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環球時報援引美國媒體《戰爭地帶》網站的消息稱,印度尼西亞漁民在塞拉亞群島附近海域打撈到「可能是中國的水下航行器(UUV)」。《戰爭地帶》煞有介事地表示,中國UUV在東南亞一帶的活動「可能對中國的潛艇在下潛時穿越這些地區特別有用」。
在事情沒有確認之前就先扣一頂帽子給中國,這確實很符合美國媒體的一貫作派。不過,即使是中國的水下航行器(UUV),那又有什麼問題。無論是軍用還是民用,都是海洋大國探測海洋的「規定動作」罷了,美國在這方面的動作更是無出其右。
水下自主航行器,英文縮寫為UUV,俗稱「水下滑翔機」。水下航行器的形狀可以說多種多樣,不過其中絕大多數類似於魚雷,這是因為圓頭、柱身的設計最符合水動力特性,可以最大程度減少水的阻力。全球大約有15個國家研製並裝備了各種不同型號的UUV裝置,主要用於海洋水文探測,海底地形勘探以及礦產資源勘探等多種用途。
軍用版UUV的主要功能有兩種:第一是掃雷,第二是潛伏在重要航線上,監視敵對方的艦艇和潛艇,為己方海軍搜集必要的情報。
水雷雖然名不見經傳,卻是一種殺傷力很大的武器二戰末期,美軍專門制定了使用水雷封鎖日本的「飢餓」作戰計劃,3個多月一共布放了1.1萬枚水雷,炸沉包括「飛鷹」號航母在內的670多艘各型艦船,戰果之大甚至超過了中途島海戰!
現代UUV的最主要功能,就是「掃雷」。UUV是無人駕駛,它不需要休息,也不會疲倦,可以完整認真地搜尋整個海區,而且由於它本身就是潛航器,如果發現不明物體,還可以直接湊上去使用光學設備觀察,即使引爆水雷損失也不大。
除此以外,軍用UUV也承擔海底地形勘測、洋流、水溫、鹽度等多種海洋水文氣象資料調查,為本國海軍搜集大量必要的氣象情報,在戰時幫助海軍發揮更大的作戰效能。使用UUV進行航道探測對於世界各主要強國,美國更是家常便飯。根據公開的報導可知,中國漁民幾乎每年都能夠在我國近海撈到各種「來路不明」的UUV,其中以江蘇和海南最多。
本次印尼漁民撈到UUV的海域位於印尼的南蘇拉威西省,望加錫海峽的南口,而這裡正對著著名的龍目海峽,穿越龍目海峽,也就從太平洋進入了印度洋。除馬六甲海峽外,龍目海峽就是溝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也是美國核潛艇經常通過的交通要道。
美國部署在日本的核潛艇如果要進入印度洋執行戰備任務,通常不會選擇通過中國南海和馬六甲海峽。因為自從我國在南海填造人工島嶼後,我軍在這一地區部署了大量的反潛兵力、兵器。美國的核潛艇經過南海前往馬六甲,很容易被我軍捕捉並錄下「聲紋信息」。
正因為如此,美軍核潛艇2013年之後進入印度洋主要從日本或者關島出發後,直接經過菲律賓海,再經過蘇拉威西海、望加錫海峽,然後經龍目海峽直接進入印度洋,不是非必要一般主動避開南海和馬六甲海峽。
正因為如此,美國海軍才更加關注望加錫海峽和蘇拉威西海的航行安全。雖然印尼漁民撈起的UUV已被海水浸泡得失去了全部外部油漆,很難判斷其歸屬,但美國媒體在事情還沒有搞清楚之前,就將其歸結為中國UUV,就是企圖在東南亞製造「中國威脅論」,進而離間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的關係。
2019年的12月份,中國政府早就對外進行過公布,中國科學考察船「向陽紅6號」曾經在東印度洋投放過12枚UUV,這些UUV全部用於民間科學考察使用。如果印尼漁民撈到的確實是「走失」的中國UUV,那很有可能就是12枚UUV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