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啟動建設
這個定位為「城市綠心」、市民休憩樂園的公園,如今建得怎麼樣了?
今日上午,市委副書記、市長羅強帶隊,半天時間、一百多公裡、走訪三個點位,現場推進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建設。
▲5月30日,市委副書記、市長羅強現場推進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建設。
加快建設丹景臺景區核心區
龍泉驛區洛帶鎮新橋村,位於龍泉山深處,距成都市中心約30公裡。經過十年的生態修復,這裡一片蔥蘢,鳥鳴山幽。距離大都市這麼近卻又如此靜,堪稱成都的大花園。
而在之前,這裡原有13個村民小組,由於交通不便和緊鄰生活垃圾處置場,經濟狀況和宜居程度都不理想。從2007年開始,龍泉驛區分期分批實施移民安置,截至2017年底,所有移民已全部入住新居。生態恢復與移民同期展開,持續退耕還林、退果還林,近年累計實施植樹造林6750畝,生態環境全面改善。
▲2017年3月28日,春意盎然的龍泉山。
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管委會負責人介紹,開工建設一年多以來,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在五個方面取得了進展——
編制形成了總體規劃、6個分區實施規劃、5個專項規劃、6個設計導則和地質災害評估方案。實施植被恢復造林、林相改造近4萬畝。編制形成城市森林公園居民社會調控專項方案,實施完成土地綜合整治項目8個。動工建設丹景臺景區,建成綠道約130公裡,新建和改造山區道路約130公裡,完成環山大道項目建設前期工作。市人大啟動了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保護的立法工作。
▲2017年12月3日,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丹景山觀景臺雛形。
管委會負責人用16個字概括了2018年的工作重點:增綠增景、減人減房、基礎設施、特色小鎮。
「我們已經把各項重點工作都分解到月,掛圖作戰,逐月逐項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按照計劃,今年將——
實施增綠增景;實施居民社會調控項目;改造提升並新建特色小鎮;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加快建設環山大道、森林綠道及丹景臺景區核心區,實施庫塘堰湖新建、改造。
羅強現場詢問了增綠增景選用了哪些樹種、降水的留存使用率如何、生態搬遷的居民安置情況等問題,並提出要求:增綠儘量選用鄉土樹種,摸清庫塘堰湖的數據並做好清掏利用,盡全力做好搬遷的安置工作。
▲龍泉驛區探索造林綠化新方法,於近日試點完成無人機飛播造林工作。圖源成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
重返啟動儀式主會場 :「變化很大」
距離新橋村25公裡的茶店鎮照壁村寶倉灣,是2017年3月28日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建設啟動儀式主會場所在地。
▲2017年3月28日,成都市龍泉驛區茶店鎮。
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建設,這裡新增了大片綠色,紅色步道在綠樹間蜿蜒,觀景亭等設施也已建起,稍微寬闊一些的路面上,不時能看見騎遊車隊。「這就是我們去年曾經來過的地方,認出來沒有?確實變化很大!」羅強邊走邊說。
據龍泉驛區政府負責人介紹,寶倉灣、回龍灣自去年3月以後,大面積增綠增景,因地制宜建設步道、亭臺觀景設施,僅今年以來,已經在回龍灣植樹100多畝、1萬餘株。
▲龍泉山森林綠道 圖源成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
羅強現場查看了區域內庫塘堰湖的建設利用情況,「要摸清水資源和庫塘堰湖的家底,沒有水,生態修復就無從談起。」在綠道上,羅強囑咐相關部門,要建好配套設施,「可以利用貨櫃等設置一些驛站,方便騎行、散步的市民使用。」
特色小鎮要考慮生態價值
在60公裡外的成都天府新區楊梅小鎮,新區管委會負責人介紹稱,小鎮的目標是建成集登山、採果、賞花、旅遊休閒為一體的綜合旅遊項目。
▲成都天府新區楊梅小鎮 圖源成都市林業和園林局網站
羅強和小鎮經營者談起經營狀況,當得知今年前5個月已經接待了50萬人次,比去年大幅增長時,他肯定了小鎮的經營,並指出:「特色小鎮的建設,一定要謹慎選擇,要做就做成精品,而且一定要考慮到生態價值。」
▲成都天府新區楊梅小鎮風景 圖源成都市林業和園林局網站
在楊梅小鎮的展板前,羅強現場布置工作並提出要求。他指出,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是成都的城市綠心,是市民的休憩樂園,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力推進各方面工作。「就目前來看,各級各部門的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做得很實在。」
針對下一步的工作,羅強提出了四點要求:
要提升完善規劃,做好交通、水利等專項規劃,做好地質調查和災害評估,做好林業專項規劃,在樹種選擇方面做到科學合理。要限時消化城市森林公園範圍內的違建,堅決遏制新增違建。在特色小鎮的規劃、建設上要充分考慮項目的生態價值,不在城市森林公園範圍內搞大挖大建。要綜合考慮項目價值和環境影響,不要一哄而上,更不要出現很多雷同項目。
針對林區管護,羅強要求要加強技防,用好信息化手段,利用無人機等設施,提升林區的管護水平。
市委常委左正,副市長劉旭光,四川天府新區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劉任遠,市政府秘書長、雙流區委書記周先毅參加現場推進工作。
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 李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