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濟北)臺灣工業園:56家臺資企業大放異彩

2020-12-21 華夏經緯網

  臺企力量,推動濟陽現代步伐 

  山東濟陽是一個有著得天獨厚資源的農業大縣,然而在這裡,除了體味淳厚質樸的田園風光,你同樣能感受到世界一流的用工制度和企業管理文化—— 從第一家臺資企業入駐,到如今56家臺資企業大放異彩,山東(濟北)臺灣工業園發展的10年,見證了濟陽工業的壯大興盛,也見證了這片土地上人的覺醒成長、城市文明在此生根發芽的每一個堅實觸角。

  勞動力市場愈發成熟

  8月9日17:30,濟南易得電子有限公司的女工李克霞剛剛從流水線上忙完。隨著技術逐漸熟練起來,負責二極體整形的她每小時可完成600多隻,這讓她很忙碌,卻感到比之前「值」。她口中的「之前」指的是今年春節前在一家私營服裝企業打工的經歷—— 從早到晚一刻不停地縫合袖口,一月下來卻只有1100元錢。現在她的月基本工資在1800元到2000元之間,如果多加幾次班,就能拿到2700元,這個數目讓她覺得「很合適」。

  濟南易得電子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二極體、三極體等電子組件的臺資企業,經另外一家臺資企業界龍電子推薦後,於2006年3月落戶濟陽。目前年二極體生產能力達到45億隻,員工210人。

  與不少大型臺資企業相比,易得電子的用工人數難以稱得上多。但談到對當地的貢獻,管理部經理李傑認為是在就業上。二極體操作工序簡單,初中以上學歷者便可勝任,較低的學歷要求與濟陽的勞動力市場現狀相吻合,該公司目前140名一線工人全部來自濟陽當地。在易得電子,只要被正式聘用,便和大都市裡所有正規企業一樣——籤訂勞動合同並繳納五險,之後職工還將享有帶薪休假、女職工保護等福利。

  作為目前濟陽縣內規模最小、成立最晚的臺資企業,易得電子顯露出的只是山東(濟北)臺灣工業園對於拉動濟陽縣就業貢獻的一角。目前,整個臺灣工業園吸收勞動力6000餘人,其中在統一、旺旺等大型食品企業,一線工人月均工資在2000元到2500元之間。與濟陽本土企業相比,臺資企業是一個極其有競爭力的籌碼。

  在濟陽縣臺辦主任張慶濤看來,在臺資企業入駐濟陽前,勞動者普遍在本地的私營企業打工,由於穩定性差,找不到歸屬感,往往抱著「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心態去工作;相反,大型臺資企業的穩定性和規範性,培養了打工者對企業的忠誠度。比起收入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對「打工」認知的改變,使得當地的勞動力市場愈發成熟起來。

  莊稼地上「長」出「生產巨頭」

  在交談間隙,李克霞掏出她的手機擺弄起來。這部聯想手機是她前不久剛剛花了1000多元買的,

  比起之前那部不到500元的舊手機,新手機的拍照、上網等功能都讓李克霞覺得很新鮮。和在大城市居住的很多人類似,收入提高後的李克霞有了在工作單位附近買房的計劃。「我們夫妻倆一個月收入有六七千元,孩子今年兩歲,買了房將來就能在縣城上學。」

  根據李傑掌握的情況,超過10%的員工已在周邊購房,有意向者則更多。他認為,來到該企業打工後,工人們都不再滿足于田園農耕的平淡,而更嚮往「在路燈下跳跳舞,周末逛逛商場」的樂趣。

  前段時間,濟陽縣臺辦副主任肖華見到了旺旺集團總部的一位高官,關於他對旺旺濟陽生產基地所在地最初是一片莊稼地的記憶,肖華半開玩笑地表示「我再帶你找找這片莊稼地去」。如今矗立在當年那片莊稼地上的,已經是年產值達32億元、旺旺集團在大陸最大的生產基地。肖華對此感嘆稱:「臺灣企業的壯大不僅拉動了縣城的一系列建設,更在悄然間重新描摹著整個濟陽縣的發展面孔。」

  潤物無聲的改變

  從山東大魯閣織染工業有限公司的辦公室向窗外望去,整潔的院落一塵不染,院子裡幾棵新栽的小樹苗正隨風搖曳。這是一家由臺灣三功集團投資興建、主要從事錦綸滌綸等化纖長絲製造與染整的企業。關於早在2003年剛來濟陽建廠時的場景,在總經理王金銷的記憶中,可是與現在大相逕庭:「當時少部分工人有隨地吐痰、丟垃圾的習慣,廠區總是顯得很髒亂;後來,只要他們亂丟我就撿起來,有人吐痰我接著掏出紙擦掉。」漸漸地,這讓「有些不好意思」的工人們開始變得「文明多了」。在濟陽縣臺辦主任張慶濤眼中,「老闆擦掉員工吐的痰」這種例子一點兒也不誇張和意外,這是由於「這些企業負責人本身素質就比較高,加上多年來深受大型企業集團深厚文化積澱和規範管理制度的薰陶,他們能夠率先垂範來影響員工」。

  在此前與李克霞交談時,她總是不住地低頭看著腕上的手錶。「以前上班的廠管得很鬆,晚去也沒關係,不像這裡遲到一次就要扣5元。」而在24小時不間斷生產的大魯閣,對於時間的要求似乎更為「苛刻」,遲到5分鐘就要按照曠工半天處理。漸漸地,越來越多的工人像李克霞那樣,開始有了「時間觀念」。

  大魯閣一間辦公室牆上掛的報表顯示,從2005年起,該公司平均每年上繳地方的利稅都達到七八百萬元。「按時繳稅,是對工人守法觀念的培養」,王金銷認為,無論守時還是守法的觀念,對於一個現代社會的公民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質。

  交談中,王金銷不止一次地流露出這樣的觀點:「在某種意義上,我們是在幫著當地政府來管理人、培育人。」。(濟南日報記者  王寶靜)

 

責任編輯:李欣

相關焦點

  • 56家臺資企業聚濟陽 孕育山東最大臺灣工業園
    轉自2013年8月29日鳳凰網原標題:56家臺資企業聚濟陽孕育山東最大臺灣工業園一個只有55萬人口、面積僅1076平方公裡的內陸小縣,既沒有港口,也不是臺鄉,卻成功孕育了我省首家乃至全省規模最大的臺灣工業園——山東省(濟北)臺灣工業園。
  • 濟南濟北開發區臺灣工業園:濟南的臺企聚集地
    濟南濟北開發區臺灣工業園是山東省第一家省級臺灣工業園。目前,園區已有旺旺集團、統一集團、耐斯集團、臺灣三功集團、界龍電子、易得電子、力川電子等54家臺資企業入駐,成為濟南對臺招商新高地、臺企聚集地。
  • 山東省(濟北)臺灣工業園五年發展規劃
    為加快山東省(濟北)臺灣工業園(以下簡稱臺灣工業園)的建設步伐,按照市委、市政府「大規劃、大整合、大建設」的工作要求,結合濟陽實際,特制定臺灣工業園五年發展規劃。  一、基礎條件和形勢分析  臺灣工業園於2003年建立,2005年5月被省臺辦批准為山東省(濟北)臺灣工業園,也是全省第一家臺灣工業園。近年來,在各級各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承載能力不斷增強,具備了跨越發展的條件。
  • 濟陽爭創」國家級臺灣工業園」
    (記者 王寶靜)從2003年到2013年的10年間,山東省第一家臺灣工業園花落「農業大縣」濟陽,並一步一個腳印地成長為「中國最具臺資企業投資價值園區」之一。如今,濟陽又在期盼著創造另一個先河——— 爭創國家級臺灣工業園,儘管這在全國範圍內尚無明確標準。
  • 濟陽縣地稅局邀請臺資企業上門「挑毛病」
    7日上午,山東大魯閣織染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金銷這樣表示。為更好地促進臺資企業發展、推動稅企共建,當天濟陽縣地方稅務局舉行服務臺資企業發展座談會,邀請臺資企業代表上門為地稅徵管服務「挑毛病」。  座談會上,來自全縣的臺資企業代表暢所欲言。
  • 山東平原設立省級臺灣工業園
    華夏經緯網7月13日訊:近日,山東省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正式批准,在平原縣經濟開發區設立「山東省(平原)臺灣工業園」。這是設在德州市的第一家省級臺灣工業園。   獲得批准設立的「山東省(平原)臺灣工業園」位於平原縣經濟開發區的核心區域,佔地4平方公裡。主要分為機械化工區、食品加工區和電子工業區。
  • 山東省濟陽縣全面促進臺資企業健康安全成長
    山東省濟北臺灣工業園是山東省第一家臺灣工業園,位於省會濟南北部新興工業區濟陽縣。總規劃面積20平方公裡,打造聚集了食品飲料、電子信息、機械裝備、紡織服裝四大主導產業,創建了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目前入駐旺旺集團、統一集團、耐斯集團、康師傅、三功集團等知名臺企57家,累計投資總額20餘億美元,成為黃河以北、華北地區最大的臺商投資集聚地。
  • 慈湖高新區臺灣工業園不斷壯大 已入駐臺企12家
    ——慈湖高新區臺灣工業園的入駐臺企增至12家,總投資額逾3億美元。據統計,今年前7月,臺灣工業園內企業完成產值35.4億元,同比增長13.8%。據悉,慈湖高新區臺灣工業園於2009年4月28日掛牌,規劃面積2.56平方公裡,現是國臺辦重點支持建設的臺資產業轉移示範基地。
  • 慈湖高新區臺灣工業園簡介
    慈湖高新區臺灣工業園於2009年4月28日掛牌成立,為安徽省首家臺灣工業園。臺灣工業園規劃面積約2.56平方公裡,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完備,水電氣管線鋪設到位,具備完善的生活、服務配套設施。區內產業導向為新材料、裝備製造、現代服務業等產業,有利於發揮產業集聚的規模效益和上下遊產業鏈配套銜接。
  • 正式批准 山東首家省級臺灣工業園落戶平原
    近日,山東省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正式批准,在平原縣經濟開發區設立「山東省(平原)臺灣工業園」。這是德州市第一家省級臺灣工業園。    獲得批准設立的「山東省(平原)臺灣工業園」位於平原縣經濟開發區的核心區域,佔地4平方公裡。主要分為機械化工區、食品加工區和電子工業區。以高檔緊固件、機械、電子產業為主。
  • 湖南第十家省級臺灣工業園——(沅陵)臺灣工業園正式揭牌
    11月24日,「湖南(沅陵)臺灣工業園揭牌暨投資6.5億元的臺資企業飛磁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項目籤約儀式」在沅陵縣工業園集中區舉行。省委臺辦二級巡視員孫銀生、懷化市委辦二級巡視員鄧友文、省市縣直相關單位及臺資企業負責人參加揭牌暨籤約儀式。
  • 臺灣統一集團食品項目落戶山東濟陽
    3月24日,臺資企業統一集團與山東省濟陽縣政府舉行籤約儀式,決定投資9000萬美元建立食品生產基地。統一集團已確定將濟陽生產基地打造成為「山東總廠」,輻射山東全省及周邊地區。    籤約儀式在濟陽縣會務中心舉行。
  • 山東(平原)臺灣工業園揭牌 對臺招商上新臺階
    8月8日,山東省(平原)臺灣工業園舉行揭牌儀式,省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張志強,市委副書記、市長吳翠雲,市委副書記劉煥立,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張甲太,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趙忠新,市政協副主席張躍中出席揭牌儀式。張志強、吳翠云為山東省(平原)臺灣工業園揭牌。劉煥立致辭並為山東省(平原)臺灣工業園管理委員會揭牌。
  • 中山市4家臺企被評為廣東省優秀臺資企業
    中國臺灣網4月10日中山消息  日前,中山市緯創資通(中山)有限公司、國碁電子(中山)有限公司、中山隆成日用製品有限公司、臺達化工(中山)有限公司4家臺資企業被廣東省臺辦授予「廣東省優秀臺資企業」稱號。評選活動中,共有30家臺資企業入選「廣東省優秀臺資企業」。
  • 臺灣義聯集團到山東濟南考察
    6月19日至21日,臺灣義聯集團綜合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沈德村一行應邀專程到山東省濟南市考察投資環境。沈德村先生等在濟南市臺辦負責同志陪同下,到章丘市、濟南西部新區和泉城路商業區等進行了考察,對相關項目合作事項進行了對接洽談。
  • 榕臺實現三大產業對接 臺資企業已達1941家
    截至去年底,全市累計批准臺資企業(不含第三地轉投資)1941家,合同臺資34.92億美元,佔利用外資總數的13.77%。      榕臺產業對接主要集中在電子信息產業、機械冶金產業、農業合作等方面。     福州市的電子信息產業和臺灣電子信息產業關聯度大。目前,臺資企業在福州電子信息產業中佔有很大比重,而且還在繼續擴大。
  • 山東(濟北)電子信息產業園
    2007年5月,山東省信息產業廳批覆設立省級電子信息產業園----山東(濟北)電子信息產業園。引進的力碩電子、界龍科技、易得電子、朗碩電子等一批知名企業相繼落戶。目前全縣共有電子信息企業50餘家,總投資20億元,年產值達25億元,園區骨幹企業15家。   山東(濟北)電子信息產業園位於山東濟北經濟開發區內,區位優越,交通便利。
  • 天津市首個臺資工業園落戶靜海開發區(圖)
    天津市首個也是唯一一個臺商投資工業園項目正式落戶靜海開發區。  「靜海縣擁有雄厚的臺資企業基礎,目前全縣有臺資企業60家,其中在開發區佔了28家,比例接近一半。」靜海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吳夏清介紹說,「大成集團自2006年在靜海投資以來,累計總投資已達7000萬美元,興建了5家工廠。另外,建大橡膠(天津)有限公司、臺玻天津玻璃有限公司、捷安特(天津)有限公司等,都是在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的優秀臺資企業。」現有的臺商企業主要集中在開發區南區及中心區,也就是未來臺商投資工業園的周邊。  未來園區產業定位為高端製造、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和精品農業等。
  • 落戶江蘇臺資企業聚力創新 點亮臺企升級夢想
    中國江蘇網6月14日訊 6月初,記者隨兩岸及香港媒體聯合採訪團,採訪了江蘇眾多臺資企業。一路上,記者看到落戶江蘇的臺資企業紛紛聚力創新,勇於探索,致力轉型升級。  「走電商」實現創業夢想  南京四季瑞禾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是今年3月剛剛成立的臺資企業,落戶南京海峽兩岸科技工業園眾創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