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好酒,可以說是嗜酒如命。
他自稱「臣是酒中仙」「天子呼來不上船」,以「鬥酒詩百篇」名揚天下。
坊間常常傳說李白喝醉酒嘗令「貴妃磨墨,力士脫靴」!
他的《將進酒》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磅礴氣勢是每一個喜歡喝酒人的理想。
桃花潭邊的汪倫投其所好用美酒誘惑,才將其邀請到了安徽涇縣。
李白還有一首寫於安徽和縣的詩也很有意思。
一起欣賞一下吧!
嘲王歷陽不肯飲酒
李白
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殺陶淵明,不飲杯中酒。
浪撫一張琴,虛栽五株柳。
空負頭上巾,吾於爾何有?
先看題目《嘲王歷陽不肯飲酒》
題目意思簡單直白:嘲笑王歷陽這個人不肯飲酒。
需要注意的是王歷陽可不是一個人名。
歷陽是一個地名。
是今天的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歷陽鎮,
該縣因「縣南有歷水」而得名。
歷陽雖然是個小鎮,卻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這裡有範增所建的「亞父城」,伍子胥渡江的「漁邱渡」和「浣沙祠」。
劉禹錫千古名篇「陋室銘」所描繪的「陋室」。
可能就是因為和縣風景優美,詩仙李白曾經在此遊歷。
王歷陽,即指歷陽縣姓王的縣丞。
話說這一年冬天李白在安徽遊玩。
歷陽縣令聽說大名鼎鼎的詩星李白來了和縣,萬分高興。
也和汪倫一樣,用美酒佳餚邀請李白前來赴宴。
李白也不客氣,欣然前往。
當日,正值大雪紛飛。
席間主客頻頻舉杯,其樂融融。
李白盛讚歷陽山美、水美、酒美,可惜就是人不行。
因為王縣令居然不能喝酒,至於是什麼脂肪肝啊,糖尿病啊,並沒有說。
李白很掃興,於是就此事即興賦詩《嘲王歷陽不肯飲酒》!
「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
首聯描繪大雪紛飛的景色。
大雪之下地上自然是白茫茫的一片。
風色即指風。但是加上「色」字就能感覺寒風凜冽呼嘯而來的氣勢。
「雪花大如手」是多麼誇張的比喻,但是並不覺得不妥!
反而讓人一下就能感到撲面而來的大雪!
詩仙的想像力和比喻誇張一直都是令人驚豔的!
比如「燕山雪花大如席」!
「食棗大如瓜。」
這麼誇張的比喻讀之卻無違和感,反而覺得再貼切不過了!
「笑殺陶淵明,不飲杯中酒。」
頷聯直接切入主題,直接開始嘲諷王縣令。
這個王縣令是個有意思的人。
他平生最愛模仿陶淵明,並且平時的穿著打扮、行動坐臥都學陶淵明,而且還以「陶令」自況。
也許李白就是因為聽說了這個王縣令有幾分像像陶淵明才來赴宴的呢!
要知道李白可是陶淵明最忠實的粉絲。
他在詩中多次表達了自己對陶淵明的渴慕之情!
比如「陶令八十日,長歌歸去來。」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可是酒桌上李白才發現。
這個姓王的縣令除了和陶淵明一樣當縣令,別的完全是「山寨」。
陶淵明是多麼愛喝酒的一個人。
他做彭澤縣令的時候為了釀酒,居然想把公家的地全都種成高粱。
被他老婆阻止才種了250畝。
你一個不喝酒的縣令,居然敢以陶淵明自況,要是陶淵明活著也一定被你活活笑死了。
多麼辛辣的諷刺!
不留一點情面!
也就是李白,換另外一個人估計也不好意思這麼諷刺人家!
這還不算完,後面還有呢!
「浪撫一張琴,虛栽五株柳。」
這裡化用了陶淵明的典故。
傳說陶淵明有無弦琴一張,每逢飲酒聚會,便撫弄一番來表達其中情趣。
陶淵明自號五柳先生,因為他家宅邊栽了五棵柳樹。
這個「cosplay」的王縣令據說也有一把五弦琴,也在家門口栽了五棵柳樹。
一「浪」一「虛」極盡嘲諷之意。
也或者李白還想讓王縣令喝酒也有激將之意吧!
一個極好酒的人,在酒桌上卻沒有酒伴,那是多麼痛苦的一件事情啊!
「空負頭上巾,吾於爾何有?」
尾聯又用一典。
語出陶淵明詩「若復不快飲,空負頭上巾」。
陶淵明好酒,以至用頭巾濾酒,濾後又照舊戴上。
後用濾酒葛巾形容愛酒成癖,嗜酒為榮,讚羨真率超脫。
這個王縣令沒事也好戴個頭巾,可是這不喝酒的人戴著頭巾幹啥用呢?
從第二聯開始李白步步緊逼。
嘲笑王歷陽表面上以陶淵明為榜樣,可是喝酒不痛快,徒有虛名。
「浪」、「虛」、「空」三字用得巧妙,直抒胸臆,豪氣沖天。
這首詩可要記好了,下次聚會遇到平時附庸風雅,關鍵時刻不喝酒的念給他聽聽。