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一座古時曾以移民為主的海島城市,也是一座海洋文化古城,擁有著深厚的積澱。
這裡有河姆渡遺址,有吳越文化,有抗擊外敵的英雄事跡,更有如詩如畫的美麗海景引得文人騷客長吟慢詠。
文化是一個地方的軟實力,如何讓舟山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稟賦,轉化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近年來,舟山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體育局)通過深入挖掘文化資源,積極開發文化產品,強力推進文化惠民,結出累累碩果。
看,一條簡單的絲巾,因為有了色彩豔麗的漁民畫,頓時生機盎然;一片片土地,隨著各類文化創意企業的入駐,化身為生產創意的「夢工場」,引領著文化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
海洋特色文化企業在這裡生長
打造文化品牌、建設產業基地、培育骨幹文化企業等措施悉數登場;文化創意、文化旅遊、傳統藝術等產業項目落地有聲;一批成長起來的文化企業特色鮮明,海味十足,生機勃勃。
目前,舟山市已湧現出一批具有一定規模和發展前景的海洋特色鮮明的文化企業,如岑氏木船作坊、普陀聖華桐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舟山市旅遊品研究所有限公司等工藝美術製造企業,立足發掘傳統海洋文化,打造獨具特色的海洋文化產品;浙江海緣影視有限公司在舟山全力打造海萊塢影視基地,舟山本土影視產業起步發展;市藝術劇院經過院團改革,市場運作更加靈活,海之韻藝術團等民營劇團也表現活躍,文化演出市場煥發新的生機;舟山天成廣告裝飾有限公司、舟山市洛神文化傳播策劃有限公司等文化傳媒企業積極拓展廣告設計、活動策劃、創意設計等新興創意產業領域,帶動了相關新興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不斷加快推進文化產業項目建設
近幾年來,關注舟山文化生活的朋友肯定已經發現,普陀保利大劇院、臨城大光明巨幕影城、舟山太平洋影城紛紛落成營業;怡島路文化街項目啟動實施,逐步引導相關文化企業進駐該區域,開展各類文化交流活動,培育文化氛圍;東沙古漁鎮修復開發,打造非遺一條街;中華古帆船研究製作中心、嵊泗縣東海漁村漁民畫展覽體驗館、文化主題島建設項目、舟山海洋數字圖書館等海洋文化特色項目已進入建設後期……這些都是舟山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體育局)不斷加快推進文化產業項目建設的成果。
除此以外,四個縣區在文化產業項目建設上也不遺餘力地發揮著自己的能量。
定海的伍玖文化創意中心,計劃總投資1.8億元的二期工程已開工建設,主要引進船舶設計、建築設計、文化傳媒、諮詢策劃以及時尚消費創意(動漫、服裝設計)等文化創意企業,將這些產業集中起來,會有一種集聚效應,也將是舟山一道有特色的風景線。
普陀區深入挖掘海洋文化、民間漁俗文化和南海觀音文化元素,積極拓展海洋文化外延,努力開發佛教文化功能,著力打造海洋旅遊文化精品,形成了中國國際沙雕節、沈家門漁港民間民俗大會、桃花島金庸武俠文化節、南海觀音文化節等一批文化品牌;培養了一批海洋特色鮮明的文化企業,同時,以魯家峙島為核心,打造海洋文化創意島,島上的普陀海洋文化創意產業園集海洋旅遊、海洋文化、海釣帆船遊艇運動產業園於一體,定位為「景區級標準泛遊艇類綜合性產業園區」。這個曾經混雜著魚腥味與船廠噪音的小島,將要變成魯家峙文化創意園區,一個陽春白雪的「文化地標」,成就一個個點石成金的故事。
岱山縣獨闢蹊徑地建設了海洋文化系列博物館:中國颱風博物館、中國海洋漁業博物館、中國燈塔博物館、中國鹽業博物館、中國海防博物館和中國島礁博物館等,實現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有機結合,豐富了海洋文化產品的種類,提高了海洋文化產品的品位。
嵊泗圍繞「離島、微城、慢生活」的主題,大力打造嵊泗漁歌、漁家民畫、漁家剪紙、海防文化和海洋風光攝影等海洋文化金名片;依託深厚的海洋民俗文化底蘊,不斷提升海島漁家樂的品質內涵,加快推動漁家樂產業轉型升級,形成了泗礁本島一帶獨具風格、遊人趨之若鶩的漁家樂示範區。
新常態下的「文化+」產業生態體系
文化始終是人類文明不斷攀升的本源和雲梯。在信息技術突飛猛進和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的今天,人類社會也進入了「文化+」時代。
在文化產業迅速發展的今天,「文化+」越豐富、越深入、越廣泛,經濟越強勁、越發達、越繁榮,「文化+」能夠為經濟、產業注入文化內核、文化元素、文化支撐,為經濟社會的發展開闢新空間。
2014年,為了努力滿足廣大市民對文化日益增長的多樣性需求,調動舟山文化企業參與積極性,共同打造淘文化公共文化服務平臺,舟山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體育局)搭建了文化產業平臺——「淘文化網」。
2015年,舟山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體育局)為滿足市民對文化多樣性的需求,召喚舟山的文化企業積極參與進來,開始搭建文化產業平臺,如今的淘文化是在原有淘文化公共文化服務和產品的平臺基礎上,進一步擴充了服務範圍和容量。
今年3月,淘文化產業平臺啟動,淘文化運營中心正式對外開放,並啟動淘文化「文化百家」項目,目前,已在舟山範圍內吸引了500餘家文化企業入駐。
這也是開創了文化事業反哺文化產業,文化產業促進文化事業發展的新模式,圍繞構建淘文化網文化產業服務新體系,建設線上線下文化服務空間,拓展淘文化產業發展新路徑。
其中,淘文化產業平臺為文化企業重點打造文化產業發展五大服務板塊,即淘文化「網際網路+」服務中心、淘文化小微文化企業金融服務平臺、淘文化雙創文化集市、淘文化眾創空間、淘文化質量認證和智慧財產權中心。
作為新常態下的「文化+」產業生態體系,「淘文化」充分展示了舟山市以海洋文化和佛教文化為特色的文化產業發展模式,集聚了文體企業,豐富了文體產品,創新了舟山市的文化發展新思路,提升了公共文化社會化運營效率,同時,也實現了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雙輪驅動,它用一種全新的方式詮釋文化的魅力。
舟山,從厚重的歷史積澱裡走來,又用文化之筆,為新區新添華彩篇章。(舟山日報 記者 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