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大石橋村是一個水旱碼頭的熱鬧去處,橋兩頭的大街上,鋪號一個挨著一個,京廣雜貨,樣樣俱全;橋東、橋西的河岸邊,停泊著大小船隻,碼頭上裝貨卸貨,熱鬧鑽天。因此,大石橋村就出現一批巨商富戶,其中一家姓杜的大財主,是從外地遷來的無業游民。剛來的時候,缺吃少穿,三天兩頭煙筒裡冒不出煙來,他見人就說:「我家煙筒裡每天能冒煙就好了。」因為他嘴邊長掛這句話,村裡送他外號杜冒煙。
杜冒煙這人,心靈手巧,鬼賊溜滑,拍馬溜須,樣樣都會,拐騙坑崩,件件精通。不久,就在大石橋這個「能人」吃香的集市上站住腳了。不光煙筒裡能經常冒煙了,沒過幾年,竟有了房子,有了地,買賣鋪號也開了好幾座,由於他手眼通天,包了橋兩頭的稅,當上了河碼頭上的把頭。真是村裡街外,橋上河下,成了杜家的天下,有「日進鬥金」之譽。
杜冒煙出生貧寒,按理說應該同情窮人,可是,他卻為富不仁,不光招笆竿子長,有本事摟,還死扣爛黑,一毛不拔。有人說:「誰家窮也不能顧光窮,富也不能光富」。可他卻認定一個理:「要想窮了杜冒煙,除非橋塌洨河幹」。因為他看到大石橋那樣堅固,穩若泰山,洨河水是那樣浩大,源遠流長。他想河裡有水就能行船運貨,大橋不壞,就能過車走馬,橋上河下的「黃金」自然就能流進杜家的大門,他是不會窮的。
一天,有一個化緣的道士來進杜家大門口,敲著漁鼓,唱著道情向杜家化緣布施,管家的米粒不出,道士敲唱不停。這在熱鬧中間,只見杜家的小媳婦抱著孩子出來拉屎,手裡還提溜著一張熱騰騰的酥油餅。不知她聽了誰的鬼話,說熱餅擦屁股,孩子不跑肚。那道士一眼看見小媳婦手裡的熱餅,就說:「女善人,請把這張餅行了好吧,我肚子餓啊!」小媳婦一聽,把嘴一撇說:「喲!說的倒輕巧,你吃了我拿什麼給孩子擦屁股哪。」說著順手給拉完屎的小孩擦了屎,甩手扔進豬圈裡。道士一見此情口念「無量佛,善哉,善哉!如此糟踐天物,是要受窮的。」「窮!俺家還會窮嗎?你看看洨河上的大石橋,再看看橋下的長流水,誰不知道,只要橋在河上架著,水在河裡流著,『黃金『就能往俺家流,俺家掌柜的常說:『要想窮了杜冒煙,除非橋塌洨河幹』」。說罷,抱起小孩一扭身走進大門。那道士默默地重複著小媳婦的兩句話:「要想窮了杜冒煙,除非橋塌洨河幹」。抬頭看了看大石橋,低頭看了看洨河水,佛塵一甩,一咬牙,沿河向西走了..
這道士是個得道的仙家,他是來勸化杜冒煙行善濟貧的,誰料想杜家的小媳婦就這樣厲害,老杜一定是更加蠻橫無法度脫的。
那道士沿河走著走著,越想越生氣,一狠心,念動真言,唿喇喇大石橋塌了東邊五虹。阻礙了車馬行人;又走到洨河的四個泉源邊,用「牛屎」堵塞了泉水。從這兒,洨河幹底了,船不能行了,杜冒煙窮了,大石橋村也跟著衰落了。這個故事世世代代在當地流傳開了。
(趙縣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