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歌曲刷爆全網,可今天我更想講講它的作者!

2020-12-11 騰訊網

文章來源於:德國優才計劃

近日,胡歌現身知乎,

在新華社聯合知乎發起的

【你好中國·問答70年】活動中,

以首席提問官身份向廣大網友提問。

「70年來,有沒有一首歌,

讓你聽了就熱淚盈眶?

問題一經發出,便引發全網回答,

現已有近1.5萬人回答,

超過700萬人瀏覽。

而一萬多條回答裡,

《我和我的祖國》高居榜首

它幾乎刷屏了所有中國人的朋友圈,

這首歌曲最初由李谷一唱紅大江南北,

如今又有了王菲演繹的新版本。

這樣一首全民皆愛的歌曲,

其實已經誕生整整35年了!

但是如果我問你:

知道這首歌的由來和作者嗎?

想必回答一定很多人是一臉茫然。

是啊!

優秀歌曲經久傳唱,捧紅了無數歌星,

但詞曲作者卻鮮為人知!

我和我的祖國,

一刻也不能分割,

無論我走到哪裡,

都流出一首讚歌,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

我歌唱每一條河,

嫋嫋炊煙小小村落,

路上一道轍,

我最親愛的祖國,

我永遠緊依著你的心窩

......

如此膾炙人口,經天緯地的作品,

它的詞曲作者就是張藜秦詠誠

張藜(左)、秦詠誠(右)

張藜,1932年出生於大連,

那是一個富裕的幸福家庭,

然而快樂是那般短暫,

日本侵略中國,國破家亡,

12歲時家道中落,

據說有一次他還差點被日本兵打死,

以至一段時間聽到,

「日本鬼子」這幾個字就哇哇大哭。

1948年16歲的他,

自願參加解放軍,成為了一名文藝兵,

並進入東北魯藝

(東北魯迅文藝學院)學習,

新中國給了他無盡希望和創作靈感,

那些年是他最無憂無慮、快活的日子。

老照片裡的東北魯迅文藝學院

然而未曾想,到了1957年,

25歲的他,卻被打成右派,

下放東北農村足足21年,

在艱苦的歲月中,

沒完沒了被批鬥的日子裡,

他始終堅持著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始終都沒有放棄歌詞的創作,

當時的《戰地新歌》:

《紅太陽照邊疆》、

《延邊人民熱愛毛主席》、

《黨的光輝照延邊》......

這些歌曲都是他被下放到農村時完成的。

而他的創作天賦和才華,

從未因時代的不公而泯滅,

他一直苦苦等待與追求,

直到了1979年,

平反落實政策後,他才回到了北京,

之後憑藉自己的才華,

從中央民族樂團,

創作室的一名創作員開始,

到國家一級編導、

直至中國音樂文學會副主席。

因為他是一個受過長期生活磨難,

並有著坎坷人生經歷的藝術家,

儘管人生坎坷,

但他對祖國的愛與期待絲毫未變、

歌唱親愛的祖國,

是他創作始終不變的主旋律。

他特殊的經歷也成就了他的創作,

他的歌詞裡總是蘊藏著,

深刻的人生哲理,具有深厚的生活底蘊,

這是很多詞作者都做不到的,

也達不到他那樣的創作境界。

歌詞界泰鬥喬羽

因為歌詞創作,看似門檻不高、

但其實是很「難」寫好的一門藝術。

歌詞界泰鬥喬羽就曾這樣,

解釋過歌詞創作的「難」:

歌詞雖然簡短,卻可以大到無限,

方寸之地可容納一個大千世界……

而他就曾高度評價過張藜:

「他有著特殊的活力,

他的作品「既不能模仿也無法代替」。

是啊!很多詞作者比起張藜來,

人生少了很多坎坷,

所以他們對生活,對人生的理解,

自然達不到張藜那樣的境界。

而他真正的出名是在55歲以後,

絕對的「大器晚成」,

因為他的生活裡只為寫詞痴迷,

他常說自己心中有「五苦」:

「苦於不新、不真、不廣、

不深以及深入不淺出」。

他的歌詞是真正的用生命寫成的,

他善於把文字與音樂結合,

同時又樂感極強,

所以也只有張藜才能夠創作出:

《籬笆 女人 狗》、《轆轤 女人 井》中,

那麼多具有深刻生活氣息,

和人生哲理的歌詞,

「星星還是那顆星星,月亮還是那個月亮,

碾子是碾子,缸是缸......」

到了上世紀80,90年代,

在新時期音樂文學創作領域中,

張藜的成就無疑是巨大的,

影響也同樣是巨大的,

他與喬羽、閆肅被譽為,

當代詞壇的三駕馬車。

如果沒有張藜的歌詞創作,

八九十年代的中國歌壇該是多麼地寂寞!

《亞洲雄風》,《我和我的祖國》,

《籬笆牆的影子》,《山不轉水轉》......

而《我和我的祖國》的曲作者,秦詠城,

1933年7月出生於遼寧省大連市,

比張藜小一歲,但同樣都是大連人,

關於他的資料並不多,只知道,

1948年他參加過,

大連地下黨領導的關東社會教育工作團,

14歲就開始了發表歌曲,

1952年進入東北魯藝,

1957年進入中央音樂學院學習,

後經歷文革,

因為他與張藜既是同鄉又是校友,

又都是新中國前就參加了革命工作,

所以相識相知很早,「反右」時,

張藜曾寫了一首《向左進行曲》,

從那時起他們就開始合作了,

兩位同樣生長在大連的東北漢子,

都有著寬闊的情懷;

都堅持用真情去書寫「美」,

自然美、祖國美、生活美……

所以也就有了後來他們兩人,

共同創作的《我和我的祖國》。

一般來說,一首歌是先有詞再有曲,

但《我和我的祖國》是先有曲再有詞,

《我和我的祖國》的旋律,

其實源自小提琴獨奏曲《海濱音詩》,

創作中的秦詠誠

這是秦詠城1962年創作的,

由於意境和旋律都非常美,

又適合演唱,張藜特別喜歡。

後來秦老曾回憶說:「1985年,

我的大連同鄉張藜打電話說,

"我很喜歡你的《海濱音詩》,

旋律很美,希望為它填詞,

但這是首器樂曲,有兩個轉調,

怕群眾唱不了,你可不可以,

再創作一首呢?要同樣情調的,

但旋律不能雷同!"

當時我正好,

在北京中央教育行政學院學習,

一天下午張藜邀請我到家裡吃飯,

到他家裡是下午5點多,

我就開始想旋律,

不是《海濱音詩》的"上行"旋律"51235……"

沒想到我一下找到了主旋律,

作曲的都曉得,找到了主旋律,

一下子就能展開了,

之後不到20分鐘,樂曲就創作出來了。」

對於這首好聽的旋律,

張藜也愛不釋手,

但是他並沒有馬上去填詞,

而是就放在那裡,一放就是半年多,

原來他一直都在冥思苦想,

一次去廣西出差,住進當地的招待所,

第二天清晨起來推開窗戶,

一輪旭日緩緩升起,

把對面山川映照得如詩如畫,

晨霧中的巍巍大山、

山下靜靜流淌的大河,

一下子都湧到他的眼前,

聯想到自己走過的路,

儘管曲曲折折,

但都和祖國的命運緊緊相連,

此情此景,一下開啟了他的靈感,

對祖國深厚的愛、

多年自己人生的經歷與感慨,

讓張藜脫口而出: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

宛如神來之筆,感覺找到了,

他一鼓作氣又寫下:

「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流出一首讚歌……」

詞一出口,他的眼圈先紅了。

而秦老說:自己最喜歡第二段歌詞:

「我的祖國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

浪是海的赤子,海是浪的依託……

在這裡,把個人與祖國的關係,

比喻成浪花和海的關係,

這個比喻以前還沒有過,

既深刻又有內涵,形容也很優美。

《我和我的祖國》是張藜的「厚積薄發」,

更是他最真實情感的迸發。

他調動了一生的積累和沉澱,

嫻熟運用韻律節奏和比擬修辭,

連續使用多個喻體,

將深沉的情感變成了華彩的詞章,

再配上秦詠誠的大氣、悠揚的旋律,

可以說是,直擊人們的心靈。

《我和我的祖國》的手稿

在完成《我和我的祖國》詞曲創作後,

秦詠誠把它收進一盤磁帶,

這盤磁帶有18首歌,

他說:「唱片社把這盤帶子,

給了當時最紅的歌星李谷一。

李谷一當時就說:

"我最喜歡《我和我的祖國》這一首"。

不出所料,這首歌被李谷一一唱而紅,

此歌成了她的保留曲目,

一唱就是30多年,

逐漸膾炙人口、家喻戶曉,流傳開來。

」歌中自始至終沒有一句豪言壯語的表白,

而是通過河流、高山、炊煙、

大海、浪花、清波等詩一樣的意境,

藉助美好意象來表達人們對祖國之愛。

視頻:1992年,李谷一演唱《我和我的祖國》

後來在2011年,

李谷一從藝五十年之際,

《魯豫有約》做了兩期李谷一的採訪。

邀請了詞作家張藜、曲作家秦詠誠等,

和李谷一一起回顧他們的合作過程。

視頻:2011年《魯豫有約》實錄(片段)

這是一段非常珍貴的視頻,

在這段視頻中,

有這樣一段李谷一和張藜的對話:

張藜:李谷一呀改成那個溫情,我吧,我心裡啊不願意。為啥呢,我心裡說,我這是詩的語言,我怎麼和她說呢,我說了又怕她不唱,你說不唱我多冤呢,所以我呢不吱聲。但是我有一次跟李谷一說,我說谷一,你呀做點這個統一語言的工作,你看我說得多委婉呀,我怕得罪她,知道吧。但是我到現在,我認為這個歌,就是李谷一給唱起來的,如果李谷一不唱這個歌根本就誰也不認識它。

李谷一:其實那個,其實張藜大哥,實際上是一種批評我。那麼說實在,他說不敢得罪我,因為我們接觸,底下下其實蠻好的,大妹子啊、老哥的這麼叫來叫去。今天他講了以後,我也覺得確實很慚愧。他怕我,這是我沒想到的。但是這個張藜大哥,說實在的他這輩子很委屈的。我知道他的這個委屈,就是他為什麼需要我來唱他這首歌。他自己說他很多歌寫之後都放在家裡沒人唱。他有過特別痛苦的,這個傷心的這個歷史。他被打反革命打了大概多少年了。他一直是反革命,所以不知道他反到哪裡了。所以呢,他很心酸、很壓抑,所以他希望就是那個時候能夠有些人能支持他。

張藜:李谷一啊特別善良,她一聽說我打了那麼多年反革命,她眼睛啊,就有淚花在閃爍,你說我能不感動嗎!

這樣一段最真實的對話,

看著讓人不禁心酸想流淚!

這樣深情而富有內涵的歌曲,

並成為今日傳世經典之作,

是他們這一代人,

走過了千山萬水後的精神收穫,

是在同一信念下的心靈默契,

更是在共同追求下的藝術感應,

真的稱得上是罕見的人生之緣!

一首歌能不能經久地被傳唱,

真正的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其根本就在於:

作者的修養、情懷與境界,

虛情假意、勉強造作的欺世之作,

即使是用商業或者行政力量,

去「抬」去「捧」,

最終都是徒勞無用的,

因為只有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再經歷時間的驗證,

那才是真正的經典作品「試金石」。

然而令人非常遺憾的是,

張藜與秦詠誠這兩位歷經一生坎坷,

真正紮根於人民群眾的藝術家,

分別在2016年和2015年先後辭世,

兩人的離世時間竟也如此相近!

他們這一代人歷經磨難,

卻始終堅守自己的音樂夢想,

因為他們對音樂與創作那是真愛,

如今盛世中華,《我和我的祖國》,

唱響祖國大地每一個角落,

他們在天之靈,一定也會欣慰了!

今天2019年10月1日,

祖國70周年華誕,

《我和我的祖國》這首歌曲,

幾乎刷屏了所有中國人的朋友圈,

當我們津津樂道演唱它的各位大咖時,

也請我們每一個中國人,

將他們的名字和故事傳播出去,

是他們帶給了我們這首傳世之作,

他們這樣心中裝滿祖國和人民的藝術家,

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不應該忘記!

致敬!張藜與秦詠誠,

謝謝您們,

這傾注了您們心血和一生的經典之作,

它必將世代經典永流傳!

歡迎關注:玩泥漿的土博士

相關焦點

  • 唱遍祖國大江南北歌曲《我和我的祖國》,你知道作者是誰嗎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 我歌唱每一條河嫋嫋炊煙 小小村落 路上一道轍我最親愛的祖國,我永遠緊貼著你的心窩永遠給我 碧浪清波 心中的歌 啦……啦……永遠給我 碧浪清波 心中的歌《我和我的祖國》, 這首唱遍祖國大江南北幾十年的優秀歌曲
  • 《我和我的祖國》已傳唱臺灣
    在這個舉國同慶兩岸同歡的節日裡,民進黨當局和「臺獨」政客們再次不甘寂寞,狂刷存在感。《我的祖國》、另一位臺灣藝人張韶涵與其他大陸藝人合唱抗疫宣傳歌曲《守護》,將會有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嫌疑。
  • 《歌唱祖國》《我和我的祖國》兩首愛國歌曲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欣逢中華人民共和國70周年華誕,祖國大地一片歡騰,各行各業群眾紛紛以不同的形式向祖國獻禮,其中用歌聲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和祝福,歌唱讚美祖國的頌歌,是最直接、最簡單、最普遍的方式。人們唱的是歌曲,內心湧動的是對祖國最深厚、最熾熱的情懷。《我和我的祖國》《歌唱祖國》兩首歌曲是當下傳唱最廣、群眾喜愛度最高的愛國歌曲,可以說人人會唱。
  • 《我和我的祖國》今天刷屏,你知道李谷一當年改了它的歌詞嗎?
    今天,你的朋友圈是不是被菲版《我和我的祖國》刷屏了? 對這個由常石磊編曲、王菲演唱的新版本,你覺得怎麼樣呢? 《我和我的祖國》,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 1985年,它由著名歌唱家、霸屏春晚三十餘年的李谷一老師一舉唱響。 想當年,以民歌唱法而聞名的李老師,可是多虧了這首歌的詞作者,才得到了演唱這首作品的機會哦。 《我和我的祖國》的詞作者是張藜。
  • 「獻禮片」可看可聽,《我和我的祖國》幸福感滿滿
    「獻禮片」可看可聽,《我和我的祖國》幸福感滿滿金羊網-新快報  作者:梁曉雯  2019-10-01 經典旋律《我和我的祖國》代代相傳,
  • ...長江、長江,我是黃河》火爆全網,「我們的河床是偉大的祖國…」
    開封版《長江、長江,我是黃河》火爆全網,「我們的河床是偉大的祖國…」 2020-02-07 08: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和我的祖國》全英華人旗袍快閃舉辦成功
    (下面簡稱《我和我的祖國》全英華人旗袍快閃)在英國皇家直屬城市溫莎堡完美謝幕。  盧海田參贊在倫敦快閃慶祝活動中高度評價快閃的創意.他讚美道:你們的美麗展示了新時代海外僑胞的新形象,您們的風度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底蘊,更重要的是您們的笑臉洋溢的微笑可以化解很多的困難.在活動結束後還與大家合唱"我和我的祖國"祝福祖國生日快樂,繁榮昌盛.
  • 二刷《我和我的祖國》後,我喜歡上了《白晝流星》
    三部之中,尤以《我和我的祖國》氣勢最盛。雄居票房榜榜首半月,擠入華語電影票房榜TOP10,豆瓣評分過8,總票房突破26億。上映半月,日票房仍能保持3000萬+。可謂口碑、票房雙開花。名氣大了,觀眾對電影的期望與評價標準也水漲船高,加之七位名導同臺競技,相互之間的比較自然不可避免。
  • 原創歌曲李谷一《我和我的祖國》MV出現在紐約時報廣場
    原創歌曲李谷一《我和我的祖國》MV出現在紐約時代廣場當天,著名歌手李谷一原創歌曲《我和我的祖國》MV出現在美國時代廣場納斯達克的屏幕上。時代廣場是美國紐約最繁華的部分,被稱為「世界的十字路口」,是全球關注和媒體關注的焦點。
  • 《我和我的祖國》曲譜首發地在遼寧 今天這裡再度唱響
    目前人氣最旺的歌曲之一《我和我的祖國》可與咱遼寧有著很深的淵源。今日,「我和我的祖國」音樂會在遼寧省文化藝術研究院文馨苑小劇場舉行,壓軸節目童聲合唱《我和我的祖國》將音樂會的氣氛推向高潮,這也意味著歌曲《我和我的祖國》曲譜首發地再次唱響《我和我的祖國》。
  • 淘氣電影日爆|《我和我的祖國》票房破30億,你看了幾遍?
    淘氣電影日爆 --- 12月19日影史上的今天:《鐵達尼號》1997年12月19日 美國上映 ▼恭喜!《我和我的祖國》票房破30億據燈塔專業版顯示,截至12月19日16時59分,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累計票房已突破30億,成為2019年度內地票房榜第4名,也成為中國影史上第9部破30億的電影。
  • 譯文||《我和我的祖國》中英文版
    去年國慶期間,《我和我的祖國》電影發布由王菲演唱的同名主題曲為祖國獻禮。 「菲式唱腔」搭配熟悉的旋律,用獨特嗓音將電影裡普通人走入祖國7個歷史瞬間的故事娓娓道來。 今天我們再次推送該歌曲的英文版My Motherland and Me,不同的語言,同一種情誼。我們為祖國放歌,致敬全國的抗疫英雄們!
  • ...我和我的祖國」大型少兒音樂會上演 千餘名少兒歡聚 唱響祖國頌歌
    昨晚的天津大劇院音樂廳朝氣蓬勃,縱情飛揚的歌聲久久迴蕩,千餘名少年兒童歡聚一堂,一首首催人奮進的歌曲讓現場掌聲迭起,高潮不斷。「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天津市百萬青少年歌頌祖國」系列活動之「我和我的祖國」大型少兒音樂會在這裡激情上演。
  • 南衛東《我想對你說我最親愛的祖國》新歌發布
    南衛東錄製《我想對你說我最親愛的祖國》網易娛樂10月13日報導 心懷祖國,情系華夏,通過一首歌曲與祖國對話。近日,被大眾熟知和喜愛的「音樂奇人」南衛東發布一首新歌《我想對你說我最親愛的祖國》,歌曲情感曲調細膩,聽過南衛東老師的演唱,瞬間被感染,赤子之心愛國之情爆棚,歌曲承載著華夏兒女對祖國的感恩和歌頌,是的我想對你說,我最親愛的祖國,你是一本厚書一部巨著,中華兒女都是你忠實的讀者,五千年的文字,鑲嵌進浩翰的銀河,五千年的文化,幻化成美麗的彩虹,多少英雄的兒女都是你的故事,多少傳奇的人物都是你的歌曲....
  • 我和我的祖國,無疑是今年最火的一首歌。然而它的曲作者已經走了
    今年最火的歌一定是那首《我和我的祖國》然而它的曲作者已經走了。今年是建國七十周年,為了向國慶獻禮,全國上下無論是學校、機關、廠礦,人們都在演唱這首《我和我的祖國》,一時間這首經典老歌再一次火遍大江南北。
  • 《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祖國
    文/趙月軒(原載2019年10月20日《寧波晚報》)《我和我的祖國》是一部有著特別意義的電影,其中的每一個場景,都在中國的大事簿上寫上過重重一筆,內容傳播度之廣,親歷者之眾,也是其他電影難以比擬的。在作品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創作人員的用心:講中國的故事,更講「我」的故事。和以往主旋律影片主要聚焦於大事件中的重要人物不同,《我和我的祖國》把目光對準了共和國的無名英雄。因為有了一眾戲骨的加盟,影片觀感極佳。在《前夜》中,以黃渤和辛柏青為代表的演員,把劇中人物升旗遇阻的焦灼、克服困難時的眾志成城和升旗成功後的百感交集,演繹得絲絲入扣。
  • 中國宜春第三屆旗袍文化藝術節暨《我和我的祖國》歌曲聯唱
    中國宜春第三屆旗袍文化藝術節暨《我和我的祖國》歌曲聯唱快閃百人旗袍秀在宜春熱情上演上演經晚聚焦 魏偉伴隨著韻味悠長的樂曲,百名旗袍佳麗漫步在漫山的花叢中,她們美麗動人、端莊典雅,生動柔美、以旗袍彰顯中國女性的獨特魅力
  • 龍應臺慘遭打臉的《我的祖國》 電影還未上映歌已火
    昨天台灣著名學者龍應臺在港大演講時的一段視頻在網上火了,刷爆了各大網站和APP。這是她10月份演講時向臺下提問給自己人生帶來啟蒙的歌曲是哪首?坐在臺下的一位中年男性,據說是香港浸會大學的副校長周偉立拿著話筒說:「我想起進大學的時候,許多師兄帶我們唱《我的祖國》」!
  • 看了《我和我的家鄉》,想家了
    去年,國慶70周年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刷爆了朋友圈,點燃觀眾愛國情懷的同時,也收穫了極佳的口碑。今年,《我和我的家鄉》也選擇以相似的方式徵戰國慶檔。《我和我的祖國》中,寧浩執導的《北京你好》是影迷們喜聞樂見的一個單元。而在《我和我的家鄉》中,他選擇在《北京好人》這一部分裡,和北京再續前緣。
  • 【龍門原創徵兵歌曲】你聽一聽,祖國在點我的名!
    【龍門原創徵兵歌曲】你聽一聽,祖國在點我的名!啟動儀式現場,一首歌曲娓娓唱出了龍門青年報效祖國的殷殷赤子之情,這是龍門縣流行音樂協會理事長羅文光先生創作的徵兵動員歌曲——《祖國在點我的名》。關於這首歌的創作機緣,羅文光這樣介紹:自己從小有一個從軍夢,遺憾人生的軌跡與軍營交錯而開;在去年的一次出差,他偶然經過某部隊軍營的時候,裡面傳出的訓練吶喊聲響徹耳際,激昂澎湃、振奮人心,這重燃起他少年時代對軍隊生活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