南世聯行無錫客戶總監鮑銘煒向觀點地產新媒體指出。
至卓國際在公告中也坦承,面積為2.6萬平方米的南豐匯地塊及其相鄰區域仍在進行若干拆除及清理步驟。在公告當日,該地塊尚未取得相關部門就開展施工工作所需要的批文、許可證和同意書。
不過,綠領控股或將在未來促使項目公司修訂及調整地塊的發展規劃,當中包括地塊的使用及建築面積。
從風光亮相到轉手綠地,在將近四年的時光流轉中,南豐匯最終還是「付諸東流」,而伴隨著此前住宅項目的一併脫手,曾經表示要加大內地投資的港商南豐在無錫已經幾近出清。
今年6月,南豐與碧桂園就無錫馬山御園展開合作,涉及的項目位於馬山太湖國際度假區,佔地282.5畝。南豐集團董事長梁錦松表示,希望從無錫馬山項目開始,未來與碧桂園在國內一線上海、北京以及海外市場有更為廣泛的合作。
「南豐在無錫還有少量的貨源,因為賣給碧桂園的是純地塊,項目一二期還有少量的別墅,所以還有部分房源。賣完之後,基本上是沒有項目了。」
這種撤資動作也時有發生在南豐布局的其他國內城市,在這之前,南豐已經把三亞的項目賣給遠洋。在國內抽離的同時,南豐在香港大本營卻開足馬力,補貨日出康城的同時,買下了不少商業用地。
綠地撿漏對壘九龍倉
南豐在內地的撤資也給了後來者以「撿漏」的機會,太湖廣場地塊本身的估值達7.3億元,但至卓國際和江蘇省建聯手拿下的代價僅為6.2億元。當中5.9億元對應購買價,3000萬為議定負債。
從項目的股權分配以及操盤經驗來看,綠地很大可能是項目的實際操盤者,雖然至卓國際有權在明年4月30日前增持綠領控股12.5%的額外權益。
綠地集團相關人士對觀點地產新媒體透露,由於項目剛拿,未來的品牌事宜還沒有商定,但因為江蘇省建為綠地的控股子公司,使用綠地的品牌也有利於項目運作。
不過,以撿漏者姿態獲得無錫市中心核心項目的綠地卻仍然面臨考驗,這座三線城市已經深陷寫字樓空置率高的懸河。僅就南豐匯地塊所處的太湖廣場來看,九龍倉IFS、茂業中心、世貿中心一字排開,這些都是體量巨大商業綜合體。
年初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全國寫字樓平均空置率為18%,北京、上海、深圳的甲級寫字樓市場規模大,空置率都在10%以下,而無錫情況較嚴重,甲級寫字樓市場的空置率超過了30%。
在大勢走弱的情況下,即便已部分開業的九龍倉IFS也一再調整策略。此前這家公司選擇以散售形式回籠資金,但低迷的市場迫使其由售轉租,將已經出售的部分回購統一經營。
九龍倉解決空置率高的一個手段是藉助鼎辰(香港)集團旗下專注於商業地產運營管理的服務品牌MFG來打造共創空間,吸引更多中小型創業企業。
今年3月觀點地產新媒體從九龍倉方面獲悉,無錫IFS已經啟動招租的一區和四區整體出租率達80%,但就整體項目來說,這一數值還僅為30%,且進駐該超甲級寫字樓的企業主要為中小型投資公司,與最初的定位有一定的出入。
撇開同區的競爭,即便是位置更核心,且已經開業兩年的無錫恒隆廣場也依然保有將近20%左右的寫字樓空置率。「從整個無錫片區來講,寫字樓物業的去化速度都比較慢,甚至可以理解為很差。」鮑銘煒這樣說道。
對綠地來說,在超高層物業的打造上,它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成熟的模式。過去兩年,綠地也在不時強化商辦物業的服務體系。某種角度來說,這或許也是綠地敢於攬下這個攤子背後的底氣。
本文轉載來自:觀點地產新媒體,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