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黃山歸來,為了決定是否去徽州古城,我倆為此還吵了一架。
帶我去了古城之後,我才發現自己的選擇是多麼的糟糕。所謂古城,其實已經消逝,留下的細節只能從片瓦短牆上去尋找了。
按百度百科的介紹,徽州古城是保存完好的中國四大古城之一,與四川閬中古城、山西平遙古城、雲南麗江古城平起平坐。後三者我只去過麗江古城,感覺很有特色,景好人美,儘管許多建築也已經翻新,但大多保留了原樣。
所以,我對徽州古城充滿了信心。
徽州古城不在黃山市,而在其旁邊不遠的歙縣。黃山汽車站和火車站附近都有中巴車開往歙縣,也有鐵路到達。我們在火車站附近的一個公交站上的車,票價7元(如果我沒記錯的話),行程不到一個小時,
到達徽州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四點多,整個城市正忙著大搞建設,塵土飛揚。中巴車是不經過古城的,所以要在老汽車下車,然後上了新安路大橋,行走大約十幾分鐘後,就可以看到一堵青灰色的古城牆。
因為看了城牆之後,覺得沒有想像中的好,我們決定繞開正門,從其他巷子入口看看。
在買奶茶時,一個小哥告訴我們,古城從這些口進去是不收門票的。
然後,我們果然進去了。但街道兩旁此起彼伏的叫賣聲和現代化的裝修風格一直讓我們以為這是景區外圍。
而左拐右拐之後,終於見到了一個像樣的建築。大學士坊,又叫「許國石坊」這讓我非常興奮。該石坊立於明朝萬曆年間,是中國唯一的為旌表古訓、科第、德政以及忠孝節義所裡的八柱牌坊。有「東方的凱旋門」之稱。
牌坊前面就是東譙樓,在前面就是景區大門入口。
牌坊的另一側古建築變多了起來,街道很乾淨,人也很少。來往的似乎都是當地的老住戶。
但許多房子已經經過了改造,翻新的痕跡比較明顯。
在這些巷子裡隱藏了不少舊宅大院,比如徽班紀念館、曹氏二宅等。此時,正值下班點,看守的人已不知去向何處。
進入其中,甚是冷清,還有點陰森的感覺。看介紹說,徽班曾經進京給太后唱戲,當年也是輝煌一世。
說是古城,但實際上古街道很短,許多宅院都已經改造,身子看不出以前的樣子。加之當地居民長期居住,古徽州的氣息已經被時間磨滅的零零散散。
我們逛了幾圈後,發現著實沒有太好的景致或者讓人動容的歷史,就又回到了學士坊。
夕陽西下,行人匆匆,遊客甚少。對本地人而言,路過陽和門就像過自家院子的大門一樣吧。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大抵就是此種情形吧。
門前的廣場一側豎立著古徽州景區的景點,面積看著很大,景點看著很多,但保護的卻並不是很好。
坐在行知公園的石凳上,看著周圍綠草如茵,城牆高聳,在秋日的暖陽中,竟然也有幾分平淡和美好。
廣場的一側是徽州府衙,此時也關門,應是要持票才能進入的。我們沒買票,只能從外面看看。據說此府衙始建於元末明初,後被燒毀,又再行重建大修,如今的府衙已是清朝時的成果了。
相比裡面的建築或者擺設應該會讓遠道而來的遊人有所收穫吧。
我們最終還是選擇了離開,回到黃山。相比徽州古城,屯溪和黎陽老街對我們這些年輕人吸引要更大些。
不過,還是要祝徽州古城能夠帶著徽州文化重新散發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