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PI|中風治療新探索:人類胚胎幹細胞衍生球狀神經團靶向給藥治療

2020-12-25 騰訊網

中風,一種由腦部供血中斷或大量減少造成的腦部損傷,已逐漸成為國人健康的頭號殺手,尤其是中老年人群。這種疾病發病急,病死率高,因此,中風被認為是緊急醫療事件,需要即時診斷和治療。目前,醫學界仍未發現有效的治療方法,只能鼓勵民眾多了解相關知識,「防範於未然」。

所有中風病患中,有自發性腦出血病狀的患者佔到了10–20%。對此,醫療界一般採用保守的治療方法,如控制血壓,滲透性血腫水腫的滲透療法以及外科手術治療和康複方案,來幫助患者恢復獨立生活的能力。研究表明,幹細胞給藥可以通過抗炎症,抗凋亡,促進神經發生和血管生成以及組織修復或替代來減輕腦出血給患者帶來的影響。幹細胞來源的球形神經團具有的可持續且高效的分化的能力、同質性及易於操作,存儲,解凍和大規模生產等優點,使其成為潛在的治療急性腦出血的候選人。另外,研究發現靜脈注射只能攜帶少部分幹細胞來源的球形細胞團,因此研究人員提出了用磁小體樣鐵磁性氧化鐵納米立方體裝載的胚胎幹細胞來源的球狀神經團 (以下簡稱FION-SNMs) 來治療腦出血的方案[1]。

圖片來源:Pixabay

Min Kyoung Kang, Taeghwan Hyeon等學者在IJMS期刊上發表的文章詳細揭示了這種給藥方案的優點,即可改善腦出血所帶來的損傷問題和恢復相應的腦部功能,為腦出血治療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案。

通過逐步進行以下實驗,作者確定了磁小體樣鐵磁性氧化鐵納米立方體用來裝載球狀神經細胞進行靶向給藥是可行的。

1.通過參考已經發表的研究製作了FION-SNMs[2],並通過細胞計數試劑盒檢測了磁小體樣鐵磁性氧化鐵納米立方體對胚胎幹細胞來源的球狀神經團的毒性作用,確定了磁小體樣鐵磁性氧化鐵納米立方體的最佳濃度;

2.採用免疫螢光成像檢測磁小體樣鐵磁性氧化鐵納米立方體是否轉載幹細胞來源的球狀神經細胞;

3.通過普魯士藍染色檢測磁小體樣鐵磁性氧化鐵納米立方體來測量幹細胞來源的球狀神經細胞的靶向遞送效果。

在建立了大鼠腦出血模型24小時後,作者開始向其注射材料。通過靜脈注射的材料和處理方式的不同,將實驗體分為三組,第一組為PBS組;第二組是注射磁小體樣鐵磁性氧化鐵納米立方體來裝載球狀神經細胞組 (SNMs* Group),第三組則是注射FION-SNMs,並給大鼠頸部戴上特定的電磁頭盔 (一種3D列印技術材料製成,內置兩個磁鐵,安裝在大鼠頸部,從而形成一種特定的磁場環境),處理時長為3天,這使得FION-SNMs能靶向輸送至大腦內部,此組簡稱為SNMs*+Helmet Group。3天後處理大鼠,分別檢測各組腦部的鐵含量,腦腫脹量和水分含量,再進行免疫銀光染色和細胞定量以及腦萎縮測量。結果顯示:磁小體樣鐵磁性氧化鐵納米立方體用來裝載球狀神經細胞的有效傳遞明顯減輕腦出血後的腫脹,減少了炎症細胞的招募,降低了白介素1β,磷酸化的細胞外信號調節激酶 (p-ERK) 和環氧合酶2 (COX-2) 的表達,減少了腦萎縮表達。

圖1. SNMs*+Helmet Group 中的電磁頭盔及實驗大鼠

作者為了確定FION-SNMs可改善腦出血後的運動障礙,在腦出血誘導前一天以及ICH誘導後第1、3、7和14天使用肢體放置測試進行了行為測試。結果顯示:有針對性的注射磁小體樣鐵磁性氧化鐵納米立方體裝載的幹細胞來源的球狀神經細胞能夠在早期階段增強神經的恢復。大多數神經系統惡化發生在72小時內,並且主要是影響中風後不良預後[3]。因此,作者觀察了磁小體樣鐵磁性氧化鐵納米立方體裝載的幹細胞來源的球狀神經細胞的保護作用以及腦出血後三天抗細胞毒性機制[4],發現腦出血後促炎性機制被上調,在72小時內仍有炎症反應[5],由此該項研究主要集中在腦出血的急性期治療方案的探索。

開發有效的幹細胞靜脈注射系統用來治療人類腦出血將是一個開創性的道路。磁小體樣鐵磁性氧化鐵納米立方體裝載的胚胎幹細胞是一種更小,更快,功能更強的磁化標籤材料,它可能成為幹細胞移植的一種更有效的靶向遞送材料 [6]。作者採用在外部磁場環境下使用幹細胞來源的球狀神經細胞和磁小體樣鐵磁性氧化鐵納米立方體進行研究的方法,目的是將最可行的三個參與者結合在一起,形成目標幹細胞遞送系統。

當然,這項研究也有一些局限性。作者無法檢查在大鼠模型中幹細胞移植和分化是否在體內有效進行。其次,將單純球狀神經細胞的對照和電磁頭盔本身對腦出血急性期的影響相比,無法探索磁小體樣鐵磁性氧化鐵納米立方體對球狀神經細胞的治療能力的影響。同時,除了運動功能以外,研究人員還需要進行廣泛的行為測試,在體內環境中進行差異化的長期研究以及對其他器官進行栓塞的探索性研究。此外,幹細胞移植或電磁頭盔使用的最佳時機依舊需要研究者進一步探索。

儘管存在著種種局限,本研究中靶向幹細胞遞送系統的概念和結果仍可以為未來相關研究提供啟示。

(本文研究均已獲得首爾國立大學醫院機構審查委員會 (IACUC編號17-0075-C1A0) 的批准。)

Congratulation!

祝賀本文的作者之一Taeghwan Hyeon教授獲得2020科睿唯安化學領域引文桂冠獎(Clarivate Citation Laureates): https://clarivate.com/webofsciencegroup/citation-laureates/chemistry/

參考文獻:

I

1. Cho, M.S.; Kim, S.J.; Ku, S.Y.; Park, J.H.; Lee, H.; Yoo, D.H.; Park, U.C.; Song, S.A.; Choi, Y.M.; Yu, H.G. Generation of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cells from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derived spherical neural masses. Stem Cell Res.2012, 9, 101–109.

2. Lee, N.; Kim, H.; Choi, S.H.; Park, M.; Kim, D.; Kim, H.C.; Choi, Y.; Lin, S.; Kim, B.H.; Jung, H.S.; et al. Magnetosome-like ferrimagnetic iron oxide nanocubes for highly sensitive MRI of single cells and transplanted pancreatic islets. Proc. Natl. Acad. Sci. USA2011, 108, 2662–2667.

3. Oh, S.K.; Kim, H.S.; Ahn, H.J.; Seol, H.W.; Kim, Y.Y.; Park, Y.B.; Yoon, C.J.; Kim, D.W.; Kim, S.H.; Moon, S.Y. Deriv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ew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 lines: SNUhES1, SNUhES2, and SNUhES3. Stem Cells2005, 23, 211–219.

4. You, S.; Zheng, D.; Delcourt, C.; Sato, S.; Cao, Y.; Zhang, S.; Yang, J.; Wang, X.; Lindley, R.I.; Robinson, T.; et al. Determinants of early versus delayed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in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Stroke2019, 50, 1409–1414.

5. Rincon, F.; Mayer, S.A. Novel therapies fo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Curr. Opin. Crit. Care2004, 10, 94–100.

6. Cai, C.; Grabel, L. Directing the differentiation of embryonic stem cells to neural stem cells. Dev. Dyn.2007, 236, 3255–3266.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ISSN: 1422-0067, IF:4.556)創刊於2000年,是國際型開放獲取期刊。期刊主題涵蓋生物化學,分子和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物理學,分子醫學,以及化學分子研究的各個方面。IJMS採取單盲同行評審,一審周期約為13.4天,文章從接收到發表上線僅需2.2天。(來自2020年上半年期刊統計數據)。

相關焦點

  • 幹細胞治療,堪稱人類的"青春之泉"
    細胞的缺損、故障和死亡是造成人類疾病和衰老的根本原因。傳統醫療手段傾向於症狀的治療與緩解,難以對導致疾病的根本原因採取措施。與此不同,幹細胞治療從人體根本出發,把目標對準修復或替換病人體內老化病變的細胞和組織,最終達到治癒康復的目的。
  • 超10款產品獲批,商業化待定,幹細胞治療是掙錢利器還是救世英雄
    隨著幹細胞庫的成熟,胚胎幹細胞也逐漸成為幹細胞治療應用中的新選項。與iPSC同樣,胚胎幹細胞也具有多項分化的特性,可以被誘導分化為幾乎所有的細胞類型。我國近幾年在胚胎幹細胞方面做出了很多突破,2017年9月,世界上第一個通過胚胎幹細胞分化神經細胞移植治療帕金森病的臨床研究在中國正式啟動;2019年2月,中國細胞學學會又發表了《人胚胎幹細胞》標準。
  • ...發布《人源性幹細胞及其衍生細胞治療產品臨床試驗技術指導原則》
    ,全球細胞和基因治療產業的發展速度不斷加快,成為生物醫藥行業發展最為迅速的領域之一,我國細胞和基因治療產品的研發和註冊申報數量也逐年增加,特別是人源性幹細胞及其衍生細胞等治療產品。人源性幹細胞及其衍生細胞治療產品(以下稱「幹細胞相關產品」)作為重要的再生醫學產品,可能應用到幾乎涉及人體所有重要組織器官的修復及研究人類面臨的許多醫學難題,在細胞替代、組織修復、疾病治療等方面具有巨大潛力。本指導原則中「人源性幹細胞」包括人胚幹細胞、成體幹細胞和誘導形成的幹細胞。來源包括人的配子、囊胚(體外培養期限自受精開始不超過14天)、臍帶、胎盤、脂肪、骨髓等細胞和組織。
  • 幹細胞移植治療小細胞肺癌無效
    幹細胞與再生醫學是目前科學家熱衷的研究課題,再生醫學的一個核心技術就是幹細胞技術。由於幹細胞具有多能性,因此上至科學家下至普通老百姓對幹細胞都寄予厚望。
  • 王建祥教授:縱觀AML治療從傳統化療到個體化靶向治療的變遷
    而對於預後中等和預後不良的患者,其單用化療時復發風險較高,故應考慮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allo-HSCT)。 AML患者老年居多,老年患者治療相關的死亡率較高,故相當比例的患者不適合接受強化化療或allo-HSCT,導致這類患者生存預後較差。
  • 科學網—治療性克隆的一大步
    衍生自Ⅰ型糖尿病患者的胚胎幹細胞。 圖片來源:BJARKI JOHANNESSON, NYSCF 近日,幹細胞研究人員在經歷了10多年的挫折和醜聞後終於邁出了裡程碑式的一步。兩個研究小組分別利用克隆成年人皮膚細胞衍生出了人類胚胎幹細胞。
  • 從生物美容到外用治療 胚胎幹細胞應用或將引領未來醫療
    在第二屆錢塘之星創新創業大賽中大放異彩的「動物胚胎幹細胞促導傷口癒合醫用技術平臺的建立與應用」項目,或將帶給我們答案。  「生物醫藥的研究發展是一個從簡單到複雜的過程,」初見錢進,一種科學家特有的對於專業的嚴謹態度和敦厚清冷的表達風格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醫療科技發展到今天,幹細胞的應用在未來可能會成為主流。」
  • BioTime計劃收購新加坡胚胎幹細胞國際公司
    BioTime公司今日早前宣布計劃收購一家新加坡私營有限責任公司胚胎幹細胞國際公司(ES Cell International Pte Ltd,ESI)。BioTime在今日早前公布的新聞發布中表示,公司將"收購ESI的全部約3500萬美元債款及應計利息。除BioTime在收購完成後將要承擔的償付義務之外,ESI不存在其他重大債務"。
  • 重磅級文章解讀近年來胚胎幹細胞研究領域新成果!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近年來在胚胎幹細胞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分子伴侶介導的自噬調節胚胎幹細胞的多能性,有望開發新的再生療法doi:10.1126/science.abb4467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胚胎幹細胞中稱為CMA(chaperone-mediated autophagy, 分子伴侶介導的自噬)的自噬過程可能作為修復或再生受損細胞和器官的新型治療靶點
  • 人類與癌症的史詩級較量:分子靶向治療 倍道而進、一日千裡 _ 東方...
    投資故事與建議   伴隨基因組學、蛋白組學、表觀遺傳學以及腫瘤免疫學等基礎科學探索不斷深入,腫瘤靶向藥物研發近年來取得突出進展,目前已上市靶向藥物達百餘種、涵蓋27種常見癌症治療。在非小細胞肺癌、白血病、乳腺癌等領域取得了重大的進展。作為新藥研發皇冠上的明珠,靶向腫瘤藥將是未來相當長時間內醫藥研發的最重要方向之一。
  • 幹細胞治療心衰的臨床研究:回顧與進展
    長期從事幹細胞與衰老、幹細胞與免疫、幹細胞與心血管疾病方向的研究,承擔/參與多項國家級、省部級課題項目,相關成果在Aging Cell、Cell Death & Disease、FASEB J 等期刊發表撰文:梁小婷編輯:陳圓圓 鄭天慧審校:湯紅明心血管疾病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
  • 來源於人類胚胎幹細胞的心外膜細胞增強心肌細胞驅動的心臟再生
    來源於人類胚胎幹細胞的心外膜細胞增強心肌細胞驅動的心臟再生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5 21:02:28 英國劍橋大學Sanjay Sinha和美國華盛頓大學Charles
  • 靶向治療為什麼會產生耐藥性?如何降低靶向藥耐藥性
    說起靶向治療很多人就會認為靶向治療精準度高,對於癌症地治療更為有效。靶向藥物之所以被稱為「靶向」,是因為它是通過與癌症發生、腫瘤生長所必需的特定分子「靶點」來阻止癌細胞的生長。靶向藥之所以有用,是因為腫瘤細胞剛好攜帶了這個基因突變,一開始就是因為有這些基因突變,讓腫瘤細胞瘋狂生長。靶向藥可以特異性地識別這些突變基因,與之結合,從而封閉癌細胞的生長開關,讓腫瘤得以控制。但是,腫瘤細胞中總有那麼些非常聰明的壞蛋,就像遊戲中的「大Boss」,他們學會了躲避靶向藥物的攻擊,並且「繁殖」更多可以躲避攻擊的細胞。
  • 上海細胞治療集團攜手美國南加州大學聯合攻關造血幹細胞
    該項目合作人應其龍博士,是美國南加州大學幹細胞和再生醫學教授,也是世界一流的幹細胞科學家。他從師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Austin Smith教授,在鼠胚胎幹細胞的培養和定向分化、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信號通路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2010年,英國《自然》雜誌發表了應其龍「首次培育出了基因敲除的大鼠」的研究成果。
  • 靶向治療是什麼意思?所有肺癌患者都可以進行靶向治療嗎
    在臨床肺癌常見的治療手段是手術、放療和化療。可是隨著醫學的進步,有人說肺癌靶向治療可以多活20年,到底什麼是靶向治療,是不是所有肺癌患者都可以進行靶向治療?靶向治療,可以理解為帶有目標識別能力的飛彈,會追著既定目標轟炸。
  • 胚胎幹細胞研究最新進展(第4期)
    當內細胞群在培養皿中培養時,我們稱之為胚胎幹細胞。通常人胚胎幹細胞的來源有四種:選擇性流產的人類胚胎組織;治療不孕症夫婦不需要的由體外受精產生的人類胚胎;由捐獻者專門為研究所捐獻的配子由體外受精產生的人類胚胎;由體細胞核移植技術將人體細胞核移植入人或動物的卵泡內產生人類胚胎或嵌合體胚胎。
  • 人類醫療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幹細胞治療技術
    2020年,幹細胞治療留給人們很多期待。新冠疫情期間,幹細胞治療對國內外一些患者的治療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同時也在其他疾病領域取得進展,讓人們對這種療法的發展有了更大的興趣。 2020年,幹細胞治療留給人們很多期待。
  • 周彩存:見證肺癌靶向治療崛起的時代
    什麼叫做肺癌靶向治療?肺癌到底離我們有多遠?如何找到治療靶點?能不能讓肺癌變成慢性病?接下來的內容將帶你認識一些國內的肺癌醫生,讓他們用故事講述「執靶」的藝術。這個患者從上海看完了病,沒有尋求到滿意的治療方案,又輾轉到北京繼續看病,最後又回到上海。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唯一且也是標準的治療方案就是化療。」周彩存說,這是20年前肺癌治療的真實處境,醫生與患者在茫茫人海中因為這一個疾病而相遇,因為責任與義務,但更多的是人性的平等和信任。
  • 乳腺癌靶向治療研究進展
    乳腺癌靶向治療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案,其特異性強,毒副作用小,基本上不損傷正常組織。伴隨藥理學和分子生物學研究的深入,靶向藥物的研究和應用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新治療靶點藥物的研發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本文主要對HER2、mTOR、VEGF、EGFR、PARP、CDK4/6為靶點的乳腺癌靶向治療研究進行綜述。
  • 靶向藥問世 | 蘆可替尼治療效果如何?
    骨髓纖維化治療新藥捷恪衛(磷酸蘆可替尼)前些年已經在中國上市,此藥對於骨髓增殖性,特別是骨髓纖維化患者來說是一種喜訊。因為蘆可替尼是目前唯一針對骨髓纖維化發病機制的靶向治療藥物(針對骨髓纖維化的致病機制——JAK-STAT信號通路的異常激活而研發的JAK抑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